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集体经济”大戏 谱“小康建设”新曲—通辽市科尔沁区丰田镇建新村党支部工作纪实

2013-08-15 00:44通辽市委组织部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新村全村集体经济

文|通辽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通辽市科尔沁区建新村党支部紧紧围绕“五个好”的目标要求,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入手,走出了一条以集体经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富民强村之路,使昔日的老典型焕发出了新活力。

激活多因子,抓好基础产业。村里把发展集体经济与自然资源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和完善了“农村企业为主导,种养殖业为基础,商贸服务业为纽带”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全力打造优质玉米种植区、优质牲畜养殖区、商贸物流服务区。2008年,党支部开始发展食用菌产业,村里组织力量从山东、四川等多个省区引进50多个优良品种和先进栽培模式,先后投资180万元建设57座食用菌大棚,投资400万元建成1座菌棒车间。这些大棚均由村集体进行经营,解决了50多人的就业问题,既发展了集体经济,又充分调动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使特色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同时,积极发展林产业,全村绿化面积达39%,每年林业更新采伐收入都在30万元左右,形成了有利于各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良好环境。大力大发展畜牧业,全村大小牲畜存栏达5460(头)只,人均1头牛、1只羊、1口猪、5只禽,使农民通过粮食、秸秆的转化增加了收益。

渠畅活水来,发展第三产业。为降低经营管理风险和市场风险,既确保收入又节省精力,村党支部把砖厂、建新宾馆、建新招待所等村办企业进行租赁经营,使每年的集体收入都能达到100多万元。村党支部还根据自身区位优势和经济、人口状况,在村内进行了小规模房地产开发,沿街盖起了二层小楼,一层为商品房,二层为住房,以出租、出售的方式经营,既增加了村民收入,又壮大了集体经济。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得到解放,为发展劳务经济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使非农经济迅速发展。全村800多劳动力,有500多人长期在外务工,每年实现劳务收入近300万元。兴建了占地7000平方米年交易额达400万元的集贸市场,吸引周边人流、物流向村内的聚集。目前,村内从事农畜产品收购、生产资料及日用百货批发零售的个体商户和各类小型企业22家,从业人数超过200人。2011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0万元,固定资产达26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9800元。

致富惠民生,建设小康新村。建新村富了,村里坚持花钱花在民心上,积极兴办各项社会事业。近年来,村里先后投资120万元建起了目前全自治区唯一的一家秸秆气化站,通过燃烧玉米芯、秸秆产生燃气,再通过燃气管道送往全村各家各户,所有工作只需两个人员就能完成,实现了“两人烧火,全村做饭”“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既节约能源又环保,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村集体配备了大型农机具8台(套),统一为村民免费提供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服务;新上现代化的节水灌溉设备一套,一天可浇灌农田100亩;投资30万元进行自来水管网改造,让村民们吃上了放心水;全面安装有线电视光缆,使村民们可以收看到40套电视节目,建起了160平米的多功能“科技书屋”,每晚通过村电视网站将科技信息传送到各家各户,使村民们坐在炕头上就能学到科技知识;协调网通公司,在村里安装了宽带网,使村民们用上了现代科技。目前,建新村的砖瓦房率、街道硬化率、电话电视入户率均达到了100%。全村村民的合作医疗款全部由村集体代缴;凡未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70岁以上老人,村集体发给每人每年150元生活补助;村民家孩子上大学,村里每年发给500元奖励;村民家有白事,村里给补助500元;五保户由村里统一盖房,吃穿用全由村里承担;村里出资聘用了英语、微机教师各一名,使村小学成为当地唯一能开设英语和微机课程的农村小学。

建新村党支部是我区的老典型,是我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建新村党支部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形成了以“特色产业为基础、村办企业为主导、商贸服务为纽带”的发展模式,并积极运用发展成果惠民生、办实事,加强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村容村貌和农民的生活环境,使这个昔日的老典型焕发出新活力。□

猜你喜欢
新村全村集体经济
全村唯一收件人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Beams Up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
办好一处书屋改变全村面貌
评比的春雨,浇灌新人新村新貌
“五老”宣传队走乡串镇唱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