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校对工作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2013-08-15 00:49文丨那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原稿书稿电子版

文丨那 欣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辽宁大连116023)

1 新时期校对工作的发展趋势

21世纪的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介入出版业以后,校对工作将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在新形势下,校对工作表现出以下几大特点。

1.1 校对职能定位转变,“校是非”日益凸显

传统校对,即铅字排版时代的校对背景下,“校异同”是校对的主要工作,兼顾“校是非”。而现代校对,即在电子排版时代的背景下,纸质稿件将被电子版稿件所替代,电子版稿件编辑加工的无纸化,意味着编辑加工和校对工作都以电子版稿件为对象,因而“校异同”的功能就逐步减弱。随着异同问题的大比例下降,“校是非”成为校对工作的主流。以往适应“校异同”的校对方法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而“校是非”则成为现代校对工作的主角。在实际工作中,校对人员发现是非问题最为编辑乃至作者的欢迎与认同。校对工作的价值更多的是体现在“校是非”上。因此,在新形势下,校对思维革命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校对人员以消灭与原稿不符的各种差错为初级目标;另一方面,校对人员以发现原稿中的政治性、科学性、技术性、常识性等差错为最终目标,力争提出对提高图书质量有重大意义或关键性的疑问。

2004年10月12日,版协发布了《图书校对工作基本规程》作为行业规范,在分析了现代校对功能的转变后充分指出:“现代校对工作不能‘只对原稿负责’,而应成为‘编辑工作的必要延伸’,校对工作应该从以前的以‘校异同’为主,转为‘校是非’唱主角,担负起协助编辑‘把一切差错消灭在图书出版之前’的责任,即在消灭排录差错的基础上‘校是非’,发现并且改正原稿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从而发挥‘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的积极作用,校对工作者必须要与时俱进,树立起‘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现代校对新理念。”校对功能的进一步提升,带来校对方法的革新和校对理念的改变,标志着传统校对向现代校对的转变。

1.2 校对方法电子化成分增加

校对方法电子化主要表现为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机校。机校,就是指使用计算机校对软件在电脑上进行校对。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出版社推行“人校和机校结合”。人、机校对相结合,是在新形势、新技术条件下的革新,是校对方法的重大改进。书稿的电子化为计算机校对创造了条件,各种校对软件开发研制成熟,并大范围地应用到校对工作中。校对软件在查检成语错用同音别字、常见错别字及专有名词等方面辨识力强,速度快,效果好,是校对人员的得力助手。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实际上在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对校对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1)校对人员需要尽快熟悉和掌握传统稿件与现代稿件工作的区别

作为一名在传统校对方式下工作了很长时间的老校对员很难改变旧的工作习惯,总是习惯于将整理纸质稿件的校对方法应用于电子版稿件上,对二者的差别难以区分,会有不习惯的感觉。

(2)校对人员需要提高电脑知识和技能

校对人员需要提高电脑知识和技能主要表现在:(1)熟练掌握Word排版基础技术。校对过程中一旦发现稿件中的一处疑问,可以利用电脑查找出书稿中存在的同类疑问,有效地堵住书稿中的差错。例如,校对人员可以在电子版稿件中“编辑”菜单打开“查找”选项,利用电脑的这种功能可以在数分钟内,将书稿中的同类问题全部查找出来,省时、省力。(2)熟练掌握校对软件的操作方法。具体操作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打开需要校对的文件。②对校对参数进行设置。③进行校对。目前经常使用的人机结合校对方式有两种:一是边校边改,即每查到一处疑问点便及时处理,等校对员处理完后再继续进行校对。二是先校后改,即计算机全部校完稿件之后,再使用快捷键逐个查阅并处理查找出来的每一处疑问点。

(3)校对人员需要强化政治性、常识性知识,克服校对过程中的视觉疲劳

作为图书出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校对工作是图书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校对人员应该做到如下几点:(1)防止政治性错误。把好图书出版的政治关是编校人员的首要任务,应当全力保证书稿在政治方面的正确无误。(2)防止科学性错误。对自然科学与技术专用图书的数据、数字要认真核对不能有差错。(3)防止常见的技术性错误。对全书版式设计要熟悉,检查发排样与校对样是否一致;目录与全书正文分级标题及版式是否一致;对原稿或校样中字形、字音、字义相近似的文字要注意。(4)防止常识性错误。不能够主观、片面、想当然,对各个历史时期,各地域的语言、文字表达特点要有一定的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变更与沿革造成的国名、地名的变换要尽量熟悉了解,对此类疑问要查阅资料与工具书或提出疑问与编辑人员商榷。(5)防止标点符号出错。

2 面对新形势校对员应如何做好校对工作

在信息技术大行其道、出版社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面对实际,寻求解决办法,提高校对工作的效率与效果,成为摆在广大校对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校对工作新的发展趋势,应做如下对策:

2.1 转变思维,加强专业学习

在校对职能有所转变的大背景下,校对人员不仅要发现以原稿为依据的排版上的显性错误,更要发现原稿中作者及编辑未看出的一些专业性、常识性的隐形错误。因此,校对人员既要具备扎实牢固的文字功底,又要结合所在出版社的专业领域,提高知识积累,多熟悉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自己的工作,敏锐地发现问题,果断地判断原稿是非。总之,在新时期科技高速发展的形势下,校对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校对人员只有储备足够的知识并不断地补充、提高新技能,熟练地运用校对新方法,才能驾轻就熟地做好校对工作。

2.2 “人机结合校对”中,要以人为主,以机为辅

计算机校对软件是采用以分词和词间接续关系为基础的方法编制的,查检专有名词、常见错别字及成语错用同音别字等效果比较好。但是,计算机校对的特点,决定了它只能处理形式化的东西,而汉语的形式符号是很有限的,自然语言也不可能完全形式化,校对软件所采用的语言模型不可能同自然语言达到完全吻合,所以计算机校对软件查错能力是有限的。调查显示,校对软件的误报、漏报的情况一般都在50%左右,对语法、逻辑、知识方面的错误几乎无能为力。从上述情况看,我们应该注意,在人、机相结合的校对中,始终要有清醒的认识,即以人为主,以机为辅。

2.3 坚持与时俱进,革新工作程序

在磁盘稿几乎取代手写稿、计算机软件辅助校对全面应用的背景下,传统校对工作流程的革新,是一种必然趋势,校对人员应该坚持这一与时俱进的创新,一方面,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树立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另一方面,对书稿质量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校对工作的要求,确保图书质量符合新闻出版署的标准,保证出版物符合广大读者的要求,促进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1]上海市版协课题组:《出版社校对队伍状况调研报告》,载《中国编辑》,2010(7)。

[2]那 欣、 李 彬 :《数字出版时代图书校对员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载《出版科学》,2010(1)。

[3]张德智:《校对人员如何提高磁盘稿的校对质量》,载《校对之友》,2009(16)。

[4]周 奇:《由传统校对向现代校对的转变》,载《中国编辑》,2008(3)。

[5]徐力生、顾淑云:《优化校对流程 缩短校对周期》,载《出版科学》,2007(3)。

猜你喜欢
原稿书稿电子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宣教绘本(电子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宣教绘本(电子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宣教绘本(电子版)
朱自清不肯马虎
顾炎武谢鼠
数学说理,怎么说
《作文成功之路》电子版行销海内外 进驻党政部门、高等学府、图书馆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网印制版原稿的选择与设计
“中央圖書館”所藏甲骨文字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