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方政府的网络舆情监控策略——以苏州市为例

2013-08-15 00:54计雪荣
山东工业技术 2013年15期
关键词:苏州市舆情舆论

计雪荣

(常熟理工学院 新闻中心,江苏 常熟215500)

近年来,网络舆情既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也是有关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结合苏州市等地的有关案例,有针对性地提出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三方面的监控策略,那就是工作理念以预防为止、监控对象要全面覆盖、舆情体系需立体架构。

1 工作理念以预防为止

对于网络舆情的监管,非常必要也尤为重要。在我国,大多数的公共政策由政府强势主导, 互联网的内容监管主要也是由政府推进的。对网络舆情的监控、网络舆论的引导,从根本上来说,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大局。 社会舆论环境是社会生活的意识系统和观念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部分,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走向。目前波涛汹涌的网络舆论、层出不穷的网络事件已深深地影响了网络之外社会总体的态度、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应对互联网上纷繁芜杂的传播内容以及多样化的意识形态,各国政府和民间机构都在积极建立适当的舆情监管引导机制,从而为本民族的发展保驾护航。[1]

那么,是事前监管还是事后追查?是要有个“提前量”还是要放“马后炮”。事前监管可以掌握主动权,而事后追查也不是去追究哪个网民发的什么帖子、而是要思索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网络舆情工作一定要有个“提前量”,要加强预先的监测、预警、分析、研判,从而为掌握社情民意、服务政府决策做出贡献。

以预防为止的监控理念,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这里涉及到事件处理的成本问题。 众所周知,危机事件、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以后,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近几年来我国地方群体性事件呈多发态势。比如,自2008 年以来,江苏省发生的重大危机事件,列入人民网舆情频道案例库已有14 件(其中苏州市1 件,苏州公共自行车);[2]另据江苏省办公厅的统计,2007-2012 年,我省网络舆情事件包括28 件,其中苏州市4 件,吴江平望垃圾焚烧发电厂事件(2009-10)、苏州工业园区公积金转移事件(2010-01)、昆山书元机械公司部分职工罢工事件(2010-06)、苏州通安集体群访事件(2010-07),另外太湖蓝藻事件(2007-05)其实与苏州市也有关系。这类事件,给党委政府的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 有的还让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在新媒体环境条件下,党委政府处理地方突发事件要面对两条线同时作战:一是现场处置,二是应对网络舆论、引导网上舆情。 事件发生以后,会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牵制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给日常工作带来严重的干扰。 危机事件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党和政府的形象会受到严峻的挑战。因此,痛定思痛,如何尽早地在事情还是处于苗头性、倾向性的时候,通过早期的舆情监测与分析、研判,来把握网络舆情的走向,尽量避免重大舆情事故的发生。

2 监控对象要全面覆盖

从现状来看,当前已经存在两个舆论场[3],一个是以党报、广播电视台、新闻网站为代表的官方舆论场;另一个是以民间口头交流、尤其是网络“自媒体”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 两个舆论场既有隔阂也有交锋。官方舆论场,是政府比较熟悉的领域,也是基本上由政府控制的领域。 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在民间舆论场的应对能力明显较弱。

