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形神兼备”在任溶溶儿童文学翻译中的体现——以《小飞侠彼得·潘》为例

2013-08-15 00:48汪倩慧
关键词:溶溶彼得儿童文学

汪倩慧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芜湖241000)

文学作品有其自身的目的性。儿童文学同样承担着这样的义务,即为儿童服务、启迪他们的思想、开拓他们的视野,同时丰富其想象力。从这一点来看,儿童文学的翻译也需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小飞侠彼得·潘》的原作在国外是一部广受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品,任溶溶将其译成中文,在中国也受到广大小读者们的欢迎。

这部小说完全是从儿童的视角以及他们的世界出发,描写了一个充满奇幻的世界。因此译者在达到这样的目标的前提下,也要关注读者的接受能力、阅读能力以及鉴赏能力。

儿童文学的特点在于它的创造性、活力以及其独特的语言,这使得其在文学作品中占有一个独特的领域。外国的文学作品在传播到中国来时,译者必须也要考虑到语言及文化两方面的差异,在实现这两个目标的恰当转换的前提下,使得国内的小读者能够很好地接受国外的文学作品。本文旨在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分析任溶溶在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时所采用的策略。

一、语言的翻译

作为一本外国的小说作品,为了能够让国内的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译者首先必须抓住整本小说的精髓所在,而这在翻译中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在语言上。更加具体来说,语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词汇的选择、表达的方法、句子结构以及语体的风格等等。

首先,词汇是一篇文章中最基本的组成结构,每一个词汇的选择也许都会对整篇文章的风格产生影响。在这部小说当中,这样的例子可以看到很多。举例而言,在整部小说中,“neverland”是它的一个核心词汇。根据任溶溶的观点,这部小说带给读者的是一个最纯洁以及最具吸引力的假想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着永远的童真以及一个独立的王国。因此,从开篇开始,这个词汇就出现在读者的面前。“Neverland is always more or less an island...”。从这个词的构成来看。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这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而当译成中文时,任溶溶选择了一个特别而又俏皮的词汇来替换它——“梦幻岛”。当读者看到这个词时,仿佛沉浸在一个充满奇幻以及幻想的氛围中。这同时也给了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这就是选词的其中的一个要点——选择最符合儿童的词汇。

为了和主题契合,任溶溶还选择了很多其他的词汇。这部小说的原著题目是“Peter Pan”,而任溶溶在翻译时给这个标题加了一个定语,即“小飞侠”。中国的读者看到的小说名字是“小飞侠彼得·潘”。在任溶溶看来,彼得·潘是一个时间的飞人,他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虚拟人物,还代表了那些持续的或者逝去的童年。他可以永远活在童年并且青春永驻。也许他代表了人一生中最珍贵的事物。根据这个标题,读者们可以反思得更多。

表达方法或短语也是由词汇构成的。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试图创造一个充满奇幻的世界。考虑到儿童们的理解力,在任溶溶的翻译中,有很多“儿童化”的表达方法。所有的这些表达方法都站在儿童的角度。这一点可以通过下面两个例子来证明。在原文当中有这样一句话:“oh dear no!I am only the breadwinner”。我们可以看到,“breadwinner”是一个比较熟悉的表达方法,即“养家糊口的人”。而对于儿童读者来说,对这样一个概念或许并不了解,因此译者选择了“为你们挣面包的人”这一表达方法。用更形象的方法让小读者们可以理解。

同时,原文当中还有这样一个句子:“she gave him a look of the most intense admiration”。任溶溶没有用最平直的翻译语言,反而选择了重叠使用词汇的方法,即:“她给了他最最佩服的一眼”。重叠使用词汇是中文中最典型的儿童化的口语表达方法。

二、忠实的“改写”

改写理论是基于文化层面进行的翻译研究。在中西传统译论中,翻译研究的重点是对比原作与译作语言单位意义上的相同,以达到内容上的等值。一切与语言内部结构无关的因素都排除在外或忽略不计。语言是透明的,翻译是一种纯语言的转换过程。

