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高等教育与现代化水利人才的培养

2013-08-15 00:55
关键词:水利水资源现代化

王 会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

水利事业关系国计民生,而现代化水利人才是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利高等教育,不断培养水利现代化需要的高素质水利人才。

一、水利现代化概念的提出

水利事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产业,关系着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的顺利进行。目前,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经济迅速发展,对水利事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1999年,时任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提出了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水利思想;2001年,他进一步提出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思想[1]。资源水利要求把水资源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发展的同时,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开发和综合管理;现代水利要求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为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水利现代化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遵循自然规律进行水利事业的开发,其重点是把水利与经济发展更加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在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更加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配置。

实现水利现代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一要实现水利观念的现代化,即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要求,努力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做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从人类肆意向大自然索取,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转向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水资源是人类宝贵的战略性资源;从防止水对人类的侵害转向减少人对水资源的破坏;从以需定供转向以供定需。二要实现生产技术和装备的现代化,即水利发展要与时俱进,广泛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等自然灾害,使用现代化技术装备治理污染,修复生态环境,进行河流流域的规划和设计施工。三要实现水利管理的现代化,即运用现代化管理体系、现代化管理手段和现代化管理法规进行水利现代化事业的管理。除此之外,在以改造自然、工程建设为主的传统水利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综合技术、经济、环境、生态、社会等各个要素的新的水利理论。而要实现水利现代化,必须以创新人们的观念为着眼点,培养人们水利现代化的意识,水利高等教育肩负重要使命。

二、我国水利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高等教育为我国现代化水利事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优秀水利人才,在推动我国水利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中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60多年来,水利高等教育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与时俱进,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水利教育体系,各类专业水利院校数量不断增多,办学条件和专业设置不断得到完善,现代水利人才培养规格和层次日益趋向合理化,为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水利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水利高等教育高度关注并且主动适应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积极探索改革创新思路,使水利高等教育紧跟时代步伐,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一是水利类所包含的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以及农业工程类的农业水利工程和环境与安全类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专业不断增多。二是研究生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目前,河海大学、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郑州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中国水科院等一大批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均招收水利学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一些学校可以自主培养水利工程硕士。三是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一些高校自主设置一批新的学科、专业,以适应水利现代化对人才的需求。

第二,水利高等教育积极与国际接轨。为了培养更多水利现代化急需的水利人才,实现水利事业更好的发展,水利院校主动面向世界,积极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水利院校的成功经验,根据水利市场人才的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我国水利院校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一些水利院校与国际上技术发达的水利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于2002年与美国开展“1+2+1”人才联合培养,2006年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项目。

第三,水利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水利专业高校毕业生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综合能力都有很大提高。例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了“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培养特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毋庸讳言,我国水利高等教育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水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影响,水利高等院校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还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水利专业毕业生的质量有待于提高。二是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操作脱节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主要表现在水利专业毕业生对行业情况了解甚少,不熟悉我国现有的水情,对目前水利存在的问题以及治水思路、治水理念认识比较浅薄,缺乏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节约、配置方面的理论知识。三是水利院校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虽不断增长,但专业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有所下降,高层次技术人才不足,毕业生实践能力差;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淡薄,学生的综合素质还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

当前,我国水利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给水利高等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国际化趋势。在这一趋势下,水利高等教育需要加大开放办学的力度,加强与现代水利技术强大的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魄,大力吸引留学归国学者和海外高层次水利专门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水利人才。二是现代化的趋势。现代化水利概念的提出,要求水利高等教育按照“科教兴水战略”和“人才兴水战略”标准,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大力开展基础性、战略性、未来性的问题研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面向水利现代化的高新技术,为水利现代化建设培养创新型的水利人才。三是产学研相结合的趋势。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环境以及企业和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资源,实现水利高等教育与水利工程和水利科研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水利高等院校要以水利建设为主战场,积极主动地、全面广泛地带领学生参与重大水利活动和治水实践,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水利高等教育的新使命

水利现代化是实现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水利现代化的实现需要现代化的高素质水利人才的积极参与,而高素质的水利人才需要水利高等教育的培养。水利行业正经历着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水利院校培养更多知识面广、专业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更好地担当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

(一)现代水利对水利人才的新需求

首先,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水利建设发展迅速,水利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水安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重大的自然环境问题,如水系污染、江河断流、生态环境恶化等。过去对水利人才的培养更多地是注重学生的水利工程能力,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更多地开始关注水环境,这就需要培养具有水文化素养的新型水利人才,要求其本着人水和谐的理念,以水资源为实施水利工程的前提,懂得水资源的配置与保护。

其次,由于科技迅猛发展以及我国水利企业与国际市场的密切关系,当代水利已经不完全是工程问题、技术问题,而是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复杂工程,这就需要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丰富文化素养的复合型水利人才。复合型水利人才主要体现在学科交叉,知识融合,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高层次的水利复合型人才各个方面全面协调发展,既懂得水利工程技术又懂得如何进行社会管理,符合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趋势。

第三,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合作与竞争不断加强,国际竞争更多地体现为人才的竞争,我国的水利事业要想在国际水利建设管理和科技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现代化理念的创新型水利人才。创新型水利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更要勇于打破常规,开拓创新,在实践中展现出良好的专业技能、业务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懂得将水利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现代水利人才的培养

现代水利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保障我国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建设一支适应水利现代化要求的水利人才队伍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根据水利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现代化水利发展对水利人才的新需求,将现代化水利人才的培养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培养具有水文化素养的现代水利人才。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实施,不仅需要传统水利工程学科方面的人才,还需要掌握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和基本技能的水利人才。水利高等教育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治理等传统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水资源节约、保护和配置理念的灌输,强化学生对水资源的认识,在学习水利工程过程中灌输人水和谐的理念。

第二,培养具有相关知识的复合型水利人才。水利高等院校要优化学科设置,在努力培养学生学好水利水电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其他领域知识、能力、思维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为“水利+信息技术”、“水利+生态环境”、“水利 +管理”、“水利 +法律”等多种类型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2]。另外,学校要通过大量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浓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形成“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和高尚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

第三,培养具有现代化视野的创新型水利人才。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要求,是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方法。要解决我国水利事业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困难和矛盾,同样需要创造性的方法加以解决。水利高等教育要密切关注水利事业信息化、国际化等发展趋势,改革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方法,大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渊博、能力出众、视野宽广的创新型水利人才。通过加强与国际院校的交流、合作、竞争,提升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培养学生较强的成功意识和爱国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和现代化观念的优秀创新型水利人才,解决水利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矛盾,推动我国水利事业与时俱进,在世界水利建设工程中展现中国力量。

第四,培养基础厚实的实践型人才。长期性和艰巨性是我国水利建设的基本特点,这一特点决定着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利管理的顺利完成不仅需要高层次的水利管理人才,还需要具有“献身、求实、负责”的水利精神的实践型人才,以此保证我国水利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水利高等院校要与水利行业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才供需互动关系,密切与水利部门合作,实施“学校—企业—学校—企业”的教学实践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与水利行业的密切联系,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具体实践中检验课本知识,弥补不足之处,不仅有利于改变我国水利高校毕业生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严重的情况,更能够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实践型水利人才。

[1]刘德富.中国水利现代化与水利高等教育[A].水电论坛报告文集[C],2004.

[2]魏有兴.构建与水利事业大发展相适应的水利高等教育[J].水利发展研究,2011,(8).

猜你喜欢
水利水资源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