以苏州市域为例。据笔者于2013 年5-6 月开展的网络调查表明,苏州市人民政府网站、 苏州阳光便民12345 寒山闻钟网络问政平台、苏州市政府政务微博群等政府机构开办的门户网站,苏州日报报业集团苏州新闻网、 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名城苏州网等传统新闻媒体的网站,以及新华网苏州频道、联合早报网江苏频道等与政府部门有合作关系的门户网站及其论坛等,构成苏州市域官方舆论场。这个领域,有关政府部门是严格的把关人,政府充当权威信息来源、可以在第一时间主动发布信息,在舆论引导方面政府占有主动权。 特别是借助于党报、广播电视台、新闻网站等媒体,政府可以把自己的形象和声音进行广泛而快捷的传播;第一时间主动发布的权威信息,对于谣言、流言、小道消息的传播,有着立竿见影的作用。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网络问政平台建设、政务微博群、网络发言人等等,都是政府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举措。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政府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当前,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在民间舆论场的应对能力就显得较弱。 苏州市网络媒体民间舆论场域,主要是商业性门户网站及其论坛、社交类自媒体类新兴媒体网站、与境外媒体有关的网站等。其中包括,新浪网新浪江苏@ 苏州微吧、网易论坛的地方论坛栏目、腾讯网QQ 群、人民网强国论坛、人民聊吧-苏州吧、人民网-强国社区-E 政广场江苏省栏目包含苏州的内容、人民网-强国社区-政在回应地方领导留言板-苏州市版面等。 西祠胡同苏州论坛,天涯论坛有苏州-天涯论坛,百度贴吧苏州吧,凤凰网凤凰论坛城市论坛;如此等等。 民间舆论场的存在,是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个未曾预料到的结果。网络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政府要清醒地认识到,网络舆情的背后是社情民意,用传统的打压封堵的方法已经不再奏效,尊重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传播权、监督权,并且根据网络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才是上策。 政府有效应对民间舆论场的问题,已提到议事日程,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因此,地方政府开展舆情监控工作,要统筹兼顾好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这两个舆论场,并且根据其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互联网成为新闻宣传和舆论导向的难点场域。 官方媒体的正面宣传,经常受到来自网络空间的种种质疑。所以,民间舆论场应该是舆情监控的重点。 而从传播主体看,中国网络新闻传播的结构要素有三大部分:具有传统媒体背景的网站、商业新闻网站、网民;三者分别构成三极力量、并有着复杂的能量交换。 这三极力量分别位于网络新闻生产流程中不同的环节,形成了互联网新闻传播能量形成与释放的三个梯度:传统媒体网站是信息基础生产力量的第一极,商业网站是信息聚合扩张力量的第二极,网民是信息增值转化力量的第三极。[4]后两者经常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层出不穷的网络事件和网络人物,给社会生态带来了不断的冲击。 所以, 后两者也是舆情监控的重点领;论坛、微博、QQ 群等自媒体,应该是舆情监控的重点对象。

3 舆情体系需立体架构

舆情监控体系的构建,针对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这两个舆论场,既要有主动发布的方面、也要有积极应对的内容。 主动发布的方面,主要包括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积极应对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民间舆论场,做好网络舆情的监测、预警、分析、研判、报告、反馈等一系列问题。

在主动新闻发布方面,苏州市有两个方面可圈可点。 一个是新闻发布制度建设;另一个是新闻发布网络平台建设。 苏州市新闻发布制度建设方面。十七大以来,苏州市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建设意见的通知》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我省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意见》精神,2007 年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2008 年颁布《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我市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意见》,2010 年颁布《全市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关于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文件表明,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了做好新时期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主要任务和主要内容、加强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制度建设、加强党和政府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新闻发布网络平台建设方面,主要是“苏州发布”政务微博群和苏州新闻发布网站。 2012 年9 月建成的“苏州发布”政务微博及其微博群,由苏州市政府新闻办主办。 2013 年01 月28 日,苏州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苏州发布”及全市政务微博群在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腾讯网正式上线运行。 “苏州发布”以“发布权威信息、推进政务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民生”为定位,在人民网等四大微博平台运行,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发布信息。 苏州市要求所辖的市(县)区以及与民生关系密切的近60 家市级机关部门(单位)分批在这四大平台全部开通政务微博。“苏州发布”正式上线引起广大网民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苏州发布”政务微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其影响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在积极应对网络舆情方面,当年吴江市(注:2012 年10 月苏州市撤销县级吴江市设立了吴江区)的做法可资借鉴。吴江2010 年8 月实施网络管理系统工程,初步建成“一个机构、两支队伍、三大品牌、四强阵地、五项制度”的网络舆情管控新模式。 通过对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智库、《新华日报》和新浪网等为代表的主要党报党刊、电视台和门户网站的舆情监测,吴江基本形成了网络舆情监控、分析、研判、引导等一整套管理制度。

总之,在互联网语境下地方政府面对两个舆论场,既要做好官方舆论场的主动发布,更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市本地的实际情况,从大局出发,全面推进网络舆情特别是民间舆论场的有效监管工作。 政府应该采取以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对网络舆情的对象尤其是论坛、微博、QQ 群等重点对象要全面加强监控, 并努力建设一个立体架构的网络舆情体系。只有这样,政府才有效吸取了政策学习理论的精髓,才能真正体现其应对网络舆情的执政能力与监管水平,从而为树立政府良好的形象、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1]高红玲.网络舆情与社会稳定[M].北京市:新华出版社,2011:I.

[2]人民网舆情频道.江苏 省案例 库[EB/OL].http://yq.people.com.cn/CaseLibEA25 SN.htm.

[3]本社,编.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分析师手册[S].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IV.

[4]彭兰,高钢.中国互联网新闻传播结构、功能、效果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3-17.

猜你喜欢
苏州市舆情舆论
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