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研究*

2013-08-15 00:44张洁梅
中州学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

张洁梅

现代制造业是用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制造业,是对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工业企业的总称。其实质是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企事业单位或机构所提供服务的行业,是为生产者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而非最终消费提供服务。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企业将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从企业剥离出去,外包给专业的服务企业或者成立专门的服务机构,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费用,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融合

由于制造业的社会分工,产业链的不断衍生导致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所以,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要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服务,需求的增加就会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共同发展,从而又会导致现代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紧密相连的关系。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新服务业的互动融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的交互模式

这一互动模式主要是基于市场交易机制来完成的制造企业的服务活动外置。企业服务活动外置是指企业将一些内部职能部门转移出去成为独立经营单位的行为,或者取代企业内部由企业外部更加专业化的企业单位来为企业提供资源或服务的行为。主要分为服务活动外包和独立出服务部门两种类型的互动。(1)服务活动外包。服务活动外包是制造企业与服务业互动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市场交易机制,制造企业把与生产经营活动关联不大、非战略环节的服务活动,如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物流等服务活动外包给专业的服务机构。(2)独立出服务部门。这一互动模式也是制造业服务活动外置的一种形式,表现为一些强大的制造企业内部的服务部门逐渐壮大,拥有较强的服务能力,在满足自身企业服务需求的同时还有拥有富余的服务能力,这部门服务部门就从制造企业独立出来,成为专业服务企业,不仅仅为自身制造企业服务,而且为其他制造企业提供生产性服务。

2.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模式

这一互动模式是基于科层制度的更深层次的互动,制造企业与服务业呈现出融合趋势,表现为产品特性、组织特征模糊,产业边界模糊等特征。具体的互动模式为服务工业化和制造服务化。服务企业通过工业化模式生产效率、规模逐渐增大,成为经济的主导力量,出现大量的规模较大的主动性生产服务企业,在产业链中占据高端位置,不仅仅为制造企业提供生产性服务,而且也为其他生产性服务企业提供服务。同时,大型的制造企业通过服务化,逐渐转变为提高生产性服务供应商,而不再是单纯的制造企业,两产业的界限再次模糊,是一种相互融合的状态,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趋势。(1)服务工业化。服务工业化可以概括为面向服务的制造与基于制造的服务。在这一新型模式中,制造价值链中各利益相关者服务和产品相互融合,客户也全程参与,真正实现了各自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协同与分散化制造资源的全面整合,从而形成了高效的创新。同时,在服务工业化的新模式下,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客户的互动决策取代了原来的企业独立决策,以客户为核心取代了传统的以产品制造为核心,从而更加注重企业与客户的融合。(2)制造服务化。投入服务化与产出服务化是制造服务化的两种组成。投入服务化主要指的是产品的中间投入部分,从以实物要素为主转化为以服务要素为主。伴随着服务在整个要素投入比重的不断增加,服务要素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产出服务化指的是从企业产出的实物产品为主向以提供服务产品为主的转化。对于很多企业而言,某些服务环节是他们专门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产品,而他们加工制造的实物产品仅仅是作为传递服务的一种工具,这种情况下,这些制造企业实际上成了出售这些商品的服务企业。这些服务产品不仅仅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而且是这些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之源。

二、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融合机制

1.基于专业分工、外包的互动融合机制

企业分工的深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是生产服务活动外包的根本原因。任何企业的产品生产或服务的提供都需要多种资源与能力,而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以最低的成本来获取这种所需要的资源与能力。生产性服务外包就可以实现这个目的,企业通过与提供生产性服务的企业进行市场交易的方式来满足其生产性服务功能的需求,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中都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总部曾经也提供了诸多生产性服务,其中包括企业内部的研究与开发部门、内部运输设施、批发与零售部门等。通过垂直分解,制造企业把一些以前由内部来提供的生产服务活动进行外包,由外部来提供。通过水平分解,服务业企业也实行了服务活动外部化。

