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现工具与用户方便性原则在编目工作中的拓展研究*

2013-08-15 00:42程文艳燕山大学图书馆河北秦皇岛066004
图书馆建设 2013年11期
关键词:编目原则图书馆

程文艳 (燕山大学图书馆 河北 秦皇岛 066004)

1 引 言

高校图书馆正千方百计地寻求具有丰富功能的新一代图书馆目录。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对在线编目的研究中曾指出,“可用性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已取代了传统的信息组织原则。”[1]OCLC于2005年启动了Worldcat Wiki实验项目,发动用户通过Wikis技术来共同协作完成目录[1]。现在用户可通过亚马逊、LibraryThing等网站创建并参与小组讨论、做标签、分类、阅读分享、收听、提供建议和评价等活动来互动编目,这一切都提高了用户参与到图书馆编目工作的期望,亦对图书馆目录发起了有力的挑战。随着Web 2.0、Web 3.0等新兴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图书馆给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权利。过去一直是馆员所从事的编目工作,现在已经期待用户能够参与到在线编目工作中,馆员不再是编目的垄断者,新一代用户被授权来完成图书馆的编目工作。

在最近几年,AquaBrowser(www.medialab.nl)、BiblioCommons (www.bibliocommons.com)和Encore(encoreforlibraries.com)等社会发现工具为图书馆用户在提供增强搜索功能和发现体验方面已取得了重要进展。Marshall B 对 AquaBrowser、BiblioCommons、Encore、Polaris等社会化发现系统的数据信息进行了调研,研究指出:2010年共有170家图书馆引进了AquaBrowser,20个国家的256家图书馆引进了Encore,美国的波士顿公共图书馆、西雅图公共图书馆和霍特科姆图书馆、澳大利亚亚拉的大量地区图书馆及部分加拿大图书馆等购买了BiblioCommons[2]。这些社会发现工具具有Web2.0的功能,允许用户添加自己的标签、评级和评论,从而完善目录记录。

这些新的社会发现工具能帮助信息专业人员来遵守编目的主要基本原则,是因为其本着用户第一的理念,根据用户心理来设计目录记录[3]。Koehler W C等人指出,只要有可能,必须将用户置于首位[4];Hoffman G L认为用户方便性原则是有益的,因为“它视用户为编目的中心,使编目员牢记为用户考虑”[5]。此原则给编目员以适应标准的、满足用户需求的自由和能力,并有助于他们在坚持伦理准则的前提下客观地判断用户需求。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来探索用户方便性和社会发现工具之间的关系:①目录的实现功能要与以用户为导向的编目伦理原则一致;②文化与用户方便性之间的关系;③社会发现工具如何能利于可反映出多元文化需求的交互、灵活的目录记录的创建。

2 目录的实现功能需与编目的伦理维度原则一致

2.1 目录的功能

根据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简称 IFLA)的《国际编目原则声明》,目录的功能是使用户能够做到:①在利用资源的属性或关系进行检索后,从某一收藏(现实的或虚拟的)中查找书目资源;②识别一个书目资源或代理;③选择一个适合用户需求的书目资源;④获取或存取所著录的文献;⑤目录的浏览(如可通过书目信息的逻辑排列或清晰的浏览途径展示,包括作品、内容表达、载体表现和单件之间关系的展示)[3]。

目录既可以作为个人持有或图书馆联盟收藏的详细清单工具,又可以作为能使用户找到满足其信息需求的条款的发现工具,来确定这些条款的位置和可用性。《英美编目条例》(Anglo-American Cataloging Rules,简称AACR)等编目标准建立了用来设计所描述的现实(或虚拟)的作品属性的目录记录的标准方式。《美国国会图书馆标题表》(Library of Congress Subject Headings,简称LCSH)等中的标准化词汇是用来描述作品的知识内容。未来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能使用户以标签和评论等形式生成的元数据来补充目录记录的标准化词汇,并使其能描述出反映用户对作品知识内容的观点。

2.2 编目的伦理维度原则

编目是信息专业工作的一部分,而信息专业最引以自豪的就是其以用户为导向的方法。Koehler W C等人对37个协会的信息专业伦理规范进行了研究并指出,虽然规范的内容不尽相同,但都一致将回应赞助人或用户信息以及其相关需求视为信息专业人员的首要责任,并进一步提出了信息专业伦理模式规范:①尽可能将用户需求置于其他问题之上;②了解信息从业者的任务,并尽最大可能从技术和能力方面满足用户;③支持行业和专业协会的需求;④在不违背专业职责的前提下,要具有合乎专业的社会责任灵敏应对能力;⑤要了解用户、同事、社区等所拥有的权利,并积极做出响应[4]。

