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2013-08-15 00:45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3年9期
关键词:遮阳建筑节能太阳能

“十二五”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出炉

住房城乡建设部制订的《“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公布。《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实施路径以及重点任务,并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按照《规划》提出的具体目标,“十二五”时期,将选择100个城市新建区域(规划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按照绿色生态城区标准规划、建设和运行。2014年起,政府投资的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建设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两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将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同时,将引导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住宅小区,2015年起直辖市及东部沿海省市城镇的新建房地产项目力争50%以上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此外,将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6000万平方米;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农村节能示范住宅40万套。

《规划》明确,到“十二五”期末,绿色发展的理念为社会普遍接受,推动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的经济激励机制基本形成,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创新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初步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基本实现城乡建设模式的科学转型。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城区、绿色农房,引导农村建筑按绿色建筑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建造。

来源:中国建设报

“十二五”期间我国地热市场规模有望超700亿

据相关媒体报道,近日中国工程院的咨询研究项目——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项目在京启动,预计有关地热的开发研究将不断深化。

据悉,该项目立足于60多年来我国地热资源勘查、评价及开发利用的相关成果,针对目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分析我国地热资源潜力及发展前景,并提出我国地热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基本对策,以及今后开发利用的途径及建议。

我国是以中低温为主的地热资源大国,全国地热资源潜力接近全球的8%,但开发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地热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不足 0.5%。分析人士指出,石油行业在地热资源的开发上具备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废弃井经过改造后就能成为地热井,且配套的基础设施、钻探技术比较完善,开发成本优势明显,潜在效益巨大。同时,推进油田污水余热利用,还具有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作用。

另有报道称,科技部此前曾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完成地源热泵供暖(制冷)面积3.5亿平方米左右,届时整个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总市场规模至少在700亿元左右。为了加快地热能利用技术的推广转化,并推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2011年4月-2012年3月,科技部会同重庆市科委共同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地热能利用技术及应用情况的调研工作,编制完成了《中国地热能利用技术及应用》宣传手册。

据介绍,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球表面浅层水源(地下水、海水、河水和湖水等)或地下土壤热源的低品位热源,通过热泵、制冷循环,制取冷量供夏天空调使用、制取热量供冬天取暖使用。

业内人士表示,地源热泵制热要比常规的电制热或燃油、燃气制热更经济,通常制取相同的热量,地源热泵的耗电量只有电热耗电量的1/4到1/5。因此,地源热泵市场广阔。而根据中国国土资源部近日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大陆3000米至 10000米深处干热岩资源总计相当于中国目前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的26万倍。形象的来说,中国的地热资源相当于860万亿吨煤,可供全国消耗使用约26万年。

事实上,目前已有部分城市开启了地热开发的试点工作。天津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试点调查成果已经通过了专家组的评审,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天津编制完成了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划定了开发适宜区,圈定了适宜不同开发方式(地下水、地埋管)的地段,并提出了合理的开发利用规模,确立了天津文化广场、中新生态城动漫园等10个开发利用示范工程。

城镇化将使太阳能市场容量倍数增长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经济的多种新引擎也正在加快启动。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生态安全”也因不断膨胀的城市能源需求和日益严重的污染成为政策制定者不得不考量的要素。当城镇化与生态安全产生交集,折射出来的便是新能源行业涌动着的商机。事实上,已有不少太阳能热利用龙头企业已开始蓄势待发。

据了解,目前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等10多个部委正在编制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有望近期出台。其中关于建设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1万多个城镇,未来十年拉动40万亿投资的蓝图已经铺开。

我国太阳能光热技术成熟,居全球集热面积第一位,应用前景广阔,与风能、生物能、潮汐能相比,太阳能在我国一直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有资料显示,至2012年,全国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已超过2亿平方米,每年节煤标准煤3000万吨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470万吨。

有太阳能专家预测,每年1000万城镇新增人口,大约200万个家庭需要2亿平米的新型住宅,如果有1亿平米采用太阳能热水和热采暖系统,那么太阳能市场的容量将倍数增长。

如果到202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达到60%的总体规划,意味着我国每年将有1000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也预示着城市、城镇将成为我国节能减排、保持绿色增长的主战场,同时新型城镇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落脚点。

城市移民将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城市人口年均消耗能源是农村人口的3.5倍,城市人口的用电量是农村人口的三倍,从消费习惯看,城镇以及乡村节约意识很强,在新能源的使用上具有明显的主动性,地方政府应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之初将绿色住宅、绿色交通、绿色消费等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

来源:中国证券报

工信部:扶持光伏产业政策正在制定

中国光伏产业陷入寒冬,光伏行业原料多晶硅生产领域情况也不容乐观。工信部官员近日表示,85%以上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停产,大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国家多个部门正在制定扶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

在近日开幕的首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丁文武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扶持太阳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可能涉及到太阳能产业的准入和产业政策问题,但政策出台目前无时间表。此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也确认多个部门正在制定扶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

据悉,扶持政策将涵盖补贴、科技创新、分区电价等方面,准入门槛有望成为最先出台的政策之一。

丁文武称,准入门槛并非行政许可,而是从技术指标、产量指标、环保指标、企业本身能力指标等方面来进行规范,如果企业达不到标准,有可能在银行贷款、土地审批等方面受到限制。媒体此前披露,准入门槛范围将囊括硅棒、硅片、电池、晶体硅组件以及薄膜太阳能电池。

产能过剩是中国光伏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建成的光伏组件产能达4500万千瓦,是2009年的700%。近两年光伏产业遭遇美国和欧洲的“双反”调查后,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凸显。

