我国陕西传统体育游戏——斗草研究

2013-08-15 00:54顾堃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1期
关键词:线绳关中地区郊游

顾堃

(西安市碑林区东羊市小学 陕西西安 710001)

1 斗草的产生和发展

斗草最早在我国南朝宗檩编纂的《荆楚岁时记》中有所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之戏,踏百草既今人有斗百草之戏也。”由此可见,斗草这种游戏是从端午节人们郊游踏青中衍生出来的。夏历五月,天气较为炎热,蚊虫滋生,也是各种疾病高发时期,人们希望通过郊游踏青采取药草来祛病。《荆楚岁时记》还记载到五月五端午节这天又称之为浴兰节,人们在这一天采取艾草回家,挂在门上来驱除毒气。人们在郊游踏青采药过程中,为避免过于气氛沉闷,就举行各种游戏相互嬉戏,斗草由此而产生。

斗草这种游戏自从产生以后,由于具有较强的娱乐性,所以迅速流传开来,并一直传承下来,到了隋代更是成为一项普遍流行的游戏,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达官贵人,都喜闻乐见。在《隋书·音乐志下》中记载到,隋炀帝对于音律不解,后来命乐师制作了多篇艳乐供其淫乐享受,在这些乐曲中有关于斗鸡、斗草、神仙留客等20多首曲子。唐代,由于经济社会高度发展,斗草在此时已经不仅成为一种娱乐性的活动,更是成为人们参与赌博的一种方式。诗人李商隐有诗写到:“夜双钩败,今朝百草输。”李白也有《清平乐》一词提到:“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诗人郑谷也有《采桑》一诗:“晓陌携笼去,桑林路隔淮。如何斗百草,赌取凤皇钗。”由此可见,斗草这种赌博游戏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宋代以后,斗草在社会上更为普及,当时已经不止是在端午节这天嬉戏了,而且在春社和清明等其它节日中也经常举行这种活动了。宋代词人晏殊在《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一词中写到:“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元代、明代、清代的斗草游戏仍然十分盛行,并且逐渐演变成为专门的诗词、小说等各种文学,这些文学作品通过大量的篇幅对斗草进行描述。李汝珍在《镜花缘》中,专门用了一个多回目来描述才女斗草场景,而曹雪芹也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有文字专门描述了芳官和香菱两人在大观园红香圃斗草的场景,可谓是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2 斗草游戏类型

我国传统的斗草游戏,主要可以分为文斗和武斗两种类型。文斗,主要是指看谁摘的花草品种和数量多少来决定胜负,如果采集的花草数量较多,且属于少见、珍贵和有吉祥象征意义的人即为胜者。武斗主要是争斗双方,手中各自持有一草在手,然后将两草相互交叉成十字状,用力拉草,以草未断的人为胜者,断者为负。由于文斗比武斗要文雅的多,所以大多数女孩子较为喜爱。清代诗人李振声在其所著《百戏竹枝词·斗革》中写到:“一带裙腰秀早春,踏花时节小园频。斗它远志还惆怅,唯有宜男最可人。”在这首词中所提到的远志和宜男都是一种花草名称,而宜男作为象征生子的象征,如果能够拿到宜男基本上就是可以算是胜者的。后来在明清时期,斗草的文斗已经逐渐演变成为直接报花草名称,看谁报的越多,知道的花草名称越多,就是胜者,而且相互之间报出的花草名字还要能够相互对仗,明代学者吴兆在其所著的《秦淮斗草篇》中写道:“君有麻与集,妾有葛与葛。君有萧与艾,妾有兰与芷。君有合欢枝,妾有相思子。君有拔心生,妾有断肠死。”所使用的就是这种文斗方法。

3 陕西关中的斗草游戏

陕西作为华夏文明发源地,孕育着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黄河流域文化以及长久不衰的各种民间体育活动,斗草就是其中的一项。虎尾草是一种簇生草本植物,也成为狼尾花,耐干旱,适应性很强,一般都是在菜地、果园、荒地、渠边和路边生长的。虎尾草有穗,基本上都是整齐排列在穗轴的一边,在陕西地区比比皆是。至今在陕西等地的少年儿童中间还流传着斗虎尾草这种游戏。斗虎尾草作为斗草中的武斗一种,不仅是对其一种继承,更是一种改进和完善。斗虎尾草需要的道具有小瓦块若干,虎尾草穗若干,50cm长的线绳一根,2个长铁钉等。这项游戏可以使两个人参加的,也可以是多人轮番参加,男女是不限的。

首先把线绳系在长铁钉的钉帽下端,然后把这根长铁钉钉在地面上,要确保这两根长铁钉都保持在一个基本相同的高度,两根钉子之间的距离以拉紧线绳为适度。然后把两根虎尾草的草穗分别放在线绳的两端,穗头要向着对方,两个人手中各自拿着一个小瓦块,用力不停地摩擦着长铁钉的钉帽,这样虎尾草的草穗就会向着对方的方向进行移动,经过一段距离的移动以后,两根虎尾草的草穗就会在线绳的中间相互挤斗着,仍然挺立在线绳上端的为胜者,如果被挤斗下去的就是负者。斗虎尾草在我国陕西地区,是斗草游戏中较为有名的“武斗”,也是一种斗技和斗智的游戏。瓦块摩擦的频率快慢和力量大小以及线绳的松紧程度、长铁钉的高度、虎尾草的草穗大小等,都会直接影响着斗草游戏的最终结果。

