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取证专业教学模式探索

2013-08-15 00:42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3年8期
关键词:信息安全案例教学模式

谭 敏 范 强

(湖南警察学院计算机系 湖南 410138)

0 前言

Internet 的发展使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越来越方便,同时也使恶意攻击越来越容易。譬如网络仿冒、网页篡改、拒绝服务攻击,病毒、木马和蠕虫等危害信息安全的事件屡屡发生。尤其是近几年 3G 时代的到来,安全问题逐步深入到移动商务领域,社会各行业日益面临信息安全方面的严峻挑战,针对这种高科技犯罪的电子取证成为打击信息技术犯罪的关键点。在这种形式下,高校为社会培养大量具有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高层次复合型的电子取证技术人才显得尤为迫切。

电子取证涉及法学、侦查学、司法鉴定、计算机取证技术学、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是一门新兴的、交叉的综合应用性学科,要求学科与学科的碰撞与交融。 这就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 电子取证专业的现状和问题

湖南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电子取证方向)专业是伴随着全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普及和提高,计算机犯罪取证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和挑战的形势下,于2010年5月申办成功的,成为湖南省第一个具有信息刑事科学技术(电子取证方向)专业的院校,并已于2010年秋季开始招收新生。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电子取证专业建设方面还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

目前在课程实验环节上,通常将理论教学中的各知识点独立进行实验,这往往造成学生所学知识的孤立性和片面性,直接导致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的严重脱节。

1.2 缺少综合化的学生创新实践与教学平台。

计算机取证实验教学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的建设有待加强,还没有建立专业技能训练题库和考核标准,缺少综合化的学生创新实践与教学平台,实践教学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如何紧紧围绕专业办学特色,坚持“工程素质培养”和“专业能力训练”并举,结合国内外的实验教学实践,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构建更为完善的计算机取证方向的实验教学体系,值得深入研究。

2 电子取证专业教学模式探索

2.1 明确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是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前提和保障,即明确教学是为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而服务。

湖南警察学院电子取证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具有较高文化素质、法律素质和身心素质,掌握公安工作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基本技能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有较强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监察、计算机取证、计算机犯罪侦查及其他公安工作,富有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的应用性高级警务网络监察专门人才。

2.2 采用实战案例教学模式

在“电子取证”教学中,开展以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合作交流为形式、以探究建构为目的的实战式案例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刻理解“学以致用”的意义,达到知识和能力两方面有机融合的目标。

案例教学方法重在于案例的设计、应用与分析,一个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我系与公安实战部门交流与合作密切,坚持教学科研办案相结合,充分具备采用实战案例教学的条件:

(1)挂职锻炼:派出教师到基层公安网络监察实战部门挂职,积极参与案件侦办,注重各种犯罪案例的搜集与整理。

(2)依托湖南省鉴真司法鉴定中心(计算机取证实验室)与公安、司法部门联合办案;形成实际案例作为学生实践教学材料。

(3)基层实战部门的业务骨干走进校园开设专题讲座:基层实战部门的业务骨干具有过硬的电子取证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办案经验,把他们请进校园,以专题讲座的方式,通过对现实中真实案例的深度剖析,或者以互动的方式通过对案件的分析、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通过以上渠道引入案例操作与分析、布置合理的开放式任务,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迁移和升华,通过合理的评析,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2.3 项目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选择优秀学生加入课题组,支持自主创新活动,并为其提供必要的经费、实验环境(建立创新实验室、创新基地等)。

(2)积极组织开展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创新项目来自于教育部大学生创新项目、校创新项目和课题组的创新项目。

2.4 合理规划实践教学层次

为培养学生多层次与多方向的实践能力使学生通过分层次和多元化的实训锻炼,真正提高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电子取证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在实践教学上我系根据电子取证专业不同级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差异,依次设计基础性实践教学、设计性实践教学和探索创新实践教学三个阶段,进行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

(1)基础性实践教学层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电子取证基本实验操作能力,该层的实践教学目标是掌握电子取证核心课程中的设备操作使用方法,加深巩固电子取证专业核心课程有关内容,包括课堂实践教学:课堂情境模拟教学、课堂案例跟踪分析、课堂取证角色扮演;网监部门实践教学:网络案件调查、网络情报监控、介质证据检验。

(2)设计性实践教学层

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系统以及计算机取证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应用能力,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安全实验课程中的课程设计、工程设计、综合应用开发实验、加密系统、IDS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技术、病毒的防范、黑客攻击与防范、电子商务、以及认证管理模拟训练、系统仿真和部分毕业设计等。该层的实践教学目标是掌握系统综合设计的整体流程,熟悉几种信息系统开发平台,掌握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的设计方法、开发和测试过程,使学生具有系统的科学思维方式,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能力。

(3)探索创新层

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运用综合实践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的能力,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兴趣,激励学生个性发展。包括专业竞赛实践教学:模拟犯罪取证竞赛、取证文书撰写竞赛、沙盘实战对抗竞赛。开放性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实践、学生自选项目、综合设计活动。

3 总结

电子取证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具有很强的多学科交叉性和应用性,关于电子取证专业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可以不断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的认知、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全方位的综合型公安专业人才。

[1] 李蜀娴 张桂东.信息安全专业创新教学与实验教学模式初探[J] .高等理科教育,2010,1.

[2] 张志勇.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知行合一教学模式[J] .计算机教育,2011,12.

[3] 周建华.公安本科院校电子取证新兴交叉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23(5).

[4] 陈 潮.《电子取证》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研究[J]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5(1).

猜你喜欢
信息安全案例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保护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刻不容缓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