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对策的几点思考

2013-08-15 00:51于绪政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35期
关键词:资源农村活动

◆于绪政

(江苏省连云港市关里中心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是国家计划规定的独立的课程,是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它不以获得系统知识为主要目的,强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强调学生亲身经历、接触社会、反思自我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获得新的经验重组人生的过程,通过经验的获得产生体验和感悟,在经验的基础上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通过学生在“调查”、“考察”、“访问”、“设计”、“实验”和“探究”等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应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以丰厚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社区资源为依托来更好地切入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有机整体。

那么,要想开发并利用好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就先要弄清楚“课程资源”的概念。“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突出的重要概念,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数;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倡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指的是相对广义的课程概念,也就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从课程目标实现的角度看,凡是对之有利的所有因素都应该归属于课程资源。当前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应当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即扩展课程资源概念的外延,可以说,形成综合实践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都是综合实践课程资源。而农村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依托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与综合实践活动联系起来的所有资源。这对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说,影响尤为突出,因为它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当前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应当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即扩展课程资源概念的外延,可以说,形成综合实践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都是综合实践课程资源。

所谓农村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依托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与综合实践活动联系起来的所有资源。能否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该课程的实施及其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关系。对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说,影响尤为突出。因为它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纲要》指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师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话课程资源。”

课程的资源是多元而丰富的,它的类型大致分为:自然物质资源、社会人力资源、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等。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逐年推进,老师们对于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法、如何拓宽获取课程资源的渠道等,不仅在观念上已经了解和接受,而且在教学实践中也想方设法地加以运用。但是在不同层次、类别的活动指导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由于种种原因,指导老师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出现了一些误区,以致影响了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对这些误区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寻求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实效。

一、家乡自然物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亲近与探索自然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维度之一。无论是花草树木还是飞禽走兽,所有的一切都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取之不竭的课程资源。我们资源案例搜集,开展本土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将家乡的一些自然资源形成系统的活动资源包,开发成校本教材,引领学生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二、农村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

体验与融入社会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维度之一。家乡的农村社会生活同样是丰富多彩的,长辈的辛勤劳作、身边的发展变化、先进的人物等,通过搜集,开发出本土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可以将家乡的社会生活开发为系统的活动资源包,形成方便使用的校本教材,引领学生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三、农村家乡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

流传至今的民风、民俗总会荡人情怀;充满乡情的民歌、民谣依然在人们口中传唱;风味独特的农家小吃依然散发着诱人的芳香……所有这些同样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通过开发利用,可以引领教师对家乡的文化习俗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整理,形成独特的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必须让学生在“动”中学,“动”中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获得能力和发展,和情感升华形成良好的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贴于实际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在农村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根据课程宏观指导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纲要,规划本地小学综合实践的基本类型、基本内容和具体活动方案,围绕学生与自然关系,学生与自我关系,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化验,灵活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切忌本本主义。一切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农村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选用他们身边的人和物,他们会身同亲受,身临其境。如蔬菜的种植和管理,起苗前为什么要浇足水?定苗后又为什么要浇透水?这就是孩子们身边的生活,就在他们的面前,可以说一问就懂,一讲就透。

2.利用好农村环境优势,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质量

多种多样的活动基地是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质量不可缺少的基础工程,也是必备条件。选好、用好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是任课教师的职责。农村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可以说是种类繁多,仅农业方面就可以利用好校园基地、家庭基地、社会基地,还有养殖场、种植田、果树园、科教示范试验田等。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让学生在动态、多维的天地里,把心灵深处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教学中要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灌输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学习方式的革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坚实而全面的基础,塑造完善的人格个性。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为之探索,为之思考。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猜你喜欢
资源农村活动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