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电视民生新闻的亲和力

2013-08-15 00:49文丨屈晓辉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民情亲和力百姓

文丨屈晓辉

(平顶山广播电视台,河南平顶山467000)

1 部分民生新闻缺失新意和看点需在亲和力上下工夫

如今各家电视台都在民生新闻上下了大力气,许多电视台都把民生新闻当成创造高收视率、高广告收入的拳头作品。但即使这样,纵观民生新闻和民生频道,基本上都是以负面新闻为主,同质化现象严重。基本上每天都可以看到这家夫妻不和,那家婆媳吵嘴等这样的报道。这些同质化的内容,使民生新闻缺失新意,缺乏多样性,缺少看点。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好人好事也有许多,这才是社会的主流。我们媒体人在做民生新闻,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们在鞭挞假恶丑的同时,呼唤真善美,宣扬社会正义和美好事物才是我们目的和追求。

民生新闻只有强调“大民生”的报道理念,强调民生的广泛视角,力图全方位地做好“涉及民众生活的新闻”。“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既是党中央的要求,也是新闻媒体做强民生新闻亲和力的要求。

2 强化大民生,加强民生新闻的亲和力

民生新闻在题材上经历了十多年的“鸡零狗碎”、“鸡飞狗跳”、“鸡鸣狗盗”、“鸡毛蒜皮”之后,正发展为一种主张、一种视角、一种价值观、一种人本主义的关怀,强化“大民生”报道,注重在民生中挖掘重大主题报道是民生新闻以后长期要努力的方向。在这方面,平顶山电视台创办的民生类栏目《民情民声》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民情民声》栏目已开办十多年,最早的名字是《天天新闻》,后多次改版,但为老百姓服务的主旨没有变,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关注民情民声话题的初衷没有变,多年来,该栏目围绕着服务性、互动性多次开展类似于“捐资助学”、“大白菜滞销”等话题的节目,受到了老百姓的广大的关注度,提高了平顶山市电视台的收视率,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平顶山市电视台的社会责任感。

2.1 在内容上体现民生新闻的亲和力

体现电视民生新闻的亲和力,就必然要求报道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看重新闻背后的“人”,要关注社会中各群体的命运,呈现个体的真实生存状态,回归生活,贴近百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正如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年底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那样:“着力营造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良好氛围,深刻阐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多办得人心、温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

(1)时政新闻,平民视角。

民生新闻要及时为百姓提供政府政策的解读,提供权威意见,让百姓对政策有充分了解,同时表达百姓的意见,开展政府和百姓的对话,通过信息的沟通,化解百姓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与隔阂,发挥媒体协调社会关系的职能。在迎接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平顶山电视台就报道了这样一条新闻《张明亮老人的新生活》,它通过报道家住湛河区曹镇乡72岁张明亮老人的幸福生活,展现了党和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因为政府对低保和农村医保的改革,张明亮老人成了村里的低保户,并且每月都有钱领,看病不再难,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张明亮老人的幸福晚年越过越有滋味,越过越如意,尤其是近年来乡里村里组织的多种文化业余生活,给老人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乐趣,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2)社会变迁,百姓感触。

无论是社会中新事物的出现,还是新思想的产生,无论是人们生活的新变化,还是自然科学的新发展,人们一方面有感触,一方面渴望了解的更深入更具体,这就要求民生新闻的记者要更好的地把握社会的脉搏,了解时局动态。平顶山市电视台围绕着《从照片中看生活变迁》作了系列报道,通过这样的报道,反映了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到如今人们的生活质的变化。

(3)排忧解难,群众赞扬

抓住老百姓目前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言百姓事,说百姓话,体现群众意愿,揭示社会百态,展现人间真情,在维护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同时,把新闻舆论引导到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上去,让老百姓从身边的事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温暖。平煤七矿一矿工之家,儿子刚结婚一年得了白血病去世了,儿媳带着孙女改嫁了。妻子闻噩耗突发脑溢血,60多岁的老矿工在身体也不好的情况下,独撑起这个家,照顾妻子十多年。《民情民声》栏目组做了系列报道,动员社会好心人帮助这个多灾多难的老人。这个报道反响很大,社会各届和七矿工会都送上了爱心。发挥媒体协调社会关系的职能,这既是媒体的社会良知和人文关怀,也是做强民生新闻亲和力的有效方式。我们曾连续做了几期这样的报道:《今年的西瓜再不贱卖》,通过对来市区瓜农的帮助,让许多辛苦的瓜农早日返乡。系列报道《圆梦行动——为梦想插上翅膀》,帮助许多寒门学子踏进梦寐以求的校园……许许多多的报道,已经不再是几句简简单单的串词,几段感人至深的画面,而成为一个社会的缩影,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甚至是政府的参与和支持。

2.2 从报道角度上体现民生新闻的亲和力

以“平民的视角关注民生”,以平民化的叙述语言,精彩的节目内容,并在节目里加进新的元素,力求办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节目,把硬新闻软处理,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和角度,以平民化的报道视角,以增强民生新闻的贴近性和可视性。节目报道角度可不同于传统报道的第三人称,可多以第一人称为主线,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呈现事实,或是记者作为百姓的代表,由记者带领观众来经历事件的发生过程。少报道过程,多宣传方法,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学有所获;多报道结果,多报道一些结果给群众带来的实际利益;多报道一些生动新鲜的事实,少报道一些枯燥乏味的会议和概念。

总而言之,体现民生新闻的亲和力就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相结合起来,把目光对准基层,把话筒留给百姓,多用百姓的语言,多联系百姓身边的事例,多采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报道有实在意义的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我们说民生新闻要着眼于立足于民,取之于民,服务于民,要更加贴近基层的广大群众,实现上传下达的方针,一方面通过新闻扩大群众生活中的政策,信息及时的传达给人民群众;另一方面媒体需通过新闻途经把民情、民意、民生传达给政府部门,为广大人民群众解决更多的燃眉之急。

猜你喜欢
民情亲和力百姓
不让百姓撇嘴骂
用好“民情诊所”解民忧
百姓记着你
一颗滚烫心 满腔为民情
八年暖心路 丝丝为民情
百姓看家“风”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
汇聚民情 畅达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