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速度·力度

2013-08-15 00:43本刊编辑部
浙江人大 2013年12期
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顶层力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动员,勾画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时间表和路线图。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推动人大制度与时俱进,需要各级人大以实际行动、以一线姿态投身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之中,做好“热度、速度、力度”三篇文章。

所谓“热度”,就是要发挥代表作用,凝聚改革共识,营造改革的“热度”。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历史经验表明,没有广泛共识,改革就容易“触礁”,甚至功亏一篑。人大是民意表达的主渠道,也是凝聚改革共识的制度性平台。各级人大代表工作和生活在百姓中间,具有根植人民的天然优势。他们既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实践者,也是联系群众的“潜水艇”,汇集民意的“千里眼”。

当前,一些地方人大正在通过创建代表履职平台,搭建代表联系群众的“网络快车道”,经验值得总结推广。只有不断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方能把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带到人大这个制度性平台上,进行充分的酝酿和讨论,形成妥协,达成共识,从而凝聚起坚实的民意基础,形成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所谓“速度”,就是要提高立法质量,落实顶层设计,加快改革的“速度”。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改革就是闯新路、开新篇,需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既要通过法律的修改、废止,让改革的顶层设计尽快“落地”;又要及时将改革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固定下来,让改革于法有据,始终不偏离法律的轨道。

综观全会通过的《决定》,无论是开放“二孩”,还是废止劳教,无不回应社会诉求和民众期盼。这些顶层设计,大都涉及法律法规修订、完善,都需要一把“落地”的“梯子”。

所谓“力度”,就是要力求监督实效,不断攻坚克难,增强改革的“力度”。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改革已到深水区、攻坚期。从简政放权,到预算制度改革、公开权力清单,每一项都需要公权部门对自己拿起手术刀,这难免会有思想观念的阻碍,利益固化的藩篱。这个时候,如果搞监督还只是“意思意思”,碰到难题就顾虑重重,畏葸不前,改革就可能折戟沉沙。

改革蓝图上的重点领域,就是人大监督的关键环节。面对“难啃的骨头”、“难闯的险滩”,人大要拿出监督“硬气”,通过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备案审查等手段,不断推动改革“积小胜为大胜”。目前,一些地方人大正在积极探索,抓住全口径预算监督这个“牛鼻子”,不断加强对预决算审查监督,拧牢“三公消费”的“龙头”;通过盯牢重大项目,履行国有资产监督职能,看住属于全民的“家当”;以对人大任命的检察官、法官进行履职评议为契机,探索改进司法监督的方法,守住司法公正的“底线”。

明年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60周年,是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设立35周年。在这样一个历史的节点,如何让人大各项工作更加贴近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期待愿望,与时俱进,把人大工作推向前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猜你喜欢
人民代表大会顶层力度
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
加大建设推进力度 确保按时建成达效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
西宁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
谁最早提出人民代表大会的概念
加快顶层设计
健康卡“卡”在顶层没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