2.基于价值链的互动融合机制

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由一系列增值活动构成,这些活动虽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的联系却非常紧密,比如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就构成了一个价值创造过程。而实际上,企业的价值创造仅包括某些特定的活动,即是所谓的战略环节,并非每个环节都能创造价值,企业的竞争优势也是在某个特定战略环节上的优势。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竞争优势对加工制造环节的依赖越来越小,对生产性服务活动的依赖则越来越大。

3.基于生态群落的互动融合机制

生物群落内部各成员之间有着复杂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移等关系,其群落的特征不是其成员物种的简单相加,而是有其独有的特征,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遵循一定的规律发生着变化。基于生物群落,经济群落的内部关系也是紧密相连的,彼此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经济群落主要有农业群落、工业群落和服务业群落三大基本群落构成,其中还包括不可缺少的制造业亚群落、生产性服务业亚群落。三大基本群落彼此之间是一个互动的关系,服务业群落互动尤其频繁。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一部分,在经济群落的发展过程中,同样,生产性服务业亚群落会促进三大基本群落的融合发展,使经济发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随着社会分工的加大,制造业为保持其核心竞争力,实行内部服务活动外包,产业链向后衍生,这样就产生了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的升级需要较多的知识和技术的投入,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因提供专业化的知识和技术投入,降低了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制造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所以,在经济群落中,制造业亚群落与生产性服务业亚群落这二者之间是互相交融,相互发展的。前者为后者提供了生存的环境。后者为前提提供营养。

三、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的国际比较及经验

服务化与全球化是整个世界经济形式的整体发展趋势,它们是相互促进的。服务化是全球化的内在动力,而全球化则是发达国家经济服务化的结果。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发达国家的服务业的份额不断提高,而制造业的份额则不断降低,这是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趋势。作为一种自然的经济过程,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型很多时候与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并不是一个一致的过程。从历史的视角来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西方经济强国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从制造业为主到服务业为主的转变。这些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对于我们国家现代制造业到服务业转型发展关系的研究是非常值得参考的,西方国家的历史经验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一个国家的最终实力还是决定于这个国家的制造业发展水平,制造业的强弱与整个国家实力的强弱成正比。第二,当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存在有转移与分化的危险倾向,当制造业的规模达到一个程度的饱和,生产能力的继续增加会致使生产成本直接和间接的大幅增加。另外,加上市场的逐渐饱和,单位产品价格的降低会最终导致企业利润的下降。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这个国家人力与资本等投入要素向服务业的转移,也会加剧本土制造业向其他国家与地区的不断转移,国家的制造能力的不断削弱会最终引发发达国家整体国家实力的下降。

中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而生产性服务业对于我国现代制造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有融合的趋势

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的融合趋势主要表现为制造业内部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不断渗透,最重要的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相关的生产性服务直接作用于生产流程的中间投入。随着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关系的不断紧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之间的界限也日益模糊。它们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唇齿相依的依赖融合关系,而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分工关系。制造业是一个完整的工业生产环节不是截然分开的,它的生产与产前、产后服务只是这条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在注重生产环节的同时,制造业中的产前产后服务也得到了更加的重视。除了日常的研发以外,产前服务还应该包括相应的经营管理、信息服务、会计服务以及员工培训等能够提升整个企业生产效率的服务;而产后服务则包括了能够创造价值的通信、运输、仓储等服务环节,是最终满足顾客需求的服务。伴随着服务业向制造生产领域的不断渗透,企业经济活动由原来的制造为中心逐步向以服务为中心不断转移。

