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3-08-15 00:54孙正祥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农业实验

孙正祥,周 燚

(长江大学 农学院,湖北荆州 434025)

《农业微生物学》是研究农业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是农科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学好该门课程对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升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有效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问题。笔者作为长江大学农学院《农业微生物学》课程的主讲教师之一,负责该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以下就近几年来对该门课程教学的心得与体会做一总结,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一、改进授课方式

(一)综合应用多种授课方式

《农业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授课方式,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为增强该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可将其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两大部分,其中“基础理论”包括农业微生物的分类(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及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特性等;“应用研究”包括微生物的营养、代谢、遗传及应用。[2]“基础理论”部分以授课老师的讲解为主,便于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与理论,但应避免传统的说教式、填鸭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应用研究”部分可采用启发式与讨论式教学,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已广泛进入课堂。微生物学的教学与研究在国内外均受到重视,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建设比较齐全,教师可结合自身教学特长借鉴和学习一些优秀的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例如,讲解霉菌、细菌、病毒的形态结构时,可利用多媒体展示清晰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特征。讲解农业微生物的应用时,可播放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及微生物饲料等相关视频,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

二、理论联系实际,引入学科前沿

(一)理论结合实际

《农业微生物学》是一门与人类关系密切、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的学科,要求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介绍农业微生物学的学习重要性时,可列举生活中最贴近的实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微生物是一把“双刃剑”。如,全世界每年因病害引起作物大量减产,有些年份还出现病害大流行,而这些病害绝大多数是因有害微生物侵染作物;另一方面,微生物农药又拯救了许许多多发病的植物,避免了化学农药长期以来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师可指导学生课外酿制葡萄酒,制作酸奶、面包等,将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自然现象与微生物学理论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二)注重学科前沿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的不断成熟,多种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工作相继完成,蛋白质组学迅速发展。因此,要求高校微生物学的教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引入当前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在讲授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后,适当引入最新的研究热点、研究方法以丰富、拓展学生的视野。例如,在讲授微生物的研究方法时,除了介绍普遍应用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还可适当介绍宏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宏转录组学等内容。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文献,制作PPT,课堂上留有部分时间进行汇报与讨论。

三、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实验项目往往孤立存在,缺乏连贯性,而且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即教师提前告诉学生实验的方法与流程,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完成即可。[3]学生普遍感觉乏味,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实验方案,也不懂做完这个实验究竟是解决哪个相关的微生物学问题。基于此,在实验内容安排中可适当增加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项目,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将若干个孤立的实验串联成一个系统性较强的大实验。例如:要求学生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对西瓜枯萎病菌具有较强拮抗效果的生防菌,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从土壤样品采集,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目的微生物的保种几个方面制定方案,最终圆满完成实验,牢固地掌握了微生物学中的多个基本操作技能。

四、完善课程考试体系

课程考试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教师检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4]目前高校考试普遍存在重成绩、轻素质,期末考试比重过大等问题,考试题目过于依赖教材,偏重于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忽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部分学生在考前突击背诵一些书本知识,不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照样可以拿到高分,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往往“高分低能”。因此,要求在课程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注重阶段性与全程性,建立客观的评价学生成绩和促进教学质量的考核体系。笔者改革后的考核体系将闭卷成绩比重由原来的80%减少到60%,增加小组讨论汇报成绩和课程试验设计成绩两项新的考核指标,避免出现期末闭卷考试“一锤定音”现象。试题除了考查课程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外,适当增加综合性题目比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上述考核体系的调整,学生由原来考前的机械式记忆备考,逐渐转向到平时的每一个学习环节,部分学生毕业后顺利考取国家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研究生。

结语

《农业微生物学》是一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技能的骨干课程,该课程的深化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5]在现代农业新形势下给高校农业微生物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今后,教师还应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借鉴国内外先进成熟的教学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承担起农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任。

[1]田雪亮,郎剑锋,陆宁海.微生物教学效果提高的途径探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6):95-97.

[2]谢洁,左伟东,潘国庆.浅谈高等学校微生物学课程改革策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5):164-167.

[3]李燕琼,沈必成.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9):154.

[4]陶静,孙新城.试论高校微生物课程考试方式的改革[J].轻工科技,2012,163(6):180-182.

[5]李明春,牛淑敏,严冰,等.微生物学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12,2(2):26-29.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农业实验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做个怪怪长实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