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在危害现状及对策探讨

2013-08-15 00:53周恒山张晓松
绿色科技 2013年7期
关键词:小蜂白蛾幼虫

周恒山,张晓松

(1.江苏省滨海县滨海港经济区林业站,江苏 盐城 224500;2.江苏省滨海县林果站,江苏 盐城 224500)

1 引言

美国白蛾又称秋幕蛾、秋幕毛虫,因具有繁殖量大、适应性强、食性杂、危害严重等特点,危害性不可小觑,是备受关注的世界性检疫食叶害虫。美国白蛾性喜潮湿温暖的海洋性气候,其在春季雨水较丰沛的年份,防治工作因其危害性剧增越显困难。如果防治不利,便会对林木、果树、农作物等300多种植物造成危害,例如林木死亡、果品减收、农业减产等情况,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风景林、生态林和城市园林,路旁树、河(渠)岸树和四旁树中的榆、椿、槐、杨、柳等阔叶树种都是美国白蛾的喜食植物,若灾情爆发,受灾范围将不可估量,灾情也不可想象。当前,已将美国白蛾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2 美国白蛾的危害特点

2.1 广泛的传播途径

美国白蛾因其本身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蛹、老熟幼虫随时可凭借各种货物、寄生植物、包装材料、交通工具等进行远距离传播。

2.2 食性杂,食量大

臭椿、黑枣、核桃、白蜡、杨树、榆树、山楂、桑树、法桐、大豆、米和花生等都是美国白蛾喜爱的植物,对包括果树、花卉、林木、农作物和蔬菜在内的300多种植物的危害也不容小觑。美国白蛾从出生至死亡都在摄取食物,其摄取食物数量远远超过自身体重。当美国白蛾数量过多灾情爆发时,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绿色植物叶片吃光,相当可怕。

2.3 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美国白蛾幼虫的耐饥饿能力是极强的,据相关数据得知,老熟幼虫即使15d不取食也不会死亡。美国白蛾的适应性强还体现在其居住范围广,从北纬20°~50°都适合生存,并能够在40℃高温和-16℃低温的环境下生存。

2.4 极强的繁殖能力

每只美国白蛾雌蛾平均每次产卵500~800粒,最多可达2000粒,更为可怕的是,每只越冬雌蛾平均每年能繁殖将近3000万只幼虫,据估算,最多可达到2亿只以上,产卵能力极强。如果不能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很可能一只雌蛾的破坏作用将会是毁灭性的。

2.5 严重扰民

老熟幼虫常在农户、居民家中以及公共场所等地进行食物寻找或者化蛹等行为,严重扰乱了民众居住、修养及游乐。与此同时,美国白蛾因其喜事瓜菜、玉米、豆类等农作物和蔬菜,严重影响了民众的饮食常态。

2.6 危害严重

美国白蛾因其特点极易引起灾情,灾情严重时,数以万计的美国白蛾团聚在一起取食叶片,甚至能在2~3d内将整片树林吃光,很多树木的部分枝条甚至整株都会死亡,对树木的生长发育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很多被害树木由于被美国白蛾残害舒适变得衰弱,容易受到其他病虫的侵袭,因此,树木的抗逆能力、抗寒能力等都受到了削弱,在连续受害的情况下面临死亡的威胁。美国白蛾对森林资源和生态景观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并且也对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对外贸易的活动造成了影响。老熟幼虫有暴食的习性,低龄幼虫有吐丝结网,群居危害的习性,这些导致了一棵树的叶子有时可在3~4d的时间内被全部吃光,也是树木生长不良甚至全株死亡的根本原因。并且,周围农作物也会遭到蚕食,减产减收甚至绝产的现象时常发生。

3 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

3.1 加强检疫

目前,杜绝美国白蛾转移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加强检疫,特别要加强对疫区林业产品的检疫,若疫区苗木不经检疫或处理则严禁其进行外运。在疫区内进行积极的防治可以有效的控制疫情的扩散。一旦发现美国白蛾,便对其进行技术上的消除。另外,也要对发现携带美国白蛾相关产品的所在地、交易市场等地进行严格检疫检查,要从源头上杜绝美国白蛾疫情的扩散。

3.2 营林措施

在造林和城市绿化中,对树种结构进行改善,增加美国白蛾厌食树种的数量。当然,在这些树木间可间隔种植作为诱饵吸引美国白蛾嗜食树种,将重点防治转移到此类树木上,从而在植物群落上抑制美国白蛾的繁衍。