着眼于用户,满足用户需求是坚持编目伦理维度的一个重要原则。美国图书馆学家卡特早在1904年就提出了公众至上原则,他主张“公众的便利应始终放在编目员的需求之上”[6]。Intner S S也建议:“图书馆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服务。”[7]IFLA《国际编目原则声明》指出了指导编目工作的9项原则:用户的便利性、通用性、表达性、准确性、充分必要性、有意义、经济性、标准化和集成化,其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为目录用户提供便利[3]。

3 文化与用户方便性之间的关系

Bair S曾指出:“作为信息守门人的编目员,对本地用户承担着特殊的伦理义务,但现在也正越来越多地面向于全球用户。编目员使用编码、层次结构和分类建立了信息访问和控制结构。”[8]编目过程直接影响着目录条款中所含信息的有效使用。

3.1 构成用户方便性研究的4个理论基础

信息的获取与利用在国家经济和个人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文化又对信息需求、信息使用和信息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而势必会对目录记录的设计产生影响。Beghtol C认为,人们所需要的信息类型有助于确立文化的定义,“文化差异造成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9]。她在对知识管理的相关伦理规则讨论中,引用了文化授权的概念[9-10],并建议任何知识组织或知识表示系统都应反映出聚合文化所存在的责任、价值和倾向。文化授权的原理包括了用户授权原则,就是说当用户加入到某一知识组织系统的发展与利用过程中时,其个人就会被看作是此确定文化的一部分,并代表着该文化。文化授权必然会引申出文化适用性概念,在知识组织领域中的文化适用性通常用来指一个分类系统的已有概念适应新概念和新合作关系的能力。Beghtol还将文化适用性理念扩展到文化授权中,指出文化授权中的知识组织系统要允许个人和社会的选择[9-10]。文化授权原则还与活跃性理论分析密切相关,该理论主张知识组织和知识表示不能脱离于其产生过程中的文化、环境和背景[11]。个别资源要根据它们的预期或实际用途来进行分析和描述。Smiraglia R P 指出,资源的活跃性理论分析“必须超出资源本身,要考虑到其潜在用途”[12]。

文化授权、用户授权、文化适用性和活跃性理论分析这4个因素为用户方便性原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它们是互相关联与促进的,缺一不可。虽然研究者主要将上述4个因素应用于知识表示或知识组织中,但其相关度已延伸到编目的描述过程以及知识表示系统描述知识内容所利用的主题词、叙词表和分类系统中。

3.2 实施用户方便性的两种主要限制

在编目过程中实施用户方便性原则的主要限制包括文化的聚合性和对用户需求了解不足。

3.2.1 文化的聚合性

文化是一种聚合现象,涉及到共享相同文化的不同群体。例如,在加拿大等多元化国家生活的人虽然居住国家相同,但可能属于不同的文化群体,这对于人们文化价值观的确立特别具有挑战性。文化群体可从语言、民族、宗教、区域或工作场所等不同角度来划分。文化作为一种聚合现象被创建出来,有着共同历史的人们长时间内在不同团体一起生活和工作,可以说他们分属于不同层次的文化[13]。

虽然信息专业人员的伦理规范可能与用户方便性原则一致,但在实践中如何进行实施则是完全不同的:如何设计目录记录以使其满足各个图书馆社区潜在的不同文化的需求?如何调和用户各种不同的文化需求以期保持符合标准规则与指导方针的完整的目录内容?“目录的核心价值是要促进和保护目录的完整……目录毫无疑问代表着所有编目员最感兴趣的内容”[14]。Banush D等人则认为,用户的愿望将推动图书馆服务,即使用户想要的是自相矛盾的东西[15]。文化的聚合性使得在编目环境下创建满足用户方便性的目录记录必须要使其与伦理规范紧密相结合。

