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评估伦理诉求探析

2013-08-15 00:45温向莉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伦理规范评估

温向莉

在高等教育评估中发挥伦理的特殊管理功能,把高等教育评估中应遵守的伦理精神渗透到评估中,作为评估的基本精神,把高等教育评估中应遵守的伦理规范作为评估参与各方行为的基本准则。这种伦理思想将以一种深刻的思想意识和精神指导对高等教育评估实践活动给予深刻的影响,以此改变人们对高等教育评估的态度,端正对高等教育评估的认识,在评估伦理规范的范围内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高等教育评估才能得以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高等教育评估伦理解读

“教育评估是指以一定的教育目标为价值标准,以一定的指标体系为依据对教育活动、教育条件、教育效果进行系统考察和做出价值判断,并以此促使被评估对象持续改进的过程。”[1]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高等教育评估,是指以实现国家高等教育目标为价值标准,以一定的评估指标体系为依据,对高等教育机构的教育活动进行系统考察和做出教育价值判断,并以此促使高等教育机构持续改进,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的目的。高等教育评估的本质在于“教育价值判断”,即通过高等教育评估衡量和判断高等院校是否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是否实现了教育的价值。高等教育评估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即通过评估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引导、敦促和激励高等院校自觉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评估伦理的实质就是将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去评判高等教育评估中评估制度、评估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正当性,以及评估者和被评估者行为的对与错。

二、高等教育评估的伦理属性

(一)教育评估隶属于教育管理领域,具有伦理属性,接受伦理规范的调节

管理并不是纯粹的一种技术化、职能化的活动,管理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活动。伦理调节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管理活动属于伦理调节的范围,管理过程必然要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伦理规范,管理活动具有伦理属性。

教育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般管理的共性,具有伦理属性,教育管理过程同样要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伦理规范。教育管理是对育人工作的管理,教育管理又是属于教育领域的一种管理活动,因此教育管理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即教育性。教育活动主体和客体都是能动的主体的人,教育活动本身就具有伦理属性,教育活动过程要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伦理规范,因此教育管理在教育领域中同样要受到伦理规范的调节。教育评估隶属于教育管理领域,具有一般管理的共性和教育性,与管理和教育活动一样具有伦理属性,接受伦理规范的调节。

(二)高等教育评估的本质和高等教育评估的最终目的决定了高等教育评估活动具有伦理属性

高等教育评估的本质就在于衡量和判断高等院校是否较好的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是否实现了教育的价值。高等教育评估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评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高等教育评估的本质和高等教育评估的最终目的,决定了高等教育评估活动必须要倡导一种伦理精神和遵循一定的伦理规范,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开展评估活动才能很好地实现高等教育评估的本质和最终目的。

三、高等教育评估的伦理诉求

(一)公平评估

“公平”是指按照一定标准,合理地待人处事,使当事人获得满足和平衡的内心体验。实现“公平”就要做到“合情”与“合理”的统一。“合情”是指公平是人们主观对客观事实和现象的一种反映、认定和评判,公平的状态就是当事人内心得到满足和平衡的体验;“合理”是指公平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如伦理、道德、法律、政策等。哈佛大学的哲学大师罗尔斯将公平分为两类,一类是“均等性”的公平,即公平地对待相同者,是水平性的、横向平均性的公平,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另一类是“非均等性”的公平,是垂直性、纵向不均等的公平,即不均等地对待不同者,如多劳多得。

(二)公正评估

“公正”是成员对自己所获得的权力和承担的义务是否“合意”的一种价值评判,“公正”的实质是要求各种权利合理分配,各种义务合理承担。公正也是调节人们精神和行为的一项伦理规范。对于高等教育评估的公正性而言,是对不偏私、正直的评估应然状态的追求。开展高等教育评估要树立公正的思想,培育评估参与各方的公正之心。在高等教育评估中,“公正”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规范评估。要做到公正评估首先应该要规范评估,既要规范评估组织工作,也要规范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工作,还要规范参评高校的评建工作。为了确保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规范,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对高等教育评估的工作规范和评估专家的行为规范进行了明确的要求,高等教育评估参与各方应严格遵守这些规范。

2.阳光评估。高等教育评估工作应该是公开、公正、透明的。唯有公开、公正、透明的评估才是有公信力的评估。首先,评估方案应该是公开的,公布评估方案有利于高等学校根据评估方案的要求开展评建工作,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各界有效地对照评估标准监督评估活动;其次,接受评估的高等学校的自评自建工作应该公开,学校的自评报告和自评状态数据应该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再次,评估的程序应该公开,评估专家应该公开,破除评估过程和评估专家的神秘性,评估专家应该严于律己,评估专家的行为应该接受监督;最后,评估结果应该向社会公布,增强评估的透明性。