在这部小说的翻译中,任溶溶在保留原文内容同时,进行了适当的改写。

首先,译者采用本土化的表达方法来替代原文,这也是他的译文中比较明显的特点之一。这种译法的好处是让儿童读者在轻松的环境下更加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在小说的第二章中,故事发生的背景是达林夫人想让达林先生看彼得·潘的影子,但是,“with a wet towel around his head to keep his brain clear,and it seemed a shame to trouble him”。对于成人而言,“shame”的意思很好理解,而对于儿童来说,却并非如此。为了避免直接将其翻译出来,译者采用了另一种方法来传递信息:“用一条湿毛巾裹着头让脑子清醒,这时候去打搅他太说不出口了。”脑子”这个词的使用是十分特别的儿童化的口语。儿童化的语言最典型的特点就是:质朴、随意和口语化。

同样,还有另外一个句子也是同样的特点。在第四章中,温迪、约翰、迈克以及彼得·潘四个人在天空中飞翔时。约翰对彼得·潘十分不满意。小温迪和他们就有了这样一番对话:“Little Wendy said,‘do be more polite to him,’Wendy whispered to John,when they were playing‘follow my leader’”。在这句话中,“follow my head”是孩子们的一种游戏。词汇的重复使用又出现在了这个句子的翻译当中:“当孩子玩‘跟着头头走’的时候,温迪悄悄地对约翰说。这使得整个句子充满了儿童化的气氛。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儿童化的语言正是任溶溶所追求的。儿童文学作品的译者们都在极力追求读者、译者和作者处在同一平台的环境当中。

最后,译者采取了一种方式来达到他的目标。在原文当中,梦幻岛上有很多小精灵。其中有一种十分特别,她叫做“Tink Bell”。与描写人物不同的是,作者换了另一种方式来展现他们的特点。例如,“she was slightly inclined to EMBONPOINT”。英语是一种字母语言,所以将首字母大写是一种有效的强调方式。“Embonpoint”本意是指身材肥胖的、臃肿的。但是这些词都与作者所要塑造的精灵形象并不符合。译者用这样的词来描述:“她稍微倾向于胖嘟嘟的”。“胖嘟嘟”这个词本身就显得十分可爱。“Tink Bell”的形象跃然于纸上。同样,另外一个句子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当彼得·潘到达梦幻岛后,他们看到了很多小男孩。“the first to pass is Tootles”。在英语当中,“Tootle”是指反复轻吹或者连续发出嘟嘟声。作者选用这个词作为小男孩的名字是根据他本身所具备的的特点来定的。也许他的性格就是喜欢不停反复的唠叨。所以,译者是这样译出的:“第一个走过的是小嘟嘟”。这样,无论是从声音或者所表达的意思来看,“嘟嘟”和“Tootle”都十分相近。

以上的例子都反映出译者的翻译策略。除了与原文保持一致之外,他还创造性地改写创造了一些新的、儿童化的东西,以此让中国的小读者更加容易接受原文。

三、翻译语言的本土化

翻译的困难在于每种语言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从某种方式来看,翻译也是一种文化的翻译。儿童文学也同样如此。尽管《小飞侠彼得·潘》这部小说不像其他成人的文学作品那样有着深刻的含义,但它展示了儿童世界和文化的一种精神。作者以彼得·潘为模型,重现了儿童世界的单纯的生活。彼得·潘象征着无限的自由、快乐以及简单。所以译文也必须将这种精神和文化完全译出来。

无论在哪一个国家,他们所接受的文化都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文化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在彼得·潘的原文中,包含大量被植入的文化的因素。

书中的第一章中,小彼得闯入了主人的房间。与很多其他小说一样,这本书首先介绍了小说的背景及各个人物。在文章中的第三段,有这样的一句话:“her romantic mind was like the tiny boxes,one within the other,that come from the puzzling East...”。在西方的文化中,东方世界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当他们遇到难以解释或令人困惑的事物时,他们就会想到东方。为了忠实于原文,译者这样译:“她那颗爱幻想的心好像神秘东方的一个小盒子,盒子里面又套盒子”。由于了解这两个国家的文化,任溶溶用平实而简单的语言来翻译文章。

