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维吾尔族对“水”和“土”的认识利用及其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藏桂乡维吾尔族家庭教育田野调查

2013-08-15 00:51孟志梅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33期
关键词:沙土维吾尔族婴儿

◆孟志梅

(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教育史,在从刀耕火种的原始时期到网络时代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作为人类获得基本生活资料的基本手段之一的教育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其内容和特点随着人类所处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例如,在农业社会,未来食物最可靠的保证是定时定点地进行农耕活动,农业社会的定居生活和合作经营的特点也使得人们非常注意邻里之间的关系,“所以农业社会对待个人的态度往往将其看成是集体的附属物,对儿童的培养强调的是顺从与责任,注重依赖的态度”。王军在《文化传承与教育选择》一书中指出,“民族是由其成员通过共同特有的文化得以维系的,文化则是通过教育得以传播的,而民族的文化和教育都产生并深植于特定的生态环境。”这里的生态环境并不仅仅指自然环境,范国睿所著的《教育生态学》中指出,“人类的生存环境比一般动物的生态环境更为广泛和复杂,人类生态环境是一个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在内的复合生态环境。”就教育生态系统内部的生态环境来说,同样也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这三类不同性质的环境要素。发端于20世纪前后的教育人类学“非常注重某一社会或民族的文化传承机制和方法的研究,认为每一个社会或民族都有自己文化传承的内容和方法”研究教育与生态环境各构成因素之间的依存和互动关系也是教育人类学研究的出发点。

本文作者于2004~2011年间的寒暑假,先后7次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藏桂乡就当地的维吾尔族家庭教育进行了田野调查,本文试图通过对南疆和田地区皮山县藏桂乡维吾尔族在世世代代适应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水土观念和建立在农业文化基础之上的社会关系的民族志的描述进一步认识生态环境对当地维吾尔族的家庭教育产生的影响,同时也希望能够为进行相关调查研究的学者们提供可资借鉴的民族志资料。

和田地区皮山县藏桂乡处于平原地带的坡斯喀河流域扇积绿洲带,四周被沙漠戈壁环抱,属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全年盛行西北风和偏北风,在农作物生长的五至九月,干旱、大风、霜冻和扬沙严重影响农林牧业生产。全乡可耕作土地均属灌溉农业区,水源主要由县重点水库桑株水库提供,每年全乡分水比例是10%。居住于此的维吾尔族在不断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对当地的水和土产生了特殊的情感,并将祖祖辈辈对水和土的态度渗透到了日常的教育中。

一、与土为伴的生活

藏桂乡的风沙很大,大风刮起时,一米之内看不到人,在当地每年的浮尘日高达160多天,正如一句俗语所说,“一天要吃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人们抵御风沙的能力有限,但当地却在长期适应的过程中,对沙土有了他们自己的理解,他们对沙土的认识和利用逐渐形成了被大家所认可和遵循的习俗惯例,人与沙土的接触从他们刚刚出生就已经开始。

1.在土里摸爬滚打长大的孩子们

藏桂乡对刚出生的婴儿的养育是和土离不开的。譬如,年轻的妈妈会在孩子的外婆的帮助下,为婴孩准备一些沙土,孩子的屁股或直接放在沙土上或用一块尿布隔开,人们认为“土是干净的,是对身体健康有利的”,用沙土可以吸收婴儿的尿液。而且,母亲们坚信,婴儿从出生就与沙土接触对婴儿的健康有帮助。

主妇们喜欢在地上铺一张毯子坐在上面,刚刚开始学说话的男婴经常在大人中间爬来爬去,父母长辈教他们一边说“艾赛来木艾来依库木”(问候语)一边让他们和周围的人一一握手,所有人都会非常配合婴孩一次次伸出的手,而且表现出很高的热情。男婴就是在这类似于游戏的一次次的握手中习得了维吾尔族的见面礼仪——握手礼。

长辈们总是鼓励刚刚开始学习爬坐的孩子们在土地上爬行,让孩子与土地进行亲密接触,一岁左右的婴儿还不能独自行走,整天坐躺在地上,全身上下都是土,母亲们喜欢蹲在离婴儿一米或两米之外的地方,手里拿着碎馕或其他吃的东西鼓励他们边爬边走,当孩子终于到她们面前时,她们便亲吻孩子的唇和脸,院子里的人都做自己的事情,可是当小婴儿爬到他们的面前时,他们则非常高兴地抱起他,亲吻他并给他好吃的东西,没有人介意他满身的土,也没有人为此而斥责他。而婴儿就是在这样一种充满积极鼓励的氛围中勇敢地迈出了自己越来越有力量的脚步。

盛夏,孩子们喜欢结伴到大渠里去游泳,每次游泳后都会躺在渠边,他们相互帮助,用岸边的沙土将全身上下掩盖,让阳光晒干身上的泥土,使它们自行脱落。有时候,孩子们喜欢排成长队站在岸边的泥沙上,用脚有节奏地踩着泥沙,如果谁的脚步没有跟上大家的节奏,则会被其他人一起抬着扔进水里,作为惩罚。

