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世界中的日本文化探析——以《犬夜叉》为例

2013-08-15 00:52郭婷婷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桔梗漫画日本

郭婷婷

(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曲阜 273165)

一、引言

“动漫”不仅包含动画和漫画,还包括了视频网络游戏、相关的娱乐和艺术,以及各种衍生物。日本的动漫创意独特、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画面唯美、技术精湛,令日本人骄傲,并赢得了世界的掌声。它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日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日本大众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日本的动漫不仅反映了日本民族文化,而且反映了日本人的社会价值观,因此,日本动漫对日语学习者来说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将以人气动漫 《犬夜叉》为例,探讨日本民族的集团意识等文化因素。

二、《犬夜叉》简介

《犬夜叉》是日本著名的漫画家高桥留美子的作品,于1996年开始在《周刊少年Sunday》(小学馆)杂志连载,共历时12年,连载了558话,发行了56册单行本。它描写了一段发生在日本战国时代的浪漫冒险故事。犬夜叉是西国犬妖与人类公主所生的半妖,原本并不为人所接受,因此想要得到四魂之玉的力量使自己变成全妖,但却与守护四魂之玉的巫女桔梗产生了爱情。一直觊觎四魂之玉和桔梗的强盗鬼蜘蛛化身成妖怪奈落对他们进行了陷害,桔梗在封印犬夜叉之后抱玉含恨而终。来自神社的少女日暮戈薇是桔梗的转世,她由家中的水井来到了500年前的战国时代,在那里解开了犬夜叉的封印。四魂之玉由于一个意外变成碎片飞散四处,为了收集四魂之玉的碎片,犬夜叉与戈薇踏上了旅途。在此过程中,小妖狐七宝、法师弥勒和除妖师珊瑚相继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他们和妖怪们战斗的旅程开始了……犬夜叉同父异母的哥哥杀生丸也开始了对奈落的战斗之路。

《犬夜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当下最具人气的漫画作品中,不能不提及它的名字。这部漫画在2002年荣获了第47届小学馆漫画奖,其单行本的发行早在2003年就已经超过了3500万部,2000年10月开始放映的同名动画系列曾经创下了收视率的奇迹,第一部剧场版《穿越时空的思念》于2001年在日本263家影院同时上映时,取得了连续4周进入日本全国票房成绩前10位的好成绩。除此之外,《犬夜叉》还被改编成舞台剧,因为太受欢迎而多次公演。无论是漫画、动画片、剧场版、游戏,还是周边衍生产品,《犬夜叉》都表现出了强劲的生命力,为高桥和商家赚足了人气和金钱。

三、《犬夜叉》的文化特征

(一)人名中蕴含的文化因素

人物形象的设计是动画片的灵魂。成功的角色塑造不但可以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还可以使人们从中感受到作者和社会的审美价值取向。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2004)说过:“每个人都应该用话语来表达真实的自己,我要用这个动画里的人物来讲述生活的理由和力量。”那么,《犬夜叉》中主要人物的名字都隐含了哪些含义呢?下面让我们一一分析。

1、男女主角

《犬夜叉》以主角的名字命名,他的形象刻画是作品的灵魂。犬夜叉(いぬやしゃ):犬夜叉的父亲是犬妖,犬是狗的意思,指的是他的身份。夜叉:梵语中“暴恶”一词的音译,吃人的鬼,归依佛法之后,守护诸天,特别是担任毗沙门天的从者守护北方。也有如下几种解释:1、佛教天龙八部神众之一,与罗刹同为毗沙门天王的的眷属。他们住于地上或空中,性格凶悍、迅猛,相貌令人生畏;母贫父富,所以生下来就具有双重性格,既吃人也护法,是佛教的护法神。2、夜叉鬼,阴间独有的鬼怪生物,是民间传说里阴间的鬼差,全身皆黑,有些画里的夜叉头部如驼峰状,无发,手持铁叉,面目狰狞可怖。3、比喻丑恶凶暴的人。4、半神,夜叉与罗刹同时从生主补罗私底耶或大梵天的脚掌中生出。双方通常相互敌对,夜叉与罗刹不同,他们对人类持友善态度,因而被称为“真诚者”。

