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弱势学科学生专业稳定性面临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

2013-08-15 00:49席小涛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社会学科弱势理工大学

邓 刚,马 玲,席小涛

(重庆理工大学语言学院,重庆 400054)

[教育研究与探索]

高校弱势学科学生专业稳定性面临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

邓 刚,马 玲,席小涛

(重庆理工大学语言学院,重庆 400054)

现今各高校在校内的学科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弱势学科,对学生的专业稳定性带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论文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从其人文和社会类弱势学科着手,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研究学生专业稳定性面临问题与对策,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此项目展开调查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

弱势学科;专业稳定性;面临问题;对策研究

一、高校弱势学科形成的原因

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这是教育界的普遍共识。学科建设一直是高校发展的头等大事,各校普遍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在全校范围内确立了各自的优势学科、重点发展学科和普通学科,优势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在人才引进、资金扶持、设备配套、实验场所筹建等环节得到政策倾斜,而普通学科则在各方面受到冷待,学科发展会逐渐落后,最终造成学科建设“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格局,每个高校内部都形成了一批特色不鲜明、科研实力不强、发展缓慢的“弱势学科”,而弱势学科的形成对本专业的学生专业稳定性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以范例研究的重庆理工大学,其优势和重点发展学科集中于工学、理学和管理学科,弱势学科则集中于人文和社会学科。有观点认为国内的大学学科建设应重视专业性发展,不能贪大求全,理工科院校就不应该发展甚至是设立人文和社会类学科,但人文和社会学科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浓厚学校人文积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每所高等院校保有合理规模的人文和社会学科是必要且不能随意裁撤的,本文将从重庆理工大学的人文和社会学科着手,研究学生专业稳定性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二、问卷调查——调查弱势学科学生专业稳定性

(一)调查问卷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面向重庆理工大学人文和社会学科的英语、对外汉语和社会工作专业学生,问卷内容的设计包括受调查学生对所学专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未来规划情况、转专业意向和学习第二专业意向等4个维度。调查采用了发放问卷的形式,于2013年4月,进入英语、社会工作和对外汉语三个专业的学生寝室随机选取了105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00张,有效率95.2%,其中女生占56%,男生占44%,基本符合我校人文和社会学科在校男、女生的比例。

(二)调查结果分析

统计数据中,占总体32%和5%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目前的专业持“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态度,总体满意度只有37%。从学生对所学专业了解情况和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所调查对象所学的三个专业都属于人文和社会学科,而这又是重庆理工大学的相对弱势学科,就读于这三个专业的学生,很多是高考分数相对偏低,被父母、亲朋和新闻媒体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左右了专业选择,占被调查者的79%;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刚上学校录取分数线被专业调剂到现专业学习,占被调查者的23%。这就导致超过75%的被调查者对所学专业的了解程度并不深,在进校以后对所学专业在校内的弱势地位有了了解后,与原来的期望值有落差,导致总体满意度不高。

关于未来规划的维度,仅有占总体23%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学业有一个完整的规划,而对未来就业有规划或尝试规划的同学仅占被调查者的15%,分析数据结果:学业和就业规划意识弱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通病,特别对于人文和社会学科,技能性和针对性强的知识学习得少,且历来就业方向与专业的对口率不高,重视相对空泛的文化和素养的积累,学业和就业规划的方向方式有点无从着力,导致大部分学生学业规划和就业规划意识较弱。

在转专业意向的维度,有超过67%的被调查者有过想转专业的想法。从学生想转专业的原因方面分析:想转专业的学生中有32%是由于专业学习困难,与报考前想象的不同;47%是因为自己不感兴趣和认为就业前景不好。35%的被调查者想通过考研或出国留学转变所学专业,有将近47%的同学在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而又没有可能转专业的情况下选择将就着学。从这个维度的统计来看,被调查对象的专业稳定性不高,想过转专业或想通过升学方式改变专业的比例较大,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就业困难和专业学习难度高于预想。

在统计数据中我们还发现,在被调查者中,仅有26%的同学打算学习二专(双学位),并且大多是为了补充知识。分析原因是由于重庆理工大学在二专的专业建设方面没有特别重视,且二专学位证的认可度有限,许多学生在这方面对学校和自身欠缺信心和了解。另一方面,被调查者大多数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也导致了他们对二专的不重视。

以上四个维度的问卷调查结果,以直观的表达显示出重庆理工大学面临着弱势学科学生专业稳定性的诸多问题,且亟待寻求相关对策与措施,这同样适用于全国众多高校。

三、高校弱势学科学生专业稳定性面临的问题

1.专业设置特色不鲜明

以重庆理工大学英语专业为例,全国几乎所有本科院校都设有英语专业,并且非英语专业的专业同样开设有英语课程,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大家都把学好英语作为一种提升个人竞争力的重要工具,英语专业学生与此比较也就没有多大优势。另一方,众多高校的英语专业的课程大同小异,甚至跟非英语专业比起来也就只是英语课程安排相对多一点而已,没什么区别就是没什么特色,没有特色就容易造成竞争力差异不大,也就增大了就业压力,导致学生对未来就业持迷茫或者不乐观态度,进而影响本专业的专业稳定性。

