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动态

2013-08-15 00:50
石油化工应用 2013年6期
关键词:汽油页岩装置

ecorpStim推出不可燃液态丙烷压裂技术

eCORP International子公司 eCORP Stimulation Technologie(简称ecorpStim)日前推出一项能使丙烷压裂液不可燃的丙烷相关技术。

此前,ecorpStim已经成功证明纯液态丙烷可用于碳氢化合物储集岩压裂。作为碳氢化合物水力压裂的替代法,液态丙烷压裂是对环境无害的天然的油气开采方式。ecorpStim装置设计提供避免使用丙烷和开采天然气带来的可燃性危险的多层隔绝与保护,并且压裂过程完全自动化,远程控制,无人曝露在这样的危险环境中。此次ecorpStim的创新将进一步确保液态丙烷压裂过程的自身安全性。通过使液态丙烷不可燃,按情况使用丙烷进行压裂的安全风险显著减少。eCORP首席技术官 Robert Lestz称:“这是用非水替代品来对页岩气储层进行压裂改造的重要进展。通过利用丙烷这种源自石油和天然气储层的液态物体,我们可以尽量减少对油气层的破坏,同时也无需耗费水或处理废水。通过使液态丙烷不可燃,我们进一步减轻了部分人可能对过程安全性的担忧。”

目前,该技术已提交了专利申请,并启动了进一步的测试和实验,以证明其环境安全性和商业可行性。eCORP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John Thrash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致力于确保操作等各个方面的安全性,并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和环保方面提供方法。

世界首套GSP干煤粉气化装置实现多项技术突破

神华宁煤集团对世界首套GSP干煤粉气化装置进行改进运行获得巨大成功,打破了世界顶尖技术的壁垒,将起初不成熟的技术打造成引领世界煤气化技术发展的示范,使神华宁煤集团在煤化工领域赢得了主动权和发言权。目前整套气化装置已连续安全运行500多天,创下了气化装置试车以来安全运行的新纪录。源自德国西门子公司的GSP干煤粉气化技术在实验室数据分析中具有设计理念先进、煤种适应性强、技术指标优越、自动化水平高等特点。但这套世界上首次投入应用的尖端技术装置在神华宁煤集团公司煤制烯烃项目中投入应用后,出现了煤粉流量波动大、管道设备易磨损、粗煤气带灰含量大等问题。神华宁煤集团克服外方拖延不配合等不利因素,大力开展技术攻关,使装置的稳定运行周期大幅提高,实现了五台气化炉中“四开一备”的运行目标,日产甲醇量超过设计产量,最高时突破日产5 500吨以上。

国内首个页岩气时频电磁试验项目通过验收

东方物探综合物化探处承担的国内首个页岩气时频电磁试验项目通过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评估验收。

在两年多的研究过程中,东方物探综合物化探处采用时频电磁法专利技术,在南方碳酸盐岩发育区开展非地震勘探攻关工作,通过采集并测定实验区页岩和其他岩石标本,分析富有机质页岩的物性特征,研究富有机质页岩电磁特性和极化机理;通过采用多分量联合反演技术提高分辨率;通过结合钻井、地震、重磁等资料的联合约束反演技术和综合解释技术圈定页岩气“甜点”区,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页岩气的非地震勘探模式并形成勘探规范。

经过实物工作量评估、绩效考评和成果答辩,专家组一致认为这个课题实物工作量超额完成合同和设计要求,成果内容丰富,在电磁法富有机质目标探测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专家组同时认为,针对页岩气的时频电磁法勘探方法新颖、潜力大,为非地震勘探开创了新的局面,提供了新的思路,注入了新的活力。

船用柴油燃料面临LNG的竞争

欧盟要求,2015年1月1日,行驶在波罗的海、北海和英吉利海峡排放管制区(ECAs)内的船只燃料硫含量从1%降至0.1%,船运界已经开始评估液化天然气(LNG)替代低硫柴油是否经济可行。壳牌公司计划将两艘在莱茵河上运输原油和油品的船只所用燃料完全改为LNG。Wood Mackenzie公司认为,当前全球船用燃料市场规模已达2.5亿吨/年,船用LNG市场发展空间很大。欧洲委员会已拨款21亿欧元计划2025年前为欧盟10座港口配备LNG加气站。目前,只有挪威和瑞典有小型LNG加气站。

