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趣 大社团——国外大学生社团浅析

2013-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4期
关键词:社团大学学生

李 昂

李昂/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系讲师 (上海200093)。

“最近路过食堂时好多人要我为他们的宣传板签名。”“快走快走,别被他们拉住了,真麻烦!”学生们的议论说明了这几年我国高校内出现了大量社团空置现象,甚至一些学生社团不惜用金钱等方式强行拉“壮丁”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些现象需要我们反思,并对国外社团的理念与运行机制认真分析与借鉴,将我国高校社团发展去粗存精,引至正常的轨道上来。

与此情景相对应的是,一些留学生,却在乐此不疲地参加大量的国外高校的社团活动。例如,一名我国知名院校的留学生,在国内就读大学时曾参与过国内学校的多个社团组织,近两年由于学习需要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继续深造,并参加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建筑学社”社团,这个社团近期居然在学校的牵线搭桥下与一家规模较大的建筑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由建筑公司提供专业指导,学生自己动手为周边居民建造房屋。这位同学认为,通过这样的社团活动,一方面减少了居民的建筑成本,另一方又给学生们提供了“真刀真枪”搞建筑的机会,这种新型社团发展模式,给国内院校的社团学生带来了不小的震撼。

有人说,没参加过社团就等于没读过大学。而国外的许多高校,更是把学业、爱情和社团视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三大内容……凡此种种,或许有夸张的成分,却真实地道出了学生社团在国外高校中的重要地位。

高校学生社团又被称为校内青年自组织,出现于近代工业化以来的西方社会。1815年6月诞生的德意志大学生协会,被认为是早期青年组织的典型代表。在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早在十九世纪也诞生了学生的课外活动组织,称之为U-nion。当时的这些团体组织带有强烈的社会特点,主要是为了保护教师和学生的利益。比如1844年6月6日,在英国伦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基督教青年组织是典型的青年自组织之一,至今已发展成为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的青年宗教组织。到2012年世界基督教联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青年组织联盟,已在大约2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组织,涉及过亿青年人,其中大部分成员为高校青年学生。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际高校青年自组织呈现出以下四个典型特征。

一、以社会公共参与为基础,具有较强的政治特征

由于西方多党执政的政治体制,国家内权利、民主、自由的政治氛围强烈,在这种环境中催生的国际高校青年自组织多以带政治色彩的社会团体形式存在,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社会公共领域,并与社会民间团体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在运行机制中通过多元社会活动,影响社会政治风向。这种社会民间社团与高校青年社团相结合的方式是国外青年公民表达政治立场,实施自治、向政府问责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在国外高校青年社团中专门针对各项公共服务的青年自组织更是为数众多。例如包括权益保障、失业和职业培训、残疾人和移民问题、性教育问题、防止滥用药物和吸毒、反枪支、反战争问题等解决社会各类政治问题的社团,美国的校园“绿色和平组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模拟联合国”社团组织,还有“世界领导人论坛”社团等。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女权运动社团”,日本东京大学的“日本当前经济问题研究会”等等。

二、学校社团生存环境宽松,社会扶持力度大,但经济运营社会监督制度严格

在很多西方国家,国际高校青年自组织可以在较为宽松的制度环境中生存、发展。国外高校青年自组织的身份、地位一般都得到所在国家法律的认可,而且有的国家还会出台相关的立法以保护和鼓励高校乃至社会青年自组织的发展。例如,俄罗斯立法保护会员超过3000名,运行时间不少于一年的青年组织,可被列为国家级社会组织,享有国家专项资助。同时有些国家对于一些校内盈利性的社团给与税收等政策的扶持与帮助等。部分国家的政府,还将部分相关公共服务项目承包给高校青年自组织,不施加任何合约以外的干涉,保证了高校青年自组织较高的独立性,激励了青年自组织参与社会公共管理,并不断促进青年自组织发展。财务管理透明的大学,对校内社团有严格的管理程序,而在监督上,培养团员对社团财务进行监督,团员随时可查社团活动经费,所有的账目必须公开。

三、分类细致、定位精准、管理规范、运作成熟,生命力强

在国外的大学,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音乐方面的社团就分得非常细,爵士乐、乡村音乐、蓝调等。日本的社团也是这样,做插花的社团就专门细分插花的种类,加以专业化细分,其好处是能把专业兴趣与爱好准确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增强了团员的忠诚度,使社团操作得心应手。这样的细分化专业兴趣分类,较之国内大学很多社团的定位模糊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例如,国内大学社团多有书画社,其中包含的类别太多,书画种类有几十种,搞一类活动,其他团员就很难参与,久而久之无人问津。此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国外青年自组织大都具有细致的组织成员权利义务说明和完备的管理规范,这是组织成员共同协商的结果,所有成员同意与执行。完备的管理细则,民主自由的管理方式,组织成员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参与组织活动,这些就是国外高校青年社团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甚至历时百年不衰的秘诀所在。