3.2.2 对用户需求了解不足

创建符合用户方便性的目录记录的另一个限制就是对用户需求缺乏足够了解。Ferris A M认为,编目规则和标准目前还未被开发得能够充分理解用户的需求[14]。Smiraglia R P指出:虽然目前对卡特提出的将公众方便性置于编目之首的提法很认可,但事实上我们对公众的了解很少。我们对用户对于目录的使用情况还没有完全掌握,直到最近在构建编目规则时才考虑到相关的经验证据[12]。尽管编目员被赋予了创建符合用户需求的目录记录的责任,但他们因不了解这些需求而使能力受到限制。根据Iliff J M所言,编目员一般不直接与使用图书馆目录的用户接触,编目员起着目录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筑师、建筑工和维修工”后续作用[16]。由于对用户需求的认识不足,编目员往往依靠自己的判断来定制符合用户方便性的目录记录。定制记录的过程本身就有问题,因为面对编目部门资金的减少,图书馆管理者常会劝阻编目员的这种做法,因为它通常被看作是一个耗时、低效的做法;从供应商处购买目录记录相对来说更便宜、更简单、更快捷,对目录记录稍加修改即可使用[5]。

4 社会发现工具有利于反映出多元文化需求的交互、灵活的目录记录的创建

目录承担着图书馆与其社区成员间的重要桥梁作用:目录是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两个主要联系之一,另一个是公共服务馆员[7];这种联系在网络世界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用户常在图书馆建筑物之外的范围内利用图书馆,“今天的用户很可能远离图书馆建筑之外,他们必须完全依赖于目录记录的描述来决定是否需要启动资金或其他相关手续来提交资料请求”[7]。这意味着,目录记录必须向用户提供可从实体图书馆浏览文献资料内容时所能得到的信息,这就导致了用户对内容丰富的全记录目录格式的需要,如要提供图表、图像和详细总结等内容。

4.1 创建目录记录的3个障碍

目前,创建融入用户方便性原则与文化授权的目录记录,主要存在3个障碍:(1)确定和反映用户的需求和文化授权:①建立这些需求的相关经验知识缺乏;②目录记录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之间缺乏互动;③在类似加拿大的多元社会中,任一给定的图书馆社区可能代表了不同的文化。(2)维护目录记录的质量和完整:①目录记录需要遵循标准编目规则的结构框架 ;②目录记录常存在于共享环境中;③目录部门可能缺乏足够的资源来创建用户化的目录记录;④ 用户化的记录可能会因与提供客观记录的标准做法不一致而反映出目录记录的偏见。(3)创建增强型内容是一个耗时的过程。编目部门正面临着预算削减的增加,没有更多的时间来修改可满足用户方便性和需求的记录。从客户日益增加的需求到提供内容丰富的目录记录,都意味着编目员用来定制满足用户方便性的目录的时间将会进一步被减少。

上述3个障碍使得编目员不能在第一时间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和文化授权这一事实,也使得编目员没有时间来定制目录记录。正如Ferris所指出的,“在他们的日常工作中,编目员很少有机会以公共服务同事的身份与目录的用户来直接合作,相反,编目员则代表着用户来直接处理目录”[14]。

4.2 社会发现工具对创建用户方便性的目录记录的积极影响

4.2.1 有助于从用户方便性和文化授权角度了解目录的缺失内容

社会发现工具有助于编目员在基于用户方便性和文化授权的原则下充分了解到目录缺失的内容,并可帮助他们确定构建适应上述两个原则的用户化目录的时间。当用户添加诸如标签或者以标签的形式对现有目录记录的评论等元数据时,他们有机会以自己的观点、语言和文化方式表达他们对作品知识内容的理解。在标准编目程序中,标准规范化的标题被分配到描述作品的广泛内容;目录记录的创建者的确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聆听或观看作品来提供深入分析。用户可在标签和评价方面提供更深层次的见解,因为很可能是他们早已阅读、收听或观看过的内容。用户提供的元数据可以对那些无法通过标准化标题来表达的知识产权内容来进行补充。

社会发现工具是将图书馆、馆员与用户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方式,因为用户可与书目记录和添加自己的数据交互,从而反映他们的需求和文化授权。Wengert R G曾提出:“与公众的互动中,图书馆不应该呈现出那种原有的迎合社区模式,而应体现出新的图书馆参与社区模式。”[17]图书馆工作人员可通过检查标签、评分和评论来向更多图书馆社区的成员学习,并创建能更接近反映用户方便性的收藏与服务。社会发现工具可以增强目录作为用户之间的通信机制的作用。用户指定的标签和评论有助于图书馆社区的成员彼此通过共同兴趣和联系进行互动,然而这种互动如果通过编目员所创建和控制的编目目录则不容易实现。社会发现工具可提供给编目员一种与用户互动的方式,因为编目员能观察到用户所创建的元数据。