文中还有另外一个例子。在翻译一部外国的小说时,译者应当尽力传达出文学作品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在这个梦幻的岛屿上,“Indians”这个词汇出现的频率十分高,这也与原文所处的国家的文化有关。在第十二章中,当作者描述印第安人的规则时,他是这样写的:“the Piccaninnies,on their part,trusted implicitly to his honor,and their whole action of the night stands out in marked contrast to his”。“the Piccaninnies”本意是指黑人小孩。但是,译者没有选择“黑小孩”这个词语,而倾向于使用“印第安人”。在英国人的观点里,印第安人很残酷并且很野蛮。或许,他们认为印第安人就是文明未开化的标志。

总而言之,尽管翻译在形式上来看只是词汇或语法的转换,但是文化因素也很重要。上述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观点,对我们而言也是一种启迪。

四、儿童读者的中心地位

无论是在原文还是在译文中。读者都是作者和译者所要着重考虑的一个因素。由于儿童文学的读者的特殊性,因此学者对于儿童文学的关注度并不高。在大多数人的观点中,儿童似乎很难理解文学。然而,在任溶溶看来。文学似乎更能帮助儿童们提升情感上的诉求。文学作品把情感诉求的因素植入最简单的语言当中。人们的情感诉求需要从儿童开始培养。除了情感方面的诉求,儿童的发展同样需要其他的诉求。用简单的话来说,一本优秀的儿童读物必须包括这些教育功能。

在这本书当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译者的倾向性,包括培养儿童的责任心、情感的诉求以及情感的教育。上诉的三个因素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责任心的培养。儿童时代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过程,因此,文学作品必须给予正确的指引。在翻译当中,翻译的作品也必须达到同样的效果。举例来说,当温迪、迈克和彼得·潘在空中飞行时,飞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他们几乎都快睡着了。结果,他们都快从空中掉落下来。当迈克像一块石头一样从空中坠落下来时,“‘save him,save him!’cried Wendy,looking with horror at the cruel sea far below.”尽管温迪只是一个小女生,她自己本身无法挽救迈克,但是她的尖叫显示出她的担心。从某些方面来看,彼得似乎有些炫耀。当他“eventually Peter would dive through the air,and catch Michael just before he could strike the sea.”原文当中,并没有“every time”这样的词,而译文中,任溶溶这样写:“每次彼得总是在迈克尔就要掉进大海的时候,从空中直飞而下,正好及时把他接住。”“every time”只是一个简单的词汇,但它向孩子们展示了责任心的重要性。这样,孩子们在阅读时就无形中被影响了。

第二点,情感诉求的培养。情感诉求属于审美的范畴。在原著中,有一个经典的场景,达林夫人第一次发现彼得·潘的存在的时候,“Mrs.Darling first heard of Peter when she was tidying up her children's minds.”作者用美丽的语言把日常生活中一个母亲的最简单的瞬间描述出来。为了达到作者所追求的目标,任溶溶这样描述:“达林太太第一次听到彼得的声音,是在整理她那几个孩子的心那会儿。”这样小小的一个瞬间也许就会在不经意间对读者产生影响。在阅读完小说后,儿童读者们也许就会更加关注生活中那些细小但美丽的瞬间。

感情上的教育是最后一个因素。这本书围绕着“童年”这一话题。彼得·潘从大人的世界逃离出来,成为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他拒绝被大人们所掌控。因此,他代表着自由、快乐和人们心中最纯净的部分。在翻译当中,译者全文贯穿表达这种“纯净的童年”,以此在书中给儿童读者们营造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氛围。

儿童读者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因此对他们的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儿童文学集中在这一目标上,这也就决定了儿童文学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任溶溶从形式和精神两方面来翻译儿童文学作品。因此,在儿童文学中,任溶溶恰当地使用各种翻译策略来实现这个目标。对任溶溶译作的研究,对于儿童文学的发展以及翻译文学作品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Jeremy Munda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0:74-94.

[2]任溶溶.小飞侠彼得·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3]许钧,等.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50-105.

猜你喜欢
溶溶彼得儿童文学
彼得与狼
彼得,彼得,吃南瓜
彼得潘
我将来要做什么
彼得潘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小丁写作文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时间滴答滴答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