作者高桥为这位男主角起名叫“犬夜叉”到底用意何在呢?一是取其性格凶悍、迅猛、火爆之意,这与作品里男主人公的形象是一致的;二是取其双重性格之意,男主人公的母亲是人类,父亲是妖怪,因此他是一个半妖,同时具备人类的善良和妖怪的凶恶;三是取其“守护”之意,在作品的第二卷里面,当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说出:“总之我保护你就是了!”后,父亲留给他的遗物铁碎牙起了反应和变化,有一颗保护最爱的人的心,大概是守护的最终含义。

戈薇(かごめ):这个名字起源于一个童谣:「かごめかごめ 籠の中の鳥は いついつ出やる 夜明けの晩に 鶴と亀と滑った 後ろの正面だあれ」(“捉迷藏,捉迷藏!笼中的鸟儿啊!什么时候出来呢?黎明的晚上,鹤跟龟滑倒了——你的正后方,是谁呢?”)。这个童谣是玩游戏的时候唱的,一个做鬼的小孩蒙住眼睛蹲在中间,其他的孩子一边唱着这首童谣,一边手拉着手围绕着中间的孩子转圈,当童谣唱完的时候,若是作鬼的小孩能猜出背后是谁,就换他做鬼。

这首童谣的最后一句话有另一层含意,即“在那时正对着鬼的孩子,要代替笼中的鸟儿当替死鬼”。这首歌在日本很普遍,高桥在画《犬夜叉》时,把女主角取名为「かごめ」就已经说明了要把这个故事画成带有魔幻色彩的鬼故事。

台湾翻译的版本(青文出版社)中将女主角的名字「かごめ」译成阿篱,笔者认为是比较符合原著的。“篱”这个字的意思是指神圣不可侵犯的区域,有时用石头圈起,有时以树木为界,是谓“御神木”①,而“御神木”则较多地出现在神社之中。「かごめ」这个名字与她家神社的背景,以及庭院中那棵“御神木”息息相关,而这个女孩本身所具有的灵力、神圣不可侵犯的仪态又很好地诠释了她名字的含义。

2、其他人物

桔梗(ききょう):广辞苑(2008)上的解释是:“秋天的七草②中的一种,在山野中自生自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五片青紫色的吊钟型花瓣,供观赏用。”这种草和桔梗的性格也颇相似,冷傲不畏寒、自信坚韧、刚毅果断、雅淡温婉,自有一股轻灵之气,仿佛仙女一般纯真高雅。桔梗花的花语是:1、永恒不变的爱;真诚、柔顺、悲哀。2、无望的爱。传说桔梗花开代表幸福再度降临,可是有人能抓住幸福,有的人却注定与它无缘,抓不住它,也留不住花。这恰好和漫画中桔梗的命运呼应起来,五十年前桔梗以巫女的身份,肩负重任,但却与犬夜叉相恋,后被人陷害,含恨而终;五十年后,被迫醒来,仍然保有自己的意识,对之前的误会还是抱持恨意,甚至有想拉犬夜叉下地狱的念头,在解开误会、了解到犬夜叉与戈薇的羁绊后,独自一人踏上打倒奈落的旅程,最终死在了犬夜叉的怀抱中,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当个普通的女人。

弥勒(みろく)∶梵语中“很深的慈悲的存在”的音译。菩萨,拯救没有受过释迦牟尼说法的人,释迦牟尼死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从兜率天重返人间。在漫画中,弥勒喜欢亲近各种各样的女性,从这点上来说,他的名字是名不副实的。不过,从打败妖怪这一点上来看是没有错的,而且,他的法力也不弱。但是,看来看去,最终被救赎的,好象是他自己。因为遇上戈薇、犬夜叉和珊瑚他们,是他最大的幸运。

珊瑚(さんご):七宝即七种珍贵的宝贝中的一种。《法华经·授记品》中称“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为七宝;《无量寿经》中称“金、银、琉璃、玻璃、珊瑚、玛瑙、砗磲”为七宝。说法不一。有时也被叫做七珍。

