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

2013-08-15 00:48周盛颖
河南科技 2013年10期
关键词:评价教师学生

周盛颖

(乐清市城南第一小学,浙江 乐清 325608)

传统的教育观念总是把学生当作需要接受教育的被动者,教师主要依靠重复、强化和外在诱惑来维持学习活动,这种教学活动,由于缺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质量和效益都很低,而新课标的实施,使我们更新了教育观念,使我们认识到需要一种能促进少年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这就是合作学习。本文通过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运用,谈谈合作学习优化策略。

一 正确处理三大关系

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前,首先要正确处理好过程与结果、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合作与竞争这三大关系,能够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并不冲突,它们相辅相成;将个体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在合作中实现竞争。

二 提高教师合作学习教学技能

1.多方式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合理地组建小组是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与基础,这一步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成败。实践表明,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以4人为宜,以就近为宜,即前后两桌。开始时较低年级可采取同位合作,2人一组。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建组原则,多个小组由好中差学生组成,并注意顾及其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能力、性别、高矮等因素。这样组建的小组便于组内的合作、组间的竞争,利用形成和谐的合作探究氛围,学生能达到优势互补,集思广益。还要采取明主推选的方式选拔好一个组长,同时小组的其他成员也应做细致明确的分工,如记录员、噪音控制员、操作员、组织员、推选汇报员、辩论员等。这样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角色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并获得不同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应定期轮换,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实践证明,合作学习中,只有把分组工作落到实处,合作学习才会取得实效。

2.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如上面提到的二年级学生找规律该案例,如果这位老师提问后,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然后再自由发言,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意见,趁机引导学生小组合作:(1)用学具摆好第一排,然后能否只搬动一个图形,得到第二排的图形?(2)第三排、第四排的图形排列又怎样得到?(3)你发现装饰图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这样明确的合作学习任务能达到合作的目的。在合作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每一竖列图形的排列又有什么规律,这样做会更好。

3.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1)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2)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4.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三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1.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清楚地表达想法是小组讨论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点。

2.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要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讨论问题的步骤一般为:针对问题,独立思考→形成观点,组内交流→组长总结,选出发言人→组内练习,达成共识。

3.学会倾听。低年级学生不善于倾听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为了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可以采用重复他人说话内容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学生互评的形式等。

4.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成员之间只有建立团结互助、相互包容的关系,才能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

四 总结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这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在合作小组形成的基础上,按照一定训练计划,对小组成员的合作技巧进行培训与指导,更需要所有小组成员在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基础上,通过每个小组成员长期、主动的努力而形成。

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我们在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实施时,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意引导学生把个体独立的思考,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并且在探究、讨论中达成一致,同时,不断总结每次合作学习的情况,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与时间,组织好小组分工,就一定会发挥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102).

[2]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4).

[3]马兰.合作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猜你喜欢
评价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我教师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