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2013-08-15 00:53成国兴王亚超
绿色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环境质量环境监测报告

成国兴,王亚超

(江苏省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 苏州215004)

1 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加强和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要求,不仅要及时说清楚环境质量现状、规律和变化趋势,还要说清楚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1]。因此,做好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对于树立环境监测形象、提升服务环境管理水平、促进环境科学决策、提高环境综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引领整个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测工作服务于环境管理。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报告是环境监测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检验环境监测工作水平的工具,是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最基础、最重要的途径,也是当前环境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和环境科研的基础。

一份好的综合分析报告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环境质量是好是坏,是变好还是变坏,哪里好哪里坏,为什么好为什么坏,该怎么办,是环境监测履行政府职能和服务社会的基础。

2 当前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通过对县(市)三级站进行问卷调查和业务交流,以及对市二级站综合分析能力的全面梳理,目前,苏州5个县(市)三级站均已设置了专门的综合分析岗位,从事综合分析的人数市中心站最多有6人,其次是昆山站有4人,其余站均只有2人。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综合分析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对综合分析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在环境监测的传统概念中一般认为:“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环境检测的过程一般为接受任务,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然而多年来,各级环境监测站把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获取代表性数据的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上,表现出重数据获取、轻数据分析运用,重监测数据保管、轻监测信息挖掘,经费和人员投入重现场、分析等一线科室,轻综合分析等管理类科室[2]。

2.2 综合业务室职能多、任务多,综合分析人员匮乏

目前苏州市县级监测站一般都设有专门的综合业务室,市站成立了综合业务(信息)室。由于人手少,从事综合分析工作的人员都还要承担业务管理、监测业务受理、数据传输、信息化管理等工作,牵扯了大量精力。

近年按照环保主管部门的要求,要对环境质量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分析,要编制环境质量的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和快报。面对逐年增加的监测上报任务,综合分析人员的数量并没有明显地增加。因此,目前绝大多数县(市)三级站对这些数据只能作些简单的评价,而对精通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准确解释污染产生原因、对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做出正确预测的综合分析人员则相当匮乏。市站虽然近几年在综合分析方面的人员有所增加,但是,因为工作量大,很多的综合分析报告也只能疲于应付,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有创新的综合分析报告。

2.3 综合分析工作风险大、枯燥乏味,人员流失呈上升趋势

以前,总是认为监测站的一线科室会面临很大的风险,那是因为他们是直接面向企业和客户的,容易在廉政方面产生风险。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保密工作的进一步重视,业务室所面对的大量的监测数据假如在无意中泄露出去,就有可能触犯国家保密的规定。此外,国家要求政务信息公开,公开的报告内容如果与公众的要求不符,很容易引起社会的不稳定,这就要求综合报告的编制人员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感和公众服务意识,不然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

综合分析人员整天面对着电脑和大量的数字,工作很枯燥乏味,而且常年坐在电脑面前,颈椎病、肩周炎、鼠标手等职业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此相对应的是近年来从事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人员流失呈现上升趋势,比如,市中心站、吴江站、常熟站等均有综合分析人员跳槽。

2.4 综合分析工作的基础比较薄弱,综合分析报告缺乏创新

2.4.1 人员素质薄弱

从事综合分析的人员要求具有一专多能的业务能力,信息获取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目前苏州市从事综合分析工作的人员大多数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虽然学历已经基本满足了岗位的需求,但是经验缺乏,写出来的报告存在着理论高度不够、结论不是很明确、原因分析不透彻、变化趋势不清晰、特殊问题不敏感、用词不准确等问题。

2.4.2 评价技术薄弱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选择是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关键。但县(市)三级站对空气习惯使用单一的空气污染指数法,对水质习惯用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综合污染指数法来评价,长期以来已形成了定向思维,一份报告今年和去年的区别可能就只是里面的数据变了,其他的都没有变。市中心站近年来也在评价技术上进行了一些尝试,针对空间和时间序列上采用了一些趋势变化的判断,并结合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等对环境质量进行了预测,但是这还只是停留在初始阶段,在对主要污染因子的筛选、污染程度的判别、污染原因分析等方面仍然有很多不足。

2.4.3 表征手段薄弱

随着信息化水平和3S技术的发展,环境质量空间表征手段已经得到了大步的提升。而目前县(市)三级站的报告中图的表征手段还是停留在Excel中的柱状图、曲线图等形式,基本未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来表征。市中心站在GIS技术方面已经有所探索,在一些报告中也有所体现,但表征的方法和形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 对策与措施

