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角度·求新

2013-08-15 00:52夏卫红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策划角度会议

夏卫红

(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新闻中心 安徽·安庆 246000)

横看成岭侧成峰。同一个人物,同一个事件,不同记者会有不同的观察分析角度。即使同一个记者,如果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也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倾向,选择不同的新闻素材,提炼出不同的主题,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写出价值、内容、思想和形式都不一样的新闻。当然,新闻作者自身的新闻修养、思想修养甚至文学及其它修养是最根本的要素与前提。如果这要素与前提已经具备,那么,能不能写出有独特性的新闻作品,重要的就是角度,即:能不能选择一个最有新意、最能揭示新闻价值的角度。

如何找到新的角度?

一、摆脱惯性,跳出窠臼,善于发现,跳出对象写对象

写一件新闻事件,如果仅仅就事件本身按部就班地写,可能很难会有突破。例如,许多记者都感到,会议新闻很难出新,尤其是行业会议新闻更难出新。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会议的内容已被人熟知或已预料到,缺少悬念与新颖性;会议的形式也很单调,大多是固定的程序。但如果摆脱惯性,跳出窠臼,撇开这些,能用独特的眼光发现一些不为人所知、所想到的事情,就有了新角度,就可以出新。

2004年12月28日《河南日报》的一条会议消息的新角度是:“参加12月27日召开的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记者发现了一个与往年大不一样的情况:主席台上没有一位省领导。”一个全省性省级会议主席台上没有一位省领导,本身就体现了“发展和改革”。记者由此角度进行报道,新闻自然就写得出新,既报道了那个会议又跳出了那个会议。

2008年5月7日,中国石化三套“煤代油”化肥装置技术攻关会在安徽安庆石化召开。技术攻关会来的都是专家,会议内容专业性很强而难以报道。会中得知:中国石化4项研究开发成果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在原油资源紧张、原油价格持续高企的背景下,中国石化拟壮大煤化工应对高油价。在世界顶尖的煤化工技术领域,中国石化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及专有的核心技术,这本身就是极有新闻价值的“活鱼”。以此“活鱼”带出该会议的新闻 《中国石化已有4项煤化工技术专利》很快编发,近50多家媒体纷纷转载。

可见,“跳出对象写对象”,关键在于要抓住一个好的新闻点,以点带面。

要做到“跳出对象写对象”,平时要做个有心人,练就一双新闻眼,对事件进行多角度审视,以前瞻的视角和发展的眼光,善于从报道对象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点。就会议新闻而言,读者对重要会议的报道还是相当关注的,关键在于记者要抓住读者的关注点,不落俗套、不摆空架、不拘一格地把重要信息活生生地传递出来。而且,如果记者把材料一条条分解出来,将其与读者的关注点相结合,极有可能一个对象就能写出多条有新意的报道。做到这一点,采访前有针对性地“恶补”该专业该领域的知识,也是必要的。就会议而言,会中要善于“听会”,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点;会后,要对相关的新闻点进行深度挖掘,力争报独家新闻。

二、注重细节,从人文关怀的角度

一般说来,富有感染力的新闻作品,大多是关注细节、个性化较强的作品。大众化作品,很难引起读者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

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死亡人数超过千人,美联社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曾用了这样一段文字做导语:“美联社美国芝加哥9月8日电,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死亡者今天超过1000人。这些死去的男女将士来自城市和乡村。他们当中既有十几岁的少年,也有50多岁的丈夫和父亲。无论年龄、背景如何,这些人具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再也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这个导语在反映新闻事实的同时,关注细节,表达出强烈的情感、浓浓的人情味。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记者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还要有一颗同情心,在新闻采写中全身心地投入,带着感情感受新闻事实、采写新闻稿件。

2003年,我和同事曾采访过一位母亲,她年近二十岁的孩子在智力、生活能力方面还不如两岁婴儿。这注定了这位母亲的一生将是终生付出的一生。为了不让孩子腿萎缩与麻痹,她风雨无阻地带孩子练习走路。所有的采访都是在她带儿子练习走路时完成的。《母爱深深》一稿发表时,我们还配发了母亲孩子撑着伞在雨中搀着同行的照片。不仅文字,连照片的画面语言,都展现了人情味较浓的感人细节,极容易打动人。后来,我们编辑部接到了不少关切的电话。当地交警队与这对母子结了帮扶对子。热心人在过节时给这对母子送去米和油。这也使我们对记者的使命和责任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曾提倡过 “要使我们报道的内容可闻、可见、可触、可感”,今天看来,仍具有很深刻的指导意义。为使作品充满着人情味,我们要注意抓住那些诸如冒险、冲突、幽默、悲欢离合、两性、反常、个人利益等富有人情味的东西,注意研究读者的阅读心理,将感情倾注笔端,尽量使情节奇峰突起、波澜起伏。

为了让新闻作品更关注细节,具有感染力,新闻记者必须加强文本训练,比如对新闻故事的叙述性修辞;增加单一语句有意味的张力;提高对人物及直接、间接引证的选择与安排能力等,此外还可用点面结合、画龙点睛等方法,渲染气氛、加深印象、烘托人物、突出主题,也可用场景再现、对比衬托的方法,使新闻事实更加鲜明、丰满。

三、注重策划,从资源整合的角度

多年前,著名新闻工作者、新闻教育家、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就说过,对于新闻单位的部门负责人来说,策划是最重要的任务。目前,越来越多的媒体都在注重新闻策划,力争把每一条新闻的价值做到最大化。

2012年下半年,在迎接十八大报道中,人民日报就采取了以“百姓视角”来报道成就。比如“科学发展成就辉煌”专栏推出一组系列民主特稿,用“教育免费”、“农业免税”等关键词,以群众切身感受来看十年之变;“江河湖海看生态”系列透过一条江、一条河、一个湖、一片海的具体变迁来解读生态文明;“重点工程惠民生”系列,通过在重点工程中实实在在的家庭故事,体现钢筋水泥背后的柔情暖意。总之,以“百姓视角”来报道成就,挖掘出了新闻的内在价值,也彰显了媒体的力量。

重要工作一起做,重头宣传一起策划,是我所在新闻中心的做法——通过策划,进一步优化整合新闻资源,形成了宣传强势。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当时,我们宣传部领导就把大家召集起来,进行策划,一方面我们积极做好抗震救灾捐款捐物宣传,一方面我们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后来,证明我们的策划是对的。中国石化报2008年5月22日这天就用了我两篇稿件,二版头条用了《干好本职工作也是对灾区的支援》,四版用了一条新闻小故事《省吃俭用也要为灾区出力》。

2012年12月8日下午,安庆石化一条地下油品管线泄漏,我们和地方媒体记者几乎同时赶到现场。我们一边按照预案完成工作,一边与地方媒体记者沟通,边采访边策划,我们和地方媒体的记者们一起战斗在抢险第一线,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素材。最终,将一条原本极有可能变成负面的报道,变成了“积极应对油品泄漏事件”的正面报道。

怎么做到注重策划找新闻?一是新闻重大题材要依靠集体的智慧,通过“诸葛亮会”集思广益;二是能够多层次、多视角采访,使新闻报道实现权威、全面、及时、出新、出彩;三是写作过程中,从标题制作到具体行文,从形式到内容,要反复切磋,以保证稿件的高质量。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中国新闻界努力倡行以“短、实、新”为标志清新文风。让文字沾上露珠,不断创新新闻报道的角度,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媒体人的自觉行为。

猜你喜欢
策划角度会议
《八七会议》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神奇的角度
会议通知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会议通知
角度不同
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