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模糊分析法对评价网络信息安全的有效研究

2013-08-15 00:42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3年8期
关键词:分析法信息安全网络安全

吕 刚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215000)

0 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不断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隐患也无所遁形。各种盗取网络信息来进行诈骗和犯罪的报道屡见不鲜。从中,计算机信息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可见一斑。只有清晰并深入地认识、了解到计算机所面临的威胁的程度才能“对症下药”,采取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避免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损害。本文主要对模糊分析法对网络信息安全的评价进行研究。

1 模糊分析法的定义以及其较层次分析法的优势

本文中所谈到的是模糊层次分析法。这种分析法是传统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相结合的产物。运用模糊数来实现对点值的替代从而形成判断矩阵。然后进行对权重响亮的求解。通过响亮计算和模糊数矩阵来得到一个综合性强的权重,最后一步是排序工作。这种方法能让判断的不准确性表达得明确而有效,无论在建立模型或者求解时,都比较简单便捷。值得强调的是,传统AHP对于模糊AHP而言,无疑是一种特例。和传统的层次分析法比起来,模糊层次分析法能够将点值打分毫无弹性的问题一概解决掉,并且能够从根本上保障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如今层次分析法虽然在各个领域中都运用得比较广泛,然而其本身的局限性仍然存在着。首先,在传统的层次分析法中,专家都是运用点值来进行打分。有时候并不能让标度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得到准确的反应。除此之外,在对比较判断矩阵进行构造时,只由一个专家来判断并比较矩阵,其片面性很强,从而直接排序向量的可信度[1]。

2 从其他网络信息评价方法的劣势来看模糊分析法的权威性

当前,我国国内的网络信息安全评价方法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尚未得到统一。然而无论运用哪种方法,其评价流程都是一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实施风险以及实施手段上。如果着眼于计算方法来进行分类,可分为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等等。

2.1 定量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对数量指标加以利用来达到最终达到评估风险的目的。定量分析法的范围较广,其中囊括决策数法、回归模型、聚类分析法等等。定量分析法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在表达评估结果时,直接采用数据,看起来清晰明朗且其客观性能得到有效保障。然而由于这种评价方法只给出数据,而没有更加全面而喜欢的图片以及文字说明等等,就加大了理解难度,容易出现曲解和误解的情况。并且,数字系统的最大缺点就是长期性不够,整个计算过程的正确率也无法得到切实保障,这就导致定量分析无法或很难实现细化,所以,目前定量分析法并未实现普及,甚至由于其弊大于利的特点,其运用量较小[2]。

2.2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的主观性较强,容易以人的一致为转移,因为它是依据研究者自身的经验、知识层次、政策走向等因素为来对计算机信息的风险状况作出判断的。在运用这一方法时,首先要对调查对象有深入的了解,做好个案记录,将此记录作为基本资料。之后运用一个理论倒演绎的分析框架,来细化整合资料的编码,并最终得出调查结论。定性分析方法囊括的范围也比较广,有矩阵法、历史比较法、逻辑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及德尔菲法等等。总之,定性分析法比较细化而全面,不容易出现误解、曲解的情况。这种方法也比较缜密,即使是那些蕴藏地比较深的思想,也能全盘挖掘出来[3]。得出最为深刻而全面、有帮助的结论,和定量分析法比较起来,实现了较大的完善和优化。然而其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观性特别强,而且只有高素质、高文化层次的评估者才能使用,在面对人群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安全隐患也越发凸显出来。一旦计算机内的信息安全遭到破坏,精神上和经济上的损失常常难以估量。然而,想解决安全隐患,首先要对网络信息安全有一个客观而具体的评估,文章中所谈到的模糊分析法就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它突破了传统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并且与其他方法相比(文中列分别列举了定量和定性分析法),不仅更加客观,并且在使用对象上也没有提出过高的要求,所以实用性强、前景广阔。

[1] 姚崇东,王慧强,张兴园.一种基于跨层感知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06):45-47

[2] 陈天平,乔向东.郑连清.图论在网络安全威胁态势分析中的应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 01):21-22

[3] 韩英强,吴晓平,王甲生.一种基于熵权和经验因子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2(11):12-14

猜你喜欢
分析法信息安全网络安全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网络安全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保护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