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3-08-15 00:51◆耿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36期
关键词:马利翁皮格学习动机

◆耿 娜

(燕京理工学院文法学院)

随着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生越来越重视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对许多学生来讲,英语是最容易引起焦虑的课程。因此,如何帮助大学生克服焦虑的心理障碍,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已成为外语教学中的难点,这同时也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皮格马利翁效应”作为一种期待教育模式,对教师自身角色的定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探讨“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实施积极的期待教育,以消除学生的焦虑心理,从而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及其实质

在古希腊神话中,相传皮格马利翁是一位塞浦路斯国王。他性情孤僻但善于雕刻,孤寂中用象牙雕刻了一具少女像,随后对其产生了爱恋之情。爱神阿弗罗狄忒为其深情所感动,赋予了雕像生命,皮格马利翁与之结为伉俪。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把这个神话引进教育研究领域,试图说明教师的期待也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并用实验验证了这一设想。1968年,他们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他们在一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各选3个班的学生进行“发展潜力”的测验。他们在6个年级18个班里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然后把名单提供给任课教师,并郑重告诉他们,名单中的这些学生是学校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学生,并再三叮嘱教师在不告知学生本人的情况下长期观察。8个月后,当他们再次来到该小学时,惊喜地发现,名单上的学生不但在学习成绩和智力表现上均有明显的进步,而且在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教师受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这些学生抱有期望,而且会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态度、表情与行为方式将这种暗示的期待微妙地传递给他们。当这些学生获得期望的信息后,就会产生鼓励的效应,于是更加信赖老师,积极配合。由此可见,积极期望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有非常大的积极影响;反之,消极的期望对人的影响可见一斑。罗森塔尔借用神话中的故事把这一现象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就是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对其期望采取的相应行为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结果。教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态度和期望,并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学生对教师的不同态度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反应,教师的期待得到加强和印证。学生的成绩随着教师期望而降低或提高。心理学家班杜拉把期待划分成两种:“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是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受到选择。例如,学生感到上课认真听讲就能取得理想的成绩,那么他们就可能认真听课。效能期待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进行那一项活动。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讲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的授课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讲。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质,是通过积极期望培养被期待者获得自我效能感,从而促使被期待者获得成功。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针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焦虑感增强等现状,“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个可行的教育方式。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待和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从而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以期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1.培养师生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笔者对学生的访谈结果表明,学生对待某学科的态度,并非取决于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大多数时候,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决定了学生对某门学科的态度。学生喜欢某位老师,也往往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科目,并努力去学习。因此,培养师生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要在课堂上以亲切、友好、慈爱的教态,风趣幽默的语言消除学生的焦虑与紧张感,进而让学生放松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课下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需要和困难,以便及时修改教学进程和内容。特别是当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多鼓励,真心帮助他们。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克服紧张心理,敢于表现自己,积极与老师配合,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生动活泼。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一种真诚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融入情感教育,对学生高度负责,信任学生。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此时的运用表现在:教师要对学生充满期望和信任,时时刻刻激励学生。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潜能的。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产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出积极的情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是建立在教学民主的基础上的,而民主是建立在承认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的。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发挥,提供了可能性和润滑剂。

2.给予积极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笔者在课堂观察中发现,教师对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会使学生树立信心,热爱学习,激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笔者对学生的访谈发现,教师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客观具体评价学生,学生会感觉受到了老师的重视与肯定,对教师的评价也会进行积极的反馈。学生会信任教师,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如果教师只是根据学习成绩而把学生分为好差生,尤其对差生的评价基于学习成绩而非学生实际的课堂表现,那么会极大地挫败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学生因此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对英语学习感到厌倦。

教师应该多表扬,少批评,进行正面教育。善于运用体态语来表达对学生的肯定,如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认真的倾听。这些暗示性的赞美,使学生感受到了尊重和重视,变得信任教师,乐于学习。教师要真诚赞美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尤其对于差生教师要格外关注。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帮助他们战胜自卑,树立自信。

运用恰当的评价和奖励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应该是与学生的过去相比,而非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比较,这样可以排除竞争性、防御性的心理对学生自信心的消极影响。教师可以设计风格迥异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教师对每个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这样让学生树立作为学习主体的主人翁意识,感受来自同伴的帮助与鼓励,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消除焦虑感。

总之,教师要对学生多做积极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客观地评价自己,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3.激发学习动机,形成合理的教师期待

二语习得中的学习动机表现为学习者渴求第二语言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它是直接推动二语习得的一种内部动机,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自觉能动性和积极心理状态。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特点,帮助学生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形成合理的教师期待。

学生的英语基础、认知风格、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这就要求老师在对学生形成期望时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范围。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认为,教育只有符合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过高或过低的期望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期望过低,后进生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期望过高,一方面,这种期望成了空中楼阁,学生达不到教师的期望水平,教师和学生都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期望过高会让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会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焦虑感。研究表明,动机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任务的顺利完成,适当的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最大。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要适度,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具体明确的期望,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老师的期望。

此外,教师在对学生提出期望时还要考虑到男女性别的不同。笔者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在英语课堂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女生,并给予她们更多的情感支持和鼓励。这可能与两性在语言能力方面的差异有关。与男生相比,女生语言能力更强,女生的背诵、记忆等语言习得能力较之男生更具优势。因此,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与互动的对象中女生占75%,同时教师对女生的课堂反馈也多是正面的、积极的,给予女生更高的期望,而对男生的期望值较低。所以,很少有男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或者回答教师的问题。由此可见,教师对男女生的不同期望会直接影响他们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课堂表现。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男女生一视同仁,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三、结语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质即是爱与信任。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提高其自信心,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作用,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评价,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特点,给予学生合理的期望。只有这样,才能使“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产生积极的作用,才能使教师真正地成为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

[1]Thomas L.G.& J.E.Brophy著.陶志琼,王风译.透视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01.129.

[2]靳玉乐,王桂林.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期望效应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8):44 -47.

[3]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56.

猜你喜欢
马利翁皮格学习动机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幽灵叙事的反叛:弗农·李《奥克赫斯庄园的奥克》中的皮格玛利翁神话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论皮格马利翁效应对盖茨比成败的影响
像侦探一样解读名画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目标实现中的应用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小猪皮格
拥有大爱之心的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