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性疾病与阴虚的相关性探讨

2013-08-15 00:50汪卫东
世界中医药 2013年4期
关键词:阴气卫气失眠症

闫 雪 汪卫东 洪 兰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科,北京,100053)

阴虚是由于阴分不足,津血亏损,滋润、荣养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多由热病之后或杂病日久伤耗阴液,或因五志过极房事不节、过服温燥之品等使阴液暗耗而成阴液亏少,机体失去濡润滋养,同时由于阴不制阳则阳热之气相对偏旺而生内热,故表现为阳相对亢盛的虚性机能亢奋的病理变化。本文主要对阴虚在睡眠障碍性疾病发病中的意义进行论述。

1 睡眠障碍性疾病

睡眠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一项生理活动,它与人的生理、心理功能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令人满意的睡眠,事实上,很多人都有过被各种睡眠问题困扰的经历。据报道,15% ~30%的成年人和10% ~23%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再入睡困难及早醒等睡眠问题[1]。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生活节奏加快,睡眠障碍以其所导致的日益突出的医疗甚至社会问题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有报道显示[2],睡眠不足的人比睡眠充足的人存在更多的健康问题,即使睡眠只减少几个小时,也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减退,而且对于不同性别、种族、健康状况的人来说都是如此。睡眠剥夺还会引起认知能力削弱,其中对记忆力的影响较大。除此之外,睡眠障碍还影响到人们的劳动安全和工作能力[3]。睡眠障碍的高发病性以及对人们生活的直接影响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睡眠障碍的研究。国际睡眠分类(2005年版)中提到的睡眠疾病多达90余种,其中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在人群中的患病率正逐渐升高并引起大家的重视。我国于2002年所完成的一项万人以上睡眠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患睡眠障碍者达45.4%,其中80%没有就医。可见,睡眠障碍性疾病已成为妨害国人健康的严重社会公共卫生问题[4-5]。

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古籍中就有对睡眠相关理论的记载。如《黄帝内经》中通过营卫气血及阴阳学说对“寐寤”进行了朴素而深刻的论述,并形成了营卫睡眠学说和阴阳睡眠学说。但是,长期以来,中医对于睡眠障碍仅仅是以“症”来认识,并非作为一个“病”考虑,故常常被人忽视。在现有中医疾病分类中单独成立的疾病只有失眠(不寐)、嗜睡,而其他很少分类。在古代中医文献中,我们可以查到与睡眠相关的描述如[6]:虚劳不能眠、大病后不得眠、虚劳喜梦、伤寒病后不得眠、温病多眠、温病病后不得眠、霍乱后烦躁卧不安、魇不寐、卒魇死、鬼注、失枕、嗜眠、鼾眠、梦与鬼交通、为鬼所持、夜啼、惊啼以及各科疾病伴随的睡眠障碍,这在《诸病源候论》中阐述较多,而在其他中医书籍中相对较少,有些睡眠障碍在古人不好命名时,多将这些睡眠障碍归属于“奇症”中。王翘楚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以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为基础,对“失眠症”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从肝论治失眠的诊疗方案体系;同时,对失眠的中药如“昼开夜合”的萱草花、落花生叶、合欢花叶进行了药理的研究,创新和发展了中医睡眠医学的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此后于1995年,刘艳骄研究员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医睡眠医学”这一概念,由此中医睡眠医学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现代医学对于睡眠障碍的治疗虽然有其弊端,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对于睡眠及睡眠障碍的研究、探索和临床应用都有巨大的贡献并正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而在中医几千年来的传承和发展中,对睡眠及睡眠障碍的认识也逐渐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的实践经验,如辨证施治、情志疗法、针灸按摩、食疗等至今仍有效的运用于临床。而从病因病机出发,研究睡眠及睡眠障碍性疾病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2 阴虚与睡眠障碍性疾病

阴虚由于阴精不足,阳相对亢盛,而导致在睡眠及睡眠障碍的发生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

2.1 阴虚失眠 中医学对失眠的论述颇多,中医认为失眠,即不寐,亦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