分析人士认为,以LNG为燃料的船用发动机技术已开发成功,现在需要企业和政府部门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LNG船用燃料大规模应用。目前LNG大规模应用面临两方面挑战,一是在船上放置合适的LNG燃料箱,因为LNG体积较大;二是选择合适的LNG加注站地点。

煤基聚丙烯催化两课题通过评审

中科院银川科技创新与产业育成中心院地合作项目——煤基清洁聚丙烯催化技术研究、国产主催化剂在煤基均聚聚丙烯Novolen工艺的应用两实施方案,日前在西安通过中科院和宁夏科技厅组织的评审。

据了解,两项目实施方案的调研和设计工作由神宁集团煤化工分公司研发中心完成。煤基清洁聚丙烯催化技术研究项目针对神宁集团煤基清洁聚丙烯生产关键技术与工艺,开展新型非邻苯二甲酸二酯型聚丙烯催化剂的实用化研究;国产主催化剂在煤基均聚聚丙烯Novolen工艺的应用项目针对神宁集团年产50万吨煤基聚丙烯生产关键技术与工艺,开展替代进口催化剂的均聚聚丙烯国产主催化剂的实用化研究。

据悉,这两个项目均以神宁集团和中科院化学所联合实验室为依托,紧密联系实验室研究成果与规模化生产,开展催化剂合成、丙烯聚合原理、工艺参数和聚合物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为降低聚丙烯产品生产成本、开发清洁绿色聚丙烯产品奠定理论基础、提供技术支持。

南农大生物除草剂实现成果转化

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研制的生物除草剂专利技术产品“菌克阔”,日前以800万元专利使用费将该产品在华东地区的独家使用开发权转让给江苏东宝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菌克阔”是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历经8年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真菌菌株发酵生产的生物除草剂,在生产原料、生产工艺以及环境适应性方面有重大突破。与目前国内市场上使用的进口生物除草剂相比,该产品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利用农作物秸秆、麸皮等农产品下脚料作为原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二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高温高湿季节,“菌克阔”施入田间不仅能够加速发挥除草效果,还能借助还田秸秆等有机质进行二次发酵,加速秸秆腐烂,降低秸秆还田对作物苗期生长的影响;三是该产品克服了杀虫谱单一、环境适应性低等生物除草剂的瓶颈问题,可广泛应用于农田、绿地以及受外来杂草入侵地的杂草治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含PVC垃圾焚烧技术取得突破

消除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剧毒物质二噁英是一道公认的世界性难题。4月12日,宜春市实用技术研究所宣布,他们已经完成了垃圾无烟焚烧新工艺技术的研究工作,建成一套千吨级垃圾无烟焚烧装置。该装置对PVC(产生二噁英的主要物质)为主要成分的化工垃圾进行处理试验,获得满意效果,在成功实现带水垃圾无烟焚烧的同时,还可用余热来发电。采用该技术焚烧低热值带水垃圾时,既不用在垃圾中添加任何化学药剂与化石燃料,也不用向垃圾焚烧烟气中二次喷燃液化气或天然气,同时所产烟气也无需活性炭吸附和布袋过滤等后处理工序。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该装置的燃烧效率为97.6%,烟气中二噁英类含量0.039 mg/m3,氮氧化物(NOx)146 mg/m3,一氧化碳(CO)22 mg/m3,均大大低于目前垃圾焚烧国家标准和欧盟标准的限值,烟气中未检出二氧化硫(SO2)、氯化氢(HCl)。

金陵石化更换新型加氢精致催化剂

近日,金陵石化公司年产两百五十万吨柴油加氢装置更换一百八十七吨FHUDS-6新型加氢精致催化剂装填工作全部结束。此次装填新型催化剂是该公司为柴油加氢装置满足七月一日后南京国四柴油的市场需求,规模化生产国四、国五柴油所做的技术准备。