七宝(しっぽう):如前所述,是指七种宝贵的宝贝。作者起这个名字,是在暗指小家伙的种种小玩意、小手段。

奈落(ならく):根据广辞苑(2008)解释,奈落是地狱的梵语音译,有俗语云:“奈落之底”,是指深不见底的地方、九泉之下,没有办法脱离的深深的地狱。也用于指不知道底部之深,没有办法再度爬出来的境遇。奈落的存在无疑是反角,他象地狱一样,而且还有把所有人都拖下去的倾向。

杀生丸(せっしょうまる):杀生第一个意思是它的字面意思,第二个意思是残酷的意思,很符合杀生丸的个性。至于丸,是日本人非常喜欢用的字,跟在小孩子、刀、船、狗等名字的后面。

(二)作品中体现出的日本文化特征及日本人的社会价值观

漫画不是日本独有的,但是日本漫画却有着浓厚的日本特色。日本固有的文化特征渗透到日本漫画中,使日本漫画打上了日本文化的烙印。日本文化对日本动漫主题思想的确立、制作理念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神道体现出来的世界观

神道是日本文化的基础,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习俗和思维方式。在神道中,神具有神秘的力量,也是人们信仰的对象。人由神赋予生命,带着某种使命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并在神的指引下完成自己的使命,最后重归于神(小学馆,2002)。日本地处孤立的岛国,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日本民族生存需要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格外尖锐,这激发了日本人强烈的生存危机意识,也激发出了日本民族增强与自然、与命运抗争能力的强烈渴望。人们为了克服现实社会和自然灾害带来的种种艰难困苦,完成自己的使命,必须培养坚强的意志力。所以一旦确定了自己的目标,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忍受多大的痛苦和折磨,甚至不惜生命,也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坚信会在最终达到目的,并从中获取快感,这种近似自虐性的审美观,使日本人对意志力推崇备至。

《犬夜叉》是一个充满梦想和刺激的冒险故事,夺宝故事是被很多动漫用滥了的因素,但作者高桥却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四魂之玉是犬夜叉的理想、意志、信念和愿望,主人公犬夜叉单纯乐观、不畏强敌、永不言败、永不服输的精神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犬夜叉在跟同伴一起收集四魂之玉碎片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最终成为了一个勇敢坚强的半妖。

2、集团意识

日本属于稻作文化圈,稻作文化对集团主义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个人是集团的一部分,必须遵守集团的规则,二者由农事联系起来,是命运共同体。江户时代的日本有种制度叫作“村八分”,指的是对违反村规的人进行惩罚,迫使其离开居住已久的家园。日本人强调共同生活的“场”要胜于强调“血缘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个人一旦离开了所属的族人集团,便失去了成员资格,当他再次回到集团中的时候将会受到很大的抵抗。集团意识是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一种难以动摇的民族观念,它曾经在二战后的经济腾飞中发挥了巨大的能动作用,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日本人的精神生活。

美式英雄往往凭借高科技武器来战胜对手,日式英雄却靠个人顽强的意志和战友间的亲密合作来赢得胜利。为了突出集体力量的作用,日本漫画家常常会设下刀山火海,让主人公去拼杀,着力打造主人公如何历经千辛万苦,甚至在生命濒危的一刻,终于在同伴的协助下,扭转战局,反败为胜的画面。

《犬夜叉》中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集团意识”的登场亮相,作者很好地诠释了友情的可贵、团结的强大。在寻找四魂之玉碎片的过程中,犬夜叉一行人因为相同的目的、共同的敌人,团结协作,相互信赖,才克服了重重困难,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妖怪,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犬夜叉个人的顽强意志固然值得称赞,但他和戈薇等同伴的完美配合才是赢得胜利的最重要的原因。

3、耻感文化

“耻感文化”是美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用来描述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是在区别于西方“罪感文化”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耻”的意思是指不好意思、害羞。日本民族的情感表达是比较含蓄、暧昧的,他们并不习惯把内心的想法、感受通过语言或肢体语言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追求一种“以心传心”的境界,即所谓的“心有灵犀一点通”。

