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设计语言的创造性思维顿悟

2013-08-15 00:48
关键词:创造性符号意象

刘 伟

(皖西学院艺术学院,六安237012)

一般来说,创造性的思维顿悟是在面临新问题时有意识地、创造性地重组问题情景从而产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而并不是无中生有的凭空臆想。顿悟是思维突然被迸发、被突破的瞬间。顿悟是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这仅仅只是第一步,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新旧转换升华关系产生新的意象才是顿悟实现的价值。一个人解决常规的分析和推理能力超强,则他获得顿悟的能力也越强。人们常听到如“灵感”“茅塞顿开”“灵机一动”“眼前一亮”这些词汇就是来形容顿悟所带来的心理上变化。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人的理智最容易被那些突然打动,被进入心灵的想象的东西所填满,不断推动思想向新的方向发展。

一、设计思维的意象符号化顿悟

顿悟产生的奇妙作用,已经受到心理学、符号学、语言学、思维科学的重视。顿悟产生的作用对设计思维有着质的飞跃:一是思维方向上的转变,拓宽了思维空间与角度,使原本狭窄、走不通的思路找到新的突破口;二是通过联想与想像,对其他思维成果或信息展开对比思维,启发了自己的思维过程;三是从情感上、心理上或是身体上受到某种信息的强烈刺激,激发了思维的触点,点燃了新思维的火花,让设计思维从沉闷的、消极的、呆板的错误领域冲出来,在设计思维的力度上,认识上取得巨大的飞跃。所以设计思维的顿悟并不是所谓的“无中生有”或者是“从天而降”,而是在掌握原有知识基础上的迸发转换、诱发、不断思索作用下出现的[1]。

法国当代符号学家吉罗为符号下了这样的定义,他认为符号是人内心的一种感情表达,一种符号是一种刺激,也就是说是一种可感的实体[2]。设计者的创作过程其实就是自我意识过程,是将具体的客观形象转换成图形符号化的过程,这时的创意设计思维具有非连续的、跳跃的特征,把本来以线性形式的语言思维模式通过重组、分解、再生手法来实现符号化的语言。设计思维需要创造性思维来实现意象思维所带来的是立体的、二维或三维模式的呈现。设计思维所构成的意象或意念可以让我们领略整体的风采。心理学家阿安海姆认为意象的设计思维比语言思维更具有创造性。意象思维的运动过程要比普通的思维方式要复杂的多,普通的思维方式一般以直线程序来完成思维的变化,而意象思维是多种复杂程序组成而的,通常使用的是多维、发散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往往就是突发顿悟的导火线,它们之间相互碰撞、摩擦,迸发出一个又一个新的想法,产生新的意象符号。要实现这种创造性思维,光靠科学思维的逻辑方式可能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也不能得到更多明确的形象。对设计创造者来说,他的任务就是要学会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进行形象的改变、形象的重组,去创造新的形象。心理学家马斯洛曾将有创造性的人归属于自我实现的人,“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一种有意识地追求。只有真正深入到生活,深入到设计过程中的设计者,才能顿悟出不同寻常的意念和联想,才会从复杂的思路中独辟蹊径达到超出想象的思维结果。从设计思维的角度来看,视觉所表现出的意象思维更能为设计者带来丰富的视觉形象,以此提供最为合适的符号依据。阿恩海姆说过在思维活动中,视觉意象作为高度的媒介,能为物形以及相互关系的全部特征提供结构相似物。视觉意象得到设计符号更多地在符号的所指寻找相似物,利用突破常规化的所指,赋予符号更独特的含义[3]。

八卦与太极乃是中国古代象征符号设计的最好范例。八卦出自《周易》的八种基本图形,用和“—”“――”符号组成,“—”为阳,“――”为阴。八卦象征天、地、雷、山、火、水、泽、风八种自然现象,每卦又象征天地万物多种事态,乾坤两卦被认为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来源。太极也是指派生万物的本原。北宋周敦颐《太极力说》认为:“五行—阴阳也,阴阳—太极也。”用抽象的符号指代万物,甚至是抽象的万物概念,需要有文化的积淀,但是,二者的设计的确几臻完美。

五角星是在设计中使用较为频繁的符号元素之一,五星结构的中线段比例是按照PHI黄金分割率得出的,也是黄金分割的首要代表,因此五角星被作为美丽与完美的象征,在基督教产生之前,它代表着对自然的崇拜。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 500年的美索布达米亚人,后来在《对经·新约》的“希伯来书”中被视为真理的象征。到了中世纪时,五星成为对抗恶魔的护身符,并用于守护门户。2 5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研究数与美的关系,把五星作为他创立的学派门徒的标志。20世纪,红色五星成为布什维克俄国的红军标志,并成为苏联国旗上的图案之一,颜色则成为黄色,五角被解释为象征五大洲无产阶级人民的团结。五星随着十月革命输入中国,从此红星照耀中国,也照耀了世界。在设计中,曾经访问过中国的著名服装设计师约翰·加里亚将红星印记用在其时装设计中,出现在2000年春夏时装发布会上,在这里,红五星的意义已经不是革命,而是激情与时尚。这构成了红五星的另一种解读。

