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的进展

2013-08-15 00:44王小亮综述张月娟审校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0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中药疗效

王小亮(综述) 张月娟(审校)

(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410007)

中医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的进展

王小亮(综述) 张月娟(审校)*△

(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410007)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中医名“腰痛病”,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所致。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L4-5与L5-S1间隙。该病好发于20~50岁人群,男性多于女性,是骨伤科的常见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法筒便、安全、费用低、疗效高,其临床使用已越来越广泛。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中医护理,使患者症状缓解,疼痛消失。本文对LDH中医护理进行综述,以期探索一种较完善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护理进展

1.1

要的护理。

1.1.1 目的保持腰椎中立位,可做腰背伸展,不可做腰前屈和侧弯,更不能做腰旋转[1]。

1.1.2 适应症急性期患者和初发患者,应卧硬板床至少1周,取仰卧膝位,并在膝下垫一软垫,高度10~30cm,可使体重对椎间盘的压迫减少。恢复期患者取半坐休息位腰和腿伸直,直立行走时,为保持腰椎的生理弯曲和稳定性,应佩戴腰围[2]。

1.1.3 上下床法上床法:扶患者至床边中央,背对床,稍下蹲,双手后伸扶床轻坐于床沿,然后健侧上肢后撤,健侧下肢伸放于床上,屈曲患侧肘,护士轻抬患者患肢慢慢放于床上。下床法;帮助患者先改为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缓慢移动双下肢至床沿外,将患侧上肢置于面前方床沿用力支撑,结合双下肢重力作用支撑起上身后坐起[3]。

1.1.4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练习翻身和起床时,床头侧应有一支撑物,翻身时移动双腿至床沿,一手的肘部支撑床面,另一手抓住支撑物,依靠双手的力量使身体向床沿转动,完成由平卧到侧卧的身翻动作。起床时将双腿置于床下,依靠双手的力量配合髋部的屈曲、外展完成起床动作;直立步行前腰部佩戴钢条腰围,预防脊柱弯曲,维持腰椎的生理曲度和稳定性。

1.1.5 作业及行走练习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站立时腰背部要直立,保持腰椎曲线处于功能位;行走时身体重体位护理体位护理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基本最重心的移动要保持平衡;桌上作业时躯干的前屈不靠脊柱而靠髋关节保持脊柱的伸展位;低位作业时,一侧脚向后退,用两脚保持身体的平衡;举重物时将重物移至身体重心线的附近,用下肢伸展之力拿起;搬运重物时,将重物和上肢的负荷落到两脚间,保持脊柱伸直,使之达到身体平衡[4]。

1.1.6 随着症状缓解病情好转可以下床活动时,嘱患者佩戴腰围,适度活动,避免腰部负重,限制腰椎间盘的屈曲动作,特别是前屈动作,使腰椎间盘局部充分休息,加强巩固疗效。

1.2 饮食护理《索问·五常政大论篇》曰:“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说明了饮食护理的重要性。

1.2.1 瘀血型饮食宜活血祛瘀之品,如田七煲猪脚筋汤,金针云耳,蒸鸡,当归红枣煲羊肉,适量饮蛇酒等。鼓励病人多饮水,忌辛辣燥热,肥甘厚腻之品[5]。

1.2.2 寒湿型饮食宜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之品,如鹿筋煲花生汤,大蒜焖羊肉等,忌凉性食物及生冷瓜果,冷饮[5]。

1.2.3 湿热型饮食宜清热利湿通络之品,如丝瓜瘦肉汤,车前草煲猪小肚汤等,忌辛辣燥辣之品,如葱,蒜,胡椒等[5]。

1.2.4 肝肾亏虚型饮食宜滋阴清热之品,如莲子,白骨煲瘦肉汤,冰糖炖雪耳或海参猪肾煲杜仲汤等;阳虚者可服肉桂煲瘦肉汤等,忌辛辣香燥之品[5]。

1.2.5 所有患者还应多食新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如芹菜、韭菜、竹笋、香蕉、苹果等,保持大便通畅。如果大便不畅,晨起可喝淡蜂蜜水或淡盐水[6]。

1.3 情志护理

王佳琳[7]采用七情发病背景量表,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LIDP组)及80名未患LIDP及其他重症、慢性疾病的普通居民(对照组)进行测评,LIDP组病人以“忧”“思”“悲”为主要情绪体验。认为护士只有利用七情的双重性,因人施护,因病施护,才能消除七情致病的不利因素,为七情治病创造有利条件,促使病人的情志向有利于疾病康复的方向发展。

戴新媚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因病痛易出现心理障碍,意乱则气乱,气乱可致气滞血瘀,对康复极为不利,甚者加重病情,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解除其心理压力[8]。