“我们也鼓励光伏行业进行兼并重组,行业发展到这个地步,兼并重组是大势所趋。”丁文武说,但兼并重组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需要运用市场的力量来推进。

来源:中国新闻网

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3月31日,在“清华大学建筑学术周”以“长江流域住宅采暖与空调”为主题的公开论坛上,发布了《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3》(以下简称《报告》)。

针对当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尚处在有些“情况不明,任务不清”的状态,为了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进行,报告作为中国工程院“建筑节能战略研究”咨询项目的部分内容,从2007年起把每年在建筑节能领域国情研究的最新成果编撰成《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今年的《报告》对我国建筑能耗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实现建筑节能总量控制的途径。此外,《报告》还对我国城镇住宅的用能状况、可持续理念和发展模式、住宅的舒适与健康、空调与采暖的集中还是分散、住宅节能技术等内容进行了探究、分析和详细的阐述,可以成为社会各界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届学术周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办,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承办。从3月25开始,7天的时间里,在集中与分散、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天然气合理利用与大气污染的影响、采暖能耗与行为节能方式和住宅通风方式等主题研讨会上,业内的专家、学者、企业等重点围绕长江流域住宅采暖与空调适用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交流与探讨。与会者普遍认为,长江流域更适合采用分散采暖方式,我国居民生活方式与需求特点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分散式系统是满足居民生活空调、采暖和生活热水等需求的节能技术。为改善长江流域居民生活环境、节约能源使用量,应该鼓励分散式空调与采暖系统在长江流域住宅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建设报

山东出台绿色建筑财政奖励政策

近日,山东省财政厅会同住房城乡建设厅研究制定了绿色建筑发展财政奖励政策,对星级以上绿色建筑给予奖励。

今年,省级财政对一星级绿色建筑按15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下同)、二星级30元/平方米、三星级50元/平方米的标准予以奖励。以后年度奖励标准,省级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因素进行调整。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后,可获得相应星级30%的奖励资金;项目竣工验收后,经现场核查实际建设与设计一致的,可再获得相应星级30%的奖励资金;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后,再获得剩余40%的奖励资金。

来源:中国网

R+T Asia亚洲门窗遮阳展暨高峰论坛在沪举行

日前,第九届亚洲门窗遮阳展(R+T Asia)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展会引进全球先进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把新技术、新概念、新设计的产品呈现给全行业。由德国斯图加特展览有限公司和上海万耀企龙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国际门窗遮阳高峰论坛与展会同期举行。

本届展会规模再创新高,展览总面积突破38000平方米,参与企业380余家,吸引了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一流品牌,其中不乏世界知名品牌 ——德国最大的卷帘门窗制造商Romi芮米,瑞士最大的遮阳帘制造企业森科Schenker Storen AG,全球领先的高性能织物生产商美国格伦·雷文Glen Raven Asia等。为帮助观众浓缩展会精华,更好规划参观行程,同时鼓励企业创新技术和产品,本次展会的主办方上海万耀企龙展览有限公司、德国斯图加特展览有限公司特别推出“InnovAction 亚洲门窗遮阳创新中心”,打破传统展会仅关注展期3天的效果,展前3个月就开始全面新品宣传,使3天的展期衍生更高的价值,也让贸易观众、建筑设计师提前掌握最新技术产品,预约展商现场洽谈,有效促成现场交易,大大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

在同期举行的国际门窗遮阳高峰论坛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门业专业协会美国门业协会总经理Chris Long、英国遮阳协会会长Andrew Chalk、澳大利亚遮阳协会BMAA总监Christopher Nolan等,与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长郑坤生、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秘书长刘哲、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木门窗委员会主任潘冠军、上海建筑装饰装修协会遮阳分会会长殷文等专家及中国的一些遮阳行业的企业家们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与交流了全球门窗遮阳行业的最新技术趋势,分享海外成熟市场经验,为中国市场把脉。

(张高青)

“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施工启动会”在哈成功举办

据哈工大相关负责人介绍,“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是由美国能源部发起并主办,以全球高校为参赛单位的太阳能建筑科技竞赛。借助世界顶尖研发、设计团队的技术与创意,将太阳能、节能与建筑设计以一体化的新方式紧密结合,设计、建造并运行一座功能完善、舒适、宜居、具有可持续性的太阳能住宅。2002年迄今,SD在美国和欧洲成功举办了七次,吸引了近百所大学参加比赛,体现了参赛队所在国家或地区太阳能行业科研和应用水平,是各国展示自身新能源技术与节能减排成果的良好机会。

2013年,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将首次在中国(山西大同)举办。承办此次比赛是2011年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签署的第一个中美能源合作项目。2011年1月19日,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总统白宫会晤时,特意谈及此事,两国领导人均表现出了对该赛事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来源:新中网

中国建材与沙河市共建国家玻璃节能工程中心

近日,中国建材集团所属蚌埠玻璃设计研究院与河北省沙河市政府签署了共建玻璃工业节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的协议。

为贯彻国资委与河北省委省政府战略合作的精神以及国资委加强央企与地方合作的要求,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与沙河市委市政府依托各自优势,达成并签署了该合作协议。中国建材集团所属蚌埠院将站在国内外建材行业前沿科技的高度,充分发挥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工程化、产业化等方面的优势,针对沙河市玻璃产业发展现状,与沙河市委市政府同心协力,共同建设好该研究中心,不断研发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为沙河经济和建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猜你喜欢
遮阳建筑节能太阳能
应用广泛的太阳能无人机
各种遮阳方式在各地区遮阳有效性探讨
太阳能可以这样玩
太阳能虚拟窗
2016《太阳能》与您同行
2015年建筑节能实施的新标准
建筑遮阳的基本形式选择与比较
对建筑节能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