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教育考试考核模式多样化的改革与实践

2013-08-15 00:48马桂霞李长雨侯丽华
关键词:考核内容应用型考试

马桂霞,李长雨,侯丽华

(长春工程学院教务处,长春130012)

一、考试和考核改革是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校在“十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立足吉林,面向全国,依托行业,服务基层,以育人为本,以工程本科教育为重点,工管文理多学科交叉并存,产学研密切结合,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1]。

要想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首要的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际中,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以往传统的考试考核方法,探索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考试考核方法。

二、目前考试和考核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能很好地落实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的课程考核多数以终结性考试成绩为主,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成绩核算时期末考试结果所占比例偏高,平时阶段考核很少,对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地发现,很难及时地掌握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质量。

2.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传统的考试课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70%—80%,平时考核成绩占20%—30%,形成性考核环节薄弱,比重较小,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一张考卷不能全部包含所授课程(环节)的知识点,这样将导致学生复习不全面、创造性思维被扼杀的现象出现。

3.考试考核内容与社会的需要相脱离

传统的考试中客观题如填空、选择、简答题比例偏高,而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论述题偏少,用人单位面试考核内容在学校的课程考核内容中得不到体现,毕业生见习期企业的培训内容在学校的课程考核内容中仍然得不到体现,专业课程考核目标和内容与社会需求脱离。

4.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利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之课外的探究、思考及动手实践才能培养出来的,单纯的考试无法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考试只是验证部分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为一幅作品或者一座雄伟的建筑物等,作品或者建筑物里融入了学生很多情感体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收获等等。

三、学习与考核交互式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1.建立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考核体系

打破原有考试课与考查课的界线,通过将独立思考和创新因素作为重要的评分标准等考核理念贯穿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强化过程性考核,采取多种考核方式以及以能力为主的考核内容,改进固有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实现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与考核模式的有机结合。

制造业发展产出能力主要从总产值、利润总额、产业成长度、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固定资产投资额五个方面来衡量。经济创造能力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制造业发展程度的重要一维。只有创造经济效益,有稳定和发展的产出,山东省制造业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才能为发展科技、提高效率、增加就业、提高纳税能力、保护环境提供物质支持。

2.倡导以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为主线的课程考核内容

构建以培养能力为主的课程考核内容和灵活多样的考核题型,增加综合性、实践性考核内容,适当加强考试内容的开放性,加强学生获取、处理、运用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平时注重自主拓展学习,积极获取社会、行业发展的信息,推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

3.突破传统,建立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式方法

传统的考试考核多数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突破传统考核方式,变闭卷考试为闭卷与开卷、半开卷考试相结合;笔试、口试与网络互动教学相结合;作品与论文、报告相结合;上机考试、教考分离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方法。

(1)闭卷与开卷、半开卷考试相结合

半开卷是介于闭卷和开卷考试之间的一种考试形式,在授课前告之学生考核方式,并将备考纸发给学生,备考纸的内容尽可能的包含所授课程的知识点,使得学生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教材和参考资料来学习。在考试时可以将备考纸带入考场,但不允许进行涂改或作答,考卷依据备考纸进行出题。我校《电工电子》课程采取了这种考核方式,此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期初就对所学课程的考试形式和范围有初步的了解,能够在很好地掌握知识点的同时缓解了闭卷考试的紧张情绪。将学生从抵触教师、揣测和迎合教师的氛围中解脱出来,建立了浓厚的良师益友关系。

(2)笔试、口试与网络互动教学相结合

对于语言类课程采用笔试、口试与网络互动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更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言的效果,打破学生只会笔写,不会口述的“哑巴”语言怪圈。我校大学英语课程建立了Blackboard平台,实现了网络互动教学,建立了在Blackboard平台上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大学英语实施多元化考核与评价方式[3],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得到了极大的延伸和拓展,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提高了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近几年我校学生参考全国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逐年提高。

(3)作品与论文、报告相结合

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采用作品与论文、报告相结合。以往专业课在授课和考核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重操作、轻思维,作业量偏大,研究深度不够,考核方式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作品与论文、报告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要求学生在老师给定的题目中选择完成1篇论文或完成1项设计或作品。我校艺术类专业的《工业设计》等大部分课程率先尝试了此考核方式,课题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实际,要求学生查阅大量资料,学生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综合及运用能力。

