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研究※——基于某本科高校的调查分析

2013-08-15 00:51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校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

李 林 宋 华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湖北 武汉 430064)

一、引言

2003年我国启动了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教育部、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三方共同努力,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建成了一大批国字头、省字头和校字头的精品课程,在全国形成了精品课程建设热潮。经过9年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课程规划和建设并有效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自2008年实施了以校级教学研究基金项目为平台的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截止2012年4月累计立项25门校级精品课程,其中已验收合格12门,在建13门。然而,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形成精品课程建设热潮之后,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又成为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另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于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问题,国内已有学者开展了相关的学术研究。国内学者开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办学水平较高的研究型高校或教学研究型高校,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精品课程宏观层面管理、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的资源共建共享问题,而关于交叉性和相关性的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共建共享问题研究很少。因此,开展具有交叉性和相关性的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问题研究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和教学改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交叉性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研究出发,对某本科院校经济管理、艺术设计、外语、新闻学等专业任课教师和高年级本科生进行了有关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方面的调查,以期通过调查了解师生对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的认知和利用情况,分析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在共享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二、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实践证明,精品课程建设是打造优势教育课程、优化教育资源共享、提升教育水平的重要措施,在推动和促进教学改革和教育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推进过程,至少涉及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精品课程资源共享与利用、精品课程资源利用效果三个主要方面。通过近4年的建设,我校精品课程资源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一些起步较早、建设成效较好的校级精品课程在课程、教材、教学团队、课程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建设成效显著,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了示范性作用。我校已经建成或在建的精品课程中部分课程存在交叉性和相关性,但实际上在交叉性精品课程建设中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利用方面仍不够,这些精品课程建成后的共享与应用还明显不足。

(一)教师和学生对精品课程资源认识仍不够

目前我校已验收合格的12门校级精品课程均已基本上建成了精品课程网站,并已经通过校教务处的网站向全校师生公开展示,师生可以浏览、下载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调查发现,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教材和主讲教师的教学课件,很少会主动关注和利用精品课程资源用以充实和提高。而在教师方面,一部分教师对主讲课程的国家级、省级精品资源的关注不足,向学生介绍的精品课程教学资源更是少之又少。

(二)教师对精品课程资源利用率高于学生

精品课程共享与利用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调查结果显示,从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的实际看,教师对精品课程资源的利用程度较高;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倾向于使用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资源,很少使用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老师所占比率较低。但学生方面,对精品课程资源的利用情况不容乐观,受对精品课程知晓情况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对精品课程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三)精品课程网站资源建设滞后,辐射范围狭窄

调查发现,本校已经建成的精品课程网站资源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受技术因素和教学内容丰富性等因素影响,精品课程网站资源的互动性与在线交流都不强,还没有为使用者提供相互交流、讨论以及共享共建的支持系统,学生的感受、存在的问题与教师的答疑不能在网上得到解决,影响了精品课程使用中的师生反馈;另一方面,精品课程的建设者、受用者都还仅限于本校的教师和学生,特别是本专业的师生,精品课程的展示平台也是基于学校网站,其影响辐射的范围狭窄有限。

(四)重申报立项、轻动态管理和网站维护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教师申报建设精品课程的目的性过强,仅仅把通过校级、省级精品课程立项作为教学研究的一种形式。申报时积极,立项时兴奋,建成后又松懈,出现的主要问题为:一精品课程网站教学资源少且不更新,纯粹为课题结题而制作,共享与利用率不高。二是后期投入不足,管理相对松懈,影响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效果。

(五)对精品课程的支持力度不够

调查发现,学校的教学工作主要集中于常规式教学,对于精品课程教学的支持和管理力度仍彰显不足。一方面,一些主持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反映,目前精品课程项目虽获得学校的经费支持,但一门课程8000元的建设经费过低,远远无法满足一门优质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学校在教学奖励、教学工作量的等方面并未对主持或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提供优惠政策,精品课程教学所应有的“树精品、造品牌”的优势并未得到应有的显现,影响了精品课程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推进交叉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应用的对策

(一)加大精品课程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精品课程知名度

加大精品课程的宣传力度,扩大精品课程的知晓度,特别是在本校师生中的知晓度,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提高精品课程的使用效益。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学校教务部门应高度重视精品课程的宣传推广作用,针对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教师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精品课程教师示范性教学等活动,针对学生可以通过精品课程讲座、学生班会讨论等形式。

(二)进一步加大对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加强精品课程管理

一方面,要加大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提高经费支持额度,对精品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在工作量计算、教学奖励、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优惠性政策,提高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鼓励教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支持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积极参加精品课程建设。对精品课程建设贡献突出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教师把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和科研工作联系起来,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精品课程管理制度,通过制定并实施相关的政策,加强对精品课程的申报、立项、建设、运行和维护等环节的考核。

(三)加强精品课程网络建设,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平台网

精品课程网站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网络课程,具有更优质的教学内容和更为完善的教学服务体系。从本校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建成的精品课程网站,教学应用效率普遍较低,对于已经建成的精品课程,如何提高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效益,是精品课程共享机制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精品课程建设要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借助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手段完成课程网站的制作,使其在教学团队、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立体化教材、人才培养等多方面都有全新的建设理念和建设策略。

(四)建立切实有效的精品课程评价机制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健全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学生评教制度,是构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制度保证。学校可以考虑建立由教务处统筹、教学督导委员会、各院系、学生信息员等参与的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建立精品课程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制度。建立淘汰制度,精品课程要能上能下。

四、结束语

某校于2008年启动了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全局出发,深入研究课程的本质与特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带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的研究受研究条件的限制,仅以某校的调查结果为依据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今后的研究应该通过实地调研和走访其它相关院校,收集更多的信息,提出适合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1]李林.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综合运用CAI和案例教学法的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03).

[2]李林.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研究.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2(06).

[3]张建政.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6).

[4]许晓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修订及其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10(7).

猜你喜欢
校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生态学
我校党委荣获“陕西省高校先进校级党委”称号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科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中职学校“汽车空调”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2014 年西安航空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