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主”:我的“中国梦”

2013-08-15 00:51讲述
支部建设 2013年25期
关键词:苦荞承包地种地

■讲述 赵 宏

整理 张秀章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应有一个“梦”。但是,这个“梦”应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的认识不断提高而不断调整,从而让梦想成真。

2003年前,我的“梦”是成为一名“大学生”,但在2003年高考时,我却因考试总分仅差0.5分惨遭淘汰。“大学生梦”不能再想了,只好回家种地务农,但因山沟小岔,经营粗放,亩产不过百斤,生活难以维持。后来,同两个初中毕业的儿子,随着“走工大流”,到了阳方口镇打工。我开过门市,跑过运输,包过工程,苦干了几年,最终虽没有成为“有钱的城里人”,却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一是个体户经营逐年增多,赢利却逐年减少;二是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村里靠老人、妇女种地,把好端端的耕地撂荒;三是国家补农政策日益增加,农业税取消,种粮补贴逐年增多。我同孩子们想了好久,农民还是以“种地为主”好。于是,在2008年,我们决定回家种地。先承包了农民弃耕地300亩,但没有机械设备,靠一头牛种地,忙得死去活来,也没多打下粮食。秋收后,将多年积蓄,加上向亲友筹借的40多万元,倾囊付出,购买回一些农业机械,有拖拉机、播种机、山药挖掘机和农用汽车等十多件农业机械,承包地也增加到一千多亩。

我只是个高中毕业生,但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等,明白了科学种田的道理,一要机械化耕作,二要多施肥料,三要推广优良品种。我先后从内蒙古调回了“克星1号”马铃薯、“星火2号”谷子、“长城799号”玉米等优种。我跑遍了5个省区,发现苦荞、荞麦等市场行情一路走高。2012年又购回一部分农业机械,农机具增加到30台(件),所种2040亩耕地,全部优种化、机械化操作。全家齐上阵,农忙时还雇了二十几个帮工,家人齐心协力,机械撑腰助阵。县、乡农技人员经常前来指导,县人大副主任刘萍、县政府副县长刘明亮及县关工委领导多次深入到家中和田间地头,调查研究,提出具体指导意见。我推广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增施农家肥5万担,亩均25担,施化肥40吨,亩均20斤。经过几年的辛勤努力,终于在2012年获得了大丰收,2040亩地内种的玉米、苦荞、马铃薯、谷子等作物,共产粮40多万公斤,亩均400公斤,比当地农民增产1倍还多。加上牧业收入,总收入达到113万元,纯收入65万元,全家人均收入6万多元,成为全县农民首富,连续两年获得“种粮大户”先进模范奖,并出席了县劳模大会。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一出来,我就赶紧学了又学。“家庭农场”是个新提法,也是国家鼓励农民大发展的好办法。我很快将“种粮大户”改为“家庭农场”,“家庭农场主”这个“梦”我初步实现了。“家庭农场”有奔头,咱的路子走对了,它是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促进现代化发展方面能够发挥极大的作用。今年,我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共种承包地2100亩,庄稼长势喜人。另外我还新开辟出400亩河滩地,使滩地变成水浇地,引进有机蔬菜、苦荞等作物,大大提高了土地收益率,使“家庭农场”真正成了农民致富达“小康”之路。

猜你喜欢
苦荞承包地种地
浅谈三种情况下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保护
种地钓鱼
科学家揭示苦荞起源传播驯化路径
智慧农业看“屏”种地
苦荞
有户口但无承包地 无权参与收益分配
承包地有偿退出机制出台
承包地有偿退出机制出台 看你是否符合领取补偿的条件
农民工月均收入超3000元,怪不得种地的农民少了
苦荞饮品开发研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