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策略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3-08-15 00:54
科技视界 2013年5期
关键词:礼貌准则交际

徐 静

(三峡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宜昌443002)

为适应全球化的要求,如今的高校英语教学不再单纯注重以读写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英语语言知识输入,而更侧重对学生语言应用与跨文化交际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特别体现为听说能力的提高。语用能力培养的理念也已被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师接受和认可(季佩英2008)。礼貌原则作为语用学及跨文化交际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充分利用, 以起到对目的语使用的良好示范作用,从而达到确实提高学生语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最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 理论综述

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 礼貌这一语用现象引起欧美学者的注意,并逐渐形成一套关于礼貌的理论。Lakoff(1973)认为礼貌是减少人际交往摩擦的有效方法;Brown 和Levinson 诠释了面子理论(1978,1987),其中包括对面子的理解,威胁面子行为及相对应的礼貌策略;Leech 在Grice 会话合作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出礼貌原则(1983),作为对会话合作原则的补充,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原因,这一原则也受到中国学者们的普遍认同。 其中包括六项准则,即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和同情准则;Fraser(1990)则总结了当时多种对礼貌的理论研究,从四个角度阐述了语言学上的礼貌: 除了认同Grice 以及Brown 和Levinson 的理论之外, 他还提出礼貌是在考虑到特定语境的情况下,符合社会规范的得体行为。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第四点是会话合同(conversational contract)观,认为交际双方就如同合同双方负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这些是由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综合决定的,交际双方基于这一认识对交际过程有所期待,这一期待被满足就是礼貌。 而Scollon和Scollon(1995)认为“面子是交际实践中的参加者所相互给与的、相互协同的公共意象”, 强调交际者所共享的关于彼此间关系的推想及面子的协同,而影响协同过程的因素是权势(power)、距离(distance)和话题的强加程度(weight of imposition)。这一理论发展把之前学者未曾考虑的交际双方不对称的权势关系涵盖进礼貌系统,使礼貌的内涵更为完整。

根据以上理论,我们可以看出在言语交际中,礼貌策略的应用是一个在特定语境中考虑多种因素的动态过程。为了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达到顺利交际的社会目的,交际中既要尊重对方的积极面子,采取关联策略(involvement),表现出对其关注、认可和喜爱,也要尊重对方的消极面子,采取独立策略(independence),保证其行事的独立和自由。需要指出的是,如何找到这两大策略在实践中的平衡点,使交际双方都感到满意,对于交际目的的顺利实现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虽然礼貌是各个人群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但由于受到社会文化、语境等因素的制约,中西方对礼貌的理解也略有差异。我国著名学者顾曰国教授(1992)根据中国具体情况,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礼貌原则,包括贬己尊人准则,文雅准则、称呼准则、一致准则和德言行准则。通过与Leech 礼貌原则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礼貌作为人际交往中的普遍现象,是从人们爱听好话,不爱听坏话这一本性出发的,其实质就是为他人着想,言行符合他人预期,使交际过程顺畅;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具体语用的差异。 例如对于赞扬这一言语行为的回应策略,汉民族遵循贬己尊人准则,通常并不肯定对方的赞扬,而是习惯自我贬低一番,但英语民族则突出得体准则,倾向于接受对方赞扬, 并通过附加信息以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使回应显得更加礼貌。 因此在同一情境采用不同策略来回应赞扬,汉民族会觉得英语民族太不谦虚,自信过头,而英语民族则会认为汉民族的自我否定非常无礼,甚至虚伪。所以,当礼貌现象出现在高校英语课堂这一特定语境中时,教师应考虑到师生间的特定关系,注意英汉礼貌的差异,使学生既能在教师话语中学习到英语原汁原味的礼貌用法,又能体会到教师对学生中国式的尊重和关爱,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效果理想。

2 礼貌策略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如今的高校英语教学已经认识到提高学生语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但在课堂上仍旧存在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语用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所占比例太少(季佩英2010),学生始终无法有效、得体的使用英语等实际问题。作为应对措施,教师既要通过有计划的教学行为对学生进行语用知识的输入,还要为学生提供体验学习过程的机会( Kasper& Schmidt 1996),这样有利于语用能力的培养。 因此,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十分必要,而礼貌原则的有效利用能帮助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