4.2.2 有助于目录提供基于伦理规范和多元文化的多方面反馈

维护目录的质量和完整是所有图书馆的一项重要职责。而文化授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适宜性,也就是说,一个主题表示系统(如一个编目记录)能够反映特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能力。Britz J J确定了构成知识自由和知识产权基础原则的3个伦理规范:公平(交换、分配、贡献和回报)、自由和真理[18],对于编目来说最重要的是公平交换和公平回报。公平交换“呼吁个人或社会群体之间的所有协作和交换都要保持基本的公平”[8],故应将公平交换等伦理规范应用于图书馆所提供的目录记录中。

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创建目录记录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是不同图书馆社区的文化多元性。社会化发现系统允许个人和社区的选择,因为用户创建的数据不仅可反映出个人的视角,而且也能反映出社会的视角。用户提供的元数据有助于不同文化表现形式的表达。当然,这些元数据可能只反映出一种文化的危险仍然存在,特别是如果这种文化在一个图书馆社区占主导地位的话。对用户提供元数据的程度调查将一定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它反映出目录所提供的社区文化多元性。

Bair S于2005年建议,交换公平要求编目员提供准确的和高品质的目录记录[8]。回报公平指的是公平和犯罪的公正处罚和有权使用信息,是保护知识产权和判断信息的滥用和扭曲的一项重要指导方针。对于编目来说,编目员应该避免通过不准确、不小心或低程度著录来造成信息的误用或失真[8]。

4.2.3 有利于控制用户所提供的元数据对目录质量和完整性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社会发现工具一开始可能会使编目员手足无措,担心用户提供的元数据在目录记录的质量和完整性方面会产生不利影响。然而,绝大多数的社会发现工具允许用户将元数据添加到目录记录中,但却不能干涉现有内容。在通常情况下,机器可读目录(Machine Readable Catalogue,简称MARC)的记录被上传到系统中,这条目录的内容和结构符合标准目录规则、分类法和主题词表的要求。该目录记录可能是原始的或派生的。如果是派生的,该目录记录可能已被修改来适应当地的编目政策和标准。其要考虑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记录是由图书馆员创建和控制的,且内容不能被公众更改。MARC记录向公众开放,但目录的用户不能修改记录。最终用户可做的是以标记、评分或评论的形式将内容添加到MARC记录之中。当然这不是说用户元数据一定是准确的,因为用户可能会曲解或误解这一个条款的内容。

尽管信息专业的首要原则是方便性,这个原则可能会造成编目实践的冲突。一方面,编目员在传统上都相信创建无偏见的记录的重要性,“编目员承认和接受特权和责任……在及时和无个人或文化偏见的情况下提供公平、平等利用有关、适当、准确和未经审查的信息。认识到我们在这些领域、所服务机构以及全球、本国和本地客户的社会责任”[8]。另一方面,“当知识表示和组织系统反映了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的文化授权,并被属于该群体的个人所理解和接受时,知识表示和组织系统是最有用的”[9]。

用户方便性和文化授权的原则在平衡MARC记录的准确内容与可能不太准确、但仍详实的用户元数据时需要一定程度的灵活性。这不是说对用户提供的元数据不进行监控的现象应该发生,而是“图书馆员有责任确保该目录记录在种族、性别和文化等问题上的敏感性”[8]。

4.2.4 有利于用户智慧价值的体现

提供值得称道的、无偏见的目录记录很少能真正在实践中得以实现。编目员决定了目录记录中所包含和排除的内容。目前已有一些研究指出了目录记录内容的不作为问题[12]。借助于标题和分类号的选择对款目解释变得更加主观。用户所提供的标签和评论肯定会存在着偏见,但这种偏见有可能是一个体现了用户方便性和文化授权的重要表述。与标准编目实践形成对比的是,用户标签不一定总是置于主题分析中。例如,Golder S A等于2006年划分了7个不同功能区标签[19],包括相关性、描述、所有权、限定词、性质、自我描述和作业组织。Sen S等人将其改进为3个整体的标签类型:事实型、主观型和个人型[20]。例如,无聊或有趣等非主题标签能帮助用户通过目录条款来决定是否借阅,并会提供相关见解,但这种见解缺少了由专业人员分配的标准化主题词。

另外,还要考虑的重要一点就是正式的主题表示语言,如《汉语主题词表》、LCSH等,它们可能会无法反映出图书馆社区成员的语言、需求和文化。但标准化词汇由于更新缓慢、难以适应新的术语,如LCSH不包含标题标签或社会性标签,LCSH也反映出其自身的文化偏见。社会发现工具可通过目录记录来平衡更多正式的自然受控词汇与可反映当地用户的流动性和基层的语言。