3.3 人工物理防治

3.3.1 人工剪除网幕

通常,美国白蛾幼虫4龄前吐丝结网,其取食植物叶片时主要在网幕下进行,网幕很容易被发现。所以,可以利用网幕易被发现这一特点进行人工剪除网幕并进行就地销毁。据相关统计,第一代幼虫网幕集中在树冠中下部外缘;第二代幼虫网幕多集中在树冠中上部外缘。在美国白蛾2~3龄网幕盛期,每2~3d内至少要检查一次美国白蛾幼虫网幕,主要方法是在发现网幕后用高枝剪将网幕连同小枝一起剪下,要小心不要造成破网,否则幼虫漏出,并且要将散落在地上的幼虫立即杀死。对于剪除的网幕,应该就地挖沟集中存放,用纱网罩盖,并用土压实纱网周边,在20d后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是防治美国白蛾最无公害、效果最好的方法。

3.3.2 围草诱蛹

美国白蛾具有下树化蛹的特点,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在具有老熟幼虫的树林中,在距离树干1m左右的高处,用稻草、麦秸、谷草、草帘等在树干上围成下紧上松的草把,诱导老熟幼虫在围草中集中化蛹,在化蛹行为结束后,将带有老熟幼虫的草把集中销毁,如果虫口密度大,可以每隔一周换一次围草。另一种方法则是就地集中存放,用纱网罩住,在30d后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

3.4 生物防治

3.4.1 苏云金杆菌

利用苏云金杆菌制成的药剂接近100多种,是世界上应用广泛,效果最好的微生物杀虫剂。然而,商品Bt制剂在生产防治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譬如,对高龄幼虫不敏感、速效性差、田间迟效期短以及重组工程菌株遗传性状不稳定等因素,都制约了进一步成功推广使用Bt。主要措施是对4龄前美国白蛾幼虫喷施Bt,使用浓度为每毫升1亿孢子。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它主要利用杀虫晶体蛋白,又称δ-内毒素进行杀死目标生物,却对非目标生物十分安全。因此,Bt杀虫剂具有高效、专一和对人畜安全等优点。

3.4.2 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使用浓度为1.5×107~3.0×107PIB/mL的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对2~3龄美国白蛾幼虫进行防治。此病毒对美国白蛾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并具有药效持续和专性寄生的特点。同时,此类病毒比较稳定,可在无阳光直射的自然条件下可保存数年不失活,并未发现美国白蛾对其产生抗药性。但是,其不耐高温,易在紫外线下失活,也能被消毒剂杀死。

3.4.3 周氏啮小蜂

生物防治也是防治美国白蛾的有效措施之一,美国白蛾的天敌有180多种,其中昆虫类天敌占有130多种。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白蛾周氏啮小蜂。周氏啮小蜂是一种优势寄生蜂,具有寄生率高、繁殖性强的特点,是美国白蛾等鳞翅目有害生物的天敌,能将产卵期刺入美国白蛾等害虫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收寄生蛹内的全部营养并致其死亡。其主要途径是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蛹期间,按照美国白蛾幼虫与周氏啮小蜂1∶5的比例进行释放,进行生物防治。选择无风或微风上0时至17时之间进行放蜂,将带小蜂的蛹悬挂在离地面2m处的枝干上。放蜂可采用一次放蜂,用发育期不同的蜂茧混合搭配。也可采用二次放蜂,时间间隔控制在5d左右。周氏啮小蜂被释放后,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美国白蛾的蛹,利用其腹部锋利的产卵期扎破美国白蛾蛹壳,把200多枚卵产在白蛾的蛹内,20d后就可以发育为成虫,成虫可以凿破美国白蛾的蛹壳,继续抑制其他美国白蛾蛹,不断循环,达到最终消灭美国白蛾的目标。

[1]郜永梅,付 伟,李改棉,等.美国白蛾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J].农技服务,2011(2).

[2]赵廷刚.美国白蛾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18).

[3]王俊亮,孟 雪,马 明.美国白蛾综合防控技术及治理策略[J].河南林业科技,2010(2).

[4]王善锋,郑 晔,刘守运,等.科学防控美国白蛾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10(27).

[5]李国栋,刘 刚,蔡宪文,等.经济林美国白蛾综合防治技术[J].落叶果树,2010(4).

猜你喜欢
小蜂白蛾幼虫
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试验分析
大自然中的好伙伴
榕树与榕小蜂的相爱相杀
美国白蛾的危害特点及关键防治技术
爱玉子上幼期爱玉子榕小蜂与虫瘿的协同发育
钩臀蚁蛉幼虫各龄期体征及筑穴习性研究
五种环保型农药防治杨干象幼虫试验
欧黑抗虫杨N12对美国白蛾的抗虫性研究
美国白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绿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