2.专业环境差引起专业焦虑

研究表明,专业焦虑是学习者在专业课堂学习中产生的关于学习者的自我知觉、信念、感受和行为的一种情结。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人文和社会学科在资金扶持、设备配套、场馆筹建以及文献保障等方面都明显弱于工学、理学和管理学科。就学科建设的物质条件而言,供开展语言学和文学等领域学术研究用的图书资料不仅数量较少,而且缺乏系统性和延续性。人文和社会学科学生基数也相对较少,无论是领导团体还是在本学科中表现出色的优秀大学生,要受到诸如其他重点学科在学校受到的优厚待遇及嘉奖也相对困难。相对弱势学科的学生,由于在学校人微言轻,存在感不强,慢慢地无论是对本专业的活动还是学习就会产生懈怠的消极情绪,影响学生的专业稳定性。

3.学科发展方向不明确

学科发展和规划是学科建设的重点,一般高校内部的优势和重点发展学科对于学科的发展和规划是很重视且相对完善的。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学校的很多理工学科对于横向的专业的重点申报,从校级到市级甚至是部级、国家级都有一个明确目标规划,纵向的从本科向硕士点到博士授予点的设立也都有一个较长的明确时间计划,甚至到微观层面,对于学生的专业培养计划也都比较详细和丰富。相对的,一般弱势学科在学科发展方向上是不明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难感受到本专业积极变化发展,在比较后会有心理上的失落感,这对学生专业稳定性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

四、对策与措施

1.重视学科间的互相渗透

依托各校的自身优势,重视学科间的互相渗透,丰富学科内容,提升专业特色。以重庆理工大学英语专业为例,大多数同学都希望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不应该仅限于本专业,学生的学习范围应该多元化。目前的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相对单一,除了让学生了解一些英语常识、英美国家的一些概况以外,其他实践性的锻炼很少有涉及。笔者认为,在英语专业学习和课程设置中可融入我校的优势学科特色,如车辆、电子、会计等理工学科专业英语知识。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学习语音语法知识,还应该学习一些特殊行业类别的专业英语知识,形成如车辆英语、电子信息英语、会计英语等特色的小专业方向,这不仅有利于各专业的平衡发展,更符合这个社会的需求。在以后面对就业时,由于重庆理工大学的理工优势和属性,相关类别的需求单位资源和人才需求量更多,对于拓展弱势学科学生的就业面也是一种帮助。将学校优势学科的特色融入弱势学科学习中,丰富弱势学科的内涵,打造弱势学科的专业特色,提升市场竞争力。

2.专业稳定性教育要贯穿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

高校的学生专业稳定性教育极其重要,要从学生入校就开始,一直持续到毕业。初入大学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大都没有非常明确的态度,因此对自己所学专业也就没有特别坚定的立场,容易受到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此时,学生入校初的专业稳定性教育非常必要且重要。

除了入学初的相关教育,学校和专业院系还要在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中重视对学生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要分步骤地进行系统性、方向性的指导,让学生尝试合理安排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明确在学校和以后就业的发展方向,并提醒学生提前做好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意识方面的各项准备。学生一旦有明确的学习和就业规划,并能积极地付诸努力,使之大学生活丰富而充实,各院系特别是弱势学科院系所面临的专业稳定性问题也会小很多。

3.重视发展二专或辅修,鼓励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竞争力

为了提高自身在就业时的专业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意识到了学习二专或辅修的重要性。而当前包括重庆理工大学在内的众多高校,在二专或辅修的专业建设上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说是高校二专或辅修的发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选择学习的需求。对于相对弱势学科的学生来说,二专或辅修对于他们来说是大学的第二次专业选择,也是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式,更对学生专业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积极性影响。学校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应重视二专或辅修的发展和学科建设,为学生因兴趣或就业而选择的第二专业或辅修专业提高含金量和社会认可度,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本校的优势专业,面向更多的学生开放二专或辅修,让学生真真正正学习到本专业外的第二技能,提升学生的专业竞争力。

对于如今高校中存在的弱势学科学生专业稳定性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重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重视持续的专业稳定性的教育以及鼓励学生学习第二技能,利用高校的优势学科,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培养出有特色、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1]邓绍基.对弱势学科与方法论的思考[J].学术研究,2005,(3).

[2]易剑东.论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基本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10,(7).

[3]万力维.控制与分等:权力视角下的大学学科制度的理论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3).

G64

A

1673-0046(2013)7-0105-02

猜你喜欢
社会学科弱势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全球尿素市场弱势运行
昆明理工大学
动力煤市场或将弱势运行
昆明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社会学科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对策研究
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如何实现开放性学习
试论初一社会学科的科学性学习方法
信息弱势者程序权益保障的法理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