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技巧探讨

2013-08-15 00:49文丨董俊英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新闻线索事物

文丨董俊英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广播电视台,辽宁本溪 117100)

诸多的学者、实务家们对新闻采访做出的定义不下百条,各有所长。简单一点说,采访,就是新闻工作者搜集新闻素材的活动。然而这个“活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动,采访不只是向你的采访对象抛出一串问题然后等待他的答案,也不仅仅是拿笔记录下你的采访对象都说了些什么。一个出色的采访,要求记者眼、耳、口、鼻、手面面俱到,所谓“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采访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所以包含着诸多的情感因素、人为因素、主观因素在里面。由于采访环境的多变性、采访主题的多样性,加之采访对象的配合程度也因人而异,因此新闻采访对记者自身的协调调度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采访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功,也应该成为他的看家本领。

1 新闻采访的一般特点

作为新闻工作的专门术语,采访一词是在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予以肯定,并被赋予了充实、完整的内涵。因为新闻的“新”,赋予了新闻采访与调查研究不同的含义和特点。(1)目的的差异性。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也是一种调查活动,但是与司法人员审核案情是为了正确判案,机关干部考察工作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推动工作不同,记者通过来访求证事实是为了向公众传播信息,澄清事实。(2)时间的限制性。新闻强调时效性.报纸有截稿时间限制,所以记者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采访,写出新闻稿,把新闻传播出去。新闻是“易碎品”,雨后送伞这样的事,受众是不会买你的账的。所以,记者必须思维敏捷,动作迅速,出手要“狠、准、快”。(3)项目的突发性。新闻采访除了部分项目是事先有计划、有准备的外,大部分的采访都带有突发性。记者往往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必须立即赶赴事发现场,进行采访。可能你正在吃饭,正在睡觉,也可能你正在上厕所,在洗澡,一旦有事情发生,必须立即切换状态,这一点倒是和警察有共同之处。(4)知识的全面性。新闻的受众面不可谓不广,不可谓不杂,人人都有获取信息的欲望。新闻报道要适应人们多层次和广泛性的需要,加之新闻采访学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这门学科又与越来越多的学科挂钩,因此对记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

2 发现新闻线索,增强新闻敏感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好的新闻线索,文笔再好的记者也无用武之地。作为一名记者,如果不善于从纷坛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发现并及时捕捉新闻线索,就难以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也难以写出丰富而有价值的新闻报道。要想写出有分量、有价值的好新闻,首先必须从捕捉新闻线索人手。新闻线索大多是一个简单的信号,具有突发性,稍纵即逝。如不抓紧采访,一条好的新闻马上就会消失。其表现形态,或者是一个概貌情况,或者是一种现象,或者是个要么有头无尾、要么有尾无头的事件,或者只有一句话、一个数字、一个人名等等。但它们可以起到触动你那根新闻神经的作用,使你敏感地觉察到哪里有新闻。单就新闻线索的特点而言,它就像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中溅起的一朵小小的浪花一样,抬头闪动一下,转眼间就消失了。它所传递的信息是不完整的,仅仅是事物的一个点或一个侧面。对于我们的眼睛而言,不是缺少新闻线索,而是缺少发现。对此,我们要对周围事物保持一定的新鲜度,做到脑勤、眼勤、脚勤、手勤和嘴勤。同时要不断培养新闻敏感,培养措施如下:(1)培养政治敏感。新闻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工作。新闻敏感首先取决于政治敏感。只有不断加强政治理论、方针政策学习,不断了解、摸清变化中的情况,政治敏感才能不断提高。(2)增强社会员任感。社会责任感是新闻敏感产生的思想基础和根本条件。具体到每一个记者身上,就是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善于发现事物的政治意义,对于那些事关全局、为广大群众所关注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记者都要以巨大的政治热情、特有的机敏和才智,科学地剖析其产生的缘由,以强烈的责任心和远见卓识。(3)要注重积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新闻敏感是对事物的一种“直觉”。这种“直觉”只有与丰富的知识以及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相遇,才能接出新闻敏感的“火花”。记者要善于利用工作面宽、接触人多、报道任务广的特点,抓住和利用这种工作中的学习机会,注重日常积累,就会不断开阔自己的知识领域。

3 善于观察

有些人说,好新闻可遇而不可求。其实不然,只有对生活和事业充满激情,深入实际、深人生活、深入思考,处处留意观察,练就通过正面看到侧面和反面、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透过一般看到特殊的眼力,才能发现小事背后的大新闻,开发出有价值的新闻产品。观察的具体方法:(1)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观察角度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也会不同。因而,记者要选好最能获取新闻信息的位置,提前到达目的地,选择恰当的位置,才能为自己的报道抢占先机。(2)粗细结合,以细为主。观察要粗细结合,粗是只眼观全局,作一种全面的观察,才能把握整体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报道不可能面面俱,一定要观察、捕捉能反映报道主题的典型细节,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受众的眼球。(3)在比较中观察,亿视察中比较。记者就是要对其进行比较,同中求异,才能找到有价值的新闻点,也是记者进行观察和思考的成果。有目的对比的观察,能更有效地发现新闻线索,而记者采访目的与任务的明确性,直接关系到新闻采访的效果[2]。

4 采访方法

(1)面上找题目,点上作文章。记者首先应该对一般实事有个普遍性的了解,对整个形势发展的趋向、矛盾的焦点、群众关的问题、事物进展的程度等等,即人们常说的“面上的情况”有个了解,然后,他才能够得心应手地去发现和捕捉新闻事实。否则,就会是“瞎猫碰死耗子”,使工作带有极大盲目性和偶然性。记者了解面上的情况,首先要靠自己留心,留心观察,留心收集材料,细心研究各方面的情况。要力争由点到面,达到对全局或某些全局性的问题有个概括的、全面的认识,做到“胸中有全局”。(2)短仗长打。采访时间过长,新闻便可能在采访过程中死于“娘胎”之中了。所以我们要“短仗长打”,就是用较长时间的准备工作为短时间完成现场采访任务打好基础。(3)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方法在新闻领域的运用,主要看眼于调查对象的数量,向受众提供科学的数据。它带来的好处是,不仅增强了新闻报道的说服力,使新闻报道奉为生命的“客观”、“真实”的本质特点得到更好的再现,而且给受众对事物的认识在观念上量化,同时又给决策部门提供了决策的可靠依据。抽样调查方法的大致实施过程如下:确定调查主题,分析其可行性和现实意义;根据调查的目的、要求以及时间、人力、物力条件,确定调查计划和实施方案;界定调查总体,抽取样本,拟制问卷;实施调查,通过人员访问、邮寄访问或电话访问等方式完成对问卷上问题的回答,在此过程中要进行督导和复查。

总之,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重要基础,记者不能囫囵吞枣将全部信息写进去,要将最有价值、最有可读性、最动人的内容挑出来,加工完善,形成一篇新闻。采访是一个体力活儿,只有方法,没有捷径,深入、广泛采访是一篇好新闻稿必不可少的条件。

[1]黄素珍.新闻采访"四忌"[J].魅力中国,2009(12).

[2]任娓娓.探析新闻采访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科技博览,2010(17).

猜你喜欢
新闻线索事物
如何介绍一个事物
探索电视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有效途径应用探讨
美好的事物
浅谈基层媒体记者如何发现新闻线索
另一种事物(组诗)
对生活中的事物的联想
新闻线索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要善于发现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的筛选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