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奶肉牛规模化养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2013-08-15 00:47王鸿盛朱跃明张乐年
中国牛业科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母牛肉牛养殖场

王鸿盛,朱跃明,张乐年

(1.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畜牧兽医局,甘肃 甘州 734000;2.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张掖综合试验站,甘肃 张掖 734000)

甘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是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已形成了具有资源优势和规模效益的蔬菜、草畜、种子三大支柱产业。奶肉牛规模化养殖已成为我区今后牛产业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型发展的主方向,是促进现代牛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 发展现状

1.1 养殖情况

甘州区是传统的肉牛养殖大区,是张掖市“百万头肉牛工程”建设基地的主县区。2012年末,全区肉牛、奶牛存栏分别达到36.1万头、0.8万头,分别同比增长5.5%、42.9%;肉牛出栏达到18万头,同比增长7.3%;产奶量1.59万t,同比增长8.0%;牛肉产量3.02万t,同比增长12.0%;养牛产值9.1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67.4%,农民养牛人均纯收入1 100元,占畜牧业纯收入的52.7%。

1.2 养殖基础

甘州区养牛业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6.5万户农户从事着不同规模的奶肉牛养殖。近年,全区奶肉牛养殖提档跨越,进一步向规模化方向迈进,传统的散养方式正在被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方式所取代。目前,全区存栏30头以上的奶肉牛养殖场386个,其中千头以上大型规模肉牛育肥场30个、千头以上高标准奶牛园区5个,奶肉牛养殖基础不断夯实。

2 规模化养殖特点

2.1 畜禽良种化

良种引进和技术推广是推动奶肉牛产业提质增效的“强心剂”。近年,借助全国畜禽良种推广项目实施的有力契机,我区狠抓养殖管理技术,大力普及“良种、良料、良法、良舍、良医”为主的五良综合配套技术,积极推广肉牛冻配改良、奶牛性控繁育、全株玉米青贮、TMR饲养技术等新技术,提高奶肉牛养殖的科技含量;同时加大奶肉牛优良品种的引进、培育和推广力度,先后引进西门达尔、夏洛莱、安格斯、荷斯坦等优良奶肉牛品种,改良本地肉牛,提高奶牛性能,促进牛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区肉牛良种覆盖率、奶牛性控冻精授配率分别达到95%和100%,基本实现了良种化。

2.2 养殖设施化

规模化高标准奶肉牛养殖场是推进现代化牛业生产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通过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的实施,全区规模奶肉牛养殖场规划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建设标准更高,养殖设施自动化应用广泛,运行的组织化程度先进,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目前已建成奶肉牛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3个、省级示范场2个、市级示范场14个,无公害奶奶肉牛生产基地10个。

2.3 生产规范化

科学养殖是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在国家健康养殖理念的倡导下,奶肉牛养殖场安全生产自律意识主动,日常生产管理科学,养殖档案规范,畜禽产地检疫申报制完善,无害化处理程度高,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动态追溯管理。饲料、兽药、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执行,遏制“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投入品流入养殖环节,确保了肉品、生鲜乳源头安全。

2.4 防疫制度化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自2003年全区疫病防控“零费用”实施以来,大力加强畜禽病防控体系建设。在区、乡两级畜牧部门统一指导下,奶肉牛养殖场疫病综合防控措施科学到位,病死畜无害化处理流程规范,消毒设施完善、防疫制度健全,实现了“制度上墙,措施到位”的保障机制,全区无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2.5 粪污无害化

畜禽粪污循环利用是发展生态奶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条例的出台,在畜牧部门积极引导下,规模奶肉牛养殖场结合实际,把粪污处理利用与畜牧业发展相结合,科学合理利用,逐步形成了“养殖-有机肥-种植-增效”和“养殖-沼气(发电)-环保”的畜牧产业循环发展模式,使粪污得到无害化、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处理,延伸了奶肉牛产业链附加值,为实现畜牧业高效、清洁、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6 项目金融投资力度化

项目建设是发展现代奶肉牛产业的“助推器”。近年来,我区以项目为抓手,借助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牛羊产业项目,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项目、肉牛产业大县建设项目、世行畜牧贷款项目及河西肉牛产业开发项目的实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了规模养殖场基地建设、圈舍改造、设施升级等硬件建设。目前已建成(改造)规模奶肉牛养殖小区、场154个,其中高标准千头以上肉牛养殖场22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场5个。2012年,建设银行为万禾公司、玺峰公司、发忠公司等9个大中型养殖场提供贷款1.2亿元;农业银行为1 103户农村妇女发放养殖贷款6 754万元。通过项目的良好实施和融资平台的搭建,完成畜牧业各类发展资金4.8亿元,为我区奶肉牛产业发展锦上添花。2008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县;2009年被省政府列为全省肉牛产业大县;2011年入选全国适度规模化母牛养殖示范县。

3 存在的问题

3.1 能繁母牛存栏量下降

目前,全区肉牛养殖量呈现整体下滑趋势,而能繁母牛存栏量下降已成为影响肉牛产业发展的瓶颈。随着我区农村标准化住宅小区的推进,母牛散养户数量明显下降。另外,由于能繁母牛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等因素,规模养殖场缺乏养殖母牛的信心。

3.2 资金投入相对不足

近年来,中央、省财政对肉牛养殖投入资金虽逐年增加,但我区养殖量大,资金总量仍然偏少;金融部门的养殖贷款额度小、周期短、门槛高,养殖户融资难度大。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区奶肉牛规模化持续快速发展的步伐。部分养殖场出现"有钱修圈,无钱补栏"的现象。

