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电子信息装备质量管理水平

2013-08-15 00:43张泽月罗俊波易显富
电子测试 2013年14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可靠性装备

张泽月,罗俊波,彭 力,杨 芳,孙 强,易显富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十堰,442000)

1 电子信息装备质量管理的现状

电子信息装备在社会发展当中,是提高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甚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由于装备质量管理能力有限,以及电子信息装备本身在设计方面存在缺陷,以致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水平一直不高。

1.1 应用方面

电子信息装备的应用,装备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相关调查资料显示,电子信息装备在应用方面,包括设计环节、生产环节、管理环节、配套装置环节等,都仍然存在质量的问题,尤其是在使用过程当中,存在的质量影响问题最为明显。据笔者了解,某些新型的电子设备装置,由于存在设计缺陷,形成不同程度的质量隐患,在使用的过程中,质量问题才逐渐暴露。另外随着电子信息装备技术的更新换代,先进的技术使得装备系统的复杂程度加大,不仅提高了装备的维修费用,而且会影响装备应用质量控制的有效性,譬如出现错误操作行为。

1.2 维修保障方面

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管理,维修保障是重要的环节,尽管我国电子信息装备的维修保障管理已经开始走向正规化和规范化,但与国外其他先进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是管理理念之后,鉴于电子信息装备的特殊性,电子信息装备的维修保障体系一直处于封闭的状态,维修保障管理仅仅依靠经验管理,很多业内人士仅仅依靠经验管理的方法,缺乏对现代管理的深入研究,另外粗放型的管理理念,也是装备维修保障的致命弊端。其次是管理体制不畅通,电子信息装备通常归属于后勤部门,但维修保障的计划和经费,通常涉及数十个部门,影响维修保障的统一规划和装备的统一使用,很多时候采用条块分割管理的方法,造成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和分散管理,再加上岗位职责的不明晰,影响维修保障计划实施的有效跟踪,影响管理的连续性。

1.3 系统结构方面

社会的需求和技术的进步推动电子信息装备的发展,在新一轮的信息技术改革当中,分散型的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结构,已经显然不能够满足系统在信息获取和信息应用方面的需求。于是,系统结构一体化引发了电子信息装备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新话题。在没有提出这种质量管理理念之前,电子信息装备系统在承载加装信息化装备方面抓襟见肘,而且无法满足安装区域和空间导航之间的兼容问题,各种功能需求的矛盾可以说是日益激化,在加上不同功能配置设计理念的差异性,使得结构系统在质量管理方面莫衷一是。除此之外,电子信息装备系统结构的可用度也有待考证,设备无法分离影响正常工作状态的保持,因此设备量也是装备系统结构可靠性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的一个问题。

2 电子信息装备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的建议措施

鉴于电子信息装备存在的若干质量管理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加强对相关信息技术的研究力度,并参考借鉴其他国家关于电子信息装备质量管理的先例,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视角,全面提高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水平。笔者结合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措施:

2.1 装备应用质量管理的可靠性

电子信息装备应用的可靠性,是质量管理的关键点。装备的可靠性工程,要求相关产品的生产满足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并且具备快速预防的能力,以便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

2.1.1 电子信息装备的可靠性工程内容很多,最为基本的任务,是进行可靠性管理、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试验。可靠性管理需要制定缜密的质量管理计划,以及结合相关的可靠性文件,有条不紊地进行监督、计划评审等,同时通过分析装备系统,依靠评审小组收集到的可靠性数据,协调整个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工程性、整体性、统计性和预计性。可靠性设计则需要通过建立可靠性模式,囊括质量管理可靠性预计、分配、分析,以及部件选择和控制等功能,以便在选用元器件的时候,能够进行有效的限额设计、耐环境设计、电磁兼容设计等,并分析元器件与电路之间的容差和潜在的电路,全面提高设计的可靠性水平。至于可靠性的试验,需要通过筛选试验环境应力,以及试验可靠性增长、可靠性鉴定、可靠性验收等,调查和分析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状况,对试验的结果展开全面统计分析,找出装备故障的缘由,锁定电子信息装备可靠性的薄弱环节,全面提高相关产品的可靠性。

2.2 构建电子信息装备保障模式

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保障,需要在引入国外先进思想的基础上,推出相关的管理制度,并结合维修保障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构建具有协调和控制功能的保障模式。