设计手段的综合化与科技化给我们带来了更为丰富的视觉符号。在设计方面,设计的思维可能最接近艺术的思维。图形符号与创意是设计的两个重要特征,视觉符号与传达是设计的两个重要方面。每个时期都会有一种符号的象征着不同的时间空间的所指物,利用这种不同往往会诱发顿悟的产生。例如甲骨文这种特殊的文字符号,在当时仅仅是用来记录事件的符号。经过了数千年之后,这些有着浓重历史色彩的文字却在设计者的眼中成为最具特征的象征符号;西方的和平鸽在中国设计者眼中除了具备和平美好的象征意义外又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寓意;避孕套是常人眼中避而不谈的物品,而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成为了行为象征符号,并由此发展成为“防止艾滋病的传播”意义的符号;红十字标识代表着医疗救护,而在设计语言中却在本身意义的基础上做了更多方向的衍射。上述这几种符号,都是设计者在实践认知中不断摸索、总结、分析而顿悟得出的结论,通过意象的思维转变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语言。

二、创造性的设计思维顿悟

创造性思维顿悟对于一个设计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需要在实践设计工作中有意识去锻炼和利用创造性的思维去捕捉那转瞬即逝的灵光,拓宽自身创造条件。创造性的思维顿悟是突破常规思维模式、开辟新的思路、不受概念格局的束缚的创造性思维认识活动。它的发生与创造性思维认识活动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创造者在不断的创造劳动中所汇聚得一种高涨、紧张的状态下产生的一种跳跃式的思维心理状态。它必须是在实践活动中显现出来的,是基于实践产生的结果。从心理学上看,顿悟是设计师在创造过程出现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心理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中,设计师会有一种突然产生的直觉、清彻的顿悟,或者是一种处于“预感”和“解决”之间的感觉。设计的创新思维意味着新的理念应当超越过去的理念,并且,这个新理念不断地与已有的其他理念冲撞、整合。在理念整合的过程中,设计师通过变化和转换的方式努力将一个理念进行更大的优化。新与旧的元素都有可能放在创新中,这样的创新才是承前启后的,图形的创造也是如此,我们可以把旧的元素进行重组,用新的表现手法或技术达到多元化的处理。

从某种形式上来说,创造性顿悟是在常规思索基础上的反其道而得之。在创造过程中受到外界信息的触动,触发了脑内思想的火花,事先没有意识到的事物在这一时刻突然找到了灵动的信息链条,找到了它们之间最本质的联系。只不过这种顿悟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是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在这一时刻因时而动,一触即发。当然我们要学会一定的方法突破常规套路,开辟新的思想境界,摸清它们之间的共性,学会自主地运用顿悟激发规律,最根本的是要利用各种反常信息和反常办法的刺激,去突破和超越固守在我们脑子里那些常规思路。美国当代著名趣味数学家马丁·加德纳(1981)就说过某些问题还是采用旧有的方式去解决的话确实困难,但如放开思路,打破常规,灵机一动,问题顷刻迎刃而解。

禅宗思想中的顿悟与静默就是一种重要的设计性思维。

关于有与无,《老子·四十章》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魏晋玄学的王弼提出了“以无为本”“贵无”的观点。设计就是从无到有,无中生有。“无”的观念显示了对于“空灵”的理念追求,不妨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流露出来的思维方式,也暗合了现代设计的理念——“少就是多”。以少许胜多许,以简约对抗繁琐[4]。

“齐以静心”,是怀有一种宇宙宗教感的“虚心”“坐忘”。“天”是自然的“造化”,是法度的自然。“忘我”并非是无我,而是一种极致澄明的情况下品味自然。这让人想起德国包豪斯基础课程的奠基人约翰·伊顿带领学生到楼顶做操,也是意在祛除私心杂念,使自己身心处在一种干净的境地,进入学习思考的状态。思想与灵魂“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是一种大我的状态,思想自由地在高空翱翔,“不知其几千里”。鲲化为鹏,实现了对自己的一个超越,大我对小我的一种升华。“乍然忘我,物我不分。”性本契合,大化至美。

创造性思维处于一种自由的思维空间中,它可以不受任何外来规范下的概念约束,借助隐喻、象征、梦幻想象来进行具象思维,以创造新的形象。设计的灵魂来自创意,而思维的创新则是设计创意的本质。成功的创新意味着对历史有着很好的了解,意味着对过去的理念进行了超越。在此过程中,理念的组合与协调就显得格外得要,单调的理念就很难出新,而理念的重组就有可能突破一个理念本身的局限,建立相关理念的联系,就像开枝散叶一样。因此,理念外向的导引及其与其他理念相互碰撞就变得重要,理念超越的推力可能来自于理念自身的系统之外。

[1]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173-175.

[2]皮埃尔·吉罗.符号学概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23-24.

[3]尹定邦.图形与意义[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3:45-46.

[4]周至禹.思维与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2-33.

猜你喜欢
创造性符号意象
抚远意象等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学符号,比多少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符号的由来
意象、形神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变符号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