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里有大传播*——从“社区故事”看社区新闻的发展

2013-08-15 00:45文/王
中国出版 2013年16期
关键词:居民社区

文/王 倩 黎 军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城市社区传播研究”(08BXW015)和江西省社科“十二五”规划项目“社区融合视野下城市社区信息网络的构建研究”(11TW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研究背景

当代城市社区传播在社区信息化建设辅助下逐步走向成熟,为现代公民社会的孕育和公共领域的建构奠定了优势基础。众多大城市的主流媒体开始把目光锁定在社区,从关注社区新闻到纷纷推出社区新闻版或社区报,有意识地主动挖掘社区这块“新闻富矿”。

“社区”一词,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裴迪南·滕尼斯(F·Tounies)提出,指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共同体。社区是基于自然意志如情感、习惯、记忆等,以及基于血缘、地缘和心态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有机体。[1]当代城市社区已成为大众生活、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主要场所,因此,社区新闻作为社区建设和社区成长历史的记录者,既是反映社区重建和社区变迁的一面镜子,又是联系社区居民与政府、媒体和社会的纽带与桥梁。当下深入研究社区新闻,既可了解与把握当前社区传播生态、居民生活样态和社会心理状态,又能为和谐社区、美丽中国的营造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

《江西晨报》是江西省省会南昌市一份设有固定社区新闻专版的都市类报纸(下文简称晨报)。该报社区新闻版2010 年冬创刊,2011年主要集中在周三报道社区新闻,2012年开始每周不定期(一般在2-3天)在B版《晨报南昌》中报道南昌市5个主要行政区划的社区新闻。

笔者跟踪关注了该报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346期报纸的147期社区新闻版,选取其中273篇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社区新闻样本加以分类比较,以《社区故事》专栏新闻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报道主题、报道对象、新闻标题、报道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三、研究内容

社区新闻最重要的特质应该是让社区中的普通人成为报道的主角,普通人生活中的闪光点、平常心和邻里情等质朴可爱的举动,或许并不轰轰烈烈,但却持之以恒。因此,只要能够向社会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就值得报道和挖掘。如果说常规新闻报道反映最多的信息应该是变动,那么社区新闻更应关注的是常态;如果说实时资讯满足的是人们的新鲜和好奇,那么社区新闻则是让人们体味普通人的幸福和满足,感悟丰富的生活真谛。

1.报道主题:再现温情

在晨报社区新闻版中,《社区故事》无疑是最为引人关注的新闻,以“新闻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为标准来选择典型事件作为报道主题。故事或反映社区普通家庭感人肺腑的生活事迹,或展示社区邻里之间守望相助的和谐风貌,或再现社区文化丰富多彩。如,《孝媳八年全职照料痴呆瘫痪婆婆》(2012-11-7)讲述了南湖路社区好儿媳,八年来无怨无悔地照顾痴呆瘫痪的婆婆的事迹。《隔窗喊一声 邻居来帮忙》(2012-8-22),讲述了69岁徐爱英老人5年来一直义务照顾着89岁老邻居的“近邻胜过远亲”的故事。

在这116份新闻样本中,被采访对象主要集中在51~80岁,女性居多,内容大都是展示老年人的个人才智、相互帮助以及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晚年幸福生活等。在被报道的老年居民中,职业繁多,有退休教师、医生、机关干部,也有民间艺人、下岗工人,还有小区保安、社区干部,他们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义务帮助社区里需要帮助的人群,为建设社区家园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2.报道内容:琐碎温馨

在273份样本新闻中,主要涉及的报道内容分别是反映社区社情民意的邻里互帮互助、家庭互敬互爱、社区文化生活、个人才智、社区工作、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社区不文明现象等8个方面。基本涵盖社区居民所关注的社区人、社区事和社区情,虽然琐碎,但却传递着每个社区里或乐观向上、或幸福美满、或相扶相助、或默默奉献等社区生活气息的正能量。其中反映社区邻里间相互帮助的新闻最多,占了39.6%。