3.1 加强对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的重视程度

首先监测站的各个层面要把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作为一项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来抓。要充分认识开展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各监测站要制定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环境质量会商。设置专门的综合分析岗位,将综合分析与其他工作相分离。注意培养和引进综合分析技术人才,在全站选拔具有综合分析潜质的一线科室成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参加例行报告和专题报告的编制,创造条件保证环境质量综合分析队伍的稳定。

同时,加强监测工作的宏观控制,在制订工作计划、安排监测任务时要有针对性,能获取足够的信息,要满足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需求,即环境质量综合分析要渗透到环境监测各个环节。

3.2 提高环境质量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

环境质量综合分析人员平时就要注意收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法规和管理措施、领导讲话和新闻发布材料、气象、水文水情、环境统计、污染源排放、环境突发事件等信息,建立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数据库,不能临时抱佛脚[4]。

要把环境质量综合分析人员推出去,而不是整天在办公室里对着数据单一地去分析环境质量,要让综合分析人员多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题会议,了解环境管理方面的热点、难点和领导所关心的问题;要让综合分析人员深入现场科室,多到现场去看一看,多了解一些污染源的情况;要让综合分析人员踏进实验室,了解环境质量数据的产生过程。通过这些来提高综合分析报告的理论深度,让一份报告有血有肉[5]。

3.3 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业务交流

要鼓励综合分析人员多参加国家总站、省站组织的专项业务培训,通过上级站对下级站的指导,同级站交流,热点问题和新技术研讨,综合分析专业培训等方法,着力提高现有人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

除了参加上级举办的专项业务培训外,还要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对综合分析人员进行培训。针对某些专题邀请国内外的知名专家进行讲座,邀请office办公软件方面的专家就Excel数据处理和制图技巧、PowerPoint制作的技巧等方面进行授课,将综合分析人员送到高校、科研院所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

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技术交流会,与环境主管部门及其他兄弟单位互通信息,与科研院所等部门合作,提高我们的综合分析水平,多参加领域内的学术会议,开阔眼界,提高业务素质。

3.4 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报告的创新

3.4.1 内容上创新

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报告要从全市的角度、环境管理者的角度、公众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的对象去寻找合适的切入点。综合分析报告的内容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传统的月报、季报、年报等不能始终沿习以前的思维方式,简单地改改数据。要对特异的情况多描述,要对存在的环境问题多反应,要对环境质量加重恶化多警告,好的方面和平均的状态要简略,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份报告真正的价值,而不能只报喜不报忧。要多针对环境热点、难点问题编写专题报告,更好地为环境管理和社会公众提供及时、优质的服务[6]。

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报告要用发展的思维来看问题,任何一个环境问题的产生都有它一个必然的过程。综合分析报告在分析某一个环境问题时,不能仅仅分析某一个时间点和空间点的环境质量,而要从它的历史情况和未来发展的趋势上去深入分析,要从一个点位衍生到一个面,从一个断面衍生到整条河流的上下游,这样的分析报告才具有科学性,也才能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支撑。对环境保护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善于从新的角度寻求新的解决方法,对那些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习惯做法要敢于大胆突破。

3.4.2 数据分析与表征形式上创新

信息化建设是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报告表征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报告及时性和可读性的核心[7]。传统的数据统计是靠计算器、Excel的统计功能来完成,数据处理时间长,而且很难发现数据内在的规律。通过建立数据库系统和现代化的综合分析平台,采用便捷的渠道,获取大量的信息,发现内在规律。

要加强与水文、气象等部门的合作,及时掌握与环境质量分析相关的信息,综合分析报告不能单一地分析环境质量,要将环境质量与其他因素结合,才能科学反映环境变化的内在动力。

充分运用3S技术等空间表征手段,将环境质量状况直观地表征到地图上,图表结合,图文并茂,让读者一目了然。

4 结语

“说清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说清污染源排放状况、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是环境监测工作的中心任务,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必将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俗话说“有作为才有地位”,从事环境质量分析工作的同志,要努力钻研专业知识,要有高度的敏锐感,要不断开阔眼界,要做一个有心人,不断提高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为提升环境管理服务水平提供有效支撑。

[1]魏山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提高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水平[J].中国环境监测,2007,23(4):3~5.

[2]秦俊芳.基层环境监测站环境质量综合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2010,23(2):79~81.

[3]洪浩林,昌春玲,刘新华.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提升环境监测服务水平[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4,16(6):6~7.

[4]郁 晶,喻义勇.提升综合分析服务环境管理水平的要素分析[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1,3(4):54~56.

[5]叶 萍.浅论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方法[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9(1):99~101.

[6]张宁红.环境质量综合分析与创新思维[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5,17(4):1~3.

[7]解 辉.科学挖掘环境信息特征提高综合分析水平[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3):24~26.

猜你喜欢
环境质量环境监测报告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报告
报告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