朱开敏[9]、赵素英[10]、周东霞[11]、唐彦等[12]认为:我们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关心、理解、体贴病人,主动接近患者,与患者交谈,热情耐心,取得患者的信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保持良好而稳定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柳俊杰认为:应根据情志改变随时安慰和开导,告知与本病有关的知识及治疗护理方法,以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13]。

胡家琴认为:当患者询问一些问题时一定要耐心地讲解,让他觉得你对他的病情是非常的关心,你是在帮助他共同对待疾病而不是他一个人孤军奋战,使他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14]。

施少芬认为:对青壮年,要消除顾虑,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对于老年病人,护理人员要像儿女那样,从生活上体贴关心他们,并嘱其家属经常来探望,解除他们悲观、抑郁的情绪,积极接受治疗,早日康复[15]。

1.4 牵引护理腰椎牵引是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4.1 目的牵引可使椎间隙增宽,减轻椎间隙的压力,扩大椎管容量,使突出的椎间盘还原,减轻对神经根刺激或压迫,改善症状[16]。

1.4.2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用于初次发作且病程小于6个月者;病程虽长(大于6个月),但病症及体征较轻者;由于其他疾病而不宜施行手术者。禁忌症: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双下肢疼痛、麻木,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者;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全身明显衰竭的患者;孕妇及妇女经期者[17]。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及骨质疏松者禁止牵引[18]。

1.4.3 种类现在主要牵引工具有:传统牵引床,电脑牵引床[19],三维力牵引机[20],三维正脊仪[21-23],多方位牵引床[24-25],丁应、苏明霞认为理筋法配合四维牵引治疗腰突症,注重全程的护理及康复功能锻炼,可取得较好的疗效[26]。

1.4.4 准备牵引前要向患者介绍腰椎牵引的方法、目的、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的顾虑,积极配合治疗[27],牵引前不宜进食过饱[28]。

1.4.5 方法病人仰卧牵引床上,全身肌肉放松,两腿自然伸直,骨盆摆正,两肩放平,牵引带与皮肤之间垫毛巾,避免牵引带压迫皮肤[29]。上绑带绑扎在胸胁部,下绑带绑扎在髂前上棘,然后进行牵引,首次牵引力量选择大于25%体质量开始,逐渐增大,最大时相当于患者体质量或增减10%以内为宜[6]。牵引持续时间通常为20~30min。一般每日牵引1次或2次,10~20d为1个疗程,可连续数个疗程直至症状基本消失。

1.4.6 注意事项牵引过程应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脉搏、呼吸变化,询问患者有无心慌、气短、恶心、呕吐或疼痛是否加剧下肢麻木等症状。如发现有上述任何1项,应立即停止牵引[30]。为了保证牵引效能,牵引的重锤要悬空,嘱病人不要擅自改变体位,保持牵引所需的体位和力线[31]。牵引完毕用平车推入病房,绝对平卧硬板床休息4~6小时,每2小时协助被动做翻身并按摩受压部位以防止褥疮。6小时后在腰围保护下进行床上或户外轻微活动[32]。

1.5 手法整复护理整复手法包括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33]、侧卧位旋转扳法、坐位旋转扳法、俯卧位牵扳法[34]、一次性定点侧扳法[35]、理筋手法[36]、梅虹“三通”推拿法[37]、赵文海“二步十法”[38]。李丹凤[39]发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大推拿手法整复的护理干预后,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功能锻炼掌握程度。桂诗琪[40]认为斜扳法配合改良中药塌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吴丽春[41]采用血川按摩乳膏(其处方中药组成为龙血竭、制川乌、制草乌、延胡索、白芷、乳香、没药、樟脑、薄荷脑等)作为推拿介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疗效明显高于单纯手法治疗。

1.6 针灸护理谭永芳等[33]遵循祖国医学辨证施治,辨虚实,循经取穴的理论,循经主要选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取穴:主穴为腰2~5夹脊、秩边、环跳、阳陵泉,根据具体证型具体辨证施针,如血瘀证加膈腧、血海等;湿热证加水分、丰隆、曲池等;肝肾亏虚证加肾俞、命门等。许英等采用电针灸治疗[42]。胡家琴[14]认为针灸有时还需加艾灸。岑少兰等[43]将针灸护理分为:体针护理,腹针护理,贴敷皮内针护理。

1.7 中药护理

1.7.1 中药内服用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

(1)血瘀型以活血化瘀、舒筋止痛为主,选方桃仁四物汤加减,早晚空服温服[5]。

(2)寒湿型以祛寒除湿、温经通络为主,选方甘姜苓术汤加减,适宜温服[5]。

(3)湿热型以清热利湿为主,选方四妙散加减[5]。

(4)肝肾亏虚型,以补益肝肾为主,选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阳虚者,加附子、干姜,阴虚者加龟板、鳖甲[5]。

