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程长距离灌溉泵站设计要点

2013-08-15 00:51沈焕珍
中国水利 2013年12期
关键词:站址扬程泵站

沈焕珍

(山西省临汾市水利勘测设计院,041000,临汾)

自2010年起,山西引黄泵站工程、中部引黄县域小水网工程相继启动了规划设计工作,这两个工程的共同特点是:均位于山西省中南部的临汾市西山区,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高沟深,地形复杂,水资源匮乏,多数是从黄河或水库提水后,采用高扬程、长距离的多级泵站提水灌溉。因此,灌溉泵站设计的重点是如何针对这些特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通过优化设计,提高泵站的出力和经济效益。

一、工程特点及存在问题

1.工程特点

(1)扬程高,变幅大

①灌溉泵站从黄河或水库取水,因来、用水量不均匀,取水位变幅大,灌溉垣面高差大又导致出水水位变幅大;②取水点与灌溉垣面地形高差大,加之长距离输水造成较大的水头损失,使水泵总扬程高。

(2)距离长

取水点与灌溉垣面距离远,蜿蜒曲折的道路、起伏不平的地面、纵横交错的沟壑三者叠加,更加大了输水管道长度。

(3)地形复杂

泵站取水点位于低洼的黄河或水库内,灌溉区则位于较远的垣地上,管道多数是沿沟道而行,道路坡度缓,弯道多。

(4)地质条件差

泵站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主要出露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Q2)及上更新统马兰组(Q3)黄土,分布于塬、梁、峁上中部,为黄土状堆积地层。在自重应力和建筑物压应力共同作用下,土层浸水后结构发生破坏,从而发生显著压缩变形,变形多是局部和突然发生。且具有不均匀性,对建筑物破坏大,危害严重。

2.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1)级站确定

泵站扬程高,变幅大,输水距离又长,级站确定是控制投资的关键,也是今后运行管理的基础,级站划分与站址选择是设计工作的基础。

(2)机组配套及压力管道

机组配套、压力管道是泵站工程的主体和核心,不仅关系着工程投资,而且影响着工程效益与工程寿命,做好机组选型与配套、管路设计是设计工作的重点。

(3)预防水锤现象

在高扬程、长距离的压力管道中,当发生闸阀突然关闭、机组突然停车等情况时,管内水流速突然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压力急剧升高和降低的交替变化,可引起管道破裂、管道瘪塌、损坏阀门和固定件等危害。

(4)地基湿陷性黄土

泵站的进出水池、厂房不可避免地会集水、渗漏水,其湿陷性黄土地基遇水时发生不均匀沉陷,若处理不当,会使建成的泵站建筑物轻者沉陷、裂缝,重者倾斜、倒塌。

二、泵站设计要点

1.站级确定

级站划分与站址选择应从七方面考虑:①满足灌溉规划要求;②结合地形条件力求做到自流输水、自流灌溉、高低水灌溉;③级站不宜过多,以投资省、施工方便、运行费用低、总功率最小为原则;④站址有利于控制提灌范围,输水系统布置较为经济;⑤站址宜选在地形开阔、岸坡适宜、利于工程布置的地点;⑥站址处岩土坚实,应避开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坡积土、断裂构造带等不良地基;⑦从黄河取水时站址宜选在主流稳定、泥沙量少的凹岸,从水库取水时站址宜选在岸坡稳定、取水方便、少受淤积的地点。

2.机组配套

(1)一级泵站

①从水库取水时,一级泵站设计流量特别是配套功率不宜过大,配套机组数量宜为单数,以减小泵车或浮船振动以及防止抽水时倾斜角度过大;②从水库或坝后取水时,宜选择“效率曲线”平缓的水泵,配套电机功率宜略大于最大扬程时水泵轴功率,以保证机组在平均扬程时在高效区工作,在最大、最小扬程时能够工作。

(2)二级及以上泵站

①分垣面、按高程范围分组统计灌溉面积,进而确定设计流量,按组内设计流量及最大扬程配套水泵,可适当增加水泵数量,以适应扬程变化大的要求,达到节约电能、降低运行费用目的;②下一级站的抽水流量宜与上一级站的供水流量相近,以免出现弃水过大或“大马拉小车”的现象。