2.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使现代制造业的劳动效率大幅提

实际上,生产性服务产生于现代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部分环节职能的外包,它的出现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现代制造业整体的劳动效率。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革命以及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生产要素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劳动力、土地以及资本了,技术性要素以及知识成为了重要的生产要素,它们逐渐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主导地位。而生产性服务作为市场服务以及整个产品生产过程的中间投入,具有鲜明的高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以及高附加值的特征。在现代国家的经济结构中,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是相互倚重的,现代制造业产品品质以及整体水平的提高都依赖于生产性服务附加值的投入,更是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档次和质量。生产性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生产作业的连续性,支撑起了制造业内部的循环架构,降低了可变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规模化生产(韩坚,2010)。

3.生产性服务业能够嵌入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创新

网络信息化作用下的产业集群的网络创新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指的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产业集群的各种构成主体(大学、企业、政府机构等)在协同创新与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各种相对稳定的、能够加速创新的各种正是与非正式关系的总和。而这种产业集群创新网络重要构成主体之一便是生产性服务组织(研究机构、行会等),它们对于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影响是从企业内部开始的。就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系统来说,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其内核部分主要包括竞争企业、供应商、相关企业以及用户四个部分;而其辅助部分主要是一些生产性服务组织,包括实验室、研发机构与大学、金融机构、技术服务机构以及人力资源与培训等部分。其中,辅助部分为核心部分通过提供人力资源流、技术流、知识流以及信息流等来最终实现内核部分的融合作用与创新。就我国来说,我们大多数产业集群的创新都是由辅助部分向内核部分推进的。管理咨询机构、培训机构以及研发机构通过为企业提供管理与技术方面的支持,来最终寻找解决方案,实现创新。在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以后,产业集群的创新成本明显降低,创新速度更快。而缺少生产性服务支持的创新模式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知识的静态积累,然后创新才会慢慢地从内核开始;或者是通过创新网络以外的知识向系统内部慢慢渗透。显而易见的是,后者的创新成本高昂,速度缓慢。生产性服务在制造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中起到了一种化合与加速的作用,极大地降低了创新的成本。

4.生产性服务业更加完善了现代制造业的产业链

对于现代制造业的船业体系来说,完善的产业链是必需的。这种完善的产业链可以使参与分工合作的企业在各自的领域内更加专业,同时更有助于对所采用的生产技术进行持续改进。出于竞争的需要,各个企业会对他们自己的生产技术进行改进,它所带来的整个制造业产业的技术进步是垂直一体化单个企业所做不到的。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制造业所面临的市场需求也不断的多样化,而单个企业要满足这种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必须实行柔性化生产,但这种形式对于单个企业是不现实的,生产转型的风险过大,成本过高。但在一个完善的产业链中企业便可以顺利地完成这种柔性制造,因此产业链的完整是柔性生产的必然要求。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实现不同企业生产过程的有效连接,从而大大减少了企业之间生产转变的成本,使企业之间相互连接的产业链更加完整,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5.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在与现代制造业融合互动中更加完善自身的产业链

作为生产性服务业自身,它需要依据经济的发展分工来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以及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共融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既提升了制造生产阶段的运营效率与产出价值,同时也更加完善了自身的产业链以及实现了自身结构的升级。可以说,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从生产、流通、分配到消费等,具体来说,包括了上游(市场研究、风险资本、可行性研究、产品设计等)、中游(人事管理、保险、会计、质量控制、法律等)和下游(人员培训、销售、物流、广告等)的各项活动。所形成的这种生产性服务业的完整生产链,为企业提供了从产品立项到产品销售服务的一体化、全方位的支持。不管是企业内部提供的服务,还是企业从外部购买的服务,生产性服务都已经成为企业产品差异与增值的主要来源。这种生产性服务完整产业链的形成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软环境,它可以通过对市场资源的配置协调,充分发挥市场资源的使用效率。

四、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呈现出双向互动融合发展的内在演化机制。生产性服务业在现代制造业产业升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现代制造业的升级又带动和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关于两者之间是如何实现互动融合发展的,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提升现代制造业层次并延伸制造业产业链

