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民营企业如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重构企业文化

2013-08-15 00:51仲晨星李萌鑫云鹏程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家族重构

仲晨星,李萌鑫,云鹏程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基础部,吉林 长春 130122)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员工普遍接受和遵循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其作用在于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帮助员工发挥主动性、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做出更多的贡献。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已被纳入管理程序中,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凡是经营业绩优异的企业,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支持。如果缺少先进的企业文化,技术再强的企业,其业绩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也难以实现长期持续增长。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重构具有外部适应力和内部结合力的企业文化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当前,民营企业必须切实加强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使企业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为全体员工所认同、所接受,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员工的敬业精神,激发员工的创业激情,为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队伍基础和人才保证。

一、制约民营企业文化发展的因素

(一)家族性气息浓厚,基层员工意愿难以体现

民营企业文化与企业主的家族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起步时期,凭借结构简单灵活、决策迅速的优势完成了资本积累,在实现了从个体到公司的规模扩张之后,创业时期的家族成员随之在公司内走上了领导岗位,并绝对地控制着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因此,在经营和管理当中必然以企业主家族的利益为核心,形成了以家族血缘关系的强大聚合作用来实现自身对企业管理的“家文化”。正因为民营企业家族气息浓厚,所以员工往往有“端人家的碗,服人家管”的思想,将自己定位为打工者和局外人,对于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不敢多言,只是听命于老板。企业文化中无法体现基层员工的意愿。

(二)唯意志和唯功利色彩浓厚

唯功利性的企业文化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民营企业作为一个由‘人治’代替‘法治’的典型,创业之初大多是企业家一个人说了算”。[1]民营企业文化多数起源于企业主在创业阶段的个人奋斗和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营和管理理念,是企业主远大抱负和奋斗精神的体现。同时,也使之养成了战无不胜的盲目自信及狂妄、心浮气躁的心态,加上对自己企业的守护态度,对外人怀有的警惕态度,虽然聘请了许多优秀人才,但这些优秀人才却有职无权,致使职能部门不敢决断,常常等待企业主拍板。这种企业文化一旦根深蒂固,就会逐渐削弱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与创新能力。企业主往往认为企业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实现“自我价值”。这种价值观对企业的最初成长是有利的。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经营者应当认识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必须由过去单纯地追求利润转移到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目标上来。[2]

企业价值观就是“你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利于谁”的问题。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价值观若是不能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在现实中缺乏坚实的基础和可行性,企业文化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可能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也不可能促进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要发展壮大,需要连续、稳定的企业价值观,但民营企业在自身文化建设时往往具有随意性,容易因周围环境及市场的变化而改变文化风格,无法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民营企业在建构企业的价值观过程中,通常人为地给企业嫁接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或照搬照抄国外的世界500强企业,或者是从企业主的逻辑思维中推理得到的,却忽略了企业自身的实际,过于理想主义和相信自己的力量,真的以为“好”的企业价值观一经提出,立刻就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企业文化的易变性造成了民营企业发展不稳定的局面,而这种不稳定性又导致了民营企业容易急功近利,导致短期行为。

二、民营企业文化重构的对策

(一)辩证对待“家”文化,重构企业的价值观

民营企业在重构企业价值观的过程中,一是要明确企业价值观的内容体系,准确把握企业价值观取向;二是要通过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觉悟,促使员工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相统一;三是要强化企业价值观的整合,实现价值观的一致,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四是企业的价值观要兼顾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从而满足企业经营所要求的决策的统一性和行为的一致性。以江苏五星电器有限公司为例,企业充分地认识到重塑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壮大的重要意义,在改制之初即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提高生活品质,创造社会价值”的企业使命和“让更多的人享受舒适和快乐”的企业愿景,以此为核心,构建企业文化。无论外在环境如何变化,企业始终坚持既定的目标前行,以鲜明的企业文化获得了外资的支持,使企业的高速发展有了充裕的资金支持,更获得了管理经验、经营理念和连锁技术的支持,为企业未来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营企业在重构企业文化过程中,必须辩证地对待创业之时的家族凝聚力,要发挥其积极作用,正确运用“企业一家”的理念,将之转化为企业共同价值观,使企业具有家族的内在凝聚力。与此同时,要努力学习现代管理理论,既能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内培养家族优秀人才,也能大胆任用非家族员工,努力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增强员工的适应能力和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发展具有充足的动力,改变企业所有权世袭、经营权家族垄断的不良传统,实现从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制度变革。

(二)重构企业的管理和经营理念

“小企业靠人管人,大企业靠制度管人,大集团靠文化管人”。[3]民营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要实现自身健康发展,必须在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重构企业文化。这就要求企业主善于选拔人才、使用人才,改变民营企业家长式管理模式,抛弃“家”文化中非理性的如血缘、亲缘、地缘及友缘观念,以“贤”作为识别和任用人才的标准,树立“以人为本、关心人、尊重人、善用人”的人本观念,充分关注人的心理和需求,注意通过柔性化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增强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应变力和创新力,变家族管理为社会管理,建立起层次更高的企业文化,使优秀人才的智慧为企业服务,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对民营企业而言,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增加消费者的认可程度,提升无形资产的价值,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品牌靠诚信浇灌,形象靠诚信维持。只有构建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才能为民营企业品牌的塑造打下坚实的基础,逐步走上依靠诚信发展企业、依靠诚信铸造品牌的良性发展之路,才能使企业的持续发展成为有源之水。“德是商之本,无德不成商”。[4]江苏五星电器有限公司认为,只有诚信经营才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促进自身健康发展。该企业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也促进了企业员工的思想整合,使员工能自觉与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把企业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事业平台和人生加油站,为五星品牌的塑造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结论:企业变革从文化开始

“财富不能创造文化,文化却一定能创造财富,企业效益根源于企业文化”。[5]民营企业要提高效益,不仅要更新技术设备、增加资本积累,更需要重塑企业文化。因此,要调整企业文化理念和建设方法,向创新型企业转变,大力倡导责任文化、执行文化、学习文化和创新文化,把这四个方面作为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的支柱。民营企业文化的重构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因此,要做正,不作表面文章,不坑蒙拐骗,不能为了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一时利益走到弯路上去;要做实,特别在管理领域,要扎扎实实做内功;要做强,这个做强,是做能力和优势,最后才是做大。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民营企业在重构企业文化过程中,要转变观念,对原有企业文化进行梳理,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企业文化发展建设之中,将能够推动企业战略实现、适合企业发展的先进文化因子引入进来,形成新的企业文化,让企业共同的价值观统率企业发展战略,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真正的支持和动力,带领企业走得更稳更长。

[1]王荣珍.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与公司法的修改[J].江西社会科学,2004,(2).

[2]徐安生.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

[3]王吉鹏.企业文化建设从文化建设到文化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151.

[4]丁玉国.我国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经纬,2004,(3).

[5]陈初昇,衣长军.我国民营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研究[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1).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家族重构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HK家族崛起
《小偷家族》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