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工科院校教材建设的思考

2013-08-15 00:48王海峰嵇会祥张以科
关键词:工程技术工科院校

王海峰,嵇会祥,张以科

(宿迁学院教务处,宿迁223800)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实现,工业领域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层次升级、类型多样和职业化程度加深的趋势。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是地方工科院校的主要任务和办学定位。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涉及的诸多环节中,教材建设明显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教材建设已成为地方工科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教材建设的意义

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基本教学条件建设之一,是地方工科院校教学、科研水平及其成果的重要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稳定教学秩序、培养合格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材。加强地方工科院校教材建设就是要体现特色,形成适合自身教学科研的教材体系。教材建设推动和反映了地方工科院校内涵建设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美誉度和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

二、教材建设的有利因素

地方工科院校这些年的快速发展与改革,在教学、科研、师资力量等各方面已取得较丰硕的成果,为教材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表现在:(1)不断深化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少喜人的成果,这些成果促进了地方工科院校精品教材的形成。(2)广大教师为了将改革的成果及时反映到教学中,拥有参与教材建设与改革的高度热情。(3)许多地方工科院校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见长,具有较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编写这种层次的教材有优势。(4)地方工科院校教材需求量大,教材发行市场前景广阔,这对出版社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出版社对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教材建设支持力度空前。(5)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出台了很多引导、规范、鼓励地方高校教材建设的具体措施,在教材立项审批、建设资金、评奖评优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三、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理论轻应用

受习惯思维的阻碍,某些地方工科院校编写的教材大多偏重于理论,而工程性内容相对缺失,实践环节不足,与产业结构调整适应性不强。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精英教育,比较注重大学生学术素养的培养。教材建设也相应地以理论知识为主,过分看重教材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体系,对知识理论的来源、发展过程进行较为详尽和深入的阐述。传统的教材编写思想,通常花费较大的篇幅对学科知识进行较为严密的逻辑推理或数学证明,而应用性内容则相对缺失。

(二)重档次轻层次

部分教师在编写教材时,往往过分追求所谓的“档次”,认为不管什么层次的教材都是越系统、越全面越好,只有编写出这样的教材才能体现出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须知,教材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教材建设的目标取决于人才培养的目标,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地方工科院校的教材建设,同样应该围绕其人才培养目标而进行。就地方工科院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而言,所编写的教材并不是越专越好,也不是越深越好,而应该符合该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服务于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教材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档次”追求应该与教材的层次相适宜。

(三)重利益轻质量

受浮躁心理和各种非教学因素的利益驱动,部分教师在教材建设上无视服务对象、忽视目标要求,或为了晋升职称、或为了经济利益,采取各种投机取巧的方式。各种低质量的“人情”教材、“职称”教材、“包销”教材不断出现。一些教材内容上东拼西凑、照抄照搬,逻辑上不能自圆其说,有的甚至错字连篇,前后使用的例证有矛盾,数据不吻合。这种粗制滥造的教材不仅毫无质量可言,更是严重损害了学生利益,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1]。

四、教材建设的策略和措施

(一)坚持科学定位

地方工科院校在办学历史、师资力量、教学条件、资金投入等方面与老牌重点工科院校相比,处于不同层次。在规划教材选题时要充分考虑所编教材的层次性和多样性等问题,坚持科学谋划、准确定位,切勿不切实际、好高骛远。(1)定位准确:重点工科院校以培养工程学术型人才为主,地方工科院校则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主。地方工科院校教材建设要科学把握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学术型人才培养所需教材的区分度。(2)贴近业界:立项的教材要融合先进的学术与技术成果,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需求,适应社会用人单位要求以及技术革新的需要。(3)注重能力:注重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与专业实践能力、学习能力、方法能力有机融合,以此为创新特色,全面融入、贯穿到教材构架和编写体系中去。(4)强化实践:着力解决以往教材应用型缺失、实践教学薄弱,评价导向重理论、轻设计、缺实践等问题,做到应用为本,充分体现对学生创新创业等综合素质的培养。(5)整体优化:制定教材建设规划时,要统筹兼顾,同一专业中先修课程和后继课程教材编写要协调统一,做到系统考虑,整体构建教材体系[2]。科学定位、脚踏实地,才能建成适合地方工科院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特点的系列精品教材。

