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型与发展型: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的现实诉求

2013-08-15 00:53夏吉莉刘景刚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3年12期
关键词:专业型胜任辅导员

夏吉莉,刘景刚

(重庆邮电大学 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b.招生就业处,重庆 400065)

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0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如何,辅导员的胜任能力是关键。

一、专业型、发展型高校辅导员概述

1993年,Spencer等人就提出了胜任力冰山模型,该模型被视为胜任力的基本模型。在该模型中,将胜任力比喻成一座冰山,水上部分是外显胜任力,其主要包括知识和技能,处于水下的是内隐胜任力,主要包括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动机等[1]。要提升辅导员的胜任力,专业型、发展型是未来高校辅导员素质必备的特点。

专业型辅导员,即辅导员必需具备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断提炼、总结、升华,注重研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因此,辅导员应该有一定的准入资格,在此基础上,通过在岗的经验积累,进一步学习、培训,不断丰富相应的专业知识,提升相应的专业技能。

发展型辅导员,即辅导员必需具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灵活变通、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比如创新性、灵活性、持久的热情、学习能力、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对象的应变能力、良好的人格特质等。

专业型与发展型,是辅导员素质的两个方面,各自有所侧重,但二者之间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专业型素质是显性的素质要求,是容易被觉察到的;发展型素质是隐性的素质要求,是不容易被感知的,但其影响力又是极其巨大的。如果说专业型素质使辅导员具备胜任学生工作的基本条件,那么发展型素质就能激发辅导员自身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工作锦上添花,实现辅导员工作的幸福感、满足感。同时,发展型素质有利于促进辅导员进一步钻研学生工作,探究学生工作规律,促进学生工作专业知识积累和技能提升。辅导员有扎实的学生工作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和专业技能应用,开展工作游刃有余,能够进一步激发其对学生工作的信心,形成良性互动。

二、构建专业型、发展型高校辅导员的必然性

(一)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对辅导员胜任力提出了迫切要求

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在经济发展上相互依存,经济区域合作和全球性合作均有相当进展;在政治上,对话、协商、谈判等成为解决问题主要方式,尽量避免走向极端;在文化上,也相互交流,彼此融汇、吸纳。但是,各种分歧和利益冲突仍然存在,在信息时代,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的快速传播,成为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进行较量的手段。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作为发展中国家,一刻都不能放松西方势力欲对我们进行侵蚀的警惕。从国内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我国总体上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2]。我国要在当前复杂的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人才培养是关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文件[中发2004]16号,2004年8月26日。,高校辅导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至关重要。要为大学生提供较为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他们铸就思想政治上的坚固长城,辅导员就必须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道德水平高的专业型辅导员,也必须是能积极应对新形势变化的发展型辅导员。

(二)国家发展战略对辅导员胜任力提出了直接要求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工程,多次强调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建立人才大国和人才强国。2010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同年5月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同年6月颁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将人才培养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未来10年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重要目标。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校,国家的这些发展战略为其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素质教育刻不容缓。“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3]高等教育,始终应该将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摆在首位,要始终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进程,高校辅导员扮演着重要角色,提升他们的胜任力,专业型素质绝不容忽视。

(三)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变化对辅导员胜任力提出了客观需要

“90后”大学生所处的时代,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并不断深化的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走向成熟的时代,是网络技术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经济一体化建设的时代。当前,“90后”大学生往往被“非90后”冠之以“堕落”、“自私”、“前卫”、“不像话”等等。不管这些评价是否恰当,但较之“70后”和“80后”,“90后”确实有着他们独有的特点[4-6],这对于习惯于自己的教育对象是“勤奋上进、集体荣誉感强、相信权威、乖娃娃”的高校教育者而言,的确是一个极大的挑战[7]。与此同时,当前网络空前发达,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均已发生极大改变,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大挑战。要在新的对象和新环境中打破惯性思维,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辅导员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吸纳新生事物,不断进步,与时俱进,成为发展型辅导员。

(四)终身学习和科学发展观为辅导员成长提供了思想指导

20世纪70年代,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学习型社会孕育而生,其中又以《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的面世为标志,学习型社会建设正式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国内,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8]的思想。2006年,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和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闸北区委联合在上海举办了“2006全国创建学习型社会论坛”,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9]。另外,科学发展观思想进一步明确指出“发展是第一要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10]。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科学发展观思想既是目标追求,也是一种理念指导,共同之处均体现在面临新环境、新变化时所做出的积极应对态势,通过学习求得发展,获得可持续的发展,这也正是当前高校辅导员所需要的素质。在此思想指导下,辅导员要不断学习提高,不断发展,树立自身发展意识,适应新变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掌握主动权。