(5)彭利群将LIDH分为气滞血瘀、寒湿阻络、气血双亏、脾肾阳虚、肾阴不足、湿热蕴蒸6种证型,分别用桃红四物汤、独活寄生汤、八珍汤、肾气丸、左归丸、加味二妙散为主方加减[44]。

1.7.2 中药外用

(1)中药湿热敷 湿热敷是将药和热疗结合,通过温热将药力渗透予患处达到活血止痛作用[29]。

①中药液:选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类中药。中药热敷方一[45]:制川乌50g,黑骨头50g,伸筋草30g,红花25g,川芎30g,黄柏40g,希豨草50g,叶下花10g,独活30g,羌活20g,忍冬藤50g,威灵仙50g,防己50g,蜂房30g,大黄50g,白芷50g,活血40g,姜黄30g。中药热敷方二[46]:桑寄生15g,威灵仙15g,伸筋草20g,透骨草20g,仙茅15g,淫羊藿15g,狗脊15g,川乌、草乌各15g,独活15g,麻黄10g,细辛9g。中药热敷方三[47]:红花20g,沉香20g,乌蛇25g,伸筋草20g,牛膝15g,没药15g,草乌20g,肉桂20g,乳香25g,丁香20g,土鳖20g,川乌20g,木瓜20g,杜仲20g,附子20g,灸马前子10g。中药热敷方四[14]:伸筋草、五加皮、乳香、没药各40g,当归、秦艽、红花、土鳖虫、路路通、桑叶、桂枝、骨碎补、川乌、草乌各5g。

②方法:装入布袋,加水煮沸,用2块毛巾浸湿拧干后折叠置于腰痛部位,盖上胶单,再盖上被子。湿热敷时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防止烫伤,以病人能承受为宜,一般50~60℃,温度下降及时更换毛巾,每次治疗30~40min,以局部皮肤发红为度。湿热敷后及时穿衣盖被,卧床休息30min,防止着凉。

(2)中药熏洗 熏洗所用药物和中药热敷药物类同,所用设备不同。主要有电脑中药熏蒸多功能治疗机[21]、电动恒温熏蒸床[48]、熏蒸床[49]、熏蒸舱[50]。方法:药液煮沸30分钟,熏洗温度一般38~55℃,每次治疗20~30min。李少红[51]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刘玲霞[49]通过对1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常规基础上进行中药熏蒸疗法,比未进行中药熏蒸疗法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少11d。

(3)中药泡脚 凌卫红等[52]采用中药泡脚配合其他保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的效果。刘建华等[53]通过中药足浴,促进气血运行,调节内脏功能,疏通经络,益气化瘀,缓解腰痛症状。

(4)中药熥敷 高永莲等[54]采取中药熥敷联合静脉输注丹参酮治疗腰腿痛,结合精心护理临床效果满意。

1.8 火罐疗法鲍梅萍[28]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火罐疗法,梁艳等[55]循经拔罐法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鲁平平等[56]在针刺治疗的同时,结合刺络拔罐法,取得较好效果。戴椿等[57]应用游走罐配合护理干预治疗门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症也取得了很好疗效。

1.9 电脑中频脉冲电治疗姜宏芳利用电脑中频脉冲电

治疗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淋巴回流,消炎、止痛[29]。

2 问题与展望

2.1 进一步进行科学研究一般临床报道较多,实验研究资料相对较少,在各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机理方面研究更少;临床分型未能规范统一,疗效的判定标准仍然不很统一,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各种疗法的疗效。将来应该对多种护理方法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优选出最佳组合及其适应症范围,形成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8]以及腰椎评分系统评分[59],采用VAS评分[60]选样本,对各种保守治疗的疗效进行更客观评价,使各种保守治疗选择及保守治疗的适应症的选择形成一个客观、规范的体系,通过广泛的专家论证、探讨形成终稿,使其更好指导临床护理。

2.2 进行多种保守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临床实践检验的各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都具有局限性,所以多种保守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是治疗方法选择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多种保守治疗措施的结合应用,既吸收了单一治疗的长处,又弥补了其不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愈发挥了非常重要的联合效应。现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在总结前期临床的基础上,通过对多种特色方法的比较观察,最终形成一系列的中医药治疗方案,通过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对各种治疗方案进行筛选、归纳、总结,为临床规范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安全、疗效确切的方法。

2.3 使用仪器进行客观量化为了使疗效更具说服力更加客观量化,还应采用现代影像学仪器设备CT,MRI进行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对比。这样不仅减少了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使患者更相信中医的疗效,而且有利于中医现代化。

[1]韦佩松.三维牵引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J].右江医学,2006,34(1):98-99.

