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意义

2013-08-15 00:46张海鹏
黑龙江史志 2013年9期
关键词:旅游业贵州绿色

王 凡 张海鹏

(贵州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贵阳 550014)

贵州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国民生产总值长期落后于其他省份,要想通过工业的发展来带动贵州经济的腾飞,这条路太艰难,很遥远。我们还要给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环境就不能被破坏,贵州的发展决不能再走黑色GDP的老路,我们要的是绿色的GDP,可持续发展的GDP,而生态文化旅游正是这一绿色概念的具体体现。贵州具有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一优势在本文作者的另一篇文章《贵州生态文化旅游的现状研究》[1]中有具体的说明,这里不再叙述,既然有这样的优势,我们就要很好的利用起来,加大力气把贵州的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起来,这是贵州实现后发赶超的必由之路。

1.以生态文化旅游为龙头,实现富民兴黔。

在2012年国发【2】号文的指导下,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和旅游大省、旅游强省,旅游业的发展要与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在一起,坚持以改革开放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依托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深入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促进旅游要素集群化、产品特色化、进出便利化、服务国际化、环境优质化,加快旅游产品的开发和供给,推动旅游产品供给从单一向多元转变,旅游资源开发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游客在黔旅游从短线游向深度游转变,从游一次向游多次转变,旅游产业发展从单要素向多要素转变,实现旅游业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努力建设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文化与生态旅游一定要融合,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加快旅游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在发展旅游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繁荣文化中提升旅游产业的素质和内涵。旅游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富民兴黔,因此,旅游的开发要与扶贫脱贫结合起来,依托旅游业加快推进扶贫脱贫攻坚,促进困难群众稳定就业和增收致富,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旅游业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能够迅速带动当地老百姓致富,一波接一波的游客在当地的吃住行以及购物等一系列消费行为可以为当地民众持续增加财富,同时政府的税收也得到了增加,老百姓富裕了、政府有钱了,资源没有被消耗,而环境得到了保护,可以说是一举四得。旅游业的良性发展是离不开政府主导的,强化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高度重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形成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协调推进的发展格局。

2.打造地方特色生态文化旅游,促进地方经济腾飞。

作为省会城市的贵阳要以凸显“阳明文化”来打造文化生态系列产品。具体做法是:一是将进一步挖掘阳明文化资源和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红色旅游文化内涵,将花溪青岩古镇、息烽温泉等精心打造成文化生态有看点、旅游服务功能完备、环境秩序优化的特色旅游景观城镇。二是精心打造多彩贵州风、息烽红色记忆以及“爽爽贵阳交响音乐会”等3至5台高质量、适合国内外游客口味的文化旅游精品节目,提供常态演出。最终实现将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遵义市无疑是贵州最著名的城市,“遵义会议”会址是遵义旅游最响亮的一块金字招牌。充分发挥它的优势,一直是遵义市多年来发展旅游的主角。此外,要进一步扩大文化旅游内涵,要把旅游发展与国酒文化结合、与茶文化结合、与地域文化结合,在遵义与茅台镇之间,打造中国经典酱香酒文化、生态200里长廊体验旅游带,开发建设系列茶文化体验旅游景区,形成以红色文化“担纲”,酒、茶文化跟进的局面。

蜚声海内外的“黄果树大瀑布”,让世界各地的游客记住了贵阳西部安顺这个城市。近几年,安顺市通过举办黄果树瀑布节、油菜花节等节庆活动,形成了节庆带动效应,成功打造了“中国瀑乡、魅力安顺”旅游文化品牌。在这一主线的牵引下,安顺市要创建一条文化旅游联合营销的新模式,使天龙屯堡、云峰屯堡、格凸河景区、文庙、王若飞故居等突出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文化旅游区,初步构建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六盘水市要依托“凉都”这一品牌优势,逐步打造“六枝夜郎、黄果树大旅游区、牂牁江景区、威宁草海、毕节百里杜鹃、织金洞、兴义马岭河”等景区的“两横两纵”四条旅游精品线路,在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相结合道路上,六盘水要依托地质文化,加快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开发,乌蒙山公园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喀斯特地质景观,使“凉都”品牌又增添了一道乌蒙地质文化特征。

黔东南州是贵州“原生态少数民族文化”最集中体现的区域,要以打造“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世界目的地”为目标。把西江苗寨、郎德苗寨、兰花苗寨等村寨打造成“贵州最具魅力的民族村寨”;把历史名城镇远、枪手部落岜沙、千年侗乡肇兴等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成以舞阳河为核心的历史山水文化、苗族原生态文化、侗族原生态文化重点旅游区。

黔南州以一首“好花红”民歌唱响了贵州大地,让黔南州这片神奇土地备受关注,“好花红”只是一个代名词,其富含的文化内涵却是多彩的。荔波茂兰的绝美、都匀毛尖的名气、平塘掌布的神奇、水族文化的惟一,无不造就了黔南“好花红”的丰富文化内涵。要形成以荔波樟江、茂兰、水春河、龙里欢乐水世界、国际体育休闲基地为重点的旅游景区来带动黔南州的经济腾飞。

以“山水长卷、水墨金州”为品牌形象的黔西南州,要不断挖掘潜力,凸显民族文化与自然资源优势。除了原有的马岭河、万峰林、万峰湖等优势自然资源,在提升文化内涵方面,黔西南州要将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放在重要的位置。

毕节有壮美的百里杜鹃、独特的草海、名气在外的阿西里西、神奇的织金洞,毕节旅游的发展要以地方特色产品和民族文化为依托,大力开发建设九洞天、索风湖、大方油杉河、金沙冷水河、金沙安底温泉、毕子海子街温泉、阿西里西等一批旅游产品,将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农业、民族风情、自然景观融入旅游产品升级之中,形成一批富于旅游文化底蕴的休闲度假产品。

铜仁市依托梵净核心景区,充分活用梵净山联合国“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成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避暑名山等优势,以乌江、锦江等河流河岸风光体验为载体,延伸出一批佛教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

3.打造绿色旅游产业,实现贵州旅游经济持续发展。

贵州具有青山绿水的自然优势,给发展绿色生态旅游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目前,以旅游业为载体的绿色发展已成为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重要路径。绿色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可持续”为特征的绿色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绿色发展是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绿色发展模式在带动投资消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为核心的作用表现更为突出,绿色发展成为了全球普遍认同的发展理念;旅游业是推进民族地区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旅游业是天然的绿色产业,被誉为“无烟工业”和“生态工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之一,在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贵州要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绿色发展、绿色经济中的突破力、影响力、带动力和贡献率,必须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特点,要坚持将旅游业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以生态旅游、特色旅游、人文旅游、休闲旅游、文化旅游、低碳消费作为提升现代高端服务业水平的有效平台,真正构筑具有贵州特色支撑的绿色旅游产业体系,实现绿色发展新跨越,要做好这一点需要做到以下七点的结合:一是推动生态建设与旅游业的结合,实现生态围绕旅游重保护。二是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实现文化围绕旅游出精品。三是推动农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实现一产围绕旅游调结构。四是推动工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实现二产围绕旅游开发出产品。五是推动服务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实现三产围绕旅游上水平。六是推动城市建设与旅游业的结合,实现城市围绕旅游树形象。七是推动旅游业与地区开放的结合,实现开放围绕旅游拓领域。

绿色是生命,绿色是希望。全球绿色经济的发展刚刚起步,绿色贵州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后发优势十分强劲。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要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激情创新的品格,以旅游业的大发展推动贵州绿色旅游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1]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

猜你喜欢
旅游业贵州绿色
绿色低碳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新疆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贡献实证分析
贵州,有多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