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分布特征与成因机制

2013-08-15 00:54王兴祥
科技视界 2013年20期
关键词:滑坡水资源环境

王兴祥 孙 健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 八一一地质队,安徽 滁州239000)

0 概述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地质构造及气候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分布广、发生频繁,是世界上地质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及其危害程度与地质环境背景条件、气象水文及植被条件、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及其强度等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其中,新构造运动是内因,不良气候条件是主要的诱发因素,不合理的人类经济工程活动使得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日趋加剧[1]。我国人口众多,随着国民经济与科技进步的发展,特别是人类各项经济活动中一些重大工程的建设,使得人类对地球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深刻和剧烈,尤其对地球浅表层附近环境的影响十分显著。为此,环境地质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1 我国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按地质灾害的破坏形式、动力作用、物质组成和破坏速率划分,我国的地质灾害可分为10类31种,其中具有严重危害的是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水土流失、荒漠化、海水入侵等。

1.1 地震

我国地处欧亚、太平洋及印度洋三大板块的交汇地带,邻近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印尼地震带的交接地区,新构造运动活跃,多分布在大陆与大洋板块接触处和大陆地壳内部不稳定的断裂破碎地带。

我国中部有一条纵贯南北的地震带。它北起贺兰山与六盘山,向南横穿秦岭,经龙门山到川西及滇东,绵延2000余公里,集中了若干7级以上的大地震。此带以东为东部地震区,以西为西部地震区[2]。

东部地震区分为东北地震区、华北地震区及华南地震区。其中以华北地震区最为突出,强烈的地震多在此区发生。

我国西部是新近断裂活动强烈的地区,也易于发生大震。西部地震区分为西北地震区和西南地震区。

1.2 崩塌和滑坡

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等,是危害程度仅次于地震的较大地质灾害。与地震相似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主要发育在山区。我国的西南山区、青藏高原东南部是滑坡、崩塌发育的重灾区,坡、崩塌的主要分布区域。

滑坡、崩塌的发育分布及其危害程度与地质环境背景条件、气象水文及植被条件、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及其强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滑坡、崩塌的形成则是地质条件及灾害性降雨、地震、人工活动等影响因素的不利组合和综合作用的结果[3]。

1.3 地面沉降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我国地面沉降问题越来越严重。

我国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断陷盆地这三个地区,代表性的城市有上海、无锡、嘉兴、天津、沧州、太原、西安等。按照形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分为超采地下水而产生的地面沉降、软土地基地面沉降与工程性地面沉降[5]。

1.4 水土流失

据有关部门调查,水土流失在全国各省区均有发生,但分布和发育上有很大差别。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的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其中尤以黄土高原、华南山地丘陵最为严重,长江中下游、珠江、辽河流域相对较轻,但也在加剧[6]。

水土流失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自然因素中主要有现代构造运动、地形地貌、降雨径流、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人为因素包括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的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

1.5 荒漠化

我国的荒漠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沙漠和沙漠化危害着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2个省区。沙漠化土地的分布情况是:41%面积分布在大兴安岭两侧的半干旱地区,以农作物交错区的旱农区风沙危害为主,32%分布在草原的荒漠草原地带,27%分布于西部干旱荒漠地带[7]。

气候因素,主要是干旱和风力是导致荒漠化的基本因素。风沙沉积作用、河流的改道、湖泊的消亡、洪水的泛滥等也是土地沙化或沙漠化的主要原因。另一加快荒漠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是人类的违反自然规律的活动。

1.6 盐渍化

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滨海地区。底土层和地下水中所含的盐分,由于地面蒸发作用,随着土壤毛细管水上升积聚于表层,因而使土壤中盐分累计而达到一定的含量,形成盐土和碱土。

根据地貌单元,我国土地盐渍化主要分为滨海、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半干旱地区、西北干旱地区等五个集中分布区[8]。盐分在土壤中的积聚一般是由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母质及人类活动诸因素综合作用而实现的。