三、构建专业型、发展型高校辅导员的思考

要增强辅导员的胜任力,辅导员自身要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培养发展潜质。与此同时,高校也要创设条件,为塑造专业型和发展型辅导员而努力。

(一)摆正学生工作位置,确保辅导员成长基本条件

高校辅导员所从事的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灵魂塑造、引导工作。但现实中,很多高校的辅导员大忙于琐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是很多具体事务的最终执行者和落实者,完全无暇顾及“育人”的本质工作。辅导员是教育者,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绝不应该只是办事员和监督员[11-12]。因此,高校首先要将辅导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真正有时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才能为专业型、发展型辅导员建设提供前提条件。

(二)注重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为提升辅导员胜任力提供保障

加强辅导员的再学习和职业培训。除了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和骨干研修培训外,高校还应根据本校特点,将辅导员“送出去”,或是将培训人员“请进来”,开展专题性培训、校本培训、业务学习,有针对性地解决辅导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提升辅导员的专业能力。

建立辅导员的交流机制。成功的经验需要总结、交流,以供更多的人参考借鉴。高校可以定期举行辅导员沙龙、辅导员工作研讨会,每次针对一个专题进行讨论;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研讨。通过这种方式,让辅导员相互学习,共享经验,提升业务水平。

组织学生工作专项课题研究,提升理论素养。高校可以拿出部分经费成立学生教育管理的专项课题研究项目,鼓励辅导员进行专题研究。这有利于提升辅导员的理论修养,从工作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从实践中提炼规律再用于指导实践,促进辅导员队伍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的转变。

(三)实施合理化管理,为辅导员素质发展保驾护航

实施学校和学院双重管理模式,即学校学生工作部(处)和各二级学院双重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以二级学院管理为主。学校对辅导员进行统一管理,有利于统一思想,统领全局,把握方向,整合全校资源,为培养不同方向的专业型辅导员创设了条件。二级学院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有利于辅导员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形成学院学生工作的特色,增强学生工作的活力。采用学校和学院双重管理模式,注重了辅导员的共性,又尊重了辅导员的个性,实现了统而不死,有利于专业型和发展型辅导员素质培养[13]。

(四)采取发展性评价,建立辅导员激励机制

发展性评价是相对于奖惩性评价而言的,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教师发展的形成性评价[14]。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在建立健全辅导员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的实际特点,制定明确合理的辅导员工作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促进辅导员参与到评价中并体现辅导员的个体差异,做到既不打击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也不助长辅导员的惰性。另外,在辅导员职称(职级)评定上,建立辅导员专项评定体系,一方面,采用职级评定方式,即根据辅导员工作年限和工作考核结果评定相应等级,享受相应的待遇;另一方面,采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方式,着重考核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工作绩效,评定专业技术职称。在这两种评定方式中,可以选择其一。总之,通过设置合理的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和职称(职级)评定制度,为辅导员工作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为辅导员发展创设“软环境”,稳定辅导员队伍,拓展辅导员发展空间,激发工作热情和持续动力,推动专业型和发展型辅导员队伍建设。

[1]罗涤,李华.胜任力理论及高校辅导员选聘机制的优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37.

[2]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2009 - 05 - 02].http://www.gov.cn/ldhd/2009-05/02/content_1302750.htm.

[3]胡锦涛.进一步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5 - 1/19/content_2478936.htm.

[4]谢守成,吴俊文,杨朝清.“90后”大学生思想生活状况调查——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0(1):69-73.

[5]周章领.探析“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3):33 -34.

[6]万敏.“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S1):126.

[7]祝玉峰,韩小敏,吕振丽.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改革新探——兼论科学发展观之“三进”[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8]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02-11-17].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 - 11/17/content_632260.htm.

[9]薛溪.2006全国创建学习型社会论坛在上海举办[EB/OL].[2006 - 11 - 27].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6-11/27/content_5394883.htm.

[10]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EB/OL].[2007 -10 -18].http://news.xinhuanet.com/misc/2007 -10/19/content_6908707.htm.

[11]邓欣欣.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前提的范式转换[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10).

[12]柏杨.改革开放以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12).

[13]石长林.论学校和谐管理模式的构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14]郭文刚,董志明.国内教师评价体系的探索和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9):40.

(责任编辑 魏艳君)

猜你喜欢
专业型胜任辅导员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分析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DSK—1500CT专业型直喷烟机
甘肃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型学生社团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