2.2.1 项目办公室模式。这种模式是将电子信息装备作为考量的对象,根据装备的任务量大小等实际情况,由装备维修保障主管部门和使用管理单位分层次维修,其中前者是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而后者需要服从前者的指挥,安排相关的人员负责维修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项目办公室模式,具有较为成熟的管理理论,而且具有较多的参考借鉴经验,不仅机构分明和职能明确,而且内部容易组织协调,但需要加强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沟通,提高资源共享的效率水平。

2.2.2 综合维修中心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对范围的界定具有严格的要求,可分为三个层次探讨。第一个层次是总部组建装备的综合计划部、信息基础部、分管部门等,由各个职能部门组成维修中心的成员。维修中心需要根据任务的计划,协调装备的使用、保障、预算、技术指导、风险控制等工作。第二个层次是根据不同类型的装备,安排不同的专业维修队伍,譬如某些大型的复杂装备,需要由具有较强权威性的团队负责,采用行政指令的方式,确保内部组织协调的畅通。第三个层次是为了保证维修进度和确保维修任务顺利完成,集中所有的维修资源,加强与装备供应商的沟通。

2.2.3 集约化小组模式。为了控制电子信息装备保障维修质量管理工作的分散性,我们需要采用集约化小组的模式,由主要领导担任小组负责人,并设置装备维修保障管理的层次性任务。这种模式的机构构建灵活,包括了维修机构、职能人员、相关专家等核心成员,能够高效地共享资源,并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对于项目管理工作本身来说,能够保持项目在计划周期内的稳定性、连续性、一致性,但在采用这种模式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多重领导矛盾的问题,以防止决策依据的混乱。

2.3 电子信息装备质量一体化管理

电子信息装备的一体化管理,旨在解决装备质量管理的分散问题,提高系统结构的统一性。关于一体化的概念,包括相关规则和运作机制,需要装备的设计者、生产者、提供者、使用者、维修者共同运行,从而达到统一管理的目的。

2.3.1 共用天线和信道。关于频率资源的分配,国际上已经有若干规定,但随着电子信息装备使用数量的增加,频率资源正面临枯竭的瓶颈。笔者认为,在增加天线和信道等实用宽带的同时,还需要避免各种平台对空间资源的争夺,我们要设计一体化的天线和信道,保证天线能够有效覆盖各个频域,另外还需要兼顾不同电子信息装备功能的差异性,提高信道动态的适应性。减少不同辐射源信号强度的差异性,并且满足多个功能系统工作需求,减少信道的设计成本。

2.3.2 统一信号处理模块。作为电子信息装备一体化系统的处理核心,信号处理模块能够完成对信号的解调和参数测量,并识别位置的信号,完成信号的调制工作。为了统一信号处理模块,我们需要实现模块数据的搜集、缓存、预处理、解调、存储等功能,然后将芯片和转换器植入硬件当中,紧密结合模块的任务需求,构建良好的通信机制,以便实现信号的动态分配,全方位提高信号处理的效率。

2.3.3 实现功能的软件化。电子信息装备功能的软件化,体现为通信、雷达、导航、识别、情报、电子战等方面,功能的软件化实现,需要利用软件来控制所有的系统功能,以数字化处理的手段,监控宽带天线、调整系统频带、在线编程信号波形、处理信源编码、选择信道监测等,开发出界面清晰、功能独立、接口良好的软件模块,并完成系统之间的加载互联。

3 结论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装备在社会发展当中,是提高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甚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由于装备质量管理能力有限,以及电子信息装备本身在设计方面存在缺陷,以致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水平一直不高。为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加强对相关信息技术的研究力度,并参考借鉴其他国家关于电子信息装备质量管理的先例,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视角,全面提高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水平。

[1]迟泷,董俊杰,胡娜.电子信息装备保障模式构建研究[J].价值工程,2013,(10):167-169.

[2]刘翔宇.基于可靠性工程的电子信息装备质量管理研究[J].电子世界,2012,(17):35.

[3]杜晋军,李霖.基于可靠性工程的电子信息装备质量管理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1,(3):34-37.

[4]何依盛.浅析电子信息装备障碍现状与发展对策[J].科技风,2011,(10):36.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可靠性装备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与处理的措施探讨
港警新装备
防晒装备折起来
可靠性管理体系创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简介
合理使用及正确测试以提升DC/DC变换器可靠性
电子信息工程系
GO-FLOW法在飞机EHA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
5G通信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