(二)合作开发教材

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教材的特点和地方工科院校自身办学条件,要求加强各方合作,共同开发教材。(1)校际合作:随着地方工科院校师资力量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具备了开发高质量教材的能力和水平。但由于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教材种类繁多、结构多样;教材建设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地方工科院校总体上师资力量较弱,单个学校内部没有条件组成完整的、高水平的教材编写团队,因此,加强校际合作,协作开发教材,可以有效地对各校的骨干教师进行优化组合,合理配置编写力量,促进教材建设。(2)产学研合作:根据教材建设需求,吸引行业人士参与教材建设,开发适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优秀教材。学校与产业界深化合作,组建教材开发团队,教师与工程师紧密协作,共同担任主编[3]。这样可以把最新的技术信息和科研成果引入教材,避免书本知识和工作实际相脱节,保证教材的先进性和针对性,培养出适应市场和企业需要的人才。(3)学校与出版社合作:目前,我国教材出版发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方面,出版社需要面向高校推荐教材、征集选题;另一方面,地方工科院校需要和出版社建立长期战略性合作关系,以保证新编教材的出版发行。学校和出版社加强合作,有利于提高教材出版质量,降低教材价格,促进新编教材的推广工作,实现共赢。

(三)强化教材质量监控

强化教材质量监控,就是要加强教材建设全程管理,建立健全教材质量保障体系,起到良好的监督和反馈作用。(1)选题立项监控:学校教材建设委员会对教材建设规划、选题进行充分论证,优先立项建设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急需且编写提纲有新意的选题(一般是经试用后教学效果良好的讲义)。在教材立项申报过程中,有条件的地方工科院校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招投标管理模式,采取公开竞标的办法确定教材选题或规划立项教材的主编和编写人员。(2)编审监控:教材建设需要加强过程管理,规范编写行为。编审监控是保证教材质量的关键环节,一般分为面对面集体审稿和背对背(双向匿名)个人审稿两种形式。做好编审监控,有利于集思广益和客观公正,从而保证教材编写质量。(3)评估反馈监控:评估反馈是一种有效的事后监控手段。地方工科院校教材质量评估,需要坚持定性与量化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符合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评估模型。完善由学科专家、一线优秀教师、工程技术专家(企业高级工程师)、高年级优秀学生、毕业生代表甚至家长等多方参与的教材评估反馈机制,形成教材建设优胜劣汰的良性发展趋势,建立起优秀教材不断推陈出新的政策导向。

(四)创新教材建设激励机制

地方工科院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创新教材建设激励机制,广泛调动教学一线教师(尤其是高水平教师)参与教材建设的积极性。(1)积极开展教材研究:营造研究教材与教法的氛围,鼓励教师开展教材研究,促进教材建设。每年设立教材研究专项课题,在教学评估中,把教材研究课题的立项及教师发表的关于教材研究方面的论文列入评估指标,推动教材教法研究[4]。(2)制定教材建设激励措施:教材建设可折算成一定的工作量,和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教材建设所取得的成果,等同于科研成果或教学成果,作为教师聘期考核和晋升职称职务的主要依据之一;从时间上保证教师能够把精力投入到教材建设之中;积极开展教材评奖、评优工作,对编写出高质量获奖教材的教师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荣誉和奖励。(3)设立教材建设基金:地方工科院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所需的教材种类繁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那些使用数量少,经济效益不高的专业课教材,存在出版难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大资金投入,设立教材建设基金,用于资助出版本校教师编著的优秀教材,解决教材编写、出版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问题。

(五)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地方工科院校教材建设的全局规划和顶层设计,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教材建设宏观调控。(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由教材建设的行为主体向政策指导、目标管理、评介管理和信息服务等宏观管理转变;让高校真正成为教材建设的行为主体,扩大地方工科院校教材建设的自主权。(2)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可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成立由政府职能部门、教育界、用人单位组成的教材建设委员会,统筹各方面资源,集中力量做好教材建设的全局安排、科学谋划、资源调配等工作。(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制定政策保护知识产权,规范教材开发、出版、发行市场,使教材建设得以良性发展。(4)对各类学校的教材建设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在教材建设立项、资金资助、评优推介等方面,尽可能向地方工科院校倾斜,尽可能向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教材倾斜。(5)加强信息服务,加快全国和区域性的教材建设工作网站和信息中心建设步伐[5]。善于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加强地方工科院校教材建设信息的收集、整理、交流和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总之,教材建设是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地方工科院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精神,教材建设要以服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提高教材质量为核心,以创新教材建设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实施精品战略,把教材建设作为教学过程的基本建设抓紧、抓好,进一步提高教材建设水平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

[1]梁前德,王青林.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的基本依据和价值取向[J].中国大学教学,2008(6):95.

[2]王海峰.高等工程技术教育教材建设探析[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2(3):85.

[3]王海峰,周莲芳.新建高校应用型教材开发合作模式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30.

[4]王木桃,等.高校教材管理创新思考[J].南方论刊,2011(2):89.

[5]时向东.对建立我国高校教材更新机制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2003(6):39.

猜你喜欢
工程技术工科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工程技术矩阵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工科概率统计教材中引入Matlab工具的探讨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