3.新闻标题:生动直观

在追求视觉至上、快速阅读的时代,如何让读者一下被吸引住,直观的数字最能达到效果。晨报社区新闻最大的特点是善以数字为新闻眼,直观、生动,同时用数字做对比,让人对主要新闻人物、新闻事实印象深刻。晨报新闻标题中的数字,多运用在描述报道对象的年龄上,如《八旬老汉赋诗百首悼亡妻》(2012-7-21),《66岁退休居民游历10多个国家》(2012-7-19)。其他类似的还有《耄耋老人60余年写近千万字日记》等。新闻标题文字朴实,语言通俗易懂。

四、研究发现的问题及对策

通观273篇新闻文本,主要以“社区小社会、传递正能量”为报道主题和方向。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1.报道体裁相对集中

样本新闻中,新闻体裁主要以消息、通讯和人物访谈3种类型为主。其中,以人物讲故事形式出现的通讯比例高达41.8%,以访谈形式出现的报道占32.3%,其他新闻体裁如特写、深度报道则较少涉及,评论基本没有。

根据读者群的定位还可增加特写、深度报道、短评等文体,对于社区新鲜事物、典型人物可以现场特写、素描的形式出现,对社区成长建设则以深度报道的形式予以记录,而对社区不文明等现象可以杂文短评形式出现,或配编者按等,增强新闻的社会意义。

2.报道视域不够开阔

社区新闻是社区这个“小社会”(有相对完整的社会结构体系)的写照和反映,这就决定了其题材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当前晨报社区新闻报道领域主要集中在社区典型人物、社区感人事情、社区新风尚、社区文化、社区工作等正面宣传方面,反映社区居民的困难、困惑和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关注较少,整体报道视野狭窄。

社区新闻的主要对象是居民,内容需要紧随居民的关注热点。在社区生活中,交通出行不便利、社区环境需改进、停车难、社区安全等是广大居民头疼的问题,帮助解决社区问题是社区新闻的宗旨之一,媒体对这类问题、热点及时进行舆论引导,也能更好地促进问题解决。另外,诸如社区外来人口与当地社会文化差异引发的矛盾冲突、年轻人各种生活问题的咨询服务、当地的风俗民情介绍、社区教育问题、社区辖区内各单位的沟通联系等也都是好的选题。

3.服务功能有待完善

晨报社区新闻报道中,存在“重新闻轻服务”的情况,对于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服务性的资讯很少反映。

社区新闻应该对居民的咨询、求助诸如城市交通地名变更、超市购物打折、宠物饲养、柴米油盐供应、供水供电等提供信息。同时媒体还应敢于直面社区各种矛盾,积极干预不良生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解决治安防盗、民事纠纷法律服务等问题,真诚地为社区传播与沟通服务。

4.报道群体相对单一

晨报社区新闻报道中的对象以老年人为主,中青年及以下年龄段人群作为报道主体对象存在普遍缺失的问题。说明这个年龄段的居民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和压力,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参与社区事务和生活,同时这也与上班时间社区主要以退休赋闲的老年人居家为主的事实相吻合。

对媒体而言,挖掘中青年、青少年、儿童等不同年龄段的新闻是增强社区新闻贴近性、服务性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些年龄段群体没有成为新闻主角,说明社区建设、社区文化还没有真正吸引他们,如社区教育可以增强与青少年儿童的紧密联系,而卫生健康服务则可以密切与中青年群体的关系,这些都可以成为新闻点。

通过新闻文本分析,可发现“社区故事”新闻多来自社区居民和居委会,社区辖区单位或公共场所发生的故事则相对较少,类似西方社区新闻里最常见的一个类型——犯罪新闻报道和公共事务报道在晨报社区新闻中几乎没有涉及。样本报道中以人物故事为主题的有132篇,占总样本的48.4%,而这其中表现居民才艺、邻里相互帮助的故事有87篇,占65.7%,难免造成内容重复,流于程式化、脸谱化,相似新闻太多,对受众而言缺乏新鲜感。