[2]徐丽丽.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7):69-70.

[3]黄爱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治疗与护理[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10):59-59.

[4]李晔.中药熏蒸与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2):116-117.

[5]孙玉环,龚红梅.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中医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137-138.

[6]高晓玲,张建丽,张素馨.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J].河北中医,2012,34(8):1235-1236.

[7]王佳琳.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七情状况调查[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1,25(12):3233-3234.

[8]戴新媚.中医护理健康教育[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5.

[9]朱开敏.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3,24(4):42-43.

[10]赵素英.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8):41-42.

[11]周东霞,王芳红,魏惠琴.168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J].中国临床医药实用杂志,2004,(2):68-68.

[12]唐彦,彭新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2):75-76.

[13]柳俊杰,郑净.个性化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3):388-389.

[14]胡家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146-147.

[15]施少芬.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2):230.

[16]史栋梁,杨豪,郭会卿.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非手术疗法进展[J].中医正骨,2007,19(3):53-55.

[17]张玉静.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治疗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0):113-114.

[18]陆清湖.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与护理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1-42.

[19]哈少鸿.电脑牵引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及健康指导[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2006,22(12):25-25.

[20]刘翠梅,荆淑峰,宋翠云.三维力牵引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06,14(2):7-9.

[21]林华,毛婷丽,陈春妃.600例三维正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6,12(4):335-336.

[22]何君芳,钱秋花,臧志萍.三维正脊治疗患者健康教育路径探讨[J].中医正骨,2007,19(6):72-73.

[23]刘翠梅,荆淑峰,宋翠云.三维力牵引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06,14(2):7-9.

[24]曾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6):2217-2218.

[25]吕翠华,季永东.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9,(7):1202-1202.

[26]丁应.理筋法配合四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0,(8):44-45.

[27]黄捷,蓝娇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体会[J].右江医学,2011,39(1):101-102.

[28]鲍梅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志,2012,21(12):137-137.

[29]姜宏芳.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护理[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2);74-74.

[30]徐润莲.腰背肌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中的作用[J].河北中医,2012,34(8):1245-1246.

[31]林小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中医护理[J].全科护理,2010,8(17):1558-1559.

[32]周东霞,王芳红,魏惠琴.168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J].中国临床医药实用杂志,2004,(2):68-68.

[33]谭永芳,张迎春,于津平.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8):937-939.

[34]程秋平.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与护理小结[J].中医药,2007,13(7):78-79.

[35]张乾瑞,李长青,宫业友,等.手法整复腰椎间盘突出症2000例临床观察[J].颈腰痛杂志,2004,25(1):48.

[36]何世超,邱寿良.临床中医骨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8

[37]梅虹.药熨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9):69-70.

[38]赵文海,赵长伟,冷向阳.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的梳理及探索[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2):199-201.

[39]李丹凤,邱沈虹,刘惠霞.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9):3311-3312.

[40]桂诗琪.斜扳法配合改良中药塌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医临床研究,2012,4(5):104-105.

[41]吴丽春.血川按摩乳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6):276-277.

[42]许英.3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9,8(2):120-121.

[43]岑少兰,吴绍汉,欧阳庆宜.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配合[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7):864-865.

[44]彭利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治[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9,7(3):28-29

[45]周孝丽.中药热奄包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2):172.

[46]朱晓玲.中药湿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

[47]韩凤丽,张丽萍,王毅华.中药熏蒸多功能治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外医疗,2011,30(27):137-138.

[48]杨春英.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5):384-386.

[49]刘玲霞.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9):1162-1163.

[50]方克勤.刍议中药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J].甘肃中医,2006,19(6):37-38.

[51]李少红.中药熏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34):90-91.

[52]凌卫红,高雪琴,王巧珍.中药泡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和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4):3091-3092.

[53]刘建华,高云,潘树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与中医学养生导引[J].河北医学,2010,16(2):225-226.

[54]高永莲,周翠香,赵虹.中药短敷联合静脉输注丹参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的效果和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6):1953-1955.

[55]梁艳,刘蕾,李江梅.循经拔罐法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2):81-82.

[56]鲁平平.刺络拔罐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J].黑龙江中医药,2012,41(2):32-32.

[57]戴椿.游走罐联合护理干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症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1):1921-1921.

[5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59]蒋协远,王大伟.2010年最新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8-119.

[60]王昆,谢广茹.临床癌症疼痛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56-59

10.3969/j.issn.1672-2779.2013.20.108

1672-2779(2013)-20-0162-04

杨 杰

2013-08-30)

*通讯作者

△指导老师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中药疗效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药零食”怎么吃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