丙烯/1-丁烯共聚方法获发明专利

近日,由中国石油石化研究院开发的一种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树脂的制备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发明突破了现有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制备技术中,气相聚合方法只适用于气相法聚丙烯装置的局限性,同时弥补了采用惰性溶剂聚合产品后处理过程繁琐的不足,适用于本体聚合聚丙烯装置生产共聚产品。

均聚聚丙烯低温冲击强度、热封温度和透明性相对较差,限制了其在包装材料方面的应用。通过丙烯与α-烯烃无规共聚可有效提高聚丙烯的透明性,降低树脂的起始热封温度。共聚产品同时还具有高透明度和柔软性等优点,可与其他一些透明树脂相媲美。石化院科研人员使用MgCl2负载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通过本体法聚合工艺条件优化以及外给电子体的筛选及复合,使丙烯与1-丁烯的共聚反应催化剂活性与丙烯均聚反应相当。得到的共聚产物具有良好的颗粒形态和适宜的粒度分布,较低的熔点,高透明性,低二甲苯可溶物,较高的冲击强度以及模量,可用于BOPP薄膜或CPP薄膜的生产。

国产抗氧阻聚剂跻身世界先进

近日,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分公司年产8万吨制苯装置,使用北京斯伯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制的新型抗氧阻聚剂产品后,再沸器运行周期延长至6个月,彻底破解了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的瓶颈问题。综合来看,该产品与之前使用的进口同类抗氧剂相比优势明显。这标志着国产新型制苯装置抗氧阻聚剂产品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海洋工程公司自主研发GC—506C交联剂取得突破

海洋工程公司工程院自主研制的GC—506C交联剂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全部符合甲方性能要求,成功应用于现场施工作业。

GC—506C调剖堵水交联剂与聚丙烯酰胺或类似聚合物配伍性能良好,配制的液体体系具有基液黏度低、成胶时间在10小时至25天范围内连续可调和成胶后凝胶强度高等性能,能够满足40~80℃油藏调剖、堵水、深部调剖和大剂量调驱的技术要求,能够对高渗透层(段)形成有效封堵。

新疆油田致密油直井压裂技术国产化

经过3天紧张施工,针对致密油勘探的吉36井三层压裂改造顺利结束。这口直井压裂采用的压裂设计、压裂液和桥塞分簇射孔联作技术已实现自主化和国产化,与国外技术相比,可降低成本40%。

致密油属于非常规资源,必须通过体积压裂改造才能获得高产。对致密油进行压裂改造的关键技术主要从国外公司引进,不仅成本高,而且不利于规模应用。新疆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对致密油压裂技术进行攻坚。2012年,新疆油田致密油勘探全面展开并取得重大突破。其中,自主研发的技术逐渐应用到不同的压裂施工中,为致密油直井压裂技术实现自主化和国产化奠定了基础。

中国煤制烯烃项目面临挑战

预计到2017年中国将有600万吨/年煤制烯烃产能投产,虽然其中大多数项目还尚未获得政府批复核准。美国能源信息管理署(EIA)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3.31%,而天然气储量仅占1.65%,石油储量也只占1.39%。近年来,虽然中国的石化产品产能持续增长,但是仍然不能摆脱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

2005年至2012年,中国聚乙烯产能翻了一番,从520万吨/年增加到1 030万吨/年,但进口量也有所增加,从520万吨/年上升到770万吨/年。中国一些地区的煤价约为25美元/吨,从理论上来讲,煤制甲醇、甲醇再制成烯烃和聚烯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然而,中国本土的一些条件使得煤制烯烃项目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好。中国塑料生产厂大部分位于沿海地区,而计划的煤制烯烃项目远在内陆,如陕西、山西和内蒙古。即使能够解决烯烃的运输问题,煤制烯烃的高价值副产物,如燃料气、大分子烯烃和汽油的产量较小,不能满足建设相应下游加工装置的规模需要,生产商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在当地直接销售。此外,许多地区水资源紧缺,而煤制烯烃项目耗水量很大,这会使当地水资源供应进一步紧张。