(三)诚信评估

“诚信”的基本内涵就是诚实不欺,恪守信用。“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现代社会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和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伦理规范。对高等教育评估而言,“诚信”同样重要。高等学校以一种真实的办学状态接受评估,评估专家给高等学校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提高评估的可信度,社会才能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有个真实的了解,高等学校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评建及整改工作。“诚信评估”在高等教育评估中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真实评估。高等学校提供的评估数据要真实可靠,不虚构、不编造办学状态数据;要确保教学数据和教学材料的原始性与真实性,不修改及补做以往的教学材料;师生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常态评估。高等学校要以常态的校园环境、常态的教学秩序、常态的教风和学风接受评估。

(四)民主评估

“民主”常用于表示平等、自主、自由的一种状态。民主不仅仅属于政治范畴,民主还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分配、教育、文化等领域。“社会主义民主伦理观是,在现实社会的民主生活中,人们在尊重人格与权力自主的基础上,为了实现人们对自己事务的自主决定,依靠人的善恶观念、心理、传统习惯和道德舆论来维系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它是民主内化为人的一种心理定势(即内心信念、羞耻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等)的结果”[2]。在研究高等教育评估的民主性问题时,需要首先回答一个问题:“高等教育评估是不是对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干预?”干预是一种为了一定目的而实施的控制和限制,使被干预对象朝特定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评估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干预手段,是政府从宏观上对高等教育的一种监控和管理。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干预是十分有必要和重要的,关键是干预度的把握,是否有利于高等教育更规范、更健康和更快的发展,是衡量政府对高等教育干预度是否恰当的标准。在高等教育评估中开展“民主评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高等教育评估机构、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不能在评估中过度的干预高等学校依法办学的自主权,不能束缚了高等学校的发展。高等学校有权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决定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有的放矢地加强教学建设等。

2.高等教育评估应该是广大师生能够充分参与的评估,广大师生能够参与学校的评建工作,是学校评建工作的主体,同时也应该是学校评建工作的最大受益者。在评估中,广大师生要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高等学校和评估专家要尊重师生们的意见和建议,客观地采纳。

3.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确定评估结论。在确定高等学校的评估结论时,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要尊重各方的意见和评估专家组进校实地考察的意见,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由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有效的集中决策,确定高等学校的评估结论。

(五)高效评估

“高效”的基本含义是效能高,效力大。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都必须消耗一定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因此就存在着资源的节约和浪费问题,以及成本与效益的问题。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美德,在古代,北宋名臣司马光在《司马文正公传家集·训俭示康》中写到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3],即节俭,是有德之人同有的品质,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在当前,我们国家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倡导在社会生活的各领域,要杜绝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通过节约的理念和方式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评估作为一种教育管理活动,在开展评估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对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存在成本和效益的问题。高等教育评估的效益有其特殊性,不以盈利为目的,以追求评估目标的最大化和满足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为其获得的最佳效益。提倡高效评估的意义在于,将务实高效的精神渗透到高等教育评估中,影响评估的参与各方,在评估的各环节都崇尚一种尚俭去奢、务实高效的伦理精神,降低高等教育评估的成本,提高评估资源的利用率和评估的效益。

“高效”对高等教育评估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开展高效的高等教育评估,需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一种片面追求形式,图虚名而忽视内容的形而上学观点、方法和作风。在高等教育评估中,如果形式主义得不到有效遏制,那么将会导致评估信息失真,评估失去公信力。在高等教育评估中,评估的参与各方要带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全面、客观、深入的开展评估工作,确保评估工作的实效和高效,杜绝欺上瞒下、劳民伤财等形式主义的出现。

2.避免铺张浪费。首先要避免盲目建设,造成教育资源浪费,高等学校开展教学建设不能只是为了评估,不能为了达到评估方案中的指标要求,而不切实际的开展教学建设投入,应该根据学校的财力和学校建设需要的轻重缓急有的放矢地开展建设,投入的建设要能真正的产生效益,能为教育教学所用;在对评估专家的接待,应从简,不搞繁文缛节,不能花费大量的钱财高规格的接待评估专家。

[1]伊继东,张绍宗,铁发宪.高等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9:20

[2]荀振芳.大学教学评价的价值反思[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3]孙彩平.教育的伦理精神[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5

猜你喜欢
伦理规范评估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来稿规范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评估依据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