《黄帝内经》从阴阳角度对睡眠进行了阐释。《灵枢·口问》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黄帝内经》认为卫气昼日行于阳经,从足太阳膀胱经开始,阳跷脉为太阳经之别,此时阳跷脉气盛,阳主动,使人目开而寤;卫气夜行于阴经,从足太阴肾经开始,阴跷脉为少阴肾经之别,此时阴跷脉气盛,阴主静,使人目合而寐,若因外邪侵入人体,导致脏腑机能紊乱,卫气仅护卫在脏腑之外,运行于阳分,不得入阴,因而入睡困难,导致不寐,但当人体阳气满,阴气虚时,阳不交阴产生不寐。《灵枢·寒热病》曰:“阴足乔阳足乔,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灵枢·大惑论》:“阳气满则阳足乔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暝矣。”《灵枢·邪客》言:“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足乔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暝。”是说邪气逆藏于脏腑,则卫气不得入于阴分,故偏盛于阳。阳偏盛则阳陷,陷者受伤之谓,阳盛阴虚,故目不瞑。行于阳分则形成阳气偏盛,阳气偏盛则阳足乔脉气冲塞,卫气无法入于阴分,而导致阴虚,阴虚则目不能闭而难以入眠。《内经》的这些论述指明,由于阴精不足、或脏气不足,均会醒寤而难以睡眠,而阴虚是导致失眠的主要原因。《伤寒论》71、76条中记载了“虚劳虚烦不得眠。”《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是酸枣仁汤治疗阴虚失眠的最早记述。《伤寒六书》中说阳盛阴虚则昼夜不得眠,盖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卧安,若阴为阳所胜,故终夜烦扰而不得眠也。《诸病源候论·卷之三·大病后不得眠候》认为:“大病之后,脏腑尚虚,荣卫未知,故生于冷热。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明·李中梓《医宗必读·不得卧》提出了不寐的症候与治法,其中就有“一曰阴虚,血少心烦,酸枣仁一两,生地黄五钱,米二合煮粥食之。”清·叶天士《医效秘传·不得眠》认为失眠症的主要病机是:“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安卧,若阴虚为阳所胜,则终夜烦扰而不眠也。”《症因脉治·不得卧论》记载心血虚不得卧之治:“阴虚则必阳旺,故心血不足,皆是火症。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治宜滋阴降火,用归芍天地煎,黄连安神丸。虚人,天王补心丹。”

现代临床调研[7]亦发现阴虚火旺型失眠发病率较高。吉良晨[8]认为不寐的原因总是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所以不寐之证以虚为多,治疗的原则应重在脏腑的调治,如调补心脾,滋阴降火,益气宁神和胃化痰等等,大抵虚症多由于阴血不足所致。研究[9]发现阴虚体质为失眠症的易感体质之一。刘瀚阳等[10]收集临床治疗的98例失眠病例,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进行体质类型辨析,并按体质类型分析其治疗用药规律,发现失眠者的体质类型以气郁质、湿热质和阴虚质最多见。唐文超等[11]汇总359例确诊的失眠症患者与157例正常对照组人员在中医体质分类量表得分结构上的差异和共性,认为阴虚质为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对于失眠的治疗不能局限于常规的肝火扰心、痰热内扰、心胆气虚等辨证,而应从失眠症阴不纳阳,阳不变阴的根本病机出发,标本兼治,才能收到好的疗效。

2.2 阴虚睡眠盗汗 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名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对盗汗的名称作了恰当的说明:“盗汗者,睡而出,觉而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首先记载了盗汗的名称,并认为由虚劳所致较多。《三因极-病证方论·自汗论治》:“睡著汗出,即名盗汗,或云寝汗。”

阴虚盗汗一名,见于《赤水玄珠·汗门》,是因里阴不足,里阳相对亢盛所致的入睡汗出,醒则汗收之症。亦因阴阳消长有时而成。入睡时机体阳入阴出,阴本不足,出则里阴尤虚;阳本相对较盛,入里与阴虚相比尤多,阴阳失衡,盛阳无配则外浮,浮则携阴津外出而汗。人寤则阳出阴入,阳出则表固故汗收。因其汗出在人寐时而不觉,故称之为盗汗。朱丹溪亦对盗汗的属性进行了概括,认为其属阴虚、血虚。《景岳全书·汗证》对汗证作了系统的整理,认为一般情况下盗汗属阴虚。《医学心悟·自汗盗汗》:“其盗汗症,伤寒邪客少阳则有之,外此悉数阴虚。”明·虞抟《医学正传·汗证》言:“盗汗者,寐中而通身如浴,觉来方知,属阴虚,营血之所生。”《证治准绳》曰:“虚劳之病,或得之大病后阴气未复,遗热尚留;或得之劳役、七情、色欲之火,衰耗阴精;或得之饮食药味,积成内热,皆可以伤损阴血,衰惫形气。阴气既虚,不能配阳,于是阳气内蒸,外为盗汗。”《医略六书·内因门》:“盗汗属阴虚,阴虚则阳必凑之,阳蒸阴分,津液越出,而为盗汗也。”证见盗汗、烦热、口干。《临证指南医案·汗》言:“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笔花医镜·自汗盗汗》:“盗汗为阴虚,自汗为阳虚,然亦有秉质如此,终岁习以为常,此不必治也。”

现代对阴虚盗汗亦多有报道。简亚平[12]认为阴虚内热,以致阴精亏虚,虚火内生,阴津被扰,不能自藏而外泄出汗而见盗汗,以青蒿鳖甲汤治疗23例,总有效率95.6%。陈琼科[13]亦选用青蒿鳖甲汤加味治疗盗汗32例,有效率87%。李美珍[14]认为阴虚盗汗(以心、肺、肾阴虚为主)为临床盗汗最常见的证型,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等加减治疗。李岩等[15]认为盗汗以阴虚火旺多见,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100例均获良效。屈历涛[16]以滋阴、清热、潜阳、敛汗之法,用知柏地黄汤加味治疗盗汗84例效果显著。