5 结 论

虽然用户方便性是信息专业的首要原则,但把这一原则并入编目实践中仍受到编目员对用户需求知识缺乏的限制,即使编目员能很好地理解用户需求,也往往因缺乏时间和资源而难以创建符合用户需求的目录记录。而社会发现工具给编目员提供了一个机会,使其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到用户需求,而且还减少了创建用户化目录记录的时间和成本。用户所提供的元数据通常以评分或评论的形式提供给编目员直接观察用户与目录记录交互的机会,并使目录记录满足用户的需求。社会发现工具为编目员创建符合公认编目标准和准确的目录记录的愿望,与确保目录记录满足了客户需求的伦理规则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用户所提供的元数据为用户提供了表达他们需求和文化授权的机会,从而有利于通过目录增加用户之间及用户与馆员之间的互动。用户所提供的元数据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借助于此,可了解到何人在利用与交互目录记录;另外,用户标签还有助于受控词表的检查和修改。

编目员和用户将不得不面临社会发现工具对传统编目实践的影响与改变。用户正在成为编目主体的一部分,充分体现出用户的智慧价值。随着社会发现工具在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的陆续引入,审视其对促进编目实践及用户方便性原则的影响将会是未来编目的研究热点。希望本文对于社会发现工具的探讨能够有利于大家对用户化目录的研究和探索。

[1]翟晓娟.编目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2):49-55.

[2]Marshall B.Automation Marketplace 2011: The New Frontier[EB/OL].[2013-03-30]. http://www.libraryjournal.com/lj/home/889533-264/automation_marketplace_2011_the_new.html.csp.

[3]IFLA.国际编目原则声明[EB/OL].[2013-03-22]. http://www.nlc.gov.cn/newtsgj/gtqk/tyck/ 2009nzml/103/103dt/201012/t20101201_23401.htm.

[4]Koehler W C, Pemberton J M. A Search for Core Values: Towards a Model Code of Ethics for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J].Journal of Information Ethics,2000,9(1):26-54.

[5]Hoffman G L. Meeting Users' Needs in Cataloging: What is the Right Thing to Do?[J].Cataloging and Classification Quarterly,2009,47(7):632-641.

[6]林 明,王绍平.从巴黎原则到国际编目原则[G]//第一届全国文献编目工作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29-38.

[7]Intner S S. Struggling Toward Retrieval: Alternatives to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can Help Librarians and the Public[J].Cataloging and Classification Quarterly,2003,36(3):71-86.

[8]Bair S. Toward a Code of Ethics for Cataloging[J].Technical Services Quarterly, 2005,23(1):13-26.

[9]Beghtol C. A Proposed Ethical Warrant for Global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and Organization Systems[J].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2002,58(5):507-532.

[10]Beghtol C. Ethical Decision-Making for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and Organization Systems for Global Us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56 (9):903-912.

[11]Spiteri L F.Social Discovery Tools: Extending the Principle of User Convenience[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2012,68(2):206-217.

[12]Smiraglia R P. Bibliocentrism, Cultural Warrant, and the Ethics of Resource Description: A Case Study[J]. Cataloging and Classification Quarterly,2009,47(7):671-86.

[13]Steinwachs K. Information and Culture :The Impact of National Culture Processes[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1999,25(3):193-204.

[14]Ferris A M. The Ethics and Integrity of Cataloging[J]. Journal of Library Administration,2008, 47(3):173-190.

[15]Banush D,LeBlanc J. Utility, Library Priorities, and Cataloging Policies[J]. Library Collections, Acquisitions and Technical Services,2007,31(2):96-109.

[16]Iliff J M. Cataloging: It's All About Connecting People with Information[J].PNLA Quarterly, 2004,68(2):15.

[17]Wengert R G. Some Ethical Aspects of Being an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 [J].Library Trends, 2001,49(3):486-509.

[18]Britz J J. Access to Information: Ethical Guidelines for Meeting the Challenges of the Information Age[G]//Ethics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West Lafayette:Purdue University Press,1999: 9-28.

[19]Golder S A,Huberman B A. Usage Patterns of Collaborative Tagging Systems[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2006,32(2):198-208.

[20]Sen S,Lam S K, Rashid A M, et al. Tagging, Communities,Vocabulary,Evolution[G] //Proceedings of the 20th Anniversary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New York:[出版者不详],2006:181-90.

猜你喜欢
编目原则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图书馆
粤剧编目整理之回顾与展望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的授权影印书规范著录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问题探讨
去图书馆
养生之道应遵守九不原则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