四、社团以创新组织形式,宣传手段不断翻新等运作方式与社会效益论英雄

国内高校社团明显的问题就是“狼吞虎咽,消化不良”,组织一次活动耗费人力和物力大,因而活动少,团员的热情降低,没有长期收入,社团难以为继。相反国外大学,人数在二三十人左右,搞活动很容易,并具有较强针对性,贵精而不在多。此外,有个性化和想象力的社团特征,会作为国外社团评比的重要考核依据,比如国外大学,鼓励举办各种匪夷所思的个性社团如小丑、杂耍等。另外,请名人做广告,参与社团活动提高社团知名度等各种商业宣传手段早已普及,甚至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世界领导人论坛”社团,曾请到过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和现任总统奥巴马等国际风云人物作陪。据此看来,提高社团影响力,请权威和知名人士充实社团力量,业已成为国际高校社团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手段。

为了更细致准确的分析和理解以上几点国外大学社团的普遍特点,下面以三个不同地区国家具有典型性特征的大学社团为例加以比较与分析:美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

美国大学社团概况。当学生进入了美国大学后,他会发觉只有一小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参与完课程、完成作业、做过一些预习后,他会发觉自己还有很多空闲的时间。美国大学通过各式各样的俱乐部(club意为社团)使课余生活变得异常丰富。在美国不同层次大学中,学生社团类型没有明显差异,主要为学术、文艺、体育、文化、宗教、政治、国际、服务、兄弟会姐妹会等类型。学生社团运作管理模式大同小异,即一般规定5人以上,学习成绩良好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在校学生,自聘一位所在学校全职教师做顾问,按照学校有关成立学生社团的规章制度,向学生事务办公室下属的学生活动办公室申请注册一个学生社团,获得批准后,就可以开展活动,并根据活动内容申请或筹集活动经费、活动场地。所以美国大学的学生社团数量没有严格的限制,例如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学生社团数量就高达1000多个!另外,美国大学学生社团有效期一般定为一年,每年需要重新注册。学生社团领导人由成员民主推选,活动经费收支公开,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学生学费中有一个款项是学生专用活动经费,学校每年年初都会有统一下发的活动经费,同时还有社会来源的赞助经费,例如哥伦比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等美国高等学府的学生社团,通过举办各项活动来赚钱运营。

日本、韩国的大学社团概况。在日本或者韩国,除了具有一定的“美式”社团的基本特征外,其主要特点表现在:学生社团专业性很强,社会民间社团喜欢和大学生社团联合,尤其是留学生,都可以去参加学生社团的活动,其中很多社团带有“表演”以及传承民间传统文化的性质。如茶道社、柔道社等。此外大学社团还特别注重社团成员之间以及学校与社会团体间的人际关系处理。在这里,社团好比小型的工作单位,社团就是人际关系网,成员之间的友谊被拉近了。这种在大学活动中建立的情谊,在毕业后还继续保持,这种交流使学生在大学中就学会了人际交往能力,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原则;另一方面也使离开大学校园的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资源,拓宽了交际的范围。在日韩的大学社团除了校内社团,还有大学间的社团联合会,可细化为大学内各个社团的联合会,按照地域划分的社团联合会等。社团联合会的目的在于强化大学文化建设和社团间的相互联系。在日本、韩国的大学中,学生社团还扮演学校、社会“中介组织”的角色,它会在学校、社会与学生之间起到桥梁作用,取代部分的学生工作行政机构的职能,帮助学生介绍就业机会等等。在这两个国家的大学里,社团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澳大利亚的大学社团概况。澳大利亚地处南太平洋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相隔较远。同样除了受到“美式”大学社团多样化、自由度高的影响外,由于地缘的孤立性,和人口相对于国土面积非常稀少,人力资源紧缺等因素的影响,澳大利亚大学社团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社会公益性方面。在澳洲,用人单位很看重大学生在学校期间的社团活动经历,所以,一些公益类的社团参与度发展规模就更大。

蝴蝶虽小,但其万千集群煽动翅膀就可以引发旋风,改变气候,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理论。虽然,大学校园内的单个学生社团及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相对于庞大的校园运行机制来说,不过是小小的“蝴蝶”,但纵观全球,数以亿计的学生社团联合工作扇动起他们灵活的翅膀,不断发展与融合,一定会形成一场全球性学生社团发展与进步的“飓风”,这正是所谓的“小兴趣,大社团”的概念所在。

[1]王江.大学生社团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1996

[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国外科技社团期刊运行机制与发展环境[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程星.细读美国大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4]天野郁夫(日).高等教育的日本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徐小周.当代韩国高等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6]祝怀新.面向现代化: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社团大学学生
缤纷社团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赶不走的学生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学生写话
K-BOT拼插社团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