2.3 阴虚梦遗 有梦而遗精者称为梦遗。《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首先提出“梦失精”,即梦遗的概念,并认为是虚劳所致。《华佗神方》中指出“遗精”“心虚遗精”“虚劳遗精”和“阴虚遗精”诸治疗方药,将“梦遗”单独列出。《景岳全书·遗精》:“因梦而出精者,谓之梦遗。”

阴虚是梦遗的主要病机之一,阴虚火旺,扰动精室而为梦遗。明·赵献可《医贯》云:“肾为阴,主藏精,肝为阳,主疏泄,是故肾之阴虚,则精不藏,肝之阳强,则火不秘,以不秘之火,加临不藏之精,除不梦,梦即泄矣。”强调了梦遗治从肝肾,主要应以滋阴泄相火为主。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言:“以不梦而自遗者,心肾之伤居多,梦而后遗者,相火之强为害。”明·楼英《医学纲目》总结梦遗治法有五:“其三,思想伤阴者,洁古珍珠粉丸、用蛤粉、黄柏,降火补阴是也。”《证治准绳》云:“肾为阴,主藏精。肝为阳,主疏泄。阴器乃泄精之窍,是故肾之阴虚则精不藏,肝之阳强则气不固。若遇阴邪客于其窍,与所强之阳相感,则精脱出而成梦矣。所谓阳强者,非脏之真阳强也,乃肝脏所寄之相火强耳。”

现代研究中,张强等[17]认为梦遗多数病例证属相火妄动,一派阴虚火旺之征,以加味固精汤治疗梦遗25例,有效率88.5%。邹世光等[18]认为梦遗乃血气未足,相火妄动,扰动精室所致,拟五黄止遗饮以滋阴清妄动之相火,治疗130例,有效率95.4%。王克非等[19]认为梦遗的治则当以清心安神,滋阴降火为主,以黄连清心饮加减治疗16例心肾不交型梦遗,疗效显著。

3 结语

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某些睡眠障碍性疾病与阴虚之间所具有的联系。阴虚既为病理失调,同时又可作为病因导致机体脏腑功能失调,如此恶性循环,以致病势日进,变证丛生。注意阴虚在某些睡眠障碍发病中的特定意义,辨证施治,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1]赵郝锐.睡眠障碍研究进展及动态[J].社区医学杂志,2009,7(13):38-39.

[2]Walsh JK.Insights into the Public Health Burden of Insomnia[J].Sleep,2006,29(2):142 -143.

[3]Hossain,Jamil LA,Parvez R,et al.Subjective fatigue and subjective sleep iness:two independent consequences of sleep disorders[J].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2005,14(3):245 -253.

[4]苏应龙,王智光.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8):669-670.

[5]吴枫.睡眠障碍概述[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8,15(9):2-3.

[6]刘艳骄,高荣林.中医睡眠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

[7]钱彦方,骆斌.失眠症辨证论治疗效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1):51 -54.

[8]常彪,金玫.吉良晨治疗不寐证经验初探[J].北京中医,2001,20(1):7-8.

[9]闫雪.平和、阳虚、阴虚和痰湿体质夜间睡眠生理参数的比较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69-71.

[10]刘瀚阳,孙广仁.98例失眠症的体质辨析[C].全国第七届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30-32.

[11]唐文超,黄韬,黄平,等.359例失眠症患者中医体质特点分析[C].全国第四次中医科研方法学暨花生枝叶治疗失眠症研究成果汇报学术研讨会专家讲课和学术论文集,2009:246-248.

[12]简亚平.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盗汗23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8):24.

[13]陈琼科.青蒿鳖甲汤加味治疗盗汗症3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12):828 -829.

[14]李美珍.谈盗汗用药组方[J].甘肃中医,2011,24(6):3 -5.

[15]李岩,牛红.加味酸枣仁汤在治疗盗汗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5):41 -42.

[16]屈历涛.知柏地黄汤加味治疗盗汗84例[J].国医论坛,2011,26(2):27.

[17]张强,张爱民,张殿龙.加味固精汤治疗梦遗[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18):1067.

[18]邹世光,王爱民,张琴.五黄止遗饮治疗未婚青少年梦遗[J].湖北中医杂志,2003,25(12):41.

[19]王克非,张军武,时桂华.心肾不交致频发梦遗证治[J].中医药信息,1999,16(4):36 -37.

猜你喜欢
阴气卫气失眠症
基于“卫气稽留”论治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从“阴气”概念探讨芍药“益气”功效在经方中的应用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新九针治疗失眠症验案1则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此情可待》中道家思想的体现和嬗变
卫气:保护人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青梨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