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桑葚菌核病发生与综合治理

2013-08-15 00:43冯永德
四川蚕业 2013年1期
关键词:病果桑果果桑

冯永德

(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

桑葚菌核病俗称白桑果,又称“白果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桑葚病害,一旦发病,发病率高,也是为害果桑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四川果桑产业发展速度很快,它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不但丰富了果品、饮料、食品内容,也促进了蚕桑产业的多元化、市场化发展,因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保健效果好,鲜食和加工兼用,表现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市场发展前景广阔。近几年来,四川桑葚菌核病呈现快速蔓延态势,局部地区为害相当严重。如防治不及时,发病率可达100%,造成毁灭性灾害,对果桑产业发展造成严重伤害,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笔者在探索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提出综合治理措施,仅供同行参考。

1 桑葚菌核病症状

桑葚菌核病包括肥大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和小粒性菌核病。分别由子囊菌亚门的不同病原真菌引起,发病症状也存在一定差异。

1.1 桑葚肥大性菌核病

病果明显膨大呈畸形,花被及子房肿胀,呈乳白色或灰白色,挑破病果后散发出带酒精味的腐烂臭气,病果中心有一块黑色干硬的大菌核。

1.2 桑葚缩小性菌核

病果缩小,质地坚硬,灰白色,表面布有暗褐色细斑点,病葚内部形成黑色坚硬的菌核。

1.3 桑葚小粒性菌核病

桑葚的各小果都可受侵染,病小果显著膨大突出,子房特别肥大,整个病葚呈灰黑色,在各病小果的子房内产生小型菌核。桑果易脱落。

2 传播途径

桑葚菌核病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到次年春季果桑开花期间,遇适宜条件时,土壤中的菌核萌发抽生出子囊盘,盘内子实体上的子囊释放出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助风力传播到雌花上,引起初次侵染。病原菌入侵雌花后,菌丝大量增殖并侵入子房内,先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最后由菌丝形成菌核,菌核随病果落地,果肉腐烂而菌核残留入土越冬。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可引起再次侵染,但由于果桑花期短,当年再次侵染几率很小,往往到翌年春季温暖多雨、土壤潮湿有利于菌核萌发,引起再次侵染。

3 发病规律

3.1 气候条件

该病的发生与果桑开花期间的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开花期间,若雨水多,土壤湿润,天气暖和,则有利于土壤中的菌核萌发和子囊盘抽生,从而使该病严重发生。如春季温暖多雨,土壤潮湿,易发生此病。在花果期如遇阴雨或高温多湿的环境条件时,该病极可能大发生。

3.2 栽培管理

一般通风透光差、低洼多湿、树势弱、上一年发病严重的果桑园发病严重。地势低洼积水、栽植密度大、通风不良、光照不足的果桑园较易发病。

3.3 树龄

树龄和发病率成正相关,树龄越大,发病越重。新栽果桑第1年一般不发病,第2年发病轻微,以后逐年增加。

3.4 病原菌积累

病原菌的积累也是引起该病严重发生的重要因素,一般栽种1-2年发病轻微的果桑园,如不及时进行清园和防治,病情会逐年加重,开花期间遇阴雨温暖天气,容易暴发成灾,甚至颗粒无收。但是,不同的果桑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一般早熟品种最容易感染,中晚熟品种次之。

4 综合治理措施

4.1 农业防治

4.1.1 种植密度与通风。低洼地、通风不良的地块,栽桑密度要小,300~400株/667m2为宜。留养树形应偏高,树干高度70cm以上。栽桑行向要与春季风向一致,有利于通风排湿。既可增加光照,提高桑果品质,又可减少桑葚菌核病的发生。

4.1.2 注意冬剪与施肥。冬季桑树休眠期间,对枝条适当剪梢,并剪除徒长枝、病害枝和枯枝。避免片大水大肥,偏施氮肥,影响树体对病害的抵抗力,造成菌核病爆发。因此,施足腐熟基肥,勿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4.1.3 合理深耕与覆盖。对发病严重的果桑园,在采果后或冬季结合施冬肥对桑园进行1次全面的深耕,可使部分病原菌被深埋土中而不利于其萌发;可以采用地膜满园覆盖或喷布液体地膜,切断子囊孢子传播途径,防效率可达80%左右。

4.1.4 避免间作易感作物。许多农作物和蔬菜都有菌核病,有的能与桑树发生交互感染。其中油菜、大豆、草莓等危险性最大。有的与桑树互感。因此,果桑园不宜套种这些作物,也不宜种茄子等蔬菜,在桑园周围亦应尽量避免栽种。

4.1.5 清除病果。在桑果发育期间经常巡园,及时清除树上和散落到地上的病果,远离果桑园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原菌在果桑园的积累,这是控制来年病情的一项重要措施。

4.2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应重视前期用药,掌握好用药时期是关键。如在桑果发育期或发现病果时再用药,则为时已晚,此时应摘除病果,待来年采取办法加以防治。

4.2.1 土壤消毒。桑葚菌核病的病原主要以菌核状态在土壤内越冬。因此,当田间菌核病严重时,就必须考虑对土壤进行消毒。根据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当气温达15℃左右,子囊盘开始出土时,是地面撒药的最佳时期。667m2用1∶8的硫磺粉:石灰粉5~7kg,均匀撒在田间,可抑制菌核的萌发和杀死刚刚萌发的幼嫩芽管,防治效果很好。

4.2.2 桑树消毒。在萌芽前喷洒石硫合剂或用高锰酸钾2000倍液对枝条及全园进行消毒。

4.2.3 生物防治。采用以菌治菌的方法,在冬季或桑树发芽时,施用邓可酶等进行生物防治,效果较好。

4.2.4 喷药防治。在果桑树开花初期应重视防治,始花期至幼果期,用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交替喷雾,每隔7~10 d喷1次,均匀喷洒枝、叶、果、地面,连续4~5次即可。喷药时,除桑花外,还要对地面、树干、枝条及道路、沟渠等进行全面喷洒,可对该病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严格控制用药安全期,667m2用药液40kg左右,安全间隔期5~7d,在桑果采收前20 d应停止喷药。

猜你喜欢
病果桑果果桑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盐边县果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翠香’猕猴桃黑头病常温贮藏期间生理特性研究
着生母枝节位对桑果梢及桑果性状指标的影响
本是同根生
果桑篱架匍匐式栽培技术
摘桑果
核桃炭疽病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
果桑新品种引种试验及性状分析
我省各地积极筹备召开桑果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