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山林区林木种苗发展现状与思考

2013-08-15 00:44张建荣
山西林业 2013年1期
关键词:种苗苗木培育

张建荣

(山西省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岚县 035200)

林木种苗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确保造林绿化质量和生态建设的关键。黑茶山林局从2007年开始就提出种苗强局的发展思路,基层各单位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响应,大部分单位种苗业从无到有,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有效促进了种苗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但由于林木种苗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种苗强局的发展现状令人担忧,对此一定要客观分析种苗业发展的现状,寻找差距,为种苗强局的发展建言献策,最终实现种苗强局的目标。

1 种苗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1.1 国有育苗基地少且基础设施差

黑茶山林区目前除了有2个6.67hm2以上的大型苗圃外,多数基层单位育苗基地短缺。有的苗圃是近几年才建立起来的,有的苗圃地经过多年的经营,病虫危害严重,还有的苗圃地是以前垫出来的,土层薄得已不适宜再育苗。再加上基础设施差,育苗成本无形中加大,创收能力不足,竞争能力也低。

1.2 改革力度和经营理念严重制约种苗产业发展

种苗产业是一项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区域特点比较突出的产业,受市场的影响非常大。国有育苗单位的经营理念受计划经济的束缚,一是靠政策、二是等项目,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从生产的组织管理到苗木销售全过程,没有建立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产量与市场相互衔接的合理运行机制,导致种苗生产的不平衡性和盲目性;社会需求和苗木生产脱节,要么生产过剩、产品积压,要么苗木短缺;各育苗单位在经营理念上都看重短期效益,忽视了种苗生产的长期性,看见种苗市场好才育苗,用这样的育苗理念指导育苗生产,其结果只能是加大育苗成本,没有市场竞争力。

1.3 种苗建设投入不足,缺乏长期经营的有效机制

林局对种苗建设的投入靠的是项目,除现有的2处固定苗圃外,各育苗单位都是近几年才开始培育苗木的。 1998年至2007年的10年中,育苗单位收不抵支,坚持下来的很少,这主要是育苗单位没有种苗建设资金、缺乏育苗信心,没有把长期性的工作进行长期化管理。

1.4 适销苗木不多,市场竞争力不强

2007年以前,全林区培育苗木以自给自足为主,从2007年开始才制定出种苗强局战略,掀起了又一轮培育苗木热潮,但由于市场以大规格绿化苗木为主,该局的苗木培育起步迟,在市场上没有优势、缺乏竞争力,更谈不上创收强局。

1.5 严格财经制度加大了国有育苗单位的生产成本

和老百姓个体育苗的生产成本对比一下就不难看出,同样做1.0万元的工程,国有育苗单位还要支出500余元的税费、1 000余元的管理费用,合计开支11 500余元;而个体育苗户既没有税、管理费,又没有工资的支出,还可以节约费用1 500元,实际开支仅有8 000元。相比之下,国有育苗单位要比个体育苗户多开支3 500元。这正是老百姓育苗投资小、成本低、效益高的原因。

1.6 种苗市场监管不力,给个体育苗户占领市场赢得了主动

个体育苗户基本是无证经营,但政府为了发展经济,积极支持个体育苗,加上个体育苗投入足、成本低、管理到位,苗木产量和质量相对不错,占领市场的机会很大,对国有育苗单位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

2 种苗强局战略实施的几点建议

2.1 加大种苗基地建设,夯实种苗强局之基

当前林区种苗基地参差不齐,大部分育苗单位还是小打小闹,仅限于完成林局下达的任务,没有规模生产能力,生产条件落后,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种苗发展的需要,育苗单位对种苗基地的需求十分迫切。因此,林局首先应考虑的是如何让育苗单位拥有真正的种苗基地,这里所说的真正不是指面积在百亩以下的、没有育苗条件的基地,而是指面积在数十亩、数百亩的、具备育苗条件的基地,且有健全的领导机构和营销队伍。否则,全局种苗产业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占领阵地、赢得主动。

2.2 确实转变育苗观念,筑牢种苗强局思想理念

全局各育苗单位首先要树立一种信念:种苗产业大有希望,是强局之路;其次要改变两种做法,即改变计划经济时代的那种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做法,改变只培育不经营、重数量轻质量、重生产轻销售的做法;第三要确立“三个”观念,即确立坚定不移地实施种苗强局发展战略的观念,确立抢占绿化苗木市场的观念,确立政策引导、统筹谋划、协调发展的观念;第四要建立“四种”合理的运行机制,即投入与产出机制、成本和效益机制、产品与市场机制、产量和需求机制,绝不能盲目投入、粗放经营;最后要客观认识育苗工作的本质。育苗工作是一项艰苦的、长期的、持久的、讲奉献的工作,育苗工作科技含量高,受市场影响大,需要各育苗单位有一批接一批的育苗工作者去辛勤付出。

2.3 加大种苗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保持种苗建设的连续性

连续的资金投入是种苗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种苗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商品,要实现市场化经营,就得有品种多样和规格不同的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这样种苗产业才能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才能实现生产与销售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种苗产业必须要有连续投入的计划,尤其是目前市场需求量大的绿化大苗,更不是三五年就能培育出来的,在培育过程中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就显得尤其必要。

2.4 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保证种苗产业顺利发展

集约化经营是种苗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区别于粗放经营,集约化经营首先指的是科学生产,在苗木培育过程中,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采用先进的育苗技术,注重先进成果组装配套。采用先进的栽培模式和栽培措施,坚持科技创新,加快选择、引进和改良培育,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其次指的是精细管理,一是包括育苗的各道工序,都要严格管理,不能忽视,从整地、作床、种子消毒、覆土、幼苗管理到大苗定植的辨别阴阳面,必须严格按照育苗程序作业;二是指林局对各育苗单位的管理,育苗任务必须作为硬指标,要进行奖优罚劣;三是指的是市场化销售,培育出来的苗木一定要紧密联系市场需求,什么规格的苗木好销售、利润高就优先出售,以获取最大的利润。同时,集约化经营也是降低苗木成本、缩小与个户育苗成本差价的主要途径。

2.5 进行信息化管理,优化种苗产业发展捷径

信息是种苗产业发展的指路明灯,准确的市场信息能帮助树立培育苗木的信心;能给育苗者提供各种苗木的供需信息;能帮助确立种苗产业的发展方向;能帮助找到种苗基地自然条件与苗木生物学特性的结合点,为科学规划、科学种植提供依据;同时能使种苗信息及时传到用户那里,为种苗走向市场提供捷径,还能使种苗产业避免盲目生产、无序竞争,彻底解决产品销不出、效益上不去的困境。

2.6 健全种苗执法,规范种苗市场,为种苗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近年来,社会育苗热潮空前高涨,无证经营现象十分普遍,苗木的品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到种苗的信誉度和市场占有率。为杜绝劣质苗木进入市场破坏造林绿化成果,一是要抓紧抓好种苗执法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检查和舆论监督;二是要尽快制定常用造林树种苗木培育标准,实行标准化育苗;三是规范种苗市场,真正地让良种壮苗进入各项造林绿化工程。

猜你喜欢
种苗苗木培育
鼎牌种苗有限公司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苗木供求信息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
小小种苗不简单 一年赚回上百万
高锰酸钾在种苗上的应用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