1.7 海水入侵

中国有绵延18000km长的大陆海岸线,海水入侵主要发生在地下水开采量较大的沿海城市。沿海岸带从北到南,主要的海水入侵城市有大连市、营口市、葫芦岛市、秦皇岛市、莱州市、龙口市、蓬莱市、烟台市、威海市、青岛市、日照市、宁波市、温州市、湛江市及北海市等[9]。

滨海地区地下淡水的过量开采,是引发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同时,降水对海水入侵也有影响。干旱年份,地下水补给量减少,海水入侵加速;相反,丰水年份,地下水补给量增加,对海水入侵速度起到缓解作用。

1.8 水资源环境地质问题

我国淡水资源本已十分紧缺,但是大量的工业污水的排放,使本已不足的淡水资源严重质量恶化。地表水被严重污染,地下水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淡水资源的危机已成为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1.8.1 水资源短缺

我国淡水资源并不丰富,而且这些水资源在地域上分布极不均匀,其特点是东南多,西北少。河川径流在时间上分布也很不均匀,其变化规律主要受气候特别是降水的影响。

目前,我国主要的缺水地区有:辽河中、下游地区,京津唐地区,山西能源基地,辽东及胶东半岛,黄河中下游地区,沿海开放城市及经济特区,以及南方一些山丘地区等[10]。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时空分布不均衡;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水资源污染加剧。

1.8.2 地下水水质恶化

目前,我国地下水质的污染问题已不容忽视。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有北京、沈阳、太原、西安、包头、南昌等城市。此外,我国北方许多城市地下水硬度逐年增高,某些沿海城市的海水入侵问题也相当严重。

地下水水质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与地表水开发有关,有的则与地下水渗流场、水化学场的变异有关[11]。

1.9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

我国是世界第三矿业大国。矿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矿业开发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物质基础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由于历史认识局限性,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忽视环境保护工作,高强度、大规模的矿业开发和无序群采,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我国矿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一些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矿山开采中废气、粉尘、废渣排放,造成大气污染和诱发酸雨[12];

2)矿产资源开采造成地面塌陷、边坡失稳,诱发地质灾害;

3)采矿使矿区水均衡遭受破坏,引发地下水位下降、泉水干枯、水资源枯竭、水质污染等问题;

4)侵占大量土地与破坏土地;

5)矿坑排水或冶炼废水污染水资源和环境,造成公害[13]。

2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环境地质灾害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界固有的、不可抗力的环境地质灾害,如地震、部分滑坡、崩塌等;一种是由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的活动所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其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对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做好环境地质灾害的防范已迫在眉睫。

而随着人口的增多、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大型工程的施工建设,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一些突发性的地质灾害,我们应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加强对地下水开采的宏观调控,实施地下水动态监测;加强相关的法律建设,健全监督管理体制。

[1]盛海洋,务新超,史学建.我国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灾害防治[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3(3):16-19.

[2]夏邦栋.普通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

[3]盛海洋,李红旗.我国滑坡、崩塌的区域特征、成因分析及其防御[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208-210.

[4]殷跃平,张作辰,张开军.我国地面沉降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16(2):1-8.

[5]许乃政,姜月华,王敬东,等.我国东南沿海地面沉降类型及其特点[J].灾害学,2005,20(4):67-72.

[6][7][8]陈建平.环境地质与工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9]黄磊,郭占荣.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入侵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8,19(2):118-122.

[10]杨淑英,张增强.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环境保护,1997,11:6-8.

[11]徐恒力,等.水资源开发与保护[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

[12]王博.资源与产业[J].中国矿业报,2000(9).

[13]王秀明.矿山环境问题的分析[J].采矿技术,2008,8(4):93-94.

猜你喜欢
滑坡水资源环境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滑坡推力隐式解与显式解对比分析——以河北某膨胀土滑坡为例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浅议我国水资源的刑事立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