煤制烯烃项目的另外一个挑战是碳排放高,达到7.1至10.6吨二氧化碳/吨烯烃,而石脑油裂解制烯烃仅为1.5至3吨二氧化碳/吨烯烃。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弱碱三元复合驱通过验收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北二区西部历时7年攻关的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工业性矿场试验通过大庆油田验收。该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可提高采收率28%,标志着大庆油田基本形成了弱碱三元复合驱开发模式。该现场试验取得了6项技术成果:优化了二类油层石油磺酸盐弱碱三元复合体系配方;取得了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28%的效果;明确了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动态变化规律;形成了“梯度增黏、均衡压力”综合调整模式;形成了“化学防垢为主,物理防垢为辅”的清防垢技术;形成了弱碱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处理技术,为大庆油田原油4 000万吨持续稳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中国石化扬子石化甲苯甲醇甲基化工业装置完成工业运行试验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甲苯甲醇甲基化工业装置完成工业运行试验,运行试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石化成为拥有甲苯甲醇甲基化专有技术的公司,开辟了石油资源与煤炭资源结合并综合利用的新途径。该装置由中国石油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提供工艺包和专有催化剂,洛阳工程公司承担工程设计,扬子石化负责装置建设、开车方案编制及投料试生产工作。甲苯甲醇甲基化工艺是以甲醇作为甲基化试剂,将甲苯高效转化为二甲苯。该装置是依托扬子石化原有的20万吨/年甲苯择形歧化装置改造而成,以石油产品甲苯和煤化工产品甲醇为原料,以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TA)原料对二甲苯为目标产品。装置设计加工甲苯能力为20万吨/年,可产出24万吨/年优质混合芳烃,投运后将有望大幅降低对二甲苯生产成本。

一种劣质汽柴油加氢精制的方法

该专利涉及一种劣质汽柴油加氢精制的方法,其中催化剂是以Si改性氧化铝和晶粒尺寸小于2 μm的ETS-10 钛硅分子筛为载体,Fe、Co、Ni和 Mo、W 为活性组分;以SiO2计,Si含量为改性氧化铝的0.5~20wt.%;ETS-10钛硅分子筛为钠、钾型,TiO2与SiO2的摩尔比为0.1~0.5,Na2O和K2O的含量<0.2wt%。该方法可使劣质汽油中的硫含量降至50μg/g以下,氮含量降至50 μg/g以下,烯烃含量降至30vol%以下,产品辛烷值损失小于3个单位。采用该方法加工高硫含量柴油,硫含量降至50 μg/g以下,氮含量降至20 μg/g以下,柴油收率大于99.8wt%。

蒸汽煤调湿技术产业化

日前,天华院承担的2012年度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新型蒸汽管回转圆筒干燥法煤调湿产业化”通过了财政部成果转化项目专项检查组核查。目前,该技术已在国内数家企业建设了5套大型煤调湿装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煤调湿技术是一种炼焦用煤的预处理技术,即通过炼焦煤的炉外干燥,降低并稳定装炉煤水分,达到提高焦炉生产能力、降低炼焦能耗、提高焦炭质量和稳定焦炉操作的目的,其核心技术是蒸汽管回转干燥工艺和设备。天华院开发的蒸汽管回转干燥煤调湿技术是目前国内单机处理能力最大、连续运行时间最长、性能最稳定、节能减排效益最显著的一种煤调湿技术,在该技术的稳定性、大型化、自动化、成套化、安全性能方面优势明显,并在诸多领域超过国外引进技术,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该技术的成功打破了蒸汽管回转干燥设备国外供货商的垄断,为我国节约了大量引进设备成本,也使售后服务时间及费用方面得到保障。

生物发酵废液实现近零排放

近期,山东奥诺源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生物发酵废液近零排放的大型连续流化床造粒干燥成套技术通过石化联合会主持的科技成果鉴定。该技术将生物发酵液直接在流化床内喷雾、造粒、干燥,一步得到颗粒状产品,既实现了生物发酵过程的清洁生产和生物发酵废液的资源化利用,又为用户节省了大量能源。