4 陕西地区斗草游戏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价值

4.1 陕西地区的地理位置是产生斗草游戏的重要原因

陕西大部分地区位于关中平原地区,在这块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平原大地上,有泾河、洛河、渭河三条重要的河流,而且还有许多河渠支流蜿蜒而过,同时还有众多的湖泊和沼泽相互调节气候,加上肥沃的土壤,使关中平原特别适合各种弄作为的生长。在关中平原大地上,除了有各种耕地种植庄稼以外,还有其它各种花草生长着。因此这些种类繁多的花草,为斗草这种游戏的产生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基础。

4.2 陕西人民对于健康的追求促使他们对花草的十分重视

药王孙思邈作为唐代一代名医,是陕西耀县人,后来孙思邈隐居于耀州的五台山,因此后人为了纪念他,将其改名为药王山。传说农历的二月二日是孙思邈的生日,因此在每年的二月二日这一天,药王山都会举行庙会。孙思邈作为中医,其治病都使用各种中草药,人们对于孙思邈的崇拜,对于健康的追求和向往,都会让他们不自觉去了解各种花草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在陕西关中地区,许多地区都会举行药王庙会,而且经久不衰,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人们祈求、渴望身体健康,促使他们不断去了解各种中草药的药物习性和花草知识,不断进行采药和储药,而且他们在采药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取各种花草知识,并且通过口传和面授的方式广泛传播开来。至今,陕西关中地区的人们至今还保留着春天采药的习惯,而且对于花草的习性较为熟悉,能够熟练叙述这些花草的药用价值。因此陕西地区的人们经常可以在采取药草的过程中,谈论着与花草有关的各种知识,少年儿童也在耳濡目染中逐渐熏陶着,其花草“文斗”这种游戏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了。

4.3 陕西地区至今还保留的郊游踏青传统为斗草游戏提供了活动的载体

虽然在关中地区,各个地方郊游踏青时间不尽相同,有早有迟,但是基本上都会在踏青过程中,举行各种斗草游戏。踏青本身就是和采野菜和采药草联系在一起的。传统意义上,采野菜主要是为了充饥,而在现在则主要是为了尝鲜,采药草主要是为了储备药草,防止在生病时候使用。在郊游踏青的过程中,儿童能够从同伴和父母家长那里学到很多的关于花草方面的只是,而且在采摘野菜和采摘药草的过程,相互进行比斗花草,增加了郊游踏青的乐趣。

4.4 陕西传统节日促使斗草游戏能够传承和延续

古代农历三月三日为上巳节,陕西关中地区的人们一般都会在这一天参加祭祀祖先活动,并且在郊外踏青游春和水边饮宴。在这样传统的日子里踏青游春,也直接增加了和百草进行接触的机会,从而促使人们可以参与到各种与花草有关的各种游戏中去。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和祭祖和扫墓有关的日子,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的祭祀祖先节日。乡土观念十分浓厚的陕西关中地区,祭祖一般都是以家族为单位整体参加活动的,他们在结束活动结束以后,也会在田野和路边来采摘各种花草,举行斗草游戏。并且,我国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在陕西关中地区,也是和花草有关的一个重要节日。人们一般在这一天,都会在自己家中的门上插着蒲柳枝和艾蒿,带香囊和饮雄黄酒。至今在陕西省岐山县的人民,还会保留着在端午节这天去郊外田野中采取蒲公英、菊花、柴胡、防风和远志等各种中草药,并且也会采摘一些槐叶和桑叶等,混合在一起熬汤洗脸、洗手和洗脚等,以此来祈求辟瘴邪。4.5斗草游戏的娱乐性是其传承的重要原因

在陕西关中地区,乡土观念较为浓厚,少儿之间进行游戏也基本上都是结伴举行的,会在同一时间里举行许多不同的游戏,这些游戏一般都是相互交替和穿插进行的。这些儿童在一起举行游戏,他们或许会因为受到人数的限制,或许会因为大家爱好和年龄的不同,往往是轮番参加游戏的,在多个游戏之间的相互迁移和互动中,在花草、人群和时间等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斗草这种形式的游戏就应运而生。因此斗草游戏受到少年儿童的热爱是其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5 结语

斗草游戏是陕西关中地区人们生活和生产方式的一种体现。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对于庄稼以及与庄稼有关的各种花草知识的高度关注,以及对健康身体的向往,产生了斗草这种游戏,并使他们在一代又一代将这种游戏和知识传承延续着。人们对于花草知识的学习了解,从内心深处对其产生了喜爱,在端午节、清明节等重要传统节日里,相互举行各种游戏和比赛,促使了斗草这种游戏的产生,而各种社会和文化的因素进一步促使斗草游戏的发展,也承载着我国古代文化重要内涵。

[1]赵鉴光,李华.节日长安——清明节[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

[2]陈彦.陕西关中斗草考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2(12):135-137.

[3]欧阳珍.从《秦淮斗草篇》看明代的“斗草”习俗[J].文学研究,2009(5):240-242.

[4]谢亮.斗草与斗草词[J].安徽文学,2009(1):151-152.

猜你喜欢
线绳关中地区郊游
羽翼与转化:朱子学在关中地区的接受和传播
快乐郊游
遛“懒懒”
左右对称
左右对称的画
关中流动重力测网的中小地震映震能力分析
快乐的郊游
走,一起去郊游
谈陕西关中地区土葬与风水的农业基础
浅谈汉代关中地区主要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