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干道两侧及交叉口建设商业中心的启示——以上海江湾五角场为例

2013-08-15 00:54蒋珂
科技视界 2013年12期
关键词:商业中心商业中心

蒋珂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 重庆401120)

0 前言

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一般都避免将城市商业中心建在城市交通干道两侧或交叉口附近,而趋向于将城市商业中心布局在交通干道的一侧,且临近轨道交通枢纽的区域,商业中心范围内的道路一般以支路或生活性次干道为主。这样布局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商业中心人性化的购物氛围以及合理的商业空间尺度的营造,避免交通干道对商业中心整体性的分割和破坏。而上海五角场却正是在城市传统交通干道交叉口发展起来的城市级商业中心,并成为了上海东北部高端时尚消费中心,拥有超高的人气以及不输于上海传统市中心的强烈现代气息。那么,五角场的成功是否打破关于商业中心规划布局的传统规划理念,其中有哪些经验具有规划的普遍适用性,本文将针对以上问题逐一分析阐述。

1 江湾五角场城市发展及规划沿革

根据孙中山先生的 《建国大纲》,1929年7月上海特别市政府第123次会议通过《大上海计划》,划定今江湾五角场东北地带作为新上海市中心区域,并由美国规划专家和中国设计师一起设计了“五角场”的构成:用三条马路——黄兴路、其美路(今四平路)和翔殷西路(今邯郸路)分别接通杨浦、虹口和闸北;用两条马路:翔殷路、淞沪路通向“大上海”腹地——江湾地区的东部;五条放射主道之间,各有横向的马路加以联结,如同蜘蛛网一样,结成密度平均的“棋盘状”道路网络。根据当时的设想,五角场将成为中华民国的 “第二首都”(经济首都)。1930年下半年,在建设了新市政府大厦、江湾运动场、图书馆、博物馆、市医院、卫生试验所、国立音专、广播电台、中国航空协会等建筑后,随着“一二八”淞沪抗战、“八一三”抗战的陆续爆发,五角场作为市中心的建设逐步停止以至废弃。

新世纪唤醒了五角场。按照新一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中确定的上海城市中心城布局原则,中心城将形成“多心、开敞”式布局结构,规划按现状自然地形和主要公共中心的分布以及对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合理调整分区结构,将规划建设以人民广场为中心的市级中心和四个副中心,分别是徐家汇、花木、江湾―五角场、真如。其中,江湾―五角场副中心主要服务城市东北地区,分担中央商务区的功能,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功能定位以金融、信息、购物、文化、体育、休闲和商务办公综合功能为主体,并具有科技服务和娱乐休闲的功能。

随着被定位为上海城市副中心,五角场在被遗忘了近半个世纪后,重新拥有了新的梦想与机遇。

2 五角场改造更新计划提出的背景

2.1 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升区域定位,创造发展机遇

新一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中将江湾五角场地区确定为四个城市副中心之一,为五角场地区提出了新的功能定位,为五角场地区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也对其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2.2 五角场环岛区域一直都是人们印象中该区域主要的商业聚集地

半个多世纪来,五角场在一个被上海人称为“下只角”的地方,一直是人流聚集的区域,是传统的商业中心,虽仅仅是一个低档次、杂乱落魄的商业聚集区,却在上海东北部给了人们一个商业中心的认知。五角场打造商业中心,不是从空白开始,而是有历史底蕴和群众认同的。

2.3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成并收入使用,大大了提升了五角场地区的整体区位优势,为五角场商业中心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随着外环线隧道的竣工,大连路隧道的通车,以及北外滩的开发、翔殷路隧道工程等一系列有利于杨浦区大发展的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五角场地区的整体区位优势已经凸现,未来五角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2.4 邻近复旦、同济等名校资源,为五角场的商业中心的建设带来了高水平的消费群体,以及复合型的产业构成

五角场的开发并非是单一的商业中心,而是和构筑以复旦、同济等名牌高校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城相结合,形成校区、知识产业园区、现代生活社区和商业商务区融为一体,相互呼应的发展新模式。

2.5 五角场的现状城市面貌与城市功能及载体,难以承担建设上海城市副中心以及市级商业中心的重任,五角场区域的改造升级迫在眉睫

3 五角场改造更新所面临的具体问题

3.1 现状土地权属复杂,政府、企业、部队用地权属交错,五角场开发必须在统一的规划指导下,整体开发,避免各自为政。

3.2 五角场商业中心因为处于交通性干道交叉口的环岛周边,必须要解决商业中心内商业氛围的营造以及各商业综合体单元之间的人行交通与购物流线的顺畅联系问题。

3.3 五角场商业中心的开发必须与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枢纽无缝衔接,确保大量人流方便、快捷、舒适的到达和疏散,同时应避免商业中心交通堵塞与停车难的问题。