我多层致密气藏稳产技术国际先进

近日,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承担的多层致密气藏稳产关键技术项目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形成的多层致密砂岩气藏稳产调整方法技术推动了川西致密气藏的开发。该技术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示范性,技术应用效果好,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大庆榆树林油田推进二氧化碳驱油试验

大庆榆树林油田正在建设的二氧化碳液化站,将于7月底竣工。二氧化碳液化站建成后,将为大庆榆树林油田扩大二氧化碳驱油试验规模提供充足的自产气源,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减少碳排放。

大庆榆树林油田是典型的“三低”油藏。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就是针对这样的“铁饼”岩层,为能量衰竭的油层重新注入正能量,具有适用范围大、驱油成本低、采收率提高等优点。如果二氧化碳规模化应用,预计提高大庆榆树林油田外围难采储层采收率20.1%。

大庆榆树林油田开展二氧化碳驱油试验已经5年。树101试验区通过对三类油藏超前注入二氧化碳,使油藏压力保持高水平,采油速度连续4年保持在1%以上的较高水平,油井气油比得到有效控制,各项开发指标明显优于同类水驱区块。同时,这个油田摸索总结出以“3+1”管理模式、二氧化碳开发调整技术、工艺配套技术为核心的开发经验和管理理念,确保了试验效果及后续推广。试验初期,树101试验区实施注气,采用罐车拉液方式为站内提供液态二氧化碳,成本较高。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成为首要难题。为此,大庆榆树林油田在树101试验站西侧新建二氧化碳液化站,建设二氧化碳液化装置,开通徐深9净化厂至树101试验站二氧化碳输气管道,充分利用徐深气田天然气净化厂脱碳尾气,将尾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二氧化碳液化站建成后,将每天回收11.5万立方米二氧化碳。

页岩气开发启动

江苏省页岩气资源勘查开发工作专家咨询组成立,包括4名中科院院士在内的10位国内知名专家受聘。

目前,江苏省已开始编制《页岩气勘查开发利用专项规划(2013—2018)》及《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2013年度工作计划》,启动页岩气开发工作。

据国土资源部调查,江苏省分布有三套可形成页岩气的黑色泥页岩层系,是难得的能源宝藏。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以江苏省为主的下扬子地区与四川省、重庆市所在的上扬子地区,处于同一个构造板块,具有一致的发展演化历史和基本相同的沉积层序。江苏省的页岩气甲烷含量超过90%,品质好于美国。

目前,江苏省已被确定为全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五大优选地区之一,可采资源量约有1.55万亿立方米;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利区面积为5.0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一半,在各省区市中排第六位。现在,江苏省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99.6%,预计到2020年天然气需求量达到200亿立方米。

我国与北美、中东是世界页岩气主要分布区。2005年,我国启动页岩气资源评价调查。

中国石油最大国V汽油生产基地投产

5月28日6时,大连石化公司汽油质量升级项目的年100万吨轻汽油醚化装置产出合格产品,标志中国石油最大国V汽油生产基地提前一个月投产成功。

大连石化目前已具备年产400万吨国V汽油的能力,提前做好向北京、上海等地供油的准备。企业向市场提供清洁油品的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创效能力都显著增强。

目前,国内除北京已供应国V汽油外,今年下半年,华东和华南一些地区也将实行国V标准。全国实行国V标准的过渡期至2017年。

作为中国石油最大的炼油企业,大连石化2008年起向北京、上海、广州分别供应京Ⅳ、沪Ⅳ和粤Ⅳ汽油。2012年5月,大连石化经集团公司批准立项确立汽油升级项目。这个项目包括建设年225万吨催化汽油加氢脱硫装置、年100万吨轻汽油醚化装置及配套系统,总投资4亿多元,采用国际先进的加氢脱硫工艺和催化蒸馏醚化技术,可将汽油硫含量由200 mg/L降到20 mg/L,同时降低烯烃含量,提高辛烷值,利用成本较低的甲醇与轻汽油混合生产出高品质汽油。年225万吨催化汽油加氢脱硫装置是中国石油第一套完全按照国V汽油标准设计建设的汽油生产装置。

