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发展理念的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

2013-08-15 00:54
科技视界 2013年6期
关键词:技术人员队伍实验室

李 锐

(宁夏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宁夏 银川 750021)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国家一贯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就是要不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技术;重应试,轻素质的教育模式已经受到各方面的挑战。随着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各方面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特长、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受各用人单位的严格要求。而高校实验室在其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和作用,实验室不仅担负着关键的育人任务,也是高校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活动场所。高校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中的改革与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保证。一个思想陈旧的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实验室队伍,也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因此,创新发展、更新理念,通过不断加大对高校实验室技术队伍创新建设的投资力度,全面提高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总体素质,建设学术水平高,技术精湛,作风优良,思想稳定的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对于毕业生主动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1 高校实验室队伍的建设现状

多年以来,高校实验室的依附和配角地位一直困扰着从事实验室工作教学人员。实验室师资队伍普遍存在学历偏低、年龄偏大、职称偏低等现象,高校的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创新严重滞后于实验教学活动,导致这种不合理现象的主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认识上的偏差和传统观念的滞后,也有教育理念和管理体制的影响。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无论是美国、德国,或是近邻日本,都对实验教学予以足够重视。面向21世纪的实验室建设,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近年以来,根据“211工程”建设的要求,推动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已成为高校高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1.1 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基本现状

“十五”以来,国家和地方把实验教学和各类实验室工作纳入到教育整体发展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教育教学改革的突飞猛进,高等学校的实验装备得到持续、快速地改善,高校实验室建设和仪器配备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实验教学有了很大提升。这些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迅速,总体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但近几年由于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大,高校实验室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数特别是研究生数量的增长,使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学科之间、院系之间差别越来越大。尤其是实验室因硬件得到稳步提升,而实验室的技术队伍的建设出现了滑坡的现象。

1.2 传统教育观念对实验室队伍建设的影响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实验教学和实验室队伍处在一个不被重视的地位,实验室工作人员被称作是 “教辅人员”,在大多数人的思想观念中产生了实验室工作无足轻重的偏见。这种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实验室队伍的建设。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对实验工作比以前的认识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还未达重视的程度。而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受“重理论,轻实践”与“重书本,轻技能”的影响,使得传统的实验教学只是传授知识、验证理论,其目标是以知识培养为主,而对能力培养不够重视。更有甚者认为实验教学的内容是从属于理论教学。在实验教学上采取验证性的方法,教学手段落后,缺乏创新和验证性的实验,这样就忽视了学生实验研究的技能的培养。另外,在实验室队伍建设中,由于对实验室队伍建设的重视不够,福利、待遇、师资培训、课时工作量计算与理论教学差异较大。不仅影响了实验室队伍的稳定性,甚至造成实验室工作人员往往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使得具有较高学历的高校毕业生放弃了从事实验室工作的机会。

1.3 实验室队伍管理体制不完善,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大多数高校实验室管理是实验教学归教务处管理,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归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管理,而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训归人事处管理。这种多头管理的现象使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不仅过于分散不说,更无法充分发挥实验室整体功能,使实验室的整体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和体现。在实验技术人员编制范围界定尚不明晰的情况下,实验室的岗位职责不明确,规章制度不完善是不言而喻的,造成的结果是实验室技术人员忙闲不一,工作均衡性不能体现,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另外,由于激励机制的缺乏;使得考核流只是限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实验室技术人员工作量的大小、工作绩效的高低、工作质量的优劣没有标准可循。在高校实验室人员队伍的结构方面,学科带头人的缺乏,使得实验室技术人员中几乎没有教授、博士和硕士涉足。这种现象造成实验室技术人员学历结构层次过低。在年龄结构方面,高校实验室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中青年人员缺乏、后继乏人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极不利于实验室建设的长期发展和实验室功能的有效发挥。

1.4 实验室队伍培训缺乏,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无论从国家和地方乃至学校,尚未形成和建立起实验室技术人员培养的规划和措施,绝大多数实验室技术人员没有机会参加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甚至相关的学术交流、参观学习和观摩也很少。另外,高校实验室教学队伍整体素质较低,这与国家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不相适应,与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要求存在一定距离。实验室本身学术的氛围不够浓厚,从业人员知识和技能交流与沟通相对缺乏,尤其是对新购进的先进的仪器设备缺乏整体了解和具体操作技能的培训与训练。