3.4 五角场商业中心的开发必须通过引入国内最有实力的商业地产开发主体进行开发建设,并为其预留一定的规划弹性。

3.5 五角场商业中心必须通过适度超前的规划的引导和控制,打造与定位及商业中心相匹配的高品质城市面貌及公共空间。

3.6 五角场商业中心的开发必须规划先行,通过建立一套由总体到专项、由概念到详细设计的先进规划体系,通过各层面规划的有序对接,实现整个规划体系的一步到位。

以上具体问题,是五角场商业中心作为一个具有独特区位的非传统商业中心在规划、建设、运营过程中,所必须面对和解决。

4 五角场改造更新规划与建设的亮点

4.1 上位规划对五角场的具体定位与要求

五角场城市副中心是上海城市规划确定的四大城市副中心中最大的一个,也是上海东北部地区最大的公共活动中心和交通枢纽;五角场同时也是上海商业“十一五”规划确立的十大市级商业中心之一。作为城市副中心而兼有市级商业中心地位的区域,全上海仅有徐家汇和五角场两处,因而具有很强的稀缺性。

五角场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建成上海市东北部核心商圈,成为规模最大、特色鲜明、功能丰富、层次清晰、布局合理的综合性市级商业中心。五角场副中心消费需求应多样化,融合国际知名品牌和高端商务消费、青春时尚消费、家庭购物和休闲消费等多层次的需求。在商业购物功能方面,以国际知名品牌为引进重点,全力打造上海东北部高端时尚消费中心。鼓励发展优秀的中高端企业和品牌,形成功能配套齐全、经营错位互补、融合奢侈品和家庭购物消费的经营体系,体现商业购物功能。以数码、服饰、家居等品牌产品为主导商品,集聚优势产品和特色产品,增强商品门类的深度、提高特色商业的知名度。

4.2 规划体系

五角场规划体系主要由整体规划设计与整体框架下的多个专项规划共同构成。整体规划设计提出整体定位、规划理念、开发模式、功能布局、城市形态等规划要求,再具体由市政、地下空间、商业、交通等专项规划协调解决整体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具体问题,通过完整的规划体系确保规划实施的顺利推进。

4.2.1 整体规划

整体规划设计为了确保五角场城市副中心规划的超前性和可操作性,采取国际方案征集方式,德国SBA公司、台湾地区大元联合建筑及设计事务所以及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三家单位参与规划方案的征集,在综合各家方案优点基础上于2003年10月完成五角场城市副中心的最终优化方案的设计编制。

建设目标:分解上海市中央商务区的公共服务功能,并服务于上海市东北部地区。

功能定位:以知识创新区公共活动为特色,融商业、金融、办公、文化、体育、科研以及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市级公共活动中心,是一个以科教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聚居区,以繁荣繁华为标志的市级商业中心。

4.2.2 专项规划

五角场城市副中心范围内专项规划主要包括市政、地下空间、交通、商业专项规划,其中地下空间与交通专项规划是整个规划体系中最大的亮点,是五角场商业中心拥有活力与潜力的关键性规划。

4.2.3 地下空间规划

地下空间规划主要是针对未来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区域高建筑密度、高强度土地使用、高商业效益、高交通压力等要求,通过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实现商业、交通的无缝衔接与相互支撑,以及中心区土地价值的充分利用。

地下空间规划提出“四原则”,构建了“三系统”。四原则即整体开发统一协调原则、与民防工程平站结合的原则、地下空间层次与地上空间及功能协调互补原则、与大运量交通系统无缝衔接原则等;三系统即构建地下商业系统、地下交通枢纽系统、地下市政管网系统。

4.2.4 交通规划

通过交通专项规划,构建了五角场商业中心五层立体交通网络:由高架道路(中环快速路)、五条主干道绕环岛车行道、联系各商业综合体地下商业层的人行地道、下沉式人行流线转换广场及地铁10号线轨道枢纽站点等五层立体构筑而成,其中地下交通空间的开发和联接是这一地区交通规划最显著的特点。