(4)上机考试、教考分离相结合

计算机类的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采取了上机考试、教考分离相结合,逐步实现无纸化考试,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的有机结合,建立了完善的测试及考试题库,实现教考分离;丰富教学资源,建立了较完善的网络考试系统。《大学计算机基础》、《C程序设计》等课程均采取了该考核方法,并应用于我校2007—2011级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用计算机语言编程的能力得以明显提高。

(5)科学合理的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

突破传统,加大平时成绩比重,变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将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学习态度、平时测验、阶段性论文等赋予适当的分值,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就积累了本门课程的部分成绩,也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建立科学合理的成绩评定体系

考核结果的成绩评定要注意“五化”。即考核结果的评定一定要“定量化”;第一次考评要“人情化”——对于初次考核不合格的学生给予提示,为下一次考核合格做准备;闪光之处“奖分化”;两端学生“弹性化”——考研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复习时间,但考试要达到相应的标准,不考研的想找工作的同学给予一定时间;客观原因“特殊化”——病假、事假等客观原因造成不能按时上课要客观考虑。

6.制定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考核纲要

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方案主要由教学基本信息、技能与能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其要求、教学进程安排、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教学条件和实践成果形式等内容构成。考核纲要主要由考核目的、考核内容、评分标准、考核方式方法、成绩构成与评定等内容构成。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方案及与其相配套的考核纲要的编写,不仅更加明确了学生技能与能力的培养目标,严格规范了实践教学内容及其考核要求,使实践教学计划和进程安排更加周密,切实落实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要求。

四、考试考核改革取得的实效

1.解决了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

授课的理论知识通过考试达到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同时配有相应的实践考核,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学校与国内相关行业的百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密切联系,建有100多个校外产学研合作实习基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2.解决了课程考核形式单一化问题

通过考试考核方法改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挥,动手操作和社会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校毕业生考取国内知名大学的研究生人数每年均在200人以上。

3.解决了课程考试试卷作为检验学生的唯一性问题

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是保证基础、突出能力、提高素质、增强应用性的人才。

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改变了学生学习单调、惧考的状态,学生在学习之外增加了兴趣范围、阅读范围、知识范围,学生踊跃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知识大赛、各种社团活动,并在省市举办的各种大学生活动中成绩突出。

4.解决了考试试题覆盖面狭窄,考核内容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新的考试考核方法的实践,使学生从有限的课本中走出来,形成了良好的学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覆盖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趋向合理,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学生积极申报和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国家、省、市大学生学科竞赛,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评委及专家的一致好评。近年来,我校共有800余名学生在各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大赛中获奖。

5.解决了考核的题型不合理问题

出题时客观试题和主观试题制定合适的比例,提高了考试信度和效度。检查和检验学生知识结构整体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越来越接近于科学评价的本质,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6.解决了只重视细节却轻视综合能力的现行考核方案问题,就业率得到极大提高

在教学考核过程中,考试命题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重视了综合性的运用,突出对知识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灵活地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到知识。我校毕业生分布在祖国各地,动手能力强、上手快是他们突出的特点,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笃行务实、自强不息的共同特点,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基层单位的广泛赞誉。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位居吉林省高校前列,学校连续荣获“吉林省普通高校就业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五、结束语

通过推进应用型本科教育考试考核模式多样化的改革与实践,逐步实现了应用型本科课程考核全程化、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内容能力化、考核管理规范化。同时,将课程考核寓于学生知识学习及能力培养过程中,将学生知识学习及能力培养寓于课程考核中,探索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线的课程考核模式,充分发挥了课程考核在教学中的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1]张鸣放,靖向党.建设合格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38-41.

[2]侯永兴.新建本科院校以考试制度改革为抓手提高育人质量[J].教育理论研究,2013(2):76.

[3]毕丽华.大学英语多元化考核与评价方式研究[J].文学教育,2012(2):88.

猜你喜欢
考核内容应用型考试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事业单位竞聘上岗制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初探
你考试焦虑吗?
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