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我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2013-08-15 00:44梁铁城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重点经济建设

文|梁铁城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党的十八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并对深化经济、政治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作出新的部署,明确要求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改革的工作目标和前进方向。发展改革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我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全面完成自治区“十二五”规划和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一、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环境比以前更为复杂多变,国内环境和条件呈现出一些新趋势新变化,但综合判断我区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环境看,一是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短期向好。世界主要国家竞相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短期内有利于稳定金融市场,提振消费信心,刺激经济回暖复苏。二是我国经济发展将成为各国利益汇聚点。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主题,互利共赢是各国利益的交汇处,我国作为世界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与各方的利益汇合点将进一步集聚和放大。三是新的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新的科学技术催生了新的产业革命,资金、资源、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和重组加快,为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来了机遇。

从国内环境看,一是国内经济逐步企稳向好,国内需求潜力巨大。国家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农牧业现代化加速发展将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牧民收入、消费,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将有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转型升级,城镇化快速推进将有力拉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住房投资和大量农民转为市民带来的成倍增长的生活消费。二是深化改革开放带来新的红利。国家改革开放战略不断深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步伐继续加快,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体制机制的改善将给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为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有利条件和契机。三是支持我区发展的政策环境较好。党的十八大提出,国家将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大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国务院21号文件出台后,我区与国家发改委、环保部、交通部等30多个部委和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这将为我区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抓住战略机遇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产业发展水平低。一方面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协调,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处在起步阶段,服务业发展滞后,能源、冶金、建材和化工等资源型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75%左右。另一方面表现为产业层次低、链条短、实力弱,资源及资源初加工产品比重大,产品加工转化率低,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弱。目前全区原煤输出占煤炭产量的60%以上,外送电量占发电量的40%左右。二是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不协调。2008-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比生产总值增速低6.4个百分点和6.1个百分点。2011年我区人均生产总值是全国的1.6倍多,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4%和95%。三是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我区区域创新能力近几年基本保持在全国第22位左右。2011年我区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活动投入和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指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是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压力较大。我区万元GDP能耗、水耗、地耗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开发、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加重了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公路、铁路、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五是区域发展不协调。表现为呼包鄂地区发展较快,中东部发展相对较慢。2011年呼包鄂地区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28%,土地面积占11%,但同期呼包鄂地区创造的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占全区的53.7%和64.7%。

二、“三个坚持”把握整体工作思路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中心任务,着眼全局,统筹当前目标与长远利益,更加注重拓宽经济增长空间,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更加注重激发发展活力,更加注重共享发展成果,更加注重增强发展保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在发展改革工作中,重点要把握好“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我区要改变欠发达的面貌,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紧紧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结合我区实际,采取综合性措施扩大消费需求,健全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把稳投资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与实施规划、调整结构、改善民生和推进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推动经济走上内生增长、协调发展的轨道。

二是坚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工作主线。我区要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切实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要把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不断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开放。

三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我们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改革发展成果充分惠及各族人民。要把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落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制度措施,着力解决民生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六项重点”助推全区科学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发展改革工作要突出以下六项重点:

(一)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一是推进生态功能区建设。按照推进形成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需要,加强“两线五区”为主体(包括大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防线、阴山北麓生态治理防线、呼伦贝尔草原沙化防治区、科尔沁沙地沙化防治区、乌珠穆沁草原生态保护区、浑善达克沙地沙化防治区、阿拉善沙漠化防治区)的生态功能区建设。二是完善城镇布局。大力培育呼包鄂城镇群,把通辽、赤峰和鄂尔多斯中心城区建成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加快盟市政府所在地中心城区建设,形成区域性中心城市。满洲里、二连浩特建设一流口岸城市。三是优化产业布局。西部地区建设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形成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升综合竞争力。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各项政策,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进一步与东北三省对接,点状集中布局发展一批规模较大的特色产业集聚区。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一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等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加强优势领域的科技创新,启动一批高技术产业化工程项目。二是建设现代农牧业。加强粮油作物核心区建设,重点实施新增百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城市郊区为重点,继续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以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为重点,实施百万肉牛、百万奶牛和千万肉羊高产创建工程,推进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三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方面,要推动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优化升级,保持传统产业稳定增长。能源工业,重点打造亿吨级和五千万吨级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一体化坑口、路口电站群,加快推进国家能源基地建设。冶金工业、钢铁工业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品结构;有色工业重点要推进一体化发展,加快实施粉煤灰提取氧化铝专项规划,支持境外有色金属资源落地加工。农畜产品加工业,要突出绿色品牌,重点加强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煤化工产业要大力推进国家煤炭深加工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新能源产业以风电和光伏产业为重点,加快建设蒙西、蒙东大型风电基地,建设一批500千瓦以上光伏并网电站。新材料产业重点是稀土新材料、光伏材料、电子信息、特种合金和非金属材料,建设包头稀土谷,培育光伏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与风电、煤及煤化工、汽车制造配套的装备制造业。四是加快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是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和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重点是文化产业、旅游业和社区服务业。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铁路、公路、水利和电网建设。铁路方面,加快完善区域铁路网络,重点建设快速客运通道、煤运通道、出区通道和口岸通道,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到“十二五”末全区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6万公里。公路方面,重点建设出区通道、区域内部通道、口岸公路、农村公路和边防公路,着力扩大公路网络覆盖面,提高公路通达深度和等级,公路总里程达到1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000公里。水利方面,要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加快建设海勃湾、文得根等一批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和大中型水库以及锡林郭勒引水、引绰济辽等一批跨流域调水工程,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同时,加强以节水灌溉为重点的农村牧区水利建设,加快推进“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电网方面,实施“西电东送”和“北电南送”工程,加快建设一批电力外送通道。完善区内电网布局,尽快形成蒙西电网“五横五纵”500千伏主网架结构和蒙东电网500千伏统一电网。加快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一是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退牧还草、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争取国家启动实施沙地沙漠专项治理和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等工程。建立完善生态保护长效机制。二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重点是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推进流域水污染防治,开展乌梁素海综合治理。“十二五”末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要求,环境质量持续提高。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以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为重点,培育一批循环经济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园区。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发挥森林、草原碳汇资源优势,探索碳交易途径。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扩大就业。扶持、鼓励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渠道。实施全民创业工程,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开展“零就业、零转移”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进一步改善政府就业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技能人员的培训。力争年均新增城镇就业达到25万人。二是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制定自治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力争使城乡居民收入尽快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三是发展社会事业。教育方面,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农村牧区为重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卫生方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制度。文化方面,重点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五大文化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重点文物、重要遗址、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尽快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标准和统筹层次,逐步实现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和城乡衔接。五是继续加强民生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安全饮水和农村牧区通电工程,解决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的通广播通电视问题。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实现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足15平方米的低保家庭和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足13平方米的其他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

(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继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一是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市场供求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资源税费制度,积极争取设立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二是推进农村牧区改革。重点是推动土地、草场使用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三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政务公开,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评价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加快推进对外开放步伐。一是加强与国内重点及周边区域的合作,推进省区市间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的对接。以园区为载体,积极承接发达地区资金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等产业转移。二是推进向北开放。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扩大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性产品进口规模,增加战略性资源储备。加快口岸加工园区建设,提高资源落地加工水平。加快满洲里、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巴彦淖尔进出口资源综合加工示范区建设。三是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积极扩大进出口贸易,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猜你喜欢
重点经济建设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重点推荐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