1.5 实验室劳动成果认知的缺失

高校的实验室教学工作内容庞杂、劳动强度大、且十分辛苦,通常是一名工作人员不仅要承担多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而且还要熟悉每门课程实验教学的课程体系,特别是每个实验课的目的要求和操作方法,并以此认真做好各项实验的准备工作,在具体的实验环节中还要协助教师管理学生;日常还要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及财产的管理、维修、实验室易燃、易爆、剧毒物品及其他耗材和危险品的管理使用等较为繁杂工作;这些工作均需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哪怕是一丁点的疏忽大意可能就会引发安全事故。这些工作的繁杂和辛苦,却在业绩评价时认可度低,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实验室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2 提升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的建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对实验设备的投入也相应成倍增加。要想充分发挥这些设备的投入效应,必须要在高校实验室人员队伍的创新化建设上下功夫。改变传统观念,建立起新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科学合理的设置岗位,引进高层次管理人员,优化实验室管理队伍,不断提高高校实验室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2.1 树立创新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首先是要转变实验教学“从属”和“辅助”的传统观念,特别是高等学校的行政领导要充分认识实验教学是高校整体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实验室队伍建设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及时了解实验室的工作状况,在进修学习、培训深造、职称评定、津贴发放、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与课堂教学老师相同待遇。最大限度的改变实验技术人员“地位不高”的自卑观念,调动实验室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主观能动性管理创新性,充分挖掘实验室工作者的潜能。

2.2 完善管理制度建设,科学合理设置岗位

完善实验室队伍建设的管理体制,将实验教学、实验室日常管理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等都归口统一管理,提高效率。依据学校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项职能的实际需要,对实验教学进行科学设岗和合理定编。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有:实验课的准备、实验设备及仪器的操作、常规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及管理、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实验室日常管理、仪器设备建设计划、低值易耗品的申请与购置等。高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工作量的大小核定人员编制和设立工作岗位。在确定合理编制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岗位需求制定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和目标准则,使实验技术人员在目标明确,职责分明的情况下,实现按岗择人,竞争上岗,有岗则聘,评聘分开的用人原则。

2.3 优化实验室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

通过对实验室岗位的科学设置,建立实验室人才队伍可流动性评聘机制,适当提高实验室高级人才的引进,不断充实实验室人才队伍。在先确定实验室岗位的基础上确定各岗位的人员编制,尤其是要在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上形成相对均衡的层次比例,并体现出实验室高、中、低比例结构合适的人员梯队。同时要大力提倡和积极引导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员进入实验室工作,尤其是在指导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学生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方面发挥作用,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开展有关实验室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选拔责任心强、热爱实验室工作、学术造诣深厚、治学严谨、具有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学术带头人担任实验室领导者。形成实验室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完整、学历结构均衡、职称结构适当的实验室队伍。

2.4 建立培训机制,提高实验室队伍的业务技能

针对实验技术人员基础知识薄弱、学历层次较低等关键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他们参加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知识的培育,在提高他们理论知识素养。对青年技术人员实行导师制,让具有多年实验室工作经验的高水平的老实验技术人员引导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使他们尽快熟悉业务,掌握试验技能,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创造有利于实验技术人员成长和才干发挥的环境与条件。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以保障实验教学高质量的正常进行。在培训内容和形式上,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职与脱产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业务培训与学历提高相结合。另外,还要鼓励教学科研人员将他们研究及开发所取得的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实践教学过程。

2.5 关心实验技术人员利益,稳定实验技术人员队伍

学校各级领导应了解实验人员的工作情况,关心与实验人员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一方面提高实验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另一方面考虑到实验室工作的特殊性,制定有利于实验室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的相关政策,在学校年终评优评先活动中,按比例设一定名额给实验室工作人员一定倾斜。还可设立实验技术成果奖、实验设备革新奖、实验室管理优秀奖等奖项,奖励那些对实验技术研究、实验改进、仪器设备功能的开发、教具与仪器设备制作、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个人。将这些奖项纳入到学校的奖励制度中,并成为实验人员晋升、评职的考评内容,增强实验技术人员的荣耀感,充分调动实验人员的潜能,把高校实验室真正建设成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和科学研究的实践基地。

[1]安小六,邹小红.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增强高校实验室软实力[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2]袁汝海.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激励措施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5).

[3]王延刚,陈莹.浅谈实验室队伍建设[J].科技信息,2009(19).

猜你喜欢
技术人员队伍实验室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