3.3 农户缺乏规范养殖意识

近几年,随着我区农村小康住宅建设的步伐,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也随之配套。在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过程中,部分农户未按照标准化养殖小区设计要求修建,随意改变设计用途,出现净污道分离不清、粪污处理设施不完善等现象,缺乏规范、科学的养殖意识。

3.4 科学技术含量低

当前由于受资金、技术、文化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规模养殖场的科技含量不高,标准化饲养技术和集中育肥综合配套技术运用推广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饲养周期长,成本高,肉质差,出肉率低等问题,养殖效益低。

3.5 利益联结产业程度低

3.5.1 缺少龙头加工企业 全区现有牧沅、双华2家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受资金、技术和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均无精深加工能力,难以延伸肉牛产业链,产品科技附加值低。全区无一家乳品加工企业,5家规模奶牛场只销售初级产品生鲜乳,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高。

3.5.2 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 部分规模养殖场缺乏有效的运作模式和经验,信息渠道狭窄,与养殖户联系不紧密,整个产业链上各自为政、单打独斗,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格局还有差距,难以发挥真正意义上的示范带动作用。

4 建议和对策

4.1 狠抓动物疫病防治,保障健康养殖

畜牧业健康发展“成败在防疫”。加强奶肉牛规模养殖场疫病防控尤为重要。按照“强化基础、健全网络,预防为主、综合防制”的思路,继续实行“零费用免疫”制度,增加财政投入,全力开展以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为主的免疫工作,不断强化奶肉牛规模养殖疫情监督管理,加大防检疫工作力度,严防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保证奶肉牛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4.2 加强科技推广,提高养殖水平

4.2.1 注重科技队伍建设 按照“请进来,送出去”的思路,积极邀请省内外专家对本区科技人员和养殖户进行培训,选派科技人员和养殖大户到科研院所和典型养殖企业学习考察,提高从业人员养殖水平。

4.2.2 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 借助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张掖综合试验站平台,加大合作力度,通过试验示范,筛选、推广符合我区实际的肉牛品种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全面提高奶肉牛产业生产科技水平。

4.2.3 大力推行科技特派员下基层制度 选派一批业务水平精湛的科技人员深入规模奶肉牛养殖场开展养殖技术指导工作,切实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力求实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五化要求。

4.3 贯彻执行政策,调动生产积极性

奶肉牛产业已成为我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奶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优惠政策的扶持。继2012年区委1号文件大力扶持畜牧业政策良好运作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好2013年区委1号文件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提高扶持补助资金。对500~3 000头的大型标准化奶肉牛养殖场和新建连片50户以上、存栏规模1 000头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小区给予资金、项目重点倾斜,优先安排肉牛大县项目资金进行扶持;对存栏20头以上能繁母牛养殖大户,每头母牛给予150元奖励;对存栏30头以上能繁母牛养殖大户,每头母牛给予200元奖励;对整村整社新建连片20户、户均30m3的青贮氨化窖每立方米补助10元;对购置秸秆收获加工大型机械的农户优先享受农机补贴;新建规模奶肉牛场在土地使用、水电路配套、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大力强化奶肉牛产业扶持力度,充分调动规模户和散养户发展奶肉牛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4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发展链条

加工企业和市场是肉牛产业发展之母,是体现效益的最终场所。在牧沅、双华屠宰场生产的基础上,通过“内引外联”招商引资等方式引进重庆牧牛源等大型食品生产企业,解决屠宰企业周转资金不足,改进屠宰加工生产线,研发新产品,推进牛肉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解决我区牛肉初加工、效益低的困境。同时借助甘肃前进牧业公司“公司+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吸引伊利、蒙牛等知名乳品加工企业在当地投资建厂,全面延伸奶牛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开发效益,拉动河西地区奶牛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甘州区肉牛产业联合会的桥梁作用,规范市场竞争,强化行业自律意识,建立肉牛行业市场准则,提高产业协会组织化程度,推动肉牛产业从单纯组织销售向产销结合转变,努力探索既能促进肉牛流通,又能合理分配产销利益的机制,充分发挥协会组织带头作用,引导养牛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4.5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壮大养殖规模

坚持“外招、内引、上争”全方位招商引资和争取项目的思路,积极引进实力雄厚的企业投资合作,壮大本区奶肉牛养殖规模,提升肉牛品牌效应;争取国家项目扶持资金,着实建设一批高起点、高规划、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奶肉牛养殖场,发挥项目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搭建良好的融资平台,积极为养殖户争取信贷支持,解决养殖资金周转不足问题,促进全区牛业快速健康发展。

4.6 创新新型养殖模式,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

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养殖业效益的关键。目前面对牛犊和架子牛价格高、牛源短缺的局面,鼓励、引导规模肉牛养殖企业,采取“农户养母牛+公司统购牛犊”、“放母还犊”等模式,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含量的新型母牛示范场,大力发展母牛养殖,解决牛源短缺问题,促使母牛规模化经营、社会化生产成为甘州区肉牛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全区小康住宅楼建设的步伐,积极引导农户按照“退出庭院、进入园区”的总思路,依照“统一建设、统一品种、统一服务、统一饲养、分户经营”的四统一分模式,大力建设标准化奶肉牛养殖小区,提高养殖集约化水平,促进农户养殖增收。

猜你喜欢
母牛肉牛养殖场
母牛分娩前管理要点
规模养殖场防疫现状及对策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