3.管路设计

(1)管路布设

在平面布置上,管路基本沿现有道路而行,局部地段裁弯取直。最大优点是:现有的道路可为材料运输与设备进出场提供有利条件,便于机械化施工,减轻施工协调任务并降低费用,为今后运行管理打下基础。在立面布置上,管路基本平行于地面布设,要求管道埋入当地最大冻土深以下。其优点在于:一是有效防止了管道冻胀破坏;二是减小了因水锤产生的管道振动;三是便于管路附件设置,防止自然和人为破坏。

(2)管径及管材

①管径根据经济流速确定,不宜大于2 m/s,以减少水头损失从而降低运行费用;②管材按管道工作压力并结合管径确定。根据以往经验,压力大于2.0 MPa时一般选用钢管,压力为0.6~2.0 MPa时可选用球磨铸铁管或预应力混凝土管,压力小于0.6 MPa时可选用聚乙烯塑料管或玻璃钢管。在满足工作压力的情况下,直径大于1.2 m的管道可选用预应力混凝土管,直径为0.6~1.2 m的管道可选用球磨铸铁管,直径小于0.6 m的管道可选用聚乙烯塑料管、聚氯乙烯塑料管或玻璃钢管。

(3)管路附件

为保证管道正常运行,方便工程维护与管理,在输水管道上设管路附件。在管道隆起的部位设自动排气阀;结合工程情况,在管路低处设泄水闸,闸后设泄水管道,泄水闸处设闸阀井;在管路经过的灌溉垣面或附近适当位置设分水闸并配套闸阀井,井内设分水闸、节制闸、消能阀、流量表等;结合弯道布置,间隔150~200m设活接头一个;结合弯道及活接头布置设置检修井。

4.水锤现象预防

(1)延长开关时间

在压力管道出水侧安装微阻缓闭止回阀或手动闸阀,通过延长开闸和关闸时间,来预防水锤的发生。

(2)设自动排气阀

在长距离输水管道的隆起部位设自动排气阀以排除管道内的空气,使管道内充满水后再开启水泵。

(3)设“薄弱段”

在进水池附近主压力管道上设“薄弱段”,其管径同主管道,工作压力为设计工作压力的1.2~1.4倍,当“薄弱段”管内压力超过其允许的工作压力时即发生崩裂,水从此处流出。该处设有引水设施,将水引入泵站进水池,进水池的侧墙上设溢流堰,堰后依次设溢流渠、消能设施,将水排走。

5.地基处理

当泵站建筑物进出水池、厂房无法回避坐落于湿陷性黄土地基上时,需从如下三方面着手处理。

(1)预浸水处理

预浸水处理共分三步:①按建筑物的基础轮廓适当外延确定浸水范围后,开挖土坑至建基面以下1.5~2.0 m,并在附近设标准点以观测地表及土坑沉陷变形情况;②往土坑内注水,初期水位不宜过高,待周围地表出现环形裂缝后再提高水位;③土坑内设观测点定期观测,并绘制沉陷量—时间关系曲线,当沉陷基本稳定时即可停止注水。

(2)素土垫层处理

由于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故采用就地取材、施工简便、费用少的素土夯实法,其单层夯填高度不小于30 cm,压实度不小于0.96,填土前应将土坑晾晒至最优含水量以下,以免夯实出现弹簧土。

(3)地基防渗处理

建筑物侧墙与底板采用防渗效果好的混凝土整体结构,伸缩缝、沉陷缝处要做好止水处理,同时做好周边一定范围内硬化与排水,以防雨水侵入。

三、结 语

对于高扬程、长距离灌溉泵站的设计,“级站确定”应着重从灌溉规划、地形条件、地质条件、水文及水力条件、工程投资、运行费用等方面考虑;“管路设计”应从管路的平面及立面布置、管径及管材方面进行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管路附件;“水锤现象预防”宜采用延长开关时间、设自动排气阀、主压力管道上设“薄弱段”的综合方法;“地基处理”则应依次采用预浸水处理、素土垫层处理、地基防渗处理的综合处理方法。采取以上优化设计有利于提高泵站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站址扬程泵站
泵站非常规进水前池的优化设计
张家边涌泵站建设难点及技术创新实践
轴流泵装置性能曲线马鞍形区的特点及应用
管路受力诱发高扬程离心泵振动加剧原因分析
泵站检修维护与可靠性分析
泵站运行管理现状及其改善措施
基于GIS的铁塔方案编制审核支撑工具与开发
即墨国家一般站迁站前后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铁塔公司通信站址规划方法研究(Ⅰ)
关于正确选择大泵设计扬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