2.光脚走路身体好

当地人不论年龄大小,在家或者劳动时都喜欢光着脚走路,他们认为院子里的土对人的身体健康会有很大的帮助,清晨妇女们打扫庭院时,也只是轻轻掠去地上的树叶,每家的院子里都会有一层土。人们已经习惯了光着脚从门外进屋后直接跳上炕头吃饭、睡觉或者娱乐,甚至是身体被弄破时也用土来止血。当然这里的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土,它是由非常细小的沙粒和黄土混合而成的,人们在长期实践中认识到沙子的医疗作用。例如,他们说,光着脚走在被阳光照射的沙土地上可以治脚气。

虽然当地也有一些人因为做生意或者求学、工作等原因离开了家乡,但离开的时间不论有多久,当他们回到家,一切就又都回到了从前,他们还是喜欢光着脚在家里走,虽然这些人已经习惯了柏油马路,但他们对家乡的沙土地依然有着很强的亲切感。

二、对渠水的依赖

1.最干净的水

藏桂乡的用水主要来自皮山县的第二大河——桑株河,桑株河源于喀喇昆仑山北麓,向北流入桑株水库,包括藏桂乡在内的三个乡的耕地都是靠桑株水库的水灌溉的,当地人称之为“冷水”。

藏桂乡的家庭主妇一天的劳动便是从提水开始。清晨,主妇们起床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去渠边打两桶清凉(上接第183页)的渠水,作为家人一天的食用水。她们认为,早晨的水没有被人为污染,最为干净,全家人起床后饮一碗冰凉的渠水(这里指夏天)会让身体更加健康,心情也更愉快。

2.水中的嬉戏

夏季里,白天大渠是男孩的天堂,一般情况下,一起去游泳的孩子多为亲戚或邻居,年龄大的在水中玩耍,年龄小的留在渠边,边看着水中的孩子游泳,边沿着渠边跟着他们跑,或者蹲在渠慢慢地尝试下水,大孩子们也会用手扶着小孩子们在水里学习游泳。孩子们戏水的方式也不同,有时候,孩子们规定距离,同时下水,看谁最先到达规定的地点;有时候则自告奋勇地跳水,看谁跳的动作最优美,溅的水花最漂亮。孩子们在戏水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学会了互助、团结,也渐渐有了竞争的意识。

此外,一些成年人也喜欢骑着摩托车从远处赶来躲避酷暑,老年人则将游泳作为儿时最美好的记忆。到了晚上,一群女孩便相约来到渠边洗去一天的困倦。

3.渠水与自来水之争

20世纪90年代,藏桂乡的水渠曾干旱过,而当地也正是从90年代出开始,陆续修建自来水,到2004年8月,大部分村队小组已经安上了自来水。于是,围绕水的问题,人们有了不同的意见,我们知道,传统维吾尔族家庭男女有着明确的劳动分工,男性主要负责生产劳动,而妇女们则多在家里从事家务劳动或手工艺劳动。藏桂乡的绝大部分家庭承袭了这一分工原则,作为家庭主妇的女性对家用水的使用率要远远高于男性,所以她们认为自来水要比渠水干净,用起来也方便,而男性则更喜欢从健康方面考虑,正如一位57岁的维吾尔族大叔所说,没有自来水之前,身体很好,如今用上了自来水,却常常感到头疼,眼睛不好使,肠胃功能也没有以前好。小孩们同男性一样喜欢渠水,因为在炎热的夏季,他们可以每天在渠水里游泳祛暑,一句话,渠水要比自来水好。

4.关于水的禁忌

因为水在当地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当地长久以来围绕水形成了一些禁忌习俗,例如,可以在水渠里玩水,但是如果随便在水渠之外的其他地方玩水的话,玩水的人之间会吵架,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会渐渐冷淡;不能向水渠里倒有洗衣粉、肥皂等含化学成分的有污染性的脏水;洗完手后不能随便甩,否则女人做饭不香,男人宰的羊肉也不香。此外,人们之间相互甩水也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

三、维吾尔族对“水”“土”的认识利用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影响

从藏桂乡维吾尔族家庭对当地土的认识和利用,我们可以看出,人们认为土是干净的,是可以为人们带来健康的,孩子们从小与土亲密接触,从小便习惯了光脚行走,在土里摸爬滚打。长辈们也总是随地铺一块毯子,席地而坐,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将本民族的传统习俗礼仪教授给孩子们。

从关于水的禁忌习俗我们可以看出,维吾尔族对健康和社区邻里之间的团结互助、和谐共处极为重视,当地人通过这一系列的禁忌,将对水的保护与人际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了人际关系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就像人们对水的依赖一样,随意嬉戏水的孩子们正是在长辈一次次地教训中,对邻里关系有了懵懂的认识。

[1]迟早,心青,辛伍.野蛮人文明人和他们的孩子.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

[2]崔延虎.文化濡化与民族教育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5,(4):79.

猜你喜欢
沙土维吾尔族婴儿
艺术家婴儿推车
人生路
差别最大的字母
山东90后小伙卖黄河沙土
关于对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研究
沙土裤里的生命密码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维吾尔族传统知识的民族生态学分析
婴儿为何会发笑?
婴儿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