本尼迪克特(1990)在《菊花与刀》一书中这样写到:“流露感情是一种耻辱,因为这会暴露自己。日本人使用‘诚实’一词时,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指沿着日本道德戒律和日本精神所标出的道路前进,不做任何会引起批评或减少你成功机会的事情。”“耻感文化”下日本人的道德观突出地表现为缺乏恒定的是非标准,简言之,即模糊、暧昧、含蓄的断定能力。日本人不动声色的表情、模棱两可的语言、暧昧不清的态度,久而久之,他们的感觉器官就被磨练得异常敏感、发达,自然而然地能感觉到彼此之间微妙的关系,并能作出恰到好处的反应。所以,日本人对情感的把握或许比任何民族都细腻、入微,在漫画创作过程中,日本漫画家也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人们的感情生活。

《犬夜叉》中主人公犬夜叉、戈薇、桔梗三人暧昧的情感纠葛令读者们唏嘘不已,但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明确表白的场面却少之又少,即便是有,也多是比较含蓄、委婉,或者用一些内心独白来完成。犬夜叉听说桔梗没有死,不顾一切赶来,对桔梗说:“我一天也没有忘记过你啊!”;对戈薇则说过这样的话“我会保护你的”、“我好害怕戈薇会死”、“我希望你能在我身边”、“没有人能够代替戈薇”、“戈薇她就是我的容身之处”、“和你在一起真好”、“戈薇是为了和我相遇而出生的,而我也是为了戈薇”。犬夜叉与戈薇产生感情之后,为了保护她,死也心甘情愿;每次大战之前都想把她送回现代;最后一话中与戈薇分别之后,三天去一次井边等待重逢等等,原本性格火爆、粗线条的犬夜叉也因为爱情变得细腻、温柔了。

4、强者崇拜

日本著名的哲学家永田广志(1978)曾说过:“由于日本是长期落后于 ‘中华’之国——中国的后进国,接着是落后于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后进国,所以它在能够创造出达到先进国的意识形态以前,必然要从先进国进行移植。”中国文明博大厚重,创造了辉煌成就,几千年来在东亚文明中一直保持先进地位,日本在形成统一的国家之前就开始积极吸收大陆先进的文明,大化革新时期,统治者参照了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中国隋唐封建集权国家的形式建立国家制度,使日本实现了封建化。到了近代,中国落后了,西方世界崛起,日本又恭恭敬敬地向他们俯首,毫不犹豫地选择西方文化作为学习的对象,掀起明治维新运动,移植了西方文明,迅速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成为世界强国之一。二战后,日本伤痕累累,被美国占领,但却仍然把强国美国当做楷模,悉心模仿,整个日本的民主体制和教育制度几乎都是美国的翻版。

从古至今,日本民族始终崇拜强者,模仿强者,并最终想超越强者,“强者崇拜,适者生存”自然而然地成为日本社会的生存法则。这种思想意识以各种形式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气颇旺的日本漫画也顺理成章地将其传承下来。

铁碎牙是犬夜叉的父亲留下来的遗物,威力强大,犬夜叉同父异母的哥哥杀生丸与之抢夺这把宝刀,原因就是要借助于它的力量使自己变得更强。漫画中的关键物品——四魂之玉破碎后,它的碎片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妖怪来抢夺呢?因为四魂之玉灵力强大,有了它之后,妖怪们能够大幅提升妖力,甚至一些半妖也能变成全妖,就连本已很厉害的奈落也蠢蠢欲动。日本人在接受一个东西之前,首先会判断这个东西有没有用,如果这个东西有用、比较强大的话,日本人就会借助于它的力量来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摆脱落后。

注释:

[1]有神灵寄宿的树。

[2]秋之七草:胡枝子、芒草、葛、瞿麦、女郎花、泽兰、桔梗。

[1]宫崎骏,支菲娜.宫崎骏:思索与回归——日本的动画片和我的出发点 [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03).

[2]《日本大百科全书》DVD-ROM版小学馆2002年.

[3]中根千枝.『タテ社会の人間関係』[M].讲谈社,1967.

[4](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花与刀[M].商务印书馆,1990.

[5]永田广志著,版本图书馆编译室译.日本哲学思想史[M].商务印书馆,1978.

[6]张雪.日本动漫的文化特征及其对中国动漫的发展启示[D].吉林大学,2008.

[7]张文宏.漫画世界中的日本文化探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4).

猜你喜欢
桔梗漫画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桔梗皂苷D在抗肿瘤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桔梗及其种植技术
桔梗之真伪
——辨别味之苦甜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