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构成了一种特定语境,教师因社会地位、知识水平、权力分配,特别是目的语的权威性,而在师生关系中占据强势并形成与学生的差距。 在礼貌系统中两者关系相对稳定,因此在师生这一系统中会使用的礼貌策略也较为规则和稳定。教师作为强势一方,一般对学生采取关联策略;另一方面,教师也可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同的话语调整与学生距离、强加程度等,构建与学生更为平等和亲密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时会运用到独立策略。 下面就这两项礼貌策略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做简要探讨:

2.1 关联策略的应用

在组织教学语言,如开场白可用谈论天气或学生感兴趣的新闻等内容, 表示对学生的关注, 如 “It’s getting cold today, please keep warm.”;回顾前课内容时,可以说“Last week, we learned …”,而不是“you learned…”,表示与听话人是同一圈里的人,拉近彼此关系;在对学生行为做出反馈语时先表示赞赏或感兴趣,如“You’ve done a great job!”, “I just love the way you gave the presentation!”等,即便要纠正学生的观点, 也尽量避免直接批判, 而采用如 “I totally understand the point you’ve just made, and I think it would be more perfect if …”的表述,对听话人表示移情,显示友好;而提到关于布置教学任务等强加程度较大的话题时,可以说“I know you might find this job a little bit hard for you, so I would give you some tips, …”,表示了解学生的需求,并给予学生相应的帮助或对其需求交易考虑。 教师通过关联策略的应用,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削弱话题的强加程度,使课堂气氛轻松愉悦。

2.2 独立策略的应用

独立策略一般应用于交际双方社会地位较为平等的情境中。 大学生自尊心强,对个人独立自主的要求较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利用独立策略,能满足其心理需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例如,当课堂提问无人应答时, 可以说“Is there anyone who would like to share his or her opinion with us?Anything will be fine.”,尽量减少给学生压力或威胁;布置教学任务时也可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 如 “I know you might find this job a little bit hard for you,so I would give you two options, …”;下达课堂指令时可以说“You’re expected/required to …”,而不采用“I want you to …”的表述,凸显对学生个体的尊重,让学生不再是从前填鸭式教学的傀儡,充分调动其学习时的主观能动性。

2.3 综合应用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这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考虑到各个因素,如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合理使用礼貌策略,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例如,课堂环节不同,教师被期望使用的语言量和语言内容不同,如果是进行语言知识的输入,对学生表现的点评和总结概括等,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量详细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体现教师的博学多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应注意的是,点评不能笼统,用同样或类似的赞扬评价所有表现不一的学生,这样可能显得不够真诚。 教师应注意聆听和观察学生的表现,找出不同学生回答或表现的特点以及特别之处,有针对性的进行点评,尽量避免重复和雷同,让学生感到被重视及认真对待;而如果是课堂组织活动,提问等环节,则应以聆听为主,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不轻易打断指出其错误,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教师还应适时适度的使用礼貌语言,例如可根据与学生亲密程度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话语和语气。对待刚接手的新生,采取较为正式的语言,充分尊重对方,也可树立教师的威信,在与学生熟悉之后则可使用更为随意甚至较为亲密的表达,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3 结语

礼貌作为一种重要的语用现象,对于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合理、得体、有针对性地运用礼貌原则,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由被动教转变为主动学,从教师的礼貌语言示范中既学习英语语言,又体验英语语用,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规则、社会规范和价值取向等,从而进一步实现提高学生语言应用与跨文化交际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1]Ji Peiying. Pragmatics and Pedagogy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8.

[2]Lakoff, R. The logic of politeness: Or, p’s and q’s [A]. In Corum C. et al. (eds.)Papers from the Ninth Regional Meeting of the 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 [C].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1973:292-305.

[3]Brown, P. & Levinson, S.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A]. // Goody E. (ed.) Questions and Politeness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256-289.

[4]Brown, P. & Levinson, S.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5]Leech, 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 New York: Longman, 1983.

[6]Fraser, B. Perspectives on Politeness [J]. Journal of Pragmatics, 1990(14): 219-36.

[7]Scollon, R. &Scollon, S. W.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 Oxford: Blackwell,1995.

[8]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10-17.

[9]Kasper, G. & Schmidt, R. Developmental issues in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6(18): 149-169.

猜你喜欢
礼貌准则交际
情景交际
具非线性中立项的二阶延迟微分方程的Philos型准则
当诚实遇上礼貌
小猴买礼貌
基于Canny振荡抑制准则的改进匹配滤波器
一图读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暗恋是一种礼貌
混凝土强度准则(破坏准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