五、社区新闻发展方向

中国首家城市社区报——深圳《南山日报》自2001年创刊到2003年解体,至今已有十余年,而国内都市报、晚报甚至党报都纷纷开设社区新闻版甚至开办社区报,其中既有成功的也不乏失败者。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社区新闻”,像南昌市这样5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不论何种报纸的社区版,最终面向的读者大都将会是社区居民。每位读者尽管可能存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社会地位等的不同,但他们最终都会是某个社区的居民。

因此,无论社区新闻最终能发展为成熟的社区媒体,诸如社区报、社区电视等,还是作为一个新类型(不同于一般社会新闻)的新闻,社区新闻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

1.积极开拓新闻来源

新闻资源的数量并不会因日益激烈的资源竞争而增加,社区新闻若仅仅抓着社区居民、社区居委会将不可避免地走入报道内容重复、缺乏新鲜感的道路。社区新闻的采写不仅需要居民、居委会热爱生活的活跃度,也需要记者不要忽视看起来“鸡毛蒜皮”的社区事件:物业收费纠纷、小区临时停电、装修噪声扰民、流浪猫狗的潜在危险……各类有关社区生活中的要紧事、突发事、有趣事都可成为报道对象。

2.服务与新闻并重

如果社区新闻仅仅把目光聚集在新闻而忽略了服务,那将成为“都市新闻”的模仿品,而若只重服务信息而忽视鲜活的新闻,则会变成“资讯专栏”。将服务信息与新闻报道有效地平衡结合,既能使读者了解到所居住社区的情况,又能读到与之息息相关的生活信息,将社区报道的板块做到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居民。

例如,可借鉴美国社区报的做法,大量刊登商业信息广告,分类详细齐全,对目标客户群精准投放,并常登购物优惠券,提高居民对社区报的购买、收集热情,既为报纸自身创造了广泛的广告市场,也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提升报纸在居民中的认可度。我国的社区新闻板块,若能与商场接洽,一周刊登一次生活服务信息、购物优惠券等,在一定程度上既能促进居民对社区新闻的更大关注,同时为社区新闻的发展找到生存资源。

3.积极利用新媒体

社交经济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记者和社区居民的交流也不再仅仅局限于面对面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社区网络平台完成。尤其在一些新兴的城市住宅小区,住户多是年轻繁忙的上班族,通过网络长期关注某个社区内的 BBS、微博、QQ群等互动工具,能很好地了解这一类居民的生活状况,获得新闻线索。

社区新闻借鉴和发掘互联网这一开放平台的传播能力,若因报纸版面有限,可在网页上提供更为丰富的服务信息、社区新闻以及与居民互动留言的平台,及时了解社区动态,寻找新闻亮点、热点和焦点。

4.栏目板块分众化

在电视领域,对不同的频道、栏目有较强的受众针对性,在社区新闻中亦可借鉴“分众化”策略进行版面安排。如用时段区分热点。在6月是高考、中考的时间,社区新闻板块可以有专门针对考生家庭的报道,如家长的心态、小区中考生数量等,刊登考生的饮食注意事项、考前缓压方法,帮助考生和考生家长更好地备考。或用图标提示分众化板块。这必定会唤起受众内心的认同感与亲切感,认为报纸是在关注自己身边的生活、为帮助自己解决困难提供信息。增加互动板块,搭建属于读者的表现平台,拓宽读者的表达空间。让社区居民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增强其主人翁的感觉。

综上所述,当前大城市社区居民异质性强,相互联系较松散,彼此缺乏了解和信任,要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社区浓厚的人情味和归属感,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社区居民的主动、积极的配合支持。大众媒介传播是社区传播的一个重要层面和有力推手,通过类似“社区故事”这样的温情新闻很好地消融了现代人内心深处的冷漠与猜忌,关注社区里发生的点滴小故事就是对社区建设过程和发展大趋势的捕捉,也是对社区幸福感——“和谐大家庭”概念的重塑。有故事的地方就有传播,小小社区新闻如若重新审视、深度挖掘就可以创造大传播。

[1][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猜你喜欢
居民社区
大山里的居民(中国画245cm×120cm 2020年)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为居民提供“叫醒式”服务
影像社区
高台居民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
酷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