建成后的五角场立交:快速过境车辆从高架的中环快速路上通过,地面车辆沿环岛行驶;过路人流从地下人行通道经下沉式广场穿越。商业物业之间的地下商业城联接也指向清晰,通行顺畅,将被交通干道分隔开的商业综合体单元在地下层面完美联接,形成了不输于传统商业中心的浓郁的整体商业氛围。地下通道与轨道交通10号线在该区域的两处站点均进行了最便捷的联接,充分体现了大运量公共交通给五角场区域所带来的交通优势。

4.2.5 五角场商业中心改造更新历程与如今的辉煌

五角场商业中心改造历程:

1996年9月,杨浦区五角场市级副中心开发建设办公室成立。

1998年,南部商业商务区开始居民和企业动迁工作,先后建成金岛大厦、沪东金融大厦、科技大厦等。

2003年4月上海制定杨浦区知识创新区实施 “科教兴市”的战略,区委区府提出“聚焦五角场”战略。同月中环线五角场环岛立交开工,2005年7月投入使用,2006年环岛下沉式广场开通。

2004年9月,百联又一城购物中心动工。

2005年7月,上海万达商业广场动工,相继建设的还有蓝天大厦、富庆国定大厦等。

2005年8月,江湾体育场及东部3幢历史保护建筑以及江湾体育公园等维修改造竣工。

2006年5月,可为创业者提供信息、创意、光机电、环保、材料等产业实验试制及经营实践平台的“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杨浦)基地”动工。

2006年11月,复旦金融创新园动工,同时启动部分知识创新基地项目。

2006年12月,上海万达商业广场、百联又一城购物中心及中部中央社区20万平方米公共和生活工作区建成。

2007年建设创智中心等项目,新江湾城开发进入高潮。

4.2.6 五角场商业中心建设情况与城市风貌

目前五角场商业中心的城市建设正进入高潮阶段,五只角中已有四只角建成,分别为邯郸路与淞沪路之间的万达广场、邯郸路与四平路之间的苏宁旗舰店、四平路与黄兴路之间的东方商厦、淞沪路与翔殷路之间的百联又一城及大西洋百货,而黄兴路与翔殷路之间的合生国际广场正在建设中,未来将成为五角场区域最重要的城市地标。

其中万达广场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三栋甲级写字楼,总建筑面积81700平方米,为该区域的城市地标之一;五幢商业裙楼呈品字布局,7层的巴黎春天百货大楼,5层HOLA家居广场楼、4层的沃尔玛超市楼、第一食品楼以及万达影城楼,划分多个业态,充分体现万达“订单式商业地产”的细节魅力;地下为连接下沉式广场与地铁10号线的“万达城中城”商业步行街,88家品牌商户作为地上业态的有效补充。“万达城中城”下通过地下商业步行街联系其他角上的商业综合体,上直达地面五座商业裙楼,是体现五角场商业整体性的重要典范。如今的五角场已脱胎换骨,被上海人叫了大半个世纪的“下只角”概念也彻底消解。每当夜幕降临,五角场中心上方的花蕾型、隧道型、纽带型、字幕型等灯光造型使“彩蛋”的色彩变幻显得无穷无尽,迷人夺目。万达广场、百联又一城、东方商厦等商业综合体的曼妙灯光,再加上熙熙攘攘的人流,构成了一幅城市不夜天的美景,引人流连。

5 交通干道周边建设商业中心的经验与启示

五角场商业中心的成功,有其必然性,也有不少偶然性要素,因此,其对交通干道周边商业中心建设的指导意义,也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即普遍性经验与特殊性经验。

5.1 普遍性经验

5.1.1 上位规划的明确指导,以及拥有明确的城市中心的定位。

5.1.2 各级政府建设该商业中心的决心、高度、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

5.1.3 由整体规划与专项规划构成的多层次规划体系,以及先规划再建设的操作模式,是建设高起点、高水准、超前性的商业中心的第一要素。

5.1.4 商业中心与交通枢纽的完美衔接,是商业中心开放成功的关键要素。

5.2 独特性经验

5.2.1 传统的、具有城市记忆的商业集聚地特征,成为了五角场环岛区域作为商业中心重要原因之一。

5.2.2 地下空间的整体开发与综合利用,是确保将多个被地面交通分隔的商业单元整合为一个连续便捷商业中心的关键因素,也是五角场商业中心规划最大的亮点。

鉴于五角场商业中心建设的普遍性与独特性经验,笔者建议除传统商业中心或具有重要意义的城市中心节点外,不要轻易规划跨交通干道的商业中心,以减少不必要的投入,简化规划体系、缩短建设时序,避免商业中心的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负担。

猜你喜欢
商业中心商业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南朗壹加壹商业中心工程结构设计要点探究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商圈互联 智慧商圈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