中国很多制造业是由外商投资兴建的,而不是本土企业,随着贸易开放的加大,中国正逐步成为世界加工厂,因此,中国尤其沿海地区的制造业走的是国际代工的道路,主要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和大企业的生产、加工、装配及制造等环节。这种“国际代工”的制造业发展模式仅仅是利用了我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本身不具有科研能力,因而不能形成较强的竞争力。要扭转这种相对落后的现状,我国的现代制造业只有不断提高其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对于效率较低的生产加工环节,现代制造业企业可引进计算机辅助设计、集成制造应用工程及监控技术等信息化的技术强化对系统生产、后勤采购、质量控制、终端加工等中间环节的控制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此外,还应加强企业对产前研发、生产及加工技术的提高与技术培训的控制,使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企业的品牌形象。

2.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

我国目前大部分生产性服务业是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如铁路运输、金融保险、邮电通讯等行业。由于垄断的属性,这些行业进入门槛较高,市场竞争环境不活跃,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受到削弱。同时,服务业内部专业化分工程度由于进入壁垒的存在也因此而降低。因此政府在制定宏观政策时应把促进服务业发展当做重点应该考虑的内容,尽快取消歧视或阻碍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一些相关政策,使其能够在某些方面同制造业保持一致,允许市场自由进退,引入竞争机制,这样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改善和服务效率的提高,促进现代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3.加强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

先进技术是制造业保持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支撑,而技术要保持先进性就需要不断的创新,创新能够产生较高的附加值,促进产品价值链升级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将加快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的融合,而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的融合不仅能够创造出更大的利润和更高的附加值,而且可生产出更多、价值更高、更方便的产品或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使用。无论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信息化改造,还是信息化的发展带动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信息技术都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融合,而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则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所以,在技术创新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并在现有教育、科技、人才等基础上,建立一个服务功能强、作用范围大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4.发展核心业务

现代制造业企业要想发展,需转变经营理念、注重核心技术的培育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通过把生产性服务环节外包,从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把现代制造业生产链条的研发、设计、采购等上游业务环节,销售、物流和售后服务等下游业务环节外包出去,保留其具有竞争优势的生产环节,现代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将得以提高,从而促进现代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同时,将生产性服务业环节外包给专业的生产性服务企业,使其发挥专业优势,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优势互补,促进现代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良好的互动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加大力度培养民营企业的发展并积极引导外资

应加大力度培养民营企业的发展,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批地区型企业,降低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借助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时机,以外引、内联的方式,培育一批现代化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鼓励他们参与国际服务业竞争。同时,政府应积极引导外资投向第三产业,特别是对高端制造业有显著促进作用的金融保险业、商务服务业、通信业,使服务产业链条不断向纵深拓展,带动产业升级。

6.积极为现代制造业产业升级和服务业发展储备人才

现代制造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这必然对生产人员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同样,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也离不开高素质人才。所以政府要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优化教育结构,加强职业教育,为制造业升级和服务业发展培养和储备足够的人才。一方面应增加中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中人力资本方面的投入,进行校企合作,联合国内各个高校为现代制造业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企业培养专业化人才。另一方面,在现有国内人才的基础上,还需要引进掌握国际市场状况及其可能变动的国际专业化人才,为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和现代制造业的升级提供人才保证。同时,也不能忽略对低素质劳动人才工资和福利的改善,并注意提高普通劳动者和高级技术工人的工作素质和能力,这些人才同样也是中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

[1]杨仁发,张爱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纵横,2008,(6):57—59.

[2]孔德洋,徐希燕.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2008,(12):76—77.

[3]Singelmann.J.The Secto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bor Force in Seven Industrized Countries,1920—1970[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8,(5):1224—l234.

[4]蔺雷,吴贵生.制造业发展与服务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李善同.中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

[6]魏江,周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7]何哲,孙林岩.中国制造业服务化:理论、路径及其社会影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8]张长森、杨振华,基于共生机理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3):71—74.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