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例高龄大咯血病人的护理体会

2013-08-15 00:54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血块出血性先兆

李 旭

(四川省建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81)

大咯血是呼吸内科急症,一般认为每天咯血量在100ml以下为少量,100~300ml为中量,1次咯血200ml或24h内咯血量在500ml以上者为大咯血[1]。而高龄患者机体应激代偿能力差,多伴有基础疾病,病情不易控制,并发症多,危险性更大。我院于2008.9~2011.9共收治高龄大咯血患者15例,经过及时抢救及实施系统有效的护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本文总结了15例高龄大咯血患者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75~90岁,平均86岁,其中支气管扩张大咯血10例,癌性大咯血5例,咯血量1次>300m1者10例,24h咯血量>500ml者5例,11例伴有高血压1级,三例伴有冠心病,经积极抢救及护理存活14例,死亡1例,死于出血性休克。

2 大咯血的病情观察

2.1 大咯血先兆症状的观察:咯血患者近60%都有咯血先兆[2],常表现为:胸闷、气急、咽痒、咳嗽、心窝部灼热、口感甜或咸等症状,其中大咯血好发时间多在夜间或清晨。本组患者中有13 例出现大咯血先兆。应根据咯血发生的规律,严格交接班制度,密切观其病情变化,加强夜班巡视,尤其是咯血高发时间,特别注意倾听患者的诉说及情绪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

2.2 大咯血窒息先兆的观察:窒息是大咯血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因此其先兆症状的观察和及时有效的抢救是挽救患者的重要措施。窒息早期征象有:(1)咯血突然中断,出现胸闷、精神紧张;(2)烦躁不安,患者急需坐起呼吸;(3)咽部作响,突然呼吸急促,牙关紧闭;(4)喷射性大咯血过程突然中断,呼吸困难,或从口鼻腔中喷射出少量血液后患者张口瞪目;(5)呼吸骤停,面色青紫,两手乱抓,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本组患者中有一例大咯血为喷射性,出现咯血突然中断,呼吸随即停止,通过即刻吸引器机械吸引后,呼吸恢复。护士若遇见上述先兆时,应警惕大咯血窒息的发生,立即通知医生,立即抢救。

2.3 大咯血导致出血性休克的病情观察:大咯血时如果出血量过多,速度过快,即可导致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如发生以下情况:患者出血不止,烦躁不安,心率过快,脉搏微弱细速,呼吸加快,皮肤毛细血管再充盈缓慢,尿量减少等症状,应警惕出血性休克的发生,护士要掌握出血性休克的早期症状,以便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本组患者中有一例于七分钟内连续出血500ml,仍无法停止,患者由烦躁快速转为昏迷,心率由160次/分快速降为54次/分,血压急剧下降,随即心跳呼吸停止,虽经积极抢救,患者仍死亡。

3 大咯血的护理

3.1 保证正确的体位引流,保持患者情绪稳定,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反复强调其重要性,保持头高脚低位,头偏向一侧,并轻拍背部,以促进呼吸道和口咽部血块的排出,必要时可行机械吸引,并做好建立人工呼吸道的准备。高龄患者体力较弱,每次咯血时须有专人床边护理,及时辅助患者,鼓励其每次尽量把血咳出,以防凝成血块堵塞气道,引起窒息。若有呼吸困难,则应采用30°~40°的半卧位,及时吸氧,氧流量6~8L/min,以利于咳嗽、呼吸、排血。

3.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抢救成功率 护士要及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咯血发生的时间、次数、颜色、量及患者的精神和意识状态,定时测量心率、脉搏、血压,准确记录。并向患者讲解窒息及出血性休克先兆表现,嘱患者咯血时随时将血咯出.不要将血含在口中或咽下,也不要屏气抑制咳嗽,更不要坐起或蹲踞咯血,以免诱发窒息。对有窒息高发倾向的大咯血病人,要加强巡视,特别是夜里,要及早识别发生窒息的表现,及时进行现场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本组病例有一例84岁男性患者,连续两天均在下午四时发生大咯血,护士加强重点时段的巡视,及时发现咯血先兆,避免了再次大咯血。

3.3 加强饮食护理 大咯血时暂禁食,咯血控制后可进营养丰富的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饮食原则为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并多食含粗纤维、蔬菜及新鲜水果,每次适宜量为150~200ml。且高龄患者自身胃肠蠕动减慢,宜少量多餐。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忌饮浓茶、咖啡等。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擦掉口边血污,每次咯血后用生理盐水或凉开水漱口。

3.4 保持大便通畅:高龄患者大多都有习惯性便秘,且咯血时常需要绝对绝对卧床休息、禁食等,更宜引起便秘,大便用力会导致血管压力增加而引起咯血,形成恶性循环,可给些缓泻剂,必要时低压灌肠。

3.5 大咯血窒息的抢救及护理

3.5.1 窒息的原因:窒息是因为大量血液或血块阻塞于呼吸道。其原因是:(1)年老体弱无力咳嗽,血液积聚;(2)镇静、镇咳剂应用不当或沉睡时抑制咳嗽反射;(3)支气管狭窄、扭曲或支气管引流不畅;(4)患者极度紧张或血块刺激诱发支气管或喉部痉挛;(5)一次性大量出血来不及咳出。

3.5.2 紧急抢救及措施:大咯血时,迅速有效地排除呼吸道内的血液,是防止窒息的有力抢救措施。(1)立即抱起患者下身倒置,使躯干与床成45°~90°角,并拍击背部,倒出气管内的积血,防止血液淹入整个肺部;(2)及时清除血块,首先用开口器撬开牙齿,挖出咽喉部的血块,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对血块连续负压吸引;(3)高流量吸氧,氧流量6~8升/分。

[1] 吴桂琴.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2,18(3):251

[2] 吴建华,徐艳荣.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21):2 190

[3] 周玉琴,心理应激与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3):31

猜你喜欢
血块出血性先兆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
先兆流产,别害怕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抢救呼吸系统急危重症患者中床边纤维支气管镜的应用
夏困当心中风先兆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吸痰管替代尿管清除膀胱血块的对照研究▲
新型膀胱血块清除装置的研制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羊出血性败血病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