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赶超”与人才积累

2013-08-15 00:51责任编辑张天明
当代贵州 2013年18期
关键词:后发优势优势英国

(责任编辑/张天明)

贵州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人才战略,读来令人振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后发省份奋发赶超的信心、决心与谋划。

国家、区域和企业是经济体的形式,先发、中等和后发是经济体的状态。尽管这些发展状态的成因多种多样,但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在自己的国家或区域里,就遇到了既定的生产力、既定的生产关系和既有的发展水平;此时,人们能做的就是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心态来面对现实、改造现实,使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通常而言,生活在后发地区的人们难免认为,自己所在的区域没有什么发展优势,但事实并非如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发地区同样具有自身优势。

美国经济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最早认识到这个问题,他提出,经济的相对落后性,往往有助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的爆发性增长。

后发地区的人们通常都具有一种紧张感和改变面貌的强烈愿望。这本身就构成一种发展的内在动力,即我们常说的“穷则思变”。

后发地区可以通过直接引进先发地区的发明创造来加快自身发展。众所周知,发明创造是需要大量资金与时间投入的,后发地区却可以省去这些投入和时间,直接引进服务发展。

后发地区可以借鉴先发地区的成功经验,避免走错路、走弯路,从而节省探索、实验所花费的时间。

后发地区可以利用先发地区没有遇到的自然与人工替代物来加快发展自己。不仅如此,后发地区还可以寻找到有别于先发地区的新型发展道路,从而加快发展。

后发地区可以获得先发地区的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后发地区基本没有或很少有环境方面的污染和破坏,用毛主席的话来说:“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理论推导出来的“后发优势”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在历史上与现实中,是否存在“后发优势”呢?

答案是肯定的。让我们先来看几个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国内生产总值翻番所用时间:

英国(1780-1838)用了58年;

美国(1839-1886)用了47年;

日本(1885-1919)用了34年;

韩国(1966-1977)用了11年;

中国(1978-1987)用了9 年。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高速增长期GDP平均年增长率的情况:

日本(1960-1970)为10%;

中国浙江(1978-1999)为12.4%;

中国广东(1978-1999)为12.7%;

中国福建(1978-1999)为13.7% 。

以上两组数据可以说明,后发优势是客观存在的,后发赶超也完全是可能的。需要指出的是,“后发优势”是“潜在优势”,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以及找准正确的路径,即应该怎样去努力?

这就需要认真审视那些实现了“后发赶超”的国家和区域,他们到底能够为我们提供怎样的经验呢?

20世纪,有三个主要国家完成了后发赶超,创造了令世人称赞的奇迹。1900年前后美国瞄准英国的赶超,1950年前后日本瞄准美国的赶超,以及1960年前后韩国瞄准西欧的赶超。通过学者的研究得出共同结论是:这三个立志赶超的国家无一不是经过长期和超前的人力资本投资,最终凭借自身积累起来的人才优势,实现了赶超梦想。以美国赶超英国为例,1920年,英国大学生占人口比例0.07,美国为0.56;英国土木工程师占从业者比例为0.05,美国达到0.13;英国研发投资占GDP的20%,美国达到了25%。美国与英国明显拉开了差距。

人才优势的积累是需要持久的,更是需要耐心的。人才优势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坚持过程,只有下决心把这件事做好,才能从“后发赶超”状态,变成“赶超成功”状态。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后发赶超”,在人才积累上都始终存在着一个明显的“临界突破”问题。通过不断积累、努力到位、实现突破,就真的变成了一个“超越者”;如果时而努力、时而放弃,或努力不够、功亏一篑,那么就成了一个“曾经立志超越但终归未能超越者”。

猜你喜欢
后发优势优势英国
英国的环保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画与话
云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保障措施研究
周建平:中国空间站将有诸多后发优势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第二优势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