2012年6月,大连石化汽油质量升级项目动工,今年4月25日实现装置建设中交。大连石化汽油质量升级项目实现了装置建设安全无事故、装置开车一次成功。

大连石化年产各类汽油组分油400多万吨,其中硫含量较高的催化汽油占50%以上。汽油质量升级项目投产后,大连石化催化汽油的硫含量可全部降至20 mg/L以下,企业产出的汽油可全部达到国V标准。

国内单套产能最大丁基胶装置试产

从盘锦和运集团传出消息,该集团6万吨/年丁基胶项目,历时两年建设后投入试生产。该项目应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将民用廉价液化气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丁基胶。业内专家认为,此举意味着石油液化气路线生产丁基胶的自主技术成形,对降低国内丁基胶进口依存度,平抑市场价格将起到积极作用。

页岩油开发展望

尽管美国和加拿大在未来将加大对北美地区页岩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页岩油等对全球能源体系的影响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原因主要不在于其资源量,而在于要获得相当大规模的这类化石燃料,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加以支持和优化,同时也需要相应的压裂技术进行配合,才能形成高质量的油品。目前页岩油的加工方法主要分为加氢处理和非加氢处理两种。加氢处理页岩油可得到液体燃料,包括柴油、石脑油和汽油,生产的柴油稳定性好、产品收率高、污染小,但一次性投资大,适合于大型炼油厂。

东北农大开发多拉菌素

近日,东北农业大学承担的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划“新型农用抗生素(antibiotic)多拉菌素代谢工程菌的构建及剂型加工与应用研究”项目通过专家验收。专家组认定该成果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以多拉菌素产生菌株Streptomyces avermitilis NEAU1069为原始菌株,运用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技术敲除产阿维菌素合成基因后获得了代谢多拉菌素的优良工程菌,经鉴定为新种链霉菌,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该工程菌在70 t发酵罐生产线上单位产量稳定在1 150 μg/mL以上,比野生菌株单位产量提高150倍,且与美国辉瑞公司产业化的野生菌株代谢谱不同,单位产量相对较高,更适合于工业化多拉菌素的生产。

多拉菌素代谢工程菌是第三代农用抗生素(antibiotic)产品,对各种螨、线虫有较高的防效,在毒性、安全性、稳定性、抗氧化性方面都优于前两代产品,尤其对防治小菜蛾、棉铃虫等严重危害农作物的害虫效果明显。该产品与目前常用的农药不产生交叉抗药性,对非靶标生物毒性很低,对人和其他哺乳动物(mammal.mammalian)安全,在农副产品中不存在严重残留,可取代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满足无公害、无残留“绿色”农产品生产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中科院新型秸秆制沼气发电系统投运

近期,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能源化工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开发的装机容量为15 kW的新型秸秆制备生物燃气(沼气)发电中试系统已顺利运行半个月。

该项目以稻草等生物质为原料,通过化学方法进行液化,以液体进料的方式进行发酵,并研制开发了稻草高效液化水解技术及秸秆高效发酵产沼气装置。该系统克服了秸秆固体/半固体进料发酵生产生物燃气(沼气)发酵周期长、传质传热效率低、沼气产率低、生产规模难以放大、发酵过程容易酸化等问题,大大提高了秸秆发酵产气速率、单位容积产气率,并成功实现了当天进料当天产气,为秸秆等纤维素类生物质高效率、规模化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干气乙烯氯化制EDC显成本优势

近日,山东海化集团炼化干气稀乙烯直接氯化制二氯乙烷(EDC)技术项目通过鉴定验收。专家称,该项目的研发成功标志着石化和盐化一体化发展在工艺上取得重大突破。与使用聚合级纯乙烯制EDC相比,稀乙烯直接氯化制EDC技术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这对我国干气综合利用领域、EDC和PVC行业的生产格局变革将产生较大的创新效应。

猜你喜欢
汽油页岩装置
党建+经营催化汽油提效
SBS装置VOCs排放控制探讨
轰趴装置指南
页岩气开发降温
一种新型消除PT二次回路压降的装置与应用
干熄焦装入装置的改进
大数据是“原油”,不是“汽油”
汽油直接